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空冷、水冷、風扇

SAMA 先馬 Q70 BK 360mm 水冷開箱測試 / 預裝 XT120 風扇、磁吸 LCD 隨意擺

磁吸 LCD 小巧思可擺放在桌面或固定風扇上!先馬 SAMA 推出的「Q70」360mm 水冷散熱器,不僅有著黑、白雙色可選擇,更預裝 3 顆 XT120 風扇採用 Type-C 串接,具備絢爛的扇框 ARGB 燈效,更採用加厚銅底、加厚水冷排,支援主流 Intel 與 AMD 平台安裝,而水冷頭上方的 2.8 吋磁吸 LCD,更可搭配風扇架或桌面立架隨意擺放,讓 LCD 水冷散熱器更有趣。

規格
CPU 腳位:Intel LGA 115X / 1200 / 1700 / 1851;AMD AM5 / AM4
冷排尺寸:277 x 120 x 27mm、鋁製、水冷管線長度 380mm
水冷頭:92 x 101 x 65mm、陶瓷軸承、1.5mm 加厚銅底、2500 RPM、12VDC 4Pin / USB 2.0
LCD:2.8 吋 IPS LCD 螢幕、480×480、500cd/m²、磁力連接可隨意擺放
預裝風扇:XT120、120 x 120 x 28mm、FDB 軸承、LCP 扇葉、轉速 500~2600 RPM、噪音 30dBA、風流 86CFM、風壓 3.7mm-H2O、4 Pin PWM / 3 Pin ARGB
保固:5 年

SAMA 先馬 Q70 BK 360mm 水冷開箱 / 加厚銅底與冷排

誰說 LCD 只能故釘在水冷頭上?SAMA 先馬 Q70 360mm 水冷散熱器,有著 2.8 吋圓形、IPS LCD 螢幕,採用磁吸、金屬接點的方式固定在水冷頭上,並且提供額外的 LCD 風扇架與桌面立架和 USB-C 連接線等配件,讓 LCD 可依靠磁力吸附在機殼金屬板件上、固定在風扇、擺放在桌面上直接使用。

Q70 水冷頭尺寸為 92 x 101 x 65mm 採用 1.5mm 加厚銅底的微水道設計,水泵則是 3 相 6 極閉環 FOC 馬達與陶瓷軸承,轉速則可達到 2500 RPM;水冷排則是鋁製加厚至 27mm,水冷管長則是 380mm。

此外,水冷出廠已經預裝 3 顆 XT120 風扇、28mm 厚度、FDB 軸承、LCP 扇葉,採用獨特 USB-C 串接設計;風扇可達到轉速 2600 RPM、噪音 30dBA、風流 86CFM、風壓 3.7mm-H2O 的高散熱性能;風扇扇框則具備 ARGB 燈效。


↑ SAMA 先馬 Q70 360mm 水冷散熱器。


↑ 包裝背面則有產品規格與代理商貼紙。


↑ 內部包裝有完整的泡棉包覆,並採用較小體積的三明治包裝(水冷頭與冷排中間放零件)。

 

SAMA 先馬 Q70 360mm 水冷散熱器所有配件,除了本體之外還有說明書、散熱膏、水冷管夾、Intel / AMD 背板扣具、螺絲硬盒包裝,以及額外的 USB-C 轉 USB-A、USB-C 轉內接 9 Pin 兩條連接線、LCD 磁吸立架、LCD 更換 Logo 標誌、LCD 磁吸 120mm 風扇框架等。


↑ 水冷配件。

 

Q70 水冷頭為經典的圓形造型,尺寸為 92 x 101 x 65mm,上方為 2.8 吋 IPS LCD 螢幕,採用磁力吸附固定連接,有著 480×480 解析度與 500cd/m² 亮度。而在 LCD 的側面還留有 USB-C 連接埠,當玩家要將 LCD 改裝在機殼風扇、磁吸固定或擺放在桌面時,就會需要使用這個 USB-C 連接。


↑ 經典圓形水冷頭。


↑ 磁吸 LCD 上蓋,採用金屬接點直觸連接。


↑ LCD 上蓋側面留有 USB-C 連接孔。

 

水冷頭底部則是大面積銅底,出廠時有預先貼上保護膜,安裝時請記得移除保護膜。Q70 水泵則採用 3 相 6 極閉環 FOC 馬達與陶瓷軸承,並加厚 1.5mm 銅底的微水道設計,水泵轉速最高可達 2500 RPM。


↑ 水冷頭大面積銅底。


↑ 水冷頭進出水管,可隨著安裝角度調整進出水管。


↑ 水冷頭需連接 4 Pin PWM 水泵供電與 USB 9 Pin 提供 LCD 顯示與電力。

 

水冷排出廠預裝 3 顆 XT120 風扇,鋁製冷排尺寸為 277 x 120 x 27mm、水冷管線長度 380mm,再加上風扇 28mm 厚度,因此 Q70 水冷排加風扇厚度來到 55mm,玩家在挑選機殼時則要留意厚度。

XT120 風扇採用 USB-C 串接,使用 FDB 軸承、LCP 扇葉,風扇轉速可達 500~2600 RPM、噪音 30dBA、風流 86CFM、風壓 3.7mm-H2O。而在風扇兩側有著鏡面燈效,風扇扇框也有著 ARGB 燈效,風扇需要連接 4 Pin PWM 與 3 Pin ARGB。


↑ 預裝 XT120 風扇。


↑ 冷排側面的 SAMA 字樣,風扇側面也有著鏡面造型。


↑ 採用 USB-C 連接。


↑ 風扇 USB-C 串接。


↑ SAMA 風扇與 LCP 扇葉。

 

SAMA 先馬 Q70 BK 360mm 水冷安裝說明 / 主流平台支援 安裝步驟更簡易

SAMA 先馬 Q70 散熱器支援各式主流平台包含 Intel LGA 115X / 1200 / 1700 / 1851 以及 AMD AM5 / AM4 等腳位。扣具則採用透明硬殼包裝,玩家在組裝時只要參考說明書就能輕鬆組裝。


↑ 散熱器扣具。

 

Q70 水冷頭支架採通用設計無須更換,針對 Intel LGA 115X / 1200 / 1700 / 1851 平台需使用 Intel 背板來安裝固定柱;而 AMD 平台只需更換扣具即可。


↑ Intel 背板。


↑ AMD 扣具。


↑ 要注意的是 Intel 固定柱上方帶有墊片,組裝時要稍微注意。

 

首先 AMD 平台只要將預裝的扣具更換為 Q70 專用的即可直接鎖上水冷頭,而實際壓膏狀況也相當平整。


↑ AMD 平台安裝。


↑ AMD 平台組裝時,可將進出水冷管朝 CPU 下方安裝。


↑ AMD 壓膏狀況。

 

Intel 平台則需要將背板合在主板背面,接著在正面鎖上 Intel 固定柱,接著塗上散熱膏就能鎖上水冷頭。但是 Q70 水冷頭尺寸相對大,若遇到主板 CPU 下方有額外散熱設計時會有干涉的狀況,這時需要將水冷頭的進出水管朝 CPU 右側安裝。


↑ 安裝 Intel 背板。


↑ 鎖上 Intel 固定柱、塗上散熱膏、鎖上水冷頭。


↑ 水冷管朝 CPU 右側安裝。


↑ Intel 壓膏狀況。

 

Q70 BK 燈效展示與專屬軟體控制

Q70 BK 水冷散熱器通過 SAMA 軟體即可控制 LCD 顯示的資訊、動圖與自訂等功能;而風扇 ARGB 則交由主板控制,在風扇的正面扇框與側面都有著 ARGB 燈效。


↑ Q70 BK LCD 與 ARGB 燈效。

 

SAMA 軟體可在官網中下載,首頁會顯示系統資訊包含 CPU、GPU、RAM、SSD 與網路等硬體監控資訊。切換到「21/28inch」頁面,則可自訂 Q70 LCD 顯示資訊。


↑ SAMA 軟體首頁。

 

自訂 LCD 顯示時,要先按下「Stop」按鈕後才能操控軟體。預設有著相當多的樣版,可自訂文字顏色、背景顏色、背景圖(包含影片)等功能,設定完畢後按下「Run」就會讓 LCD 顯示新的設定。


↑ 要先按 Stop 按鈕後才能操控軟體。


↑ 自訂完畢後按下 Run。

 

而在圓形 LCD 示意圖的右上角有著「DIY Theme」按鈕,按下後會有更進階的自訂頁面,可以增加各種物件包含動畫、文字、監控資料(Data)、狀態條、狀態圈、圖片、時鐘與圖表等,使用時建議將做為背景的圖片或動畫設置在第一個物件,玩家可自訂所需的 LCD 資訊。


↑ DIY Theme 進階自訂。


↑ 可以選擇各種硬體監控資訊。


↑ 預設音訊。


↑ 小貓咪。


↑ 幻彩特效。


↑ 時鐘。


↑ 自訂背景。

 

磁吸 LCD 提供風扇架與桌面立架

除此之外,Q70 配件中還包含桌面立架、風扇架等配件,以及 USB-C 轉 USB-A、USB-C 轉內接 9 Pin 兩條連接線,讓玩家可以自訂將 LCD 磁吸在機殼上、擺放於桌面或者固定在風扇上。


↑ Q70 LCD 配件。


↑ 搭配桌面立架,即可讓 LCD 擺放在桌面上。


↑ 利用磁吸固定在機殼上。


↑ 使用風扇框架固定在風扇上。

 

SAMA 先馬 Q70 BK 360mm 散熱測試 / 285K 與 9950X3D

效能測試使用 Intel Core Ultra 285K 與 AMD Ryzen 9 9950X3D 處理器進行測試,搭配的主機板分別為 ROG MAXIMUS Z890 HERO 與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測試以 AIDA64、Cinebench R23 與《電馭叛客 2077》進行不同項目測試,水泵與風扇都設定為全速。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285K@300W、AMD Ryzen 9 9950X PBO
主機板:ROG MAXIMUS Z890 HERO、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CK DDR5 CUDIMM 24Gx2 8200、Z5 Neo RGB DDR5-6400 16GBx2
系統碟:Solidigm P44 Pro 1TB PCIe 4.0 SSD
電源供應器:FSP VITA GD MIT 8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4H2

 

首先 Q70 BK 360mm 在待機時 285K 僅 39°C、9950X3D 則是 46.2°C,緊接著 AIDA64 CPU 壓力測試下,285K 溫度來到 69°C、9950X3D 則是 72.4°C;隨後提升至 AIDA64 FPU 壓力測試下,285K 提升到 100°C、平均 91°C、9950X3D 則是 93.8°C、平均 93.3°C,這時兩顆處理器也來到最高的 303W 與 274.3W 的高功耗。

改為 Cinebench R23 負載測試下,285K 91°C、9950X3D 89.5°C,這測試下 285K 維持在 201W、9950X3D 維持相同 278.9W 的功耗負載。最後《電馭叛客 2077》遊戲測試時 285K 55°C、9950X3D 64.2°C 的表現,也可讓玩家在遊戲時保有相當出色的散熱壓制能力。

Q70 足以勝任這兩顆主流平台旗艦處理器的高功耗負載,285K 解鎖至 300W 功耗、9950X3D 則啟用 PBO 達到 270W 的功耗表現,對於一般家用有著非常足夠的散熱壓制能力。


↑ SAMA Q70 BK 360mm 散熱測試。

 

總結

SAMA Q70 BK 360mm LCD 水冷散熱器,充滿巧思的磁吸式 2.8 吋 LCD 螢幕,使用額外的 USB-C 連接線,即可將 LCD 吸附在機殼、桌面立架、風扇架上,讓玩家可以自由擺放 LCD 螢幕的位置;隨附的軟體也提供完整的監控資訊,以及 LCD 螢幕的自訂功能。

Q70 採用加厚銅底微水道,以及鋁製 27mm 厚度的水冷排,搭配 3 顆 XT120 風扇 28mm 厚度,因此水冷排加風扇厚度來到 55mm,玩家在挑選機殼時要稍微注意機殼相容水冷排的厚度。此外,XT120 採用 USB-C 串接,以及 FDB 軸承與 LCP 扇葉能夠帶來相當足夠的散熱氣流。

燈效方面,除了 2.8 吋 LCD 能夠自訂顯示功能外,XT120 風扇的扇框與側面皆具備 ARGB 燈效,滿足玩家各方面的需求;且 Q70 實際組裝僅需連接 4 條線(水泵 PWM、USB 9 Pin、風扇 PWM 與 ARGB),扣具方面也相當直覺輕鬆應對 Intel 與 AMD 等主流平台。

SAMA Q70 BK 台灣建議售價為 NTD $4,490 元,讓喜愛 LCD 水冷的玩家有著更多選擇,而且將水冷 LCD 螢幕改在機殼後方風扇上,不僅有著更好的觀賞角度,還能帶改玩家更多的 DIY 變化。

Previous post

特供版 RTX PRO 6000D 測試數據現身 CUDA 核心數量減少17%,記憶體也減少14%

Next post

Intel 144MB超大快取回擊AMD X3D 下一代不鎖頻型號獨享

The Author

sinchen

sinchen

我是 Si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