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殼、電源

性價神!MONTECH X5 開箱組裝與 X5M 比大小 / 高通風預裝 4 風扇 碳纖維轉印塗裝

君主 MONTECH 新款 X5 與 X5M 中塔式機殼,有著主流硬體擴充能力,不論是 E-ATX、ATX、M-ATX 主板都支援,並可安裝 360mm 水冷散熱器,以及預裝前 3 後 1 的 ARGB 風扇,搭配高風流網孔與碳纖維轉印塗裝門板,並有著左側玻璃側透與便利拆裝設計,讓預算有限的玩家僅需 NTD $1,550 元即可擁有美觀、好散熱的主流塔式機殼。

X5(X5M) 規格
顏色:黑、白
尺寸:482 x 216 x 496mm;(468 x 215 x 450mm)
主機板相容性:E-ATX (SSI-CEB)、ATX、(Micro-ATX、Mini-ITX)
前 I/O 連接埠:電源按鈕、LED 按鈕、1 x USB 3.0、1 x USB 2.0、1 x USB Type-C、3.5mm 耳機麥克風
PCIe 擴充槽:7、(5)
儲存空間:2 x 2.5”、2 x 3.5”;(4 x 2.5”、2 x 3.5”)
預裝風扇:前 3 x 140mm、後 1 x 120mm;(前 3 x 120mm、後 1 x 120mm)
風扇:前 3 x 120/140mm、上 3 x 120mm / 2 x 140 mm、後 1 x 120mm、電源分艙 2 x 120mm;(前 3 x 120mm / 2 x 140mm、上 3 x 120mm / 2 x 140 mm、後 1 x 120mm、電源分艙 2 x 120mm)
冷排:上 240/280/360mm、前 240/280/360mm
CPU 散熱器高度:< 165mm
顯示卡長度:<410mm;(405mm)
電源供應器:ATX(最大 230mm)
防塵濾網:上、底

MONTECH X5 與 X5M 機殼開箱 / 標準塔式上下分艙

君主 MONTECH 的 X 系列機殼定位非常明確,那就是主流、入門的性價機殼,新推出的 X5 與 X5M,分別對應 E-ATX、ATX 與 M-ATX 主板的規格,但重點是這兩個機殼都能支援 360mm 水冷散熱器,並預裝 4 顆定速 ARGB 風扇,讓入門玩家無須擔心散熱或 RGB 燈效不夠的問題。

X5 與 X5M 尺寸差異在於機殼高度,除此之外長度與寬度相似,也因此兩者除支援的最大主板的規格不同,以及提供的 PCIe 插槽數量也不同;此外 X5 前方預裝 3 顆 140mm ARGB 風扇,而 X5M 則是 120mm 的規格。

造型上,X5 與 X5M 都有著立體波浪的高風流網孔門板,門板下方還有著碳纖維轉印紋理裝飾,確保機殼有著足夠的散熱氣流。並且 X5 與 X5M 都有黑、白兩色供玩家選擇。


↑ MONTECH X5 與 X5M。

 

X5 與 X5M 最主要差異在於高度、支援的主板規格、前門風扇尺寸、PCIe 插槽(7 或 5 槽)等差別。在外觀造型上,有著相同的立體波浪的高風流網孔門板與碳纖維轉印紋理裝飾。


↑ X5 與 X5M 黑、白兩色。


↑ 立體波浪的高風流網孔門板。


↑ 白色款碳纖維轉印紋理裝飾。


↑ 黑色款碳纖維轉印紋理裝飾。

 

機殼左側設計略有不同,X5 只有上分艙是玻璃側透、下分艙改為散熱網孔的側板,而 X5M 則是左側滿板的玻璃側透,分艙則是內縮空間的設計。


↑ X5 與 X5M 左側玻璃側透。

 

機殼頂部則是基本差不多,常見的機身頂部一字排開的電源鍵、LED 按鍵、USB 2.0、3.5mm 耳機麥克風、USB 3.0 與 USB Type-C 等連接埠。機殼上方則有磁吸濾網,並可安裝 3 個 120mm 或 2 個 140 mm 風扇,或者是 240/280/360mm 的水冷散熱器。


↑ 機殼頂部。


↑ 上置 I/O。

 

機殼後方,則是標準的上下分艙配置,機殼上方有稍微增加空間讓頂部水冷排更容易安裝;而 X5 支援 7 槽 PCIe、X5M 則是 5 槽。


↑ 機殼後方,增加頂部空間好安裝水冷排。


↑ PCIe 插槽固定螺絲則向機殼後方延伸。

 

至於機殼右側則是一般的金屬側板;底部則有 4 個腳墊,並在電源處備有防塵濾網。


↑ 右側金屬側板。


↑ 機殼底部電源艙有著防塵濾網。

 

標準塔式、預裝 4 顆 RGB 風扇、支援 360mm 水冷

X5 與 X5M 的玻璃側透都採用快拆卡扣的固定方式,在玻璃側透的上方與下方都有金屬邊條,提供玻璃鑲嵌卡扣的固定方式。


↑ 左 XM5、右 X5。

 

機殼前門則可直接拆下,前門的立體波浪的高風流網孔本身就有基本防塵的能力,但前門板主要是提供高風流幫助散熱,因此通常不會在額外貼上防塵濾網。X5 前方預裝 3 顆 140mm ARGB 風扇,而 X5M 則改為 3 顆 120mm ARGB 風扇。


↑ 機殼快拆前門與預裝 3 顆 ARGB 風扇。

 

機殼內部空間,X5 可安裝最大 E-ATX 主機板,但主力當然是 ATX 的款式,在主板的上方、右側與下方,都留有足夠的走線開孔讓玩家輕鬆組裝。


↑ X5 主板位安裝空間。


↑ 右側提供一個小型的顯卡支撐架。

 

X5 的分艙則是全網孔設計,分艙上方也有提供走線開孔。雖然規格有列分艙上方可安裝 2 顆 120mm 風扇,但因為配件中沒有提供長牙螺絲,若要安裝可能需要自行準備螺絲。


↑ 全網散熱開孔的分艙。

 

機殼右側,則在主板上方、左側與下方留有架橋、魔鬼氈,讓玩家在理線時有地方可以固定線材。機殼出廠時已將 4 顆風扇相互串接,玩家僅需理線後就可以組裝。需要注意的是 X5 側面可安裝 1 顆 2.5 吋 SSD。


↑ 機殼右側空間。


↑ 上方留有架橋。


↑ 中間則有魔鬼氈。

 

機殼下方則有電源安裝空間,支援 ATX 最大 230mm 長度的電源供應器;而電供前方則是基本的儲存裝置安裝托架。


↑ 電供安裝空間。


↑ 儲存裝置安裝托架。

 

稍微整理線材後,機殼上置 I/O 需要連接前面板針腳、USB-C、前音源、USB 3.0 與 USB 2.0 等線材。此外,風扇採用 3-Pin 飛機頭串接,玩家只需連接 SATA 供電、ARGB 主板同步。


↑ 上置 I/O 連接線材。


↑ 風扇需連接 SATA 供電、ARGB 主板同步。

 

機殼配件則包含螺絲、卡扣、束帶與說明文件。


↑ 機殼配件。

 

MONTECH X5 組裝分享

MONTECH X5 組裝並沒有太複雜,主流的上下分艙與不錯的硬體相容性,並有著足夠的走線開孔,因此組裝過程相當順利,但建議玩家先將上置 I/O 與風扇的線材分開整理,這樣在理線規劃與未來調整配置時都會比較容易。


↑ 將上置 I/O 的線材與風扇線材分開理線。


↑ 小小的顯卡支架板凳。

 

儲存裝置方面,X5 的儲存托架可提供 2 個 3.5 吋或 1 個 2.5 加 3.5 吋的安裝空間,而機殼的側板則可再安裝 1 個 2.5 吋裝置。


↑ 儲存裝置托架。


↑ 安裝 2 顆硬碟。


↑ 高度、空間都非常足夠。

 

實際 MONTECH X5 白色款組裝提供給玩家參考。


↑ MONTECH X5 白色款組裝。


↑ 左側玻璃側透。


↑ 移除玻璃側透。

 

理線方面,X5 的右側空間也相當足夠,只要將各路線材分開管理,並妥善利用上方架橋、左側魔鬼氈與下方架橋,就能很好的整理線材。


↑ X5 理線。

 

總結與散熱測試

MONTECH X5 與 X5M 有著相同的設計,標準的塔式上下分艙機殼,搭配好看的立體波浪高風流網孔門板與碳纖維轉印紋理裝飾,再加上預裝前 3 後 1 的 ARGB 風扇,以及支援 360mm 水冷散熱器、410mm 長顯卡、230mm 大電供都不成問題。

散熱測試,電腦待機時 CPU 48.5°C、GPU 35.3°C;在 AIDA64 CPU 壓力測試下,CPU 溫度來到 80.1°C、VRM 52°C;緊接著 Cinebench R23 壓力測試下 CPU 溫度來到 95.2°C、VRM 59°C;在 CPU 測試期間都沒有影響到 GPU 溫度。

接著 GPU 壓力測試,模擬遊戲的 Speed Way Stress Test 溫度維持在 72.5°C、記憶體 82°C,至於《毀滅戰士黑暗時代》4K 路徑追蹤設定下 GPU 72°C、記憶體溫度 78°C。預裝 4 顆風扇搭配 360mm 水冷,整體散熱表現已相當足夠。


↑ MONTECH X5 散熱測試。

 

MONTECH X5 台灣建議售價僅 NTD $1,550 元,對於預算有限的玩家想在主流塔式機殼中,一次滿足前 3 後 1 的 ARGB 風扇與主流的硬體支援性,那 X5 與 X5M 確實能做為不錯的入門選擇。

延伸影片閱讀:  
Previous post

史無前例 飆到4.74GHz 高通驍龍8 Elite Gen 2跑分出爐

Next post

DDR4和LPDDR4供需失衡加劇 2025H2或出現結構性缺貨、價格暴漲

The Author

sinchen

sinchen

我是 Si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