ROCCAT 所推出的電競、遊戲滑鼠,最經典一款莫過於 Kone,ROCCAT 以它作為設計基礎,衍伸出眾多兄弟產品。Kone Pure SE 是為最新的成員,偏屬價格導向但繼承良好機構設計 DNA,尺寸算是中小型又經過輕量化,能提供絕佳的性能與手感。

↑ ROCCAT Kone Pure SE 包裝盒樣式。

優異機構設計完全移植,僅核心用料異動
Kone Pure SE 是迎合 FPS、MOBA 等類型遊戲玩家的要求來設計,外觀樣式基於血緣關係,看起來和 Kone Pure 如出一轍,有著受到好評的曲線設計,適合右手玩家選用。包含外部材質處理也相仿,標榜擁有專業級的防滑效果,只不過那材料說穿了就是皮革漆,耐久性無可否認存在點疑慮。

此全黑化外觀設計配置,儘管說有客製化 RGB 發光效果,但實際點綴處是品牌標誌 LED 燈光,並不像競爭產品的 RGB 燈光功能那樣的炫亮。Kone Pure SE 機構特地經過小型、輕量化,官方標示尺寸 115 x 70 x 39mm,而重量更只有 88g,可以提供俐落的握 / 操作感。

↑ ROCCAT Kone Pure SE 包裝盒內配件僅簡易安裝使用指南 。

↑ Kone Pure SE 本尊樣貌。

Kone Pure SE 配備 2D Titan 滾輪,標榜滾動的精準度經過強化,外部披覆橡膠材質有刻度處理。滾動阻尼個人感受適中,頗能準確的滾動到位,按壓到底所需力道也合宜。一旁另外有 2 個按鍵(+、-),是用來切換感應器解析度,配置上算容易就手,滾動滾輪時也不大會誤觸。左側面亦配置 2 個按鍵,可經由大拇指來按壓操作,由於產品整體曲線設計相當優異(個人觀感),因此按壓難易度與回饋感也都頗均衡。

↑ Kone Pure SE 本體直視。

↑ 左側面曲線設計有著大拇指凹槽,上方配置按鍵容易按壓。

↑ 右側面同樣有順應人體曲線的設計,整體尺寸與握感令人相當滿意。

↑ 長度 1.8 公尺的 PVC 線材,標榜具有絕佳耐用度,雖然沒有包覆編織網,但是線身頗為柔軟。

雖然看起來和 Kone Pure 極為相似,但內部用料配置是有些許差異,例如採用 Pro-Optic R7 雷射感應器,設計可調整解析度最高 5000dpi,反觀 Kone Pure 採用 Pro-Aim R3,解析度最高可達 8200dpi。此外,其處理器是 ARM Cortex-M0(50MHz),而 Kone Pure 標示採用 ARM Turbo V2 的時脈為 72MHz。

↑ 底部鼠腳為黏貼設計,底下藏著外殼螺絲。

↑ 打開外殼的樣貌。

↑ 核心電路板一覽。

在此搭配組合下,規格標示 USB 介面支援 1000Hz 回報率(1ms),其加速度可以達到 20G、每秒可移動距離 100ips。至於微動開關方面,所採用 Omron 製品強調具有 5000 萬次點擊壽命,而 2D Titan 滾輪標榜高耐用度軸心搭配精密編碼器(ALPS 製品),精準滾動壽命可以達到數百萬次之譜。

↑ 左、右主按鍵採用 Omron 微動開關。

↑ 滾輪是搭配 ALPS 編碼器。

↑ 滾輪端微動開關使用 TTC 製品。

附加軟體為 Swarm,可以簡單快速設定刷新率(125、250、500、1000Hz),以及垂直捲動 / Windows 指標 / 雙擊等速度。而 Lighting Control 如前面提到那樣簡單、不炫目,實際上只有品牌標誌會發光,調整彈性為恆亮或呼吸燈發光模式,以及藍、黃、紅、綠等基本的 7 種顏色而已。

↑ Kone Pure SE 核心電路板。

↑ Kone Pure SE 核心電路板。

DPI Switcher 可以設定 5 個設定值,然後透過滾輪一旁的 +、- 按鍵切換,只不過滑鼠上面並沒有狀態指示燈號(Swarm 亦不會顯示當前選擇值),因此只能透過操作時的實際感受,來確認目前選擇設定值是否合用。而在設定內,不外乎是提供更新等項目,滑鼠的韌體下載更新也包含在內。就整體功能性而言,並未見到側面附加按鍵作用設定選項,或許是因為產品定位之故吧。

↑ Kone Pure SE 品牌標誌發光效果。

↑ Kone Pure SE 品牌標誌發光效果。

總結
實際遊玩 Ghost Recon Wildlands 以體驗 Kone Pure SE,它的體積大小與曲線設計,個人認為提供令人相當滿意的握感,輕量化結構更是讓滑動相當俐落。儘管核心用料和 Kone Pure 有些許差異,但是對於一般遊戲玩家而已倒也足敷使用,真正值得挑剔的大概只有外部皮革漆處理,還有側邊按鍵無法自訂作用而已。

延伸影片閱讀:  

喜不喜歡這篇文章?留言給我們

Previous post

與NVIDIA和Intel競爭:傳亞馬遜為Echo定制AI晶片

Next post

Android 9.0已為“瀏海”設計做好準備,下一步是雙屏還是折疊屏?

The Author

sinchen

sinchen

我是 Si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