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Z270 主機板 ROG / STRIX / TUF / PRIME 系列快速一覽
隨著第 7 代 Intel Core i處理器問世,主機板廠們也跟著推出新系列 Intel 200 晶片組主機板,首推最高階的 Z270 系列產品,新一代 Z270 主機板有著更好的超頻性能,與更多的 PCIe 通道,並支援 Intel Optane 記憶體技術;華碩亦針對自家 ROG、STRIX、TUF 與 PRIME 系列主機板推出新系列的產品,依據入門、穩定、遊戲、極致等不同定位來刻畫產品,此次便帶快速一覽 ASUS Z270 主機板系列。
產品定位小改 / 入門PRIME起、電競STRIX、極致ROG
這一代多出了 入門系列的 PRIME 產品線,以往主機板產品會有 ASUS、ROG、TUF 等系列,ASUS 從入門到高階通通包辦,而 ROG 則鎖定極致超頻的效能玩家,至於 TUF 則主打穩定、耐用的硬派風格;而此次的變革,則加入 PRIME 系列產品線,用來更替以往掛在 ASUS 品牌下的 Z170-K / P / E 等產品。
而這三系列在定位上,由高至低則是 ROG 極致效能、STRIX 電競主流、PRIME 入門嚴選、TUF 耐用穩定,而每一個系列下還會細分產品,且全系列通通取消了 SATAe 介面,儲存則以 SATA 6G 與 2 組 M.2 Socket 3 Type M 為主。
新一代 ROG MAXIMUS IX 世代,首波推 ATX 尺寸的 Formula、Code、Hero 系列,未來才會再補齊 Extreme(E-ATX)、Gene(M-ATX)與 Impact(i-ATX)等產品線,而在簡報當中 ROG 更語帶保留的提到:『未來還會有意款新的主機板系列,請玩家拭目以待。』。
而 ROG MAXIMUS IX 新一代 Z270 主機板,同樣採用 PRO Clock 超頻技術,由 TPU 控制晶片協調 Digi+ EPU 與 PRO Clock 時脈控制,讓 CPU 超頻更快速、更穩定;而這一代 4 DIMM DDR4 記憶體,也可超頻至 4133MHz 的超高運作時脈,並有新的音效晶片 S1220 晶片與 Sonic studio III 軟體;並提供前面板使用的 USB 3.1 插座;並加入水冷溫度、流速偵測腳座,讓 ROG 高階主機板,可透過軟體監控水冷散熱的水溫與流速。
此外,華碩也將提供 3D 列印模型,讓玩家自行打印 ATX 24 pin線蓋、名牌、M.2 風扇座等客製化設計;ROG 更提供 CloneDrive 軟體,讓用戶可自行複製 HDD 或 SSD;RamCache II 記憶體快取軟體、Intel Lan + GameFirst IV 網路優化軟體。
↑ ROG MAXIMUS IX 系列依舊,但多了 Code 與另一款未揭曉的產品。
ROG MAXIMUS IX Formula
Formula 主打極致水冷、改裝 MOD 玩家使用,在 CPU 供電模組上,備有 CrossChill EK II 水冷散熱鰭片,能帶給 MOSFET 更好的散熱效果,以及 Formula 主機板獨家的預先安裝 I/O 背板,以往主機板後方 I/O 背板是獨立於主機板,需在安裝機殼時卡在機殼上,但 Formula 讓 I/O 背板成為主機板的一部份,玩家在安裝電腦時步驟更簡單,且有更好的 ESD 防靜電保護。
規格上,記憶體 4 DIMM 可超頻至 4133Mhz,並備有前置 USB 3.1 插座、水冷友善水溫、水流偵測,雙 M.2 介面,其中一組更支持 PCIe 或 SATA 通道,兩組 PCIe x16(CPU)、一組 PCIe x16(PCH)與三組 PCIe x1;音效上則是 SupremeFX S1220 晶片。
ROG MAXIMUS IX Code
Code 在規格上與 Formula 如出一轍,只不過 Code 針對一體式水冷玩家設計,並在外觀細節上做了些改變。例如 Code 的處理器供電模組散熱器,則改為一般散熱器版本,不像 Formula 支援水冷散熱;而 Code 的 I/O 背板則是採用 Q-Shield 安裝,換句話說就是 I/O 背板是裝在機殼上;此外 Formula 在主機板的名牌、晶片組散熱器的 Logo 與 PCIe SafeSlot 上都備有 AURA RGB 燈光,而 Code 則取消了燈光支援;至於 Formula 的完整背板設計,在 Code 上則改為針對 CPU 供電模組散熱器提供背板。
換句話說,Code 與 Formula 雖然規格一制,但在外觀上 Formula 有最炫的 AURA RGB、全背板、一體式 I/O 背板設計,而 Code 則比較低調些;且 Formula 主供水冷散熱與改裝玩家,而 Code 則比較主打一體式水冷或空冷的極致玩家使用。
↑ Code 主機板外觀,少了 AURA RGB 感覺就比較低調。
ROG MAXIMUS IX Hero
Hero 相較於 Code 與 Formula 來說,少了外觀裝甲,但還是有著霸氣的 I/O 外殼,以及帶有鏤空設計的散熱片,且 Hero 具備 3D 列印底座,讓玩家可自行透過 3D 列印機,製作酷炫的 ATX 24pin 保護蓋、M.2 風扇底座等改裝(這 3D 列印配件,華碩並不會提供,若無 3D 印表機的玩家,可使用華碩提供的模型,自坊間尋求 3D 印表機商幫忙打印)。
Hero 可以說是蛻下裝甲的 Formula,並備有 AURA RGB 效果,其餘規格上則大致相同。
↑ PRO Clock 超頻技術,由 TPU 控制晶片協調 Digi+ EPU 與 PRO Clock 時脈控制,讓 CPU 超頻更快速、更穩定。
↑ 這一代可以達到 4 DIMM DDR4 4133Mhz 記憶體時脈。
↑ ROG 三款都具備兩組 4pin RGB 燈調接頭,以及 AURA RGB 效果。
↑ 新的 S1220 音效晶片,為 ROG 調教過的版本,比起 Realtek 的版本,在訊號信噪比尚有著提升。
↑ 新版的 Sonic Studio III,將支援不同應用程式,使用不同的音效輸出裝置,例如透過 Chrome 看電影透過 HDMI 輸出,若是聆聽音樂則是使用一般喇叭,玩遊戲則使用耳機輸出音效。
↑ 前置 I/O 面板提供 USB 3.1 插座,並使用 ASM2142 晶片,運行在 PCIe Gen3 x2 通道上,效能比起 Intel 的版本要好。
↑ 新版本 Fan Xpert 4 支援 GPU 溫度監控,能讓風扇控制與 GPU 連動。
↑ 針對水冷,ROG 三張主機板,都備有水溫 in/out 偵測與流速偵測針腳,可相容於水冷廠商的感測器,讓主機能監控水冷狀況。
↑ HERO 的 3D 列印改裝設計,三個區塊:24 pin 電源蓋、名牌、M.2 風扇底座。
隨著 STRIX 系列納入 ROG 名下以來,帶給玩家酷炫燈效、遊戲主流的設計,而在 Z270 系列中,則有著 STRIX Z270E、Z270F、Z270G 等三款不同型號之主機板;外觀上則是黑色為底,散熱片帶有金屬色澤,設計上有著俐落線條裝飾。
產品定位上,居於 ROG 之下、立於 PRIME 之上,屬於中間定位的產品,並帶入 STRIX 酷炫外觀、ARUA 燈光的加持;規格面上,STRIX Z270E 與 Z270F 在規格上相似,但 E 的版本有前置 USB 3.1 插座與 Wi-Fi 模組,而 Z270G 則是 M-ATX 尺寸的主機板。
TUF 系列主打著耐用、長時運作的特色,並採用全裝甲、防塵蓋與風扇設計,在定位上會有 TUF Z270 MARK 1 與 MARK 2 兩個產品,而兩著差異在於 MARK 1 功能最為完整,具備 AURA 燈光、全裝甲、雙 Intel LAN 等設計,而在規格中主要差異在於,PCH 提供的第三條 PCIe 3.0 x16 插槽,MARK 1 能提供 x4 頻寬但MARK 2 僅 x2 頻寬,因此多顯卡支援上 MARK 2 僅 2-Way,而MARK 1 則是可支持 3-Way SLI / CrossFireX,且 MARK 1 提供 USB 3.1 Type A / C 各一,但 MARK 2 僅提供兩組 USB 3.1 Type A。
以往 ASUS 品牌的主機板,在這次將賦予 PRIME 系列的名字,在定位上會更為明確,不像過往有著 ASUS DELUXE 的高階主機板與 ROG EXTREME 對奕;新系列的 PRIME Z270 會推出 Z270-A 與 Z270-AR,這兩張有著 AURA RGB 燈光效果;此外,還有 Z270-K、Z270-P 與 Z270M-PLUS 等版本。
PRIME Z270-A 與 AR 這兩張規格相似度極高,主要在於多顯卡支援度、I/O 上有些微差異;而 K、P、M則是依據定未來劃分功能;現場除 Z270 之外,也展示了 PRIME H270-PRO、PRIME B250-M-A、PRIME H270-PLUS 等主機板。
↑ PRIME Z270-A 與 Z270-AR 將具備 Aura 燈光效果。
↑ 以往 Z170 更新後將以 Z270-K、Z270-P 與 Z270M-PLUS 為主。
華碩今年電競相關產品,紛紛都搭上了 AURA RGB 燈光效果,若只是各部零組件獨立發光,也不過就是電子花車而已,而華碩整合旗下主機板、顯示卡、鍵盤、滑鼠等產品,透過 AURA Sync 燈光同步軟體,讓所有零組件有著相同的亮光模式、燈色等效果。
且 ROG 系列主機板上更具備 RGB 接頭,可以連接機殼的燈光效果,讓機殼也跟著零組件來發光,透過 AURA Sync 燈光同步之後,讓電腦更為完整,展現電腦背光美學。
↑ AURA Sync 軟體介面,可選擇要同步的硬體,並選擇亮光的模式。
↑ 電腦在組裝時,只要將 RGB 燈條連接在主機板上,就能透過 AURA Sync 來進行燈光控制。
此次的更新當中,處理器與記憶體的超頻效能有著些許提升,而 Z270 也提供更多的 PCIe 通道,讓中高階主機板紛紛被齊雙 M.2 PCIe x4,且不像以往會有共用通道的問題;不論 100 系列或者 200 系列主機板,都能相容 Intel 6代與 7 代處理器,所以在主機板設計與功能上,也是以設計更新為主;若各位想瞭解主機板的詳細測試,可以參考日後的主機板開箱測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