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顯示卡測試報告 / 軸向三風扇正逆轉
圓潤線條、三風扇、30cm 長、2.5 Slot 安裝空間,ASUS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顯示卡,能成為各位玩家的 2K 主力遊戲卡,搭配 DLSS 4 超解析度、畫格生成 4x 的 AI 大魔法,讓玩家有著出色的效能提升,更有著 GPU Tweak III 掌控溫度與 OC 模式切換的便利軟體,讓想要升級顯卡的玩家不需更換機殼或電供,即可輕鬆升級的新一代 RTX 5060 Ti GPU。
規格
繪圖核心:NVIDIA GeForce RTX 5060 Ti
匯流排規格:PCIe 5.0 x16
GPU 時脈:2617 MHz Boost、OC 2647 MHz
CUDA 核心:4608
Tensor Core:144
RT Core:36
記憶體:16GB GDDR7、128-bit、28 Gbps
輸出介面:3 x DisplayPort 2.1b、1 x HDMI 2.1b、最多 4 螢幕輸出
電源輸入:1 x PCIe 6+2 Pin
建議供電:550W
尺寸:304 x 120 x 50 mm
厚度:2.5 槽
內容目錄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顯示卡開箱
台幣建議售價 NT$ 15,990 元起的 RTX 5060 Ti 16GB 顯示卡,做為主流 2K 遊戲卡更可靠著 DLSS 4 超解析度與畫格生成 4x 大魔法,在支援的遊戲中達到 4K60fps 的入門選擇。NVIDIA 新一代 RTX Blackwell GPU 架構,針對 Neural Rendering 打造更適合混合渲染、光追、AI 運算的 GPU。
新一代 CUDA 核心、第 4 代 RT Core 支援 Mega Geometry、第 5 代 Tensor Core 加入 FP4 精度可原生支援 FP4/FP8/FP16 等 AI 運算,還有著最重要的 DLSS 4 加速技術、負責調度 GPU 負載的 AMP 處理器、並全面採用 GDDR7 記憶體、PCIe 5.0 等新技術。
↑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顯卡外盒。
圓潤線條又有點像 TUF 的即是華碩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顯示卡,採用軸向式三風扇正逆轉、30cm 長、2.5 槽厚度,這設計符合著 NVIDIA SFF Ready,讓玩家在顯卡升級時不用擔心機殼裝不下,而且 RTX 5060 Ti 的 TGP 功耗僅 180W,只需一個 PCIe 8pin 即可,讓玩家再省下一筆電供升級的預算。
↑ 圓潤線條、三風扇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顯卡側面圓潤的線條大秀 GEFORCE RTX 字樣,採用一個 PCIe 8pin 供電,並有著雙 BIOS 的切換開關;而這張 Prime 顯卡無任何 RGB 光害的簡約有形設計。
顯卡金屬背板則有著穿透氣流得設計,使用較短的 PCB 電路板,讓顯卡前方的散熱氣流可直接通過,讓顯卡可以迎合機殼內部的散熱氣流。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有著 3 個 DisplayPort 2.1b 與 1 個 HDMI 2.1b 顯示輸出埠,最多可同時連接 4 個螢幕輸出。而 PCIe 檔板採用 304 不銹鋼,不用擔心表面氧化的問題。
GPU Tweak III 掌控溫度與 OC
玩家可透過 GPU Tweak III 調整顯卡預設、OC Mode、Silent Mode 與 User Mode 超頻模式切換功能,並也可手動調整 OC Scanner、0dB 風扇開關等功能,並提供自家風格的 OSD 螢幕監控功能。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創作影音輸出、GPU 渲染效能測試
此次測試包含創作 DaVinci Resolve 19、Procyon AI 生成、Blender 與 V-Ray 等創作測試,遊戲則以 1440p 解析度、特效全開測試電競、AAA 遊戲與光追遊戲的效能,並將 DLSS 4 單獨測試,讓玩家更能瞭解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的效能提升。
↑ 測試搭配 ASUS PRIME 850W GOLD,有著黑白雙色的電源供應器。
↑ RTX 5060 Ti 只需 PCIe 8 Pin 供電即可。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7 9800X3D
主機板: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記憶體:G.Skill DDR5-6000 16GBx2
顯示卡:ASUS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系統碟:Solidigm P44 Pro 1TB PCIe 4.0 SSD
散熱器:ROG RYUJIN II 360
電源供應器:ASUS PRIME 850W GOLD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4H2 64bit、Resizable BAR On
驅動版本:NVIDIA 575.94
GPU-Z 可檢視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Ti 資訊,採用 4nm 製程的 GB206 GPU,有著 4608 個渲染 CUDA 核心,以及 16384 MB GDDR7(SAMSUNG)記憶體,而 GPU 預設時脈 2407 MHz、Boost 2617 MHz。
DaVinci Resolve 19 純粹通過 GPU 加速的影片剪輯程式,更包含強大的色彩校正與特效功能,並且直接使用 CUDA 核心運算,讓影片剪輯的回放與輸出都有著相當好的性能。測試版本已支援 RTX 50 的 4:2:2 編碼比率。
測試專案是一段 44 秒的小短片,來至於 Blender Open Movie Project《Tears of Steel》,並有著 8k Prores442HQ 30FPS 與 4K Prores422HQ 30FPS 的影片,可用來測試輸出 HEVC 4:4:4 與 4:2:2 的編碼效能差異。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僅只有 1 組 NVENC 編碼引擎,在處理 8K30 H.265 4:2:2 編碼輸出時,需要 1 分 54 秒的時間,若解析度降至 4K30 則只需 31 秒的輸出時間。
Blender 是跨平台、開放源碼的 3D 創作工具,支援著各種 3D 作業:Modeling、Rigging、Animation、Simulation、Rendering、Compositing 與 Motion Tracking 等。而測試,則以 Blender Benchmark 3.3.0 進行 Demo 專案的渲染工作測試。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分別在 classroom 達到 1176.79、junkshop 1152.92、monster 2097.88 的每分鐘 Sample 數量的效能。
V-RAY 6 Benchmark 是由 Chaos Group 所開發,V-Ray 是基於物理法則所設計的光線渲染軟體,而此工具可分別針對 CPU 與 GPU 進行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測試。
通過 RTX 運算,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達到 4477 vpaths 的每分鐘光線運算量。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 生成式 AI 測試 IMG、LLM
UL Procyon 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 提供 Stable Diffusion XL (FP16) 與 Stable Diffusion 1.5 (FP16) 的兩種測試情境,並支援 ONNX runtime with DirectML、NVIDIA TensorRT 與 Intel OpenVINO 的推論引擎。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目前在主流的 Stable Diffusion XL (FP16)、ONNX 測試中,每張照片生成需 28.4 秒的時間。
UL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 提供 ONNX 模型包含 Phi-3.5-mini、Llama-3.1-8B、Mistral-7B 與 Llama-2-13B 測試,每個模型測試 7 個 Prompts 包含 RAG 與非 RAG 的查詢,通過權重後的總分與平均 Time To First Token(TTFT)、平均 Output Token Speed(OTS)提供專業用戶橫量電腦的 AI LLM 推論效能。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在 4 個 LLM 測試下都有著不錯的成績,平均 TTFT 第一個 Token 都不到半秒就能完成,能做為不錯的本地端 LLM 推論之用。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 3DMark 跑分效能測試
3DMark Steel Nomad 測試採用 4K、3840 x 2160 解析度進行測試,並採用新一代技術像是 Volumetric Skies、Procedural Grass,以及 Volume Illumination、Ambient Occlusion 與 Depth-of-Field 等技術,在炙熱的沙漠情境下測試,也符合現代遊戲與 GPU 所需面對的遊戲圖形負載。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達到 3622 分、36.22 FPS 的成績,預估在 1440p Ultra 設定下 GTA V 可有著 100+ FPS 的效能。
3DMark Speed Way 是採用 DirectX 12 Ultimate 開發的及時光線追蹤測試情境,也是目前 3DMark 中最吃效能的測試情境之一。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達到 4169 分、41.69 FPS 的成績,倘若搭配 DLSS 即可在光追大作中擁有相當出色的效能。
3DMark DLSS Feature Test 可針對 DLSS 4、DLSS 3 與 DLSS 2 進行效能測試,設定為 3840 x 2160、Performance 加速。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原生 22.28 FPS,通過 DLSS 4 多畫格生成可達到 173.65 FPS,足足 7.7x 倍的效能提升。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 4 款電競遊戲效能測試
4 款電競遊戲《虹彩六號:圍攻行動》、《英雄聯盟》、《APEX 英雄》與《Counter-Strike 2》等,都是重技巧、團隊的戰術競技射擊、DOTA 類型的遊戲,因此遊戲畫質、細節不高的狀況下,遊戲 FPS 也都是平均百幀以上的表現。測試以 1440p、特效最高設定進行。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在主力 1440p 解析度下,CS2 平均 193.1 FPS、APEX 平均 233 FPS、英雄聯盟平均 503 FPS、R6 平均 342 FPS。一樣能夠滿足電競玩家 2K 100+ FPS 以上的遊戲效能;更比起上一代 RTX 4060 Ti 提升約 14% 電競遊戲效能。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 8 款遊戲效能測試
8 款 AAA 遊戲平均效能,同樣測試 1440p 特效全開進行測試,這段測試不開啟光追功能與任何超解析度加速,主要測試 GPU 的實際傳統渲染遊戲效能。
遊戲測試名單有《F1® 24》、《古墓奇兵:暗影》、《地平線:期待黎明》,以及吃重效能的《邊緣禁地 3》、《碧血狂殺 2》、《刺客教條:維京紀元》、《戰神》與新加入的《流亡黯道 2》等測試。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在 1440p、不追光不加速的 AAA 遊戲中達到平均 108.5 FPS,即便不開啟 DLSS 也能有著足夠的 2K 遊戲效能;更比起上一代 RTX 4060 Ti(平均 94.6 FPS)約提升 15% 的傳統遊戲效能。
↑ AAA 遊戲 1440p,不開光追、不開超解析度、不開畫格生成測試。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 8 款光追遊戲測試
8 款光追 DXR 遊戲測試,使用 1440p 解析度,特效 / 光追最高設定外,也會啟用 DLSS 3 加速、畫格生成等設定,但為了更好單獨與上代 GPU 比較,因此將 DLSS 4 畫格生成獨立測試,詳細設定請參考圖表說明。
測試遊戲有《暗黑破壞神 IV》、《阿凡達:潘朵拉邊境》、《極地戰嚎 6》、《漫威星際異攻隊》、《電馭叛客 2077》、《巫師 3:狂獵》、《黑神話:悟空》與《魔物獵人荒野》等遊戲。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在 1440p、光追、DLSS 3 加速的遊戲中達到平均 109 FPS。《電馭叛客 2077》平均 134 FPS、《巫師 3:狂獵》平均 136 FPS 、《黑神話:悟空》平均 78 FPS,當前最紅的《魔物獵人荒野》平均 78 FPS 的出色效能。
RTX 5060 Ti 在 1440p、光追遊戲測試上,相比上一代 RTX 4060 Ti(平均 77.4 FPS)約提升 42% 的光追遊戲效能。
↑ 光追遊戲 1440p,開起光追、超解析度與畫格生成測試。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 DLSS 4 多畫格生成效能實測
這段測試主要以 2160p 解析度、特效最高、全開光追的設定,並分別比較原生效能與 DLSS 4 加速後的效能表現,使用《漫威爭鋒》、《霍格華茲的傳承》、《Alan Wake 2》(全光追)與《電馭叛客 2077》(全光追)進行測試。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在《漫威爭鋒》原生 35 FPS、DLSS 4 加速 155 FPS 約 4.4x 倍提升;《霍格華茲的傳承》原生 28 FPS、DLSS 4 加速 117 FPS 約 4.1x 倍提升。
其中提升最多的莫過於使用全光追的遊戲,《Alan Wake 2》原生 8 FPS、DLSS 4 加速至 76 FPS 約 9.5x 倍提升;《電馭叛客 2077》原生 19.2 FPS、DLSS 4 加速 161.9 FPS 約 8.4x 倍效能提升。
藉由 DLSS 4 的 AI 畫格生成 4x 倍大魔法,確實有機會讓 RTX 5060 Ti 挑戰 4K 遊戲,但前提是該款遊戲要支援,不論是原生 DLSS 4 或者透過 NVIDIA app 改寫 DLSS 設定支援即可。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功耗與溫度測量
顯卡的功耗與溫度測試,使用 Speed Way Stress test、Furmark2 與《電馭叛客 2077》進行測試。功耗測量時使用 NVIDIA 提供的 PACT 工具,可監控 PCIe 插槽與電源 12V 提供的瓦數。
顯卡溫度方面,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在壓力測試最高溫維持在 63°C,而 GDDR7 記憶體溫度最高則在 68°C,整體散熱表現相當出色。
功耗方面,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測試最高來到 183W,對於玩家來說普遍 750W 的電供都能安心升級使用,再加上顯卡使用傳統 PCIe 6+2 Pin 讓玩家升級更友善。
總結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有著足夠的 2K 遊戲效能,通過測試 8 款 AAA 遊戲平均 108.5 FPS、8 款光追 DLSS 3 加速遊戲平均 109.9 FPS,更在 2160p DLSS 4 多畫格生成加速下達到平均 127.5 FPS 的超高性能。
而且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符合 SFF-Ready 設計,顯卡長 30cm、佔用 2.5 槽的安裝空間,以及採用傳統 PCIe 8 Pin 供電,讓玩家在升級顯卡時無須擔心機殼空間不足,以及電供無最新供電介面等問題。
↑ PRIME RTX 5060 Ti 16GB OC 測試報告。
對於還在使用 RTX 30、20 甚至是 GTX 10 系列的玩家,RTX 5060 Ti 16GB 的升級絕對有感,在算上 DLSS 4 的超解析度、畫格生成 4x 等技術疊加,這張卡不僅能做為 2K 遊戲主流,亦可靠著 DLSS 4 成為 4K 60FPS 的入門卡。
RTX 5060 Ti 16GB 官方建議售價為 NT$ 15,990 元起,至於 Prime 這張的價格勢必會高一些,但不至於碰觸到 RTX 5070 的建議售價;而玩家在挑選時會建議直接挑 16GB 的款式,除非目前遊玩的遊戲對記憶體要求不高,但像是《魔物獵人荒野》等新遊戲,只要開高設定就會超過 8GB VRAM 的使用需求。
此外,NVIDIA 五月還會有 RTX 5060 8GB 的款式,至於 AMD 肯定不會放過 RX 9050 系列,對於主流玩家來說在等一會選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