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殼、電源

LIAN LI 個性價中塔 Vector V100 與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隱藏水冷開箱組裝

LIAN LI 全新系列的個性、性價中塔 Vector V100,在中塔尺寸打造 270° 雙玻璃、無 A 柱全景機殼,支援著主流玩家所需的硬體安裝規格,並預裝 4 顆 120mm RGB 風扇與燈條,成為聯力入門機殼的新招牌。此外這次搭配第二代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隱藏水冷開箱,不僅重新設計隱藏水冷管線、重新研發扣具,更搭配自家 UNI FAN TL/CL Wireless 無線風扇,讓喜愛乾淨無管線的水冷玩家有著全新選擇。

規格
材質:鋼、4mm 強化玻璃、塑膠
顏色:黑、白
尺寸:446 × 235.5 × 484.65mm
主機板相容性:ATX、M-ATX、Mini-ITX、背插支援
前 I/O 連接埠:1 x 電源按鈕、1 x 重開按鈕、2 x USB 3.0、1 x USB Type-C、1 x 3.5mm 耳機/麥克風
PCIe 擴充槽:7
儲存空間:1 x 2.5”、1 x 3.5”
預裝風扇:側 3 x 120mm 反向扇葉、後 1 x 120mm
風扇:側 3 x 120mm、上 3 x 120mm / 2 x 140mm、分艙上方 2 x 120mm、後 1 x 140/120mm
冷排:上 360/280/240mm
CPU 散熱器高度:< 178mm
顯示卡長度:420mm
電源供應器:< 220mm
防塵濾網:底 x 1

LIAN LI Vector V100 機殼開箱組裝 / 預裝 4 顆風扇、支援背插

首先 Vector V100 是常見的中塔、上下分艙的機殼,但在造型設計上還是有著聯力的風格。270° 雙玻璃、無 A 柱的全景通透造型,搭配內部斜分艙的設計,並保有 RGB 燈條、預裝 3 顆側面反向扇葉 RGB 風扇與後方 1 顆 RGB 風扇。

空間偏緊湊的 Vector V100 支援 ATX、M-ATX、Mini-ITX 與背插主板、7 槽 PCIe 空間,但只保有 1 個 2.5 吋與 1 個 3.5 吋的安裝空間;散熱方面,最多可安裝 9 顆 120mm 風扇、機殼頂部支援一組 360mm 水冷散熱器,並可相容高度 178mm 的塔扇、420mm 長度的顯卡與標準 ATX 小於 220mm 長度的電源供應器。


↑ 開箱的 Vector V100 與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外包裝。

 

小有個性的 Vector V100 中塔機殼,有著流行的 270° 雙玻璃、無 A 柱的全景通透造型,並且採用獨特的內部斜分艙,搭配同樣斜切角的滿板玻璃側透。這造型在入門機殼中也相當有識別度,而且雙玻璃、ARGB 燈條、預裝 4 風扇,讓玩家有著性價極高的入門機殼。


↑ Vector V100 雙玻璃、無 A 柱,搭配獨特斜切分艙與斜切角的滿板玻璃側透。


↑ 機殼通透的玻璃前門視覺。機殼稍微偏寬體,因此上方可支援 140mm 風扇,以及讓上方安裝 360mm 水冷時更容易。


↑ 即便入門上方的格柵裝飾頂蓋也不能少,不過這件的塑膠感相對比較重。

 

機殼左側可見下方的斜分艙讓玻璃側透也有著斜切角造型,而機殼前 I/O 則移至左側傾斜排列,提供電源開關、重開按鈕、2 個 USB 3.0、USB-C 與 3.5mm 耳機麥克風。


↑ 機殼左側斜切分艙與玻璃側透。


↑ 機殼 I/O 面板。

 

Vector V100 一樣採用快拆卡扣式的玻璃安裝,玩家可在機殼後方找到施力凹槽,將玻璃側透往外推就能取下玻璃側透,倘若不熟悉操作的玩家建議將機殼平躺後在取下玻璃。而玻璃側透在上下兩側都有金屬邊條,提供玻璃鑲嵌、卡扣等固定功能,並在另一邊貼有減震的泡棉。


↑ 移除左側玻璃側透。


↑ 左側玻璃側透內部的金屬邊條與減震泡棉。


↑ 前玻璃一樣可直接拆卸。

 

機殼右側側板則有著 L 形狀的散熱網孔,主要讓機殼側面風扇進風外,也讓機殼底部的分艙有較好的散熱開孔。至於機殼後方則是標準的上下分艙、7 槽 PCIe、底置 ATX 電供的配置。


↑ 機殼右側側板。


↑ 機殼後方。

 

此外,機殼底部有個後拉的防塵濾網,底部則是墊高的腳座。


↑ 電供處防塵濾網。


↑ 機殼底部。

 

中塔直立、270° 雙玻璃、斜切分艙 RGB 導光設計

機殼內部首先機殼上方可安裝 3 顆 120mm 或 2 顆 140mm 風扇,以及支援 360/280/240mm 水冷安裝;機殼頂蓋內部則有防塵濾網。


↑ 機殼頂部。

 

機殼內部,主機板安裝空間支援 ATX、背插主板,並在主板上方、右側與下方留有相當大的走線開孔。至於機殼分艙則是全網開孔,分艙上方支援 2 顆 120mm 風扇安裝。機殼側面風扇,則使用 3 顆反向扇葉的 ARGB 120mm 風扇。


↑ 主板安裝空間,加大走線開孔並支援背插。


↑ 分艙散熱網孔,並支援風扇安裝(配件有長螺絲)。


↑ 側面反向扇葉 ARGB 120mm 風扇。

 

機殼斜分艙的前方有個可疑除的檔板,移除後會有一個小平台可以擺放小公仔或玩偶。而這個斜分艙則有著 ARGB 導光條。


↑ 斜分艙。


↑ 展示小平台。


↑ ARGB 燈條。

 

機殼右側出廠時已將 4 顆風扇的 PWM 與 RGB 互相串接且有著較好的理線,這邊玩家只需整理出機殼的 4-Pin PWM 與 ARGB 3-Pin 連接線即可。而在後方則有 4 個魔鬼氈、2 個固定線材扣與架橋,讓玩家在理線時更容易。


↑ 機殼右側,出廠已串接好風扇線材並理線。


↑ 主板後方的主要走線處有著魔鬼氈與固定線材扣。


↑ 機殼底部電源安裝空間。

 

機殼風扇採用特殊接頭串接,但有提供 4-Pin PWM 與 ARGB 3-Pin 連接線,讓主板可控制風扇轉速與燈效。


↑ 機殼風扇接頭。


↑ 機殼前 I/O 連接線。

 

完整的組裝說明書以及零件盒也都有,並提供簡易型的顯卡支撐架。


↑ 說明書與零件盒。


↑ 簡易型顯卡支撐架。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隱藏水冷開箱 / 升級無線 UNI FAN TL 風扇

聯力 Hydroshift 水冷獨創的隱藏水冷管走線設計,讓玩家將水冷安裝在機殼上方時有著絕佳的隱藏效果,讓 AIO 水冷電腦有著全新的組裝整潔性。新款第二代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隱藏水冷,相比一代有著更多改善設計,並且重新研發扣具、搭配自家 UNI FAN TL/CL Wireless 無線風扇,讓喜愛這種整潔感的玩家有著新選擇。

規格
CPU 腳位:Intel LGA1700、1851;AMD AM4、AM5
冷排尺寸:400 x 122 x 24mm、鋁製、水冷管線長度 450/475mm
水冷頭:69 x 87 x 87mm、銅底、2000-2500RPM±10%、28dBA
LCDL:2.1 吋 IPS、480 x 480、500nit、60Hz
風扇尺寸:120 x 120 x 28mm、轉速 200-2600 RPM、噪音 33dBA、風流 90.1CFM、風壓 3.97mmH2O、FDB 軸承
保固:6 年

 

首先 Hydroshift II LCD-C 360 共有 2 款顏色(黑 / 白)、3 種選擇,包含搭配 UNI FAN TL Wireless 無線風扇的 360TL,以及使用 UNI FAN CL Wireless 無線風扇的 360CL,再加上無風扇版本的 360N,讓玩家可依據喜好、預算來挑選適合的水冷散熱器。

但是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水冷散熱器,其所需的空間比一般 360mm 水冷還大,機殼頂部需要有著 139 x 400mm 的安裝空間,此外水冷排 + 風扇厚度達到 52mm,倘若搭配的主板 VRM 散熱器較高或者使用較高的 DRAM 記憶體時,有可能會干涉到水冷管的出線,這時就必須調整水冷管的扣件才能安裝。


↑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要求的安裝空間較大,購買前需注意。

 

外盒上則有著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的水冷頭爆炸圖,採用 38mm 大型葉輪水泵,能在小尺寸的艙體中提供安靜且高壓的水流,確保銅底微水道能有著較好的熱轉換效果。


↑ 水冷頭爆炸圖。


↑ 水冷內部則使用保力龍保護。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出廠時已經預裝風扇,預設水冷是安裝在機殼上方(出風配置),配件則包含說明書、內六角螺絲起子、AMD 扣具、Intel 扣具與零件盒。


↑ 水冷配件。

 

首先水冷外觀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搭配 UNI FAN TL Wireless 無線風扇,其 FDB 軸承搭配 9 葉 LCP 材質風扇葉片、銅質中心軸等設計,能夠擁有風流 90.1CFM、風壓 3.97mmH2O、僅 33dBA 的噪音,這造型真的非常耐看。

水冷排的另一側,則留有固定水冷管扣件的螺絲鎖孔,因此玩家可依據自身組裝的機殼,來調整隱藏水冷管的走線與出線位置,盡可能讓各種機殼都能安裝。


↑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搭配 UNI FAN TL Wireless 無線風扇。


↑ 另一側冷排有著固定水冷管扣件的螺絲鎖孔,並預裝 2 個整線扣件與一個出線管理扣件。


↑ 所有扣件都可自行調整位置或移除。


↑ 水冷排外觀。

 

水冷頭則是回歸接受度最高的經典圓形,尺寸為 87 x 87mm、高度 69mm,表面有著 2.1 吋 LCD、解析度 480 x 480、亮度 500nit、更新率 60Hz,而 LCD 外圈則是同心圓飾板。水泵則有著 2000-2500RPM 的轉速噪音僅 28dBA。

此外,水冷頭的外圍有著一圈 RGB 燈效,並且可以旋轉來調整 LCD 顯示的預設模版與燈效顏色,倘若玩家要最完整的控制,還是需要連接 USB 藉由軟體來進行控制。


↑ 經典圓形 LCD 水冷頭。


↑ 水冷頭的連接線都已整合至水管編織網當中。


↑ 銅底則有著白色的保護膜。


↑ 銅底直觸。

 

統一水冷頭支架、對應 AMD、Intel 專用扣具、無接線 / 連接 USB / 無線模式

安裝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僅需連接 3 條線與 1 個 USB 接收器。首先在冷排前方有著 1 條 4-Pin PWM 提供水冷頭供電,以及 1 條內接 USB 2.0 讓軟體可以控制 LCD 螢幕,顯示自訂的動圖、影像甚至是做為副螢幕使用。


↑ 水冷排前方的連接線。


↑ 1 條 4-Pin PWM 提供水冷頭供電、1 條內接 USB 2.0 讓軟體可以控制 LCD。

 

風扇出線則使用專屬的連接器,並提供 2 個 4-Pin PWM 連接線材,一般只需連接主要的 4-Pin PWM 即可,倘若主板 PWM 供電瓦數較低時則需要連接 2 個。


↑ UNI FAN TL Wireless 無線風扇的專屬連接器。


↑ 一般使用連接 1 個 4-Pin PWM 即可供電。

 

UNI FAN TL Wireless 無線風扇出廠時已經預裝好玩家無須拆卸。TL 這系列特色是風扇兩側邊框有著無限鏡 RGB 燈效,而風扇正反兩面的框體則有造型燈條。


↑ UNI FAN TL Wireless 無線風扇,框體兩面有著 RGB 燈條。


↑ 風扇兩側面則是無限鏡 RGB 燈效。

 

若要控制 UNI FAN TL Wireless 無線風扇,則需將 USB 接收器連接至 PC,並安裝 L-Connect 3 軟體後同步該組裝置,這樣就能完成控制設定。


↑ UNI FAN TL Wireless 無線風扇的 USB 接收器。

 

扣具方面,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支援主流 Intel LGA 1700、1851 與 AMD AM4、AM5 等腳位,因此可統一水冷支架的設計,玩家只需針對 AMD 或 Intel 平台安裝扣具即可。而配件也有明確的分類,讓玩家相當容易上手。

不過聯力這組扣具有標示 CPU 方向的箭頭,並採用滑扣的方式先將冷頭固定在扣具上,之後再鎖上固定螺絲;只不過,Intel 平台組裝時需要使用內六角螺絲將雙頭螺母與扣具固定,這個安裝方式相對較特別,玩家在動手時一定要先閱讀說明書。


↑ 水冷配件與扣具。


↑ 獨特的滑入式扣具。


↑ 使用內六角螺絲才能鎖上雙頭螺母。


↑ 鎖上雙頭螺母。

 

Vector V100 與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組裝過程分享

這次組裝除了使用 Vector V100 機殼、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水冷散熱器,並使用 285K、ROG Z890 HERO 主機板、RTX 5090 顯示卡。由於小機殼搭配大 VRM 的主板,這導致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水冷散熱器的水冷管不好隱藏,因此需要微調水管位置才能正常安裝。


↑ 無 A 柱讓主板安裝更順手。


↑ 先將水冷排固定在機殼上方後,接著來模擬水冷管的位置,最後發現會壓到主板 VRM 散熱器,因此最後只好將水冷管的固定扣都移除。


↑ 安裝好水冷排與風扇,這個空間一只能勉強塞入一根手指,因此只能調整水冷管的走線方式。


↑ 最後移除所有水冷管的固定扣具,讓水冷管有著較多的彎曲空間,才能順利安裝。


↑ 安裝好水冷後,要再檢查水冷管會不會干涉風扇。

 

至於 Vector V100 的儲存裝置安裝空間,則在主板背面有著 1 個 2.5 吋安裝托盤;而 3.5 吋裝置則可安裝在機殼底部前方空間。


↑ 2.5 吋安裝空間。


↑ 3.5 吋安裝空間。

 

L-Connect 3 軟控 Vector V100 與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實機展示

開箱到這邊先放 Vector V100 與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實機展示,讓大家感受下 270° 雙玻璃全景機殼的 RGB 視覺。


↑ 機殼經典角度。


↑ 正前方通透視覺。


↑ 左側玻璃側透視覺。


↑ 移除玻璃側透的 RGB 燈條。


↑ 最後理線,基本上已經考慮好,主板左、上、右、下四個線材走向的固定方式,因此只要善用魔鬼氈、整線扣、架橋就能輕鬆理線。

 

緊接著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有著多種連接方式,首先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支援硬體直接控制 LCD 模版與 RGB 燈效,但相對能顯示的資訊就比較少。玩家若要完整掌握 LCD 功能,一定要連接水冷的 USB 連接線,以及連接 UNI FAN TL Wireless 的無線接收器,這樣才能使用 L-Connect 3 軟體進行完整的控制。


↑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手動切換 LCD 模版與 RGB 燈效。

 

玩家開啟 L-Connect 3 軟體後,先切換到「L-無線同步設定」頁面,並找到 TL_W_G1 與 HydroShif II_C 這兩個裝置,點選該裝置的狀態圖示綁定這兩個裝置同步,這樣就能透過軟體無線控制風扇與水冷頭 LCD。


↑ L-Connect 3 監控資訊首頁。


↑ L-無線同步設定頁面。

 

「風扇/泵浦」頁面可分別調整風扇與水泵的轉速曲線,水泵預設是 CPU 高於 60°C 調整全轉,除此之外機歐維持在固定 2000 RPM。此外「快速/同步照明」可以直接調整所有 Lian Li 裝置的 RGB 同步燈效。


↑ 風扇/泵浦控制風扇轉速。


↑ 水泵轉速。


↑ 快速/同步照明。

 

比較好玩得在「L- Wireless Utility」頁面,除了可個別調整 UNI FAN TL Wireless 燈效外,重點則是 LCD 的調整功能,預設提供剛剛上方展示的預設版型,並可選擇要循環顯示的 CPU、CPU 溫度、負載等資訊。


↑ 控制無線風扇燈效。


↑ 控制無線 LCD 顯示資訊。


↑ 可自訂循環顯示的硬體資訊。

 

就這樣?是不是有點無聊,那是因為要把「Screen Advance Mode」給打開,打開後就可自行變更背景、選擇不同的模版類型、排版、屬性等選擇功能。而玩家最愛的自訂背景,可以直接上傳圖片、動圖,或者是直接螢幕錄影 / 截圖更方便,直接打開 YouTube 錄下喜愛的畫面就可直接自訂 LCD 顯示功能。


↑ 開啟 Screen Advance Mode,有著更完整的 LCD 控制功能。


↑ 自訂背景可以上傳圖片、動圖,以及螢幕錄製、截圖。


↑ 並可選擇搭配的模組類型。


↑ 開啟螢幕錄影,會彈出錄影的方框與控制功能,調整好按下錄影即可。


↑ 進階模版。


↑ 自訂影片背景。

 

而在「附加功能」當中可以開啟副螢幕功能,這樣 LCD 就會被系統認做為第二螢幕,解析度為固定 480 x 480,更新率最高可調整至 60Hz,讓玩家可自行調整、自訂水冷頭 LCD 的顯示功能。


↑ 附加功能頁面可開啟副螢幕功能。


↑ 副螢幕直接顯示瀏覽器的 YT 畫面。


↑ 系統會認出 LIAN LI USB 副螢幕。

 

Vector V100 與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溫度測試

散熱測試,電腦待機時 CPU 42°C、GPU 38.4°C;在 AIDA64 CPU 壓力測試下,CPU 溫度來到 65°C、VRM 47°C;緊接著 FPU 壓力測試下 CPU 溫度來到 89°C、VRM 50°C;CPU 壓力測試下 GPU 的溫度完全沒有變化。

接著針對 GPU 壓力測試,Speed Way Stress test 測試下 GPU 81.2°C / 記憶體 96°C;而遊戲電馭叛客 2077 4K MAX 測試讓 GPU 維持在 GPU 77.9°C / 記憶體 90°C。

首先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確實有著不錯的散熱壓制力,滿足當代 CPU 所需的散熱能力。而 Vector V100 採用側面進風,倘若顯卡功耗較高的情況下,可能要多加分艙前 1 顆 120mm 風扇,加強顯卡的散熱氣流。


↑ 散熱測試。

 

總結

性價走向的 Vector V100 在中塔機殼中,有著 270° 雙玻璃無 A 柱全景造型、個性斜切分艙,以及預裝 4 顆 ARGB 風扇與 ARGB 燈條,並保有 ATX 主板、背插、360mm 水冷等主流零件的相容性,而且台灣售價僅 NTD $1750 元(黑色)(白色 1900 元),這性價確實沒話說。

當然稍微可惜的地方在於 1 個 2.5 吋與 1 個 3.5 吋的安裝空間,但已能滿足絕大多數入門玩家的裝機需求,而在這入門價位中最好看的 ARGB、全景殼可能就非 Vector V100 莫屬。

隱藏水冷管散熱器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不僅重新設計水冷頭、支架與扣具,更採用 UNI FAN TL Wireless 無線控制風扇燈效與 LCD 顯示功能,讓水冷的安裝相對更容易上手;只不過這設計的宿命就是相對要求機殼空間,搭配搭機殼肯定沒問題,但若要裝在 Vector V100 中小殼當中就會考驗玩家的 DIY 組裝能力。

散熱方面,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壓制 Core Ultra 285K 預設功耗也不成問題;安裝時建議接上水冷內接 USB 與無線 USB 接收器,並且搭配 L-Connect 3 軟體才能解鎖完整自訂功能,當然都不接也能正常使用 LCD 可顯示基本的版型與 RGB 燈效。

Hydroshift II LCD-C 360TL 台灣建議售價為 NTD $7,499 元,這價位屬於水冷中的高價位款式,但這組裝好之後的整潔感、LCD 與軟體功能搭配的完整度,肯定能滿足高階玩家的需求。

延伸影片閱讀:  
Previous post

SilverStone 銀欣 Triton 850Rx 電源供應器開箱 / ATX 3.1、壓紋線材、金牌認證

Next post

3DMark Speed Way 與《PC Building Simulator 2》模擬組裝遊戲聯手合作

The Author

sinchen

sinchen

我是 Si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