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殼、電源

迎廣 InWin VE125 1250W 電供開箱 / 14cm 大瓦數、ATX 3.1、PCIe 12V-2×6

該有的都有!迎廣 InWin VE系列新款「VE125」電源供應器,符合最新ATX12V V3.1 / PCIe 5.1 規範,配有PCIe 12V-2×6 600W接頭與壓紋線材,僅14cm緊湊機身,單路+12V 1250W能充分應對高階硬體在瞬間負載提升的承受力,搭配100%日本製電容與DC to DC架構,還有著 80 Plus金牌的高轉換效率認證,以及5年保固,讓玩家能安穩放心地為顯示卡升級替換。

規格
規範:ATX12V V3.1 / PCIe 5.1
額定功率:1250W
認證:80 Plus Gold
輸入電壓:100-240V
輸入電流:14.8-7.5A
輸入電壓頻率:50-60Hz
架構:DC-to-DC
電容:100% 日本製電容
風扇:120mm 液壓承軸FDB (支援智慧停轉)
尺寸:140 x 150 x 86mm
保護:OCP / OVP / UVP / SCP / OTP / OPP

全模組 黑色扁平化 壓紋線材
1 條 共 1 個 MB 20+4 Pin 接頭、長 600mm
1 條 共 1 個 CPU 8 Pin 接頭、長 700mm
1 條 共 1 個 CPU 4+4 Pin 接頭、長 700mm
3 條 共 3 個 PCIe 6+2 Pin 接頭、長 700mm
1 條 共 1 個 PCIe 16 Pin / 12V-2×6 接頭、長 700mm
2 條 共 6 個 SATA (穿刺型;90度垂直)、長 800mm
1 條 共 3 個 SATA、長 800mm
1 條 共 4 個 4 Pin Peripheral接頭、長 800mm

InWin VE125 1250W 電源供應器開箱 / 14cm緊湊機身、80 Plus 金牌認證

迎廣 InWin 針對VE系列電源供應器,推出1050W / 1250W 兩種額定功率款式,皆符合目前最新 ATX12V V3.1 / PCIe 5.1 規範,有效支援CPU、GPU等高階硬體,在動態時脈超頻時的瞬間高功率負載能力,並採用105℃全日本製電容,搭配5V和3.3V DC-to-DC架構,與 80 Plus 金牌認證。

VE125 配置方面,採全模組化設計,搭配14cm緊湊機身,以及 120mm 液壓承軸FDB散熱風扇,具備智慧停轉功能且設有啟用開關,方便玩家依情況選擇啟用;而模組線材以黑色扁平化的壓紋線材,配有原生 PCIe 16 Pin / 12V-2×6 600W接頭線材,滿足高階PC裝機的玩家需求。


↑ 外包裝正面,標有80 Plus Gold、ATX3.1、5年保固認證。


↑ 包裝背面標有亮點特色、電源規格。

外盒內擺設,設有緩衝泡棉防護,緊湊放置於盒內;其內容物分別為電源本體與線材配件包。


↑ 外盒內擺設。


↑ 外盒內擺設取出,所有配件。

VE125 以簡潔的緊湊設計,打造出僅 140*150*86mm 小尺寸機身,正面使用自家品牌InWin標誌,作為外觀主視覺的風扇外殼,內部則配有 120mm 液壓承軸FDB風扇,提供智慧停轉的功能開關,方便玩家選擇是否啟用功能。


↑ VE125電源正面,以品牌標誌置於中央位置作為主視覺設計。


↑ 電源背面,標有產品相關規格與型號。


↑ 市電輸入端,設有電源與智慧停轉的功能開關。

模組接頭端,則提供 1 組 MB、4個CPU/PCIe、1個12V-2×6與 4個周邊等模組供電接頭。


↑ 模組接頭端,接頭配置一覽。

全模組黑色扁平化 壓紋線材

VE125採用全模組設計,線材為黑色扁平化且帶有壓紋工藝的模組線材,讓玩家在 DIY 組裝時較好整理與固定線材,同時兼具視覺質感;主機板供電部分,配有24 Pin模組線,線長600mm。


↑ 全模組黑色扁平線材。


↑ 主機板 24 Pin。

CPU供電模組線部分,分別配有1條4+4 8Pin、1條 單8Pin模組線,採用卡扣式的固定接頭,讓玩家搭配單雙 8或8+4等主機板規格時,能依情況方便接線,其線材長度皆為 700mm。


↑ 1 條 CPU 4+4 Pin與1條 CPU單8 Pin模組線。

GPU供電模組線,分別配有1 條 PCIe 16 Pin / 12V-2×6 新版接頭、長度為700mm,採用PCIe 5.1規範的12V-2×6設計,可使接頭針腳能更靠近前緣端子口,確保GPU供電線材的連接完全。


↑ PCIe 12V-2×6新版接頭。


↑ 新版接頭的內部針腳,相對靠近端子前緣。

其次也配有3條GPU傳統的 PCIe 6+2 Pin,每條皆為一個接頭,線材長度 700mm;方便連接現代高階 GPU 時,免去過往PCIe 6+2 Pin多接頭線材選擇的連接顧慮,能較直觀的確保 GPU 瞬間提升負載時之穩定性。


↑ PCIe 6+2 Pin模組線。

周邊模組線,則提供 3 條共 9 個 SATA接頭、線材長度為 800mm,其中兩條SATA 線材為穿刺型接頭,一條為一般SATA接頭;而另一條模組線則提供 4 個 MOLEX 接頭。


↑ 周邊模組線材一覽,SATA / MOLEX。

InWin VE125 1250W 壓力測試 RTX 5090 與 Ultra 9 285K

電供壓力測試部分,採用 OCCT 壓力測試軟體,進行 CPU 與 GPU 雙負載實測,並經由軟體檢查主機板回報的 +12V、+5V 與 +3.3V 的電壓狀況;測試硬體為CPU的Intel Core Ultra 9 285K解鎖P1、P2 300W,以及GPU的 NVIDIA RTX 5080 顯示卡。


↑ VE125 1250W和 RTX5080顯示卡。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285K
主機板:ASRock Z890 NOVA WIFI
記憶體:美光 DDR5 6000 32GB ( 2 x 16GB )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5080
系統碟:T-FORCE CARDEA IOPS 1TB
電源供應器:InWin VE125 1250W ( 智慧停轉功能關閉 )
測試環境:開放式機架、BIOS預設 ( 風扇&水泵全速 / P1、P2 解鎖300W )
作業系統:Windows 11 24H2

使用 OCCT 14.2.6 進行電源供應器壓力測試,測試時間為 30 分種,Ultra 9 285K CPU 功耗達到 268.26W、RTX 5080 GPU 滿功耗 360W,而電供端市電的功率計顯示約 778.7W,軟體記錄的平均 +12V 電壓為 12.096V、+5V 電壓為 4.980V、+3.3VCC 電壓為 3.360V。


↑ OCCT三十分鐘平均壓力測試。


↑ 壓力測試,電腦整機功耗為 778.7W。

此外,也經由熱像儀觀察 30 分鐘燒機(裸測)後,供電接頭的各位置溫度表現,分別為顯卡線材端溫度,RTX 5080 供電接頭最高溫來到 58.4°C;VE125 1250W電源端接線處溫度表現在 44°C 左右,而貼近電源基板的電供背部有45.4°C左右,以及電供正面風扇處則為45.7°C。


↑ RTX 5090 供電接頭溫度。


↑ VE125 1250W電供的模組接頭端溫度。


↑ 電供正面溫度。


↑ 電供背面溫度。

總結

InWin VE125 1250W 電源供應器,可謂該有的都有,還僅在14cm的緊湊機身下,仍提供高額定功率1250W,且符合目前新一代標準的 ATX12V V3.1 / PCIe 5.1 規範,也通過 80 Plus 金牌認證,即使上至 RTX 5090也能穩定勝任,提供 12V-2×6 接近極限 600W 的穩定供電。

VE125壓力實測部分,經由Intel Core Ultra 285K 解鎖 300W 功耗,搭配RTX 5080高階GPU 360W滿供耗下,經三十分鐘測試,VE125電供本體仍有45°C左右的溫度表現,而RTX 5080顯卡供接頭58.4°C溫度表線,意味著能勝任日常使用情境。

VE125 1250W 採用自家InWin品牌標誌所打造的風扇罩,作為主視覺點綴,搭配緊湊外型的機身設計,以及 120mm FDB風扇,與全日本製電容,加上DC to DC架構,能既穩且安靜的支援 CPU、GPU等高階硬體的高供電需求,且設有風扇停轉開關,讓玩家有著安穩的使用體驗。


↑ VE125 1250W緊湊外型兼具卓越效能 。

延伸影片閱讀:  
Previous post

曝20週年iPhone採用三星全新OLED螢幕:更薄更亮

Next post

懸浮曲面!ASUS Prime AP202 ARGB 開箱組裝 / mATX 機殼、全景新曲

The Author

shu

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