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挑戰!ASRock B850 Challenger WiFi開箱測試 / 黑白雙色、8層PCB、PCIe 5.0、Wi-Fi 7
華擎「B850 Challenger WiFi」主機板,採用黑/白配色的電路板元件、鋁合金散熱器,打造簡約大氣的視覺外觀;搭配12+2+1 相 Dr.MOS 供電設計,提供穩定電力與散熱效能,支援PCIe 5.0 介面的PCIe x16 與M.2插槽,配有雙面導熱墊散熱,維持SSD高速傳輸;更有高達19個USB高速連接埠和Wi-Fi 7 160MHz無線網路,實用性拉滿;具備人性化的DIY友善設計,以及4 x DIMMs DDR5記憶體、8層電路板、4 SATA、 USB 3.2 Gen2 Type C/A 10Gbps等主流配置。
規格
尺寸:ATX (30.5cm x 24.4cm)、8 層板 PCB
處理器支援:AMD Ryzen 9000 / 8000 / 7000
處理器腳位:AMD AM5
CPU 供電相:12+2+1相 (VCore 50A + SOC 50A + MISC Dr.MOS)
晶片組:AMD B850
BIOS:256Mb ROM、UEFI AMI
記憶體:4 x DIMM, MAX 256GB, DDR5 8000+(OC)/5200 MHz
顯示輸出:1 x HDMI 2.1 TMDS (支援HDR, HDCP 2.3,解析度達4K 120Hz)
擴充插槽:CPU 1 x PCIe 5.0 x16 ( PCIE1 to CPU )、1 x PCIe 4.0 x16(支援x4頻寬 / PCIE4 to CPU)、 2 x PCIe 4.0 x1 (PCIE2 PCIE3 to Chipset)、1 x M.2 Key E (支援 2230 WiFi / BT PCIe)
儲存埠:4 x SATA 6Gb/s、1 x Blazing M.2 (PCIe 5.0 x4 to CPU)、 1 x Hyper M.2 (PCIe 4.0 to Chipset)
網路:Realtek 2.5GbE ( Dragon RTL8125BG )
無線:Realtek RTL8922AE Wi-Fi 7 160MHz、BT 5.4、MU-MIMO
音訊:Realtek ALC897 7.1 聲道、Nahimic Audio
USB埠:1 x USB 3.2 Gen2 Type-C、1 x USB 3.2 Gen2、3 x USB 3.2 Gen1 (1個需擴充)、1 x USB 3.2 Gen1 Type-C (前置擴充)、5 x USB 3.2 Gen1 (4 個需擴充)、8 x USB 2.0 (4 個需擴充)
RGB:3 x ARGB 3pin、1 x RGB 4pin
FAN:2 x 4-Pin CPU Fan、1 x 4-Pin CPU OPT、3 x 4-Pin SYS FAN
隨附物品: 2 x SATA 數據線 (常規/垂直)、2 x ASRock Wi-Fi 7天線、裝飾品、使用手冊
ASRock B850 Challenger WiFi 開箱 / 黑白雙色、8層PCB、PCIe 5.0插槽、19個USB
隨著明年登場的AMD AM5新一代處理器,華擎ASRock於近日宣布支援B850主機板;同時華擎也根據目前主流需求,在自家AMD B850產品線,針對規格與價位帶,各方面重新調整,以親民的Challenger系列,推出新款「B850 Challenger WiFi」主機板,主打簡約俐落的外觀設計,兼具高CP的實用配置,挑戰中階主機板的新定位。
「B850 Challenger WiFi」主機板,視覺外觀上採用全身一致的配色設計,提供全黑與白化的電路板、插槽元件,搭配簡約大氣的VRM鋁合金散熱器,形成黑白分明的外觀;處理器方面,以12+2+1相Dr.MOS供電設計,搭配8層電路板,支援4 DIMM DDR5記憶體 EXPO / XMP超頻。
擴充方面,提供1 根 PCIe 5.0 x16 顯卡使用,並妥善分配頻寬,另給1 根PCIe 4.0 x16插槽,支援PCIe 4.0 x4頻寬且直連CPU,方便玩家擴充音效、擷取與USB埠等介面卡,以及2根PCIe 4.0 x 1插槽,滿足日常的擴充需求;儲存方面,設有4 SATA、2 M.2 數量配置,Blazing M.2支援PCIe 5.0 x4,Hyper M.2則支援PCIe 4.0 x4 SSD。
連線配置,使用Realtek 2.5GbE有線網路,搭配Wi-Fi 7 RTL8922AE 160MHz 無線網路;音效則以Realtek ALC897晶片支援7.1聲道、Nahimic Audio音效功能;而USB也給好給滿,包含前置 USB 3.2 Gen 2×5、USB 3.2 Gen 2 Type-C ,以及USB 2.0 x8等,總計19 個可用 USB 連接埠。
↑ ASRock B850 Challenger WiFi,提供兩種黑、白色系的視覺款式。
↑ 主板視覺呈一致性配色,帶有黑白分明的電路板、插槽元件、散熱器。
開箱以白色款為主,視覺全白化的一致性外觀,才是真‧白色!ASRock B850 Challenger WiFi 採用完整的全白化電路板與元件(插件),配合大氣的銀灰散熱器,給於白色控無可挑剔的新選擇;主機板背面,則以透明的淺白色塗裝為輔色搭配。
↑ 正面全白化PCB的ASRock B850 Challenger WiFi 主機板。
主機板右上角區域,採用全白化4 DIMM DDR5插槽,支援最大 256GB 容量,並給有高階的8層電路板,帶來更穩定的訊號傳輸和散熱表現,與高達8000+MT/s的記憶體超頻可能;更有DIY友善設計的Post 狀態檢查指示燈,能根據 LED燈色得知開機狀態,方便判斷故障狀況。
此外,也設有多個CPU / OPT FAN、ARGB 3pin插座,提供給玩家連接風扇水冷與RGB燈效使用,以及主板ATX 24pin供電接頭,與前置 USB 3.2 Gen1 Type C 等相關連接埠。
↑ 主板右上角 DRAM插槽,配有Post狀態檢查LED燈、FAN插座、24 Pin主板供電。
↑ Post狀態檢查LED燈、CPU / OPT FAN插座特寫
↑常見的主板拱電ATX 24 Pin、2個ARGB 3 Pin接頭。
而CPU部分,以白色保護蓋給AMD AM5插槽的針腳提供防護,並採用VCore 12 相50A、SoC 2相50A、MISC 1相的Dr.MOS供電設計,搭配2個CPU供電的8pin 插座;且於CPU 周圍使用2塊散熱器,構成L 形的VRM散熱,並把散熱器延伸至 I/O 上蓋,組成一體式的包覆設計。
主機板下半部分,有著 2根 PCIe x16、2根PCIe x1擴充插槽;而最上方第一根插槽為PCIe 5.0 x16頻寬,設有金屬裝甲強化;此外其餘PCIe插槽僅支援至PCIe 4.0 x4和x1頻寬;儲存擴充,則有2個M.2擴充插座、配散熱器,以及4個SATA,設於主板下方的連接埠區與晶片組側面。
↑ 主板下半部,設有PCIe x16 x1插槽、M.2插座散熱器、常見連接埠與SATA接頭。
↑ 晶片組側面也設有2個SATA和USB 3.2 Gen1接頭。
M.2散熱器拆裝部分,分別為採用快拆設計的Blazing M.2插座 (M2_1;上方),設有上下雙面的導熱墊來輔助散熱,最高支援PCIe 5.0 x4頻寬;以及螺絲鎖孔固定的Hyper M.2插座(M2_2;下方),則設有單面導熱墊,最高支援PCIe 4.0 x4頻寬。
↑ Blazing M.2 (M2_1),散熱器採快拆設計。
↑ Hyper M.2 (M2_2),散熱器以兩邊螺絲的鎖孔固定。
主機板後I/O部分,採用一體式設計,配置上給有Wi-Fi 7天線、HDMI 2.1顯示輸出、BIOS Flashback按鈕,以及 4 個 USB 2.0、1個 USB 3.2 Gen 2、1個 USB 3.2 Gen 2 Type C、4個 USB 3.2 Gen 1,並配有2.5GbE RJ-45 網路、音訊輸入輸出等常見連接埠。
其次上述4個 USB 3.2 Gen 1裏,其中兩個黃色為Lightning Gaming Ports遊戲連接埠,能有效支援高回報率(Polling Rate;1000~8000 Hz)的電競周邊設備,提供更穩定的操作體驗;此外,標有淺灰色外框的USB 2.0,則為BIOS Flashback專用連接埠,方便玩家更新BIOS使用。
ASRock B850 Challenger WiFi 內構用料 / 12+2+1相供電、2 x M.2、Wi-Fi 7無線網卡
以上B850 Challenger WiFi 整體規格,相信已能滿足玩家在遊戲辦公上的多數需求,何況這僅是張中階定位價格帶的主機板,仍具備 PCIe 5.0、Wi-Fi 7 160MHz 主流規格,更是挑戰高階規格才配有的8層電路板、19個USB連接埠、DIY友善設計等實用配置。
這如此親民CP的主機板,其內構方面的用料細節,肯定多少會產生好奇,那就由筆者親自揭曉,透過直接拆解的主板散熱片,觀察板子內構的新元件與設計細節,依序以圖片和說明補充給大家分享。
↑ B850 Challenger WiFi白色款,在PCB電路板與主插槽元件,皆以一致性的全白化處理。
↑ CPU採用 12相VCore 50A + 2相SOC 50A + 1相MISC Dr.MOS供電設計。
↑ VRM供電的PWM 控制器Richtek RT3678BE,搭配50A SYC654。
↑ VDD_MISC供電的PWM控制器Richtek RT3672EE。
↑ Asmedia ASM1074 USB3.2 Gen1晶片。
↑ Realtek RTL8125BG 2.5GbE 網路晶片。
↑ 256Mb ROM BIOS 晶片,標有出廠預設的BIOS版本號。
↑ RGB燈效為 Nuvoton NUC121ZC2AE晶片。
而主機板也預裝有Wi-Fi 7 M.2無線網卡,採用Realtek RTL8922AE型號,以螺絲鎖孔固定,搭配快拆設計的保護蓋,支援160MHz 通道頻寬 與 6GHz頻段,以及藍芽5.4、MU-MIMO功能。
↑ 預裝Wi-Fi 7 M.2無線網卡,採螺絲鎖孔固定,配有快拆式保護蓋。
↑ 卸下螺絲與保護蓋,網卡型號為Realtek RTL8922AE。
ASRock B850 Challenger WiFi 配件 / WI-FI 7天線、SATA數據線
主機板附贈配件部分,則有基本的使用手冊、 2 x SATA 數據線 (常規 / 垂直)、2 x ASRock WiFi7天線、Challenger貼紙飾品;配色上同樣採用統一配色的全白化設計。
ASRock B850 Challenger WiFi BIOS 功能 / PBO超頻、Auto Driver Installer、Fan-tastic
B850 Challenger WiFi BIOS部分,分有快速簡易調整的「簡易模式」,以及提供細節參數調整的「進階模式」等兩種介面,讓玩家能依據情況選擇。
首先簡易模式,有著直觀分明的排版介面,包含完整主機板、處理器、記憶體時脈等資訊,以及系統、CPU時脈、溫度、電壓等相關資訊;提供檢查記憶體DRAM、風扇FAN、周邊 PCIE / M.2 等安裝狀況,還有XMP / EXPO 記憶體超頻設定檔、BOOT 開機選單、PBO開關與溫度牆等便捷設定。
進階模式,需用鍵盤F6或右上角按鈕來進行切換,提供相對豐富的參數選項,分有主選單、超頻工具、進階選單、工具、硬體監控、安全界面、開機選單、退出等頁面群組,方便參數查找;而主選單頁面,提供電腦基本資訊,概括主板、處理器、記憶體型號、BIOS版本等安裝狀況。
超頻工具,提供CPU 時脈、PBO效能預設檔、溫度牆 (TJMAX)、TDP 105W等便捷設定,而PBO效能預設檔,以提供3 檔溫度控制,配合 All-core Curve Optimizer 進行降電壓的超頻操作,使處理器能有更好的溫度控制、散熱表現,但相對的效能也會多少降低點。
當然只想手動調整或者單獨開啟 PBO 提升效能,也可以於進階選單的AMD Overclocking設定中,找到 PBO選項並調整為進階Advanced,即可手動調整PBO參數。
↑ PBO效能預設檔,Performance Preset。
記憶體方面則有 DDR5 XMP/EXPO 超頻設定檔、時序、高頻寬、倍頻與 UCLK:MEMCLK 的設定;同樣玩家也可針對超頻設定調整 CPU 核心電壓。
進階選單,則可以針對主機板功能來調整,像是模擬器多核的SVM功能、手動PBO設定等使用需求;而手動PBG設定,則包含在 AMD Overclocking 完整超頻設定中的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選項,並設為Advanced,即可手動PBO調整參數。
↑ AMD CBS > CPU Common Options 可以找到 SVM功能設定。
↑ AMD Overclocking >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可以找到PBO選項。
工具頁面,提供ASR USB LED、BIOS刷入升級、DIY友善設計的Auto Driver Installer功能;而Auto Driver Installer選項為開啟時,系統會預先裝入內建的網路驅動程式,方便玩家能直接上網,進行下載安裝其他周邊硬體的驅動程式。
硬體監控,可以檢查當前安裝的硬體資訊,如處理器、記憶體、的溫度電壓等,以及風扇轉速調整;同樣的B850 Challenger WiFi也提供Fan-tastic調頻功能,能更直觀的調整風扇轉速。
Auto Driver Installe 軟體功能與自動安裝
得益BIOS ROM容量提升,B850 Challenger WiFi同樣搭載Auto Driver Installe功能,透過預先寫入網路驅動程式於ROM裏,方便玩家開機後,可直接連上網路,進行周邊驅動安裝。
ASRock B850 Challenger WiFi主機板效能測試
效能測試方面,分為標準CPU渲染軟體、電腦效能與遊戲效能測試;而硬體以CPU AMD RYZEN 9 9950、RAM G.Skill DDR5 2x16GB 6400MTs,搭配GPU NVIDIA GeForce RTX 5080,還有360水冷散熱器;主板BIOS設定PBO開啟、記憶體EXPO超頻進行測試,並提供成績給各位參考。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9 9950X
主機板:ASRock B850 Challenger WiFi
記憶體:Trident Z5 Neo RGB DDR5 6400 32GB ( 2 x 16GB )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5080
系統碟:T-FORCE CARDEA IOPS 1TB ( PCIe Gen4)
資料碟:Transcend MTE260S 2TB ( PCIe Gen5)
電源供應器:Super Flower LEADEX III GOLD UP ATX 3.1 1000W
測試環境:開放式機架、BIOS預設 ( 風扇全速 / PBO開啟220W )
作業系統:Windows 11 24H2 64bit
BIOS版本:3.5 (最新)
透過CPU-Z 驗證所使用的硬體資訊,CPU AMD Ryzen 9 9950X,代號 Granite Ridge 採用 4nm 製程的處理器;且具備 16 核心 32 執行緒;搭配主機板 ASRock B850 Challenger WiFi、BIOS升級最新3.5版本;記憶體則為 Trident Z5 Neo RGB DDR5 UDIMM 16GBx2 6400。
並使用CPU-Z 內建的CPU效能測試,成績部分提供參考。
CINEBENCH 2024 新版本全面採用 Cinema 4D 預設的 Redshift 渲染引擎開發,並包含 GPU、CPU 的完整測試並支援跨平台的性能比較,這也帶給 CPU 更強悍的渲染測試;而CINEBENCH R23 成績一併附上方便玩家對比參考。
Ryzen 9 9950X PBO在 2024 版本獲得 CPU nT 2357 pts、1T 138 pts 的性能;R23 版本 CPU nT 46178 pts、1T 2282 pts 的成績。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記憶體使用 G.Skill DDR5 2x16GB 6400MTs (開啟EXPO),測試成績為記憶體讀取 77149 MB/s、寫入 79058 MB/s、複製 71859 MB/s、延遲 73 ns 的表現。
使用CrystalDiskMark 測試Blazing M.2搭配其散熱片的讀寫表現,採用PCIe Gen5 SSD MTE260S為資硬碟來進行測試,可達到循序讀寫 13512.79 MB/s、10416.88 MB/s的傳輸效能。
電腦整體性能,使用 PCMark 10進行測試,並依序針對 Essentials 的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透過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創作,以相片 / 影片編輯、渲染和可視化來測試。
Ryzen 9 9950X PBO搭配 RTX 5080獲得10420分,電腦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著 11748分,生產力則有 11853分,在更需要 CPU 運算的數位內容創造獲得 22047分的高成績。
3DMark CPU Profile是專為處理器CPU所訂制的效能基準測試,主要透過物理運算、自訂模擬的兩種應用場景,分別測試CPU在最大MAX、16、8、4、2、1 執行緒的實際效能;而 16 執行緒以上的效能應用,多屬於 3D 渲染或是影音專業工作才會用到;目前主流的 DirectX 12遊戲效能,大多應用到 8 執行緒左右;反之4 和 2 執行緒,則與 DirectX 9 10等老遊戲應用相關。
至於 Max threads 測試下將表示CPU最大效能,以使用情境來說,則與電影CG等級的特效渲染、真實物理模擬、科學分析應用上相關,也得以使用到全執行緒的效能;因此16 執行緒如上所述,相對於運算、數位內容創作能有著較好效能表現,但對於遊戲影響微乎其微。
Ryzen 9 9950X PBO 16 執行緒 達到 19372的成績,勝任電影CG等級的渲染運算、真實物理模擬與科學分析的應用所需;而遊戲方面,則分別為 8執行緒 9050分、4執行緒 4991分。
無線網路部分, B850 Challenger WiFi 採用 Realtek RTL8922AE Wi-Fi 7 160MHz 無線網路晶片,通過實際連上 Wi-Fi 7 無線網路 6GHz 頻段,最高理論傳輸值為 2882 Mbps。
↑ Realtek RTL8922AE Wi-Fi 7 160MHz。
總結
華擎 ASRock B850 Challenger WiFi 主機板,有著全黑與白化設計的簡約外觀,適用旗艦 Ryzen 9950X PBO超頻所需的 12+2+1相 DrMOS 穩定供電,與DDR5記憶體超頻能力,勝任玩家對於遊戲、生產力的效能需求,並具備8層電路板、PCIe 5.0 x16 顯卡擴充,和一根Blazing M.2支援PCIe 5.0 x4 SSD的主流規格。
同時還提供 4 SATA、2 M.2、2.5GbE、Wi-Fi 7 160MHz,以及19 個 USB 連接埠,涵納 USB 3.2 Gen 2 與 USB 3.2 Gen 2 Type-C、Lightning Gaming Ports等高速遊戲連接埠;更有實用性的Post狀態檢查LED燈、上下雙導熱墊 M.2散熱片和快拆、Auto Driver Installer等DIY友善設計。
這樣高階的實用配置,僅需6張小朋友且還有找的預算下,可謂極致CP的挑戰者Challenger,名副其實,並且近日B850也官宣了,支援明年AMD AM5新一代處理器;因此欲想划算裝機的玩家,那「ASRock B850 Challenger WiFi」可謂高CP實用與視覺外觀兼具的挑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