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A 先馬 MG-II / MG-III 開箱 ARGB 燈效與散熱風扇一應俱全
視博通所代理的 SAMA 先馬機殼,以主流緊湊 ATX 尺寸搭配 ARGB、玻璃測透等元素,屬於市場中的高性價款式,近期新款 MG 系列機殼,以相同的機身搭配不同的前門版,有著 MG-I、MG-II 與 MG-III 等款式,此次開箱的 MG-II 配置 ARGB 網狀面板、內建 4 顆風扇的入門散熱款,而 MG-III 則是配置 20cm ARGB 大風扇的魔幻視覺,給予主流 ATX 玩家一個緊湊、ARGB 與玻璃測透的入門新選擇。
規格
尺寸:425 x 210 x 450mm
材質:0.6mm SPCC+側版鋼化玻璃
相容性:ATX、MATX、ITX
儲存空間:2 x 3.5 吋、2 x 2.5 吋
散熱系統:前 3 x 120mm、後 1 x 120mm、上 2 x 120mm
水冷配置:前 240 / 360mm、後 120mm、厚度 < 52mm
前面板 I/O:開機按鈕、USB 3.0 x 2、Audio、LED 控制鍵
電源:180mm PSU
PCIe 擴充插槽數:7
顯卡長度:315 mm
處理器散熱器高度:<160 mm
整線空間:22mm
SAMA 先馬 MG-II / MG-III 系列機殼,有著相同的 425 x 210 x 450mm 尺寸,屬於緊湊型 ATX 機殼,可安裝 ATX、MATX 與 ITX 主機板,提供 7 槽 PCIe 擴充,以及 2 個 3.5 吋與 2 個 2.5 吋的安裝空間。
MG-II 前門板為網狀開孔搭配 ARGB 燈效,至於 MG-III 則是網狀門板直上 20cm ARGB 風扇;兩者散熱擴充上,前方可安裝 3 顆 120mm 風扇、上 2 顆 120mm 與後 1 顆 120mm 風扇,至於冷排則是前 240 / 360mm、後 120mm,至於上方則是空間不足僅能安裝風扇。
MG-II 預裝前 3 後 1 的 120mm 風扇,而 MG-III 則是前 200mm、後 120mm 風扇;而機殼內部空間,可相容顯卡長 315mm、散熱器高度 160mm 與 180mm 長度的電供,機殼後方則留有 22mm 的整線空間,讓入門玩家也能簡單安裝、輕鬆整線。
SAMA 先馬 MG-II(下圖左)、MG-III(下圖右),兩者差異在於前門板與風扇配置,MG-II 有著金屬飾板與大面積網狀開孔,除了內建 ARGB 燈效外,也配置 3 顆 120mm 進風風扇;而 MG-III 則是 1 顆 200mm ARGB 風扇,而前網狀檔板則可按壓卸除,方便清理灰塵。
安裝時玩家可自行移除前門板,MG-III 雖已安裝 1 顆 200mm 風扇,但機殼內還是可安裝 3 顆 120mm 風扇;至於 MG-II 則有著白色防塵濾網,除了杜絕灰塵外也能增加 ARGB 燈效的效果。
機殼左側則是無穿孔玻璃側透,並在玻璃內側四邊使用金屬邊條強化玻璃,因此拆卸時只要將後方螺絲鬆開,將玻璃往後一推即可,但由於機殼沒有凹槽防玻璃摔落,因此拆裝時建議先將機殼躺平再拆裝玻璃側透。
機殼後方則是標準的上下分艙配置,主機板後 I/O 旁有著 120mm ARGB風扇,下方 7 槽 PCIe 插槽,但 PCIe 檔板僅第一根可重複使用,餘下檔板再安裝介面卡時需要自行凹斷移除,配件盒中還提供 2 個 PCIe 檔板。
機殼上方則有著 2 個 120mm 風扇安裝鎖孔,以及磁吸防塵濾網保護;機殼前置 I/O 則有電源開關、LED 切換開關、2 個 USB 3.0 與 3.5mm 耳機 / 麥克風。
機殼內部則是緊湊式 ATX、上下分艙的機殼,主機板右側空間縮減,像是 MG-II 安裝 3 顆 120mm 風扇於前門板,因此顯卡長度則相容於 315 mm,但 MG-III 是將 20cm ARGB 風扇裝在前門板上(機身外面),因此可相容顯卡至 345mm 的長度。
↑ MG-II 使用的 SAMA CC12025SM 風扇。
另外比較需要注意的則是,機殼有一個 2.5” 安裝空間,是倒吊在電源分艙內,這等等在組裝時用照片比較好說明。
機殼後方的安裝空間,留有著 22mm 的走線空間,因此整理 ATX 24pin 線材時也相對容易;而 MG-II 有專屬的 ARGB HUB,至於 MG-III 則是將前後風扇串接至小型硬體控制器。
這機身空間上算是經點的分艙設計,像是電源艙可容納 180mm 的電供,若移除硬碟架則空間就加大;但如果這機身要裝到 360mm AIO 水冷,勢必要將硬碟架往右移動,稍微犧牲電源藏線空間,或者將硬碟架移除。
畢竟是緊湊 ATX 機殼,這多相容性上會有些衝突,相對這咖會比較建議裝到 240mm AIO 就好,這樣組裝上才不會太困難。
↑ ARGB 需額外連接 SATA 供電,並提供主機板同步 ARGB 3pin 連接線(常按同步模式)。
機殼配的風扇都是採用 3pin DC,並有著串接接頭,相對在安裝上可以更便利。
硬碟艙則是底部有手轉螺絲固定,並採用橡膠墊 + 螺絲扣住,因此只要往上一挪後就可以取出硬碟架,只是這硬碟架僅 1 層高度,但可安裝 2 個 3.5”、1 個 2.5” 裝置,可以說是將空間用到極致。
而硬碟架也可以往右位移,這就看玩家根據選擇的硬體設備來調整空間。
↑ 機殼配件則包含說明書、各式螺絲、防塵塞、蜂鳴器、束線帶與可重複使用 PCIe 檔板。
實際安裝 MG-II 機殼,可發現在基本 ATX 主機板、塔式 16cm 散熱器與一般顯卡下,這安裝並不會太困難,而機殼後方的空間也足夠基本理線,安裝上不太會有問題。
僅只有選擇 360mm 水冷時,硬碟架需要往右移動犧牲電源的藏線空間,這點是在挑選規格時要稍微注意的狀況。
不過安裝時,若要將 MG 系列的 2 個 2.5”、2 個 3.5” 裝滿這就比較考驗技巧與理線了;首先剛說道,電源艙下倒吊著 2.5” 安裝空間,這時 SATA 電源線要用直出的頭,若是中間的穿刺頭則會卡住,同樣 SATA 訊號線則要用水平頭。
接著這一層的硬碟架,卻能安裝 2 個 3.5” HDD 與 1 個 2.5” SSD,這樣樓中樓加頂樓加蓋的搭法,只能說把空間用到極致;裝滿後塞回機殼內,要扣到剛好的位置,這有點考驗手力,接著連接 SATA 電源線一條就夠,但 SATA 訊號線建議使用雙邊水平頭的連接線,若有一頭是 90° 垂直,這不論怎麼裝都有點卡。(90° SATA 線不好用,除非主機板 SATA 埠是垂直。)
這咖會比較建議,配置 1 顆 3.5”、1 顆 2.5”,這樣安裝比較容易,藏線也比較方便,若全上滿不是問題,只是會稍微需要點耐心來組裝。
↑ 上滿後 SATA 電源與訊號線連接不成問題,但考驗功力。
最後安裝完畢讓大家觀賞下內部空間,經點的上下分艙所以空間緊湊,若將側版蓋起來其實右側空間就不會顯得雜亂;而機殼背面也有提供不錯的理線空間,背面也有打孔可以穿過束帶理線,稍微花點時間理線要裝到好看也相對容易。
SAMA MG 系列機殼,以緊湊 ATX 機身搭配不同的門板與 ARGB 燈效,讓玩家在 RGB、玻璃側透的機殼選擇中,有著更佳超值的新選擇;MG-II 搭配 ARGB 門板、內建 4 顆 120mm 風扇,給予玩家不錯的內部散熱氣流;MG-III 則是搭配 20cm ARGB 與 120mm 風扇,有著魔幻大眼的效果。
而機殼在擴充相容上有符合主流裝機所需,但需要注意的是若要上到 360mm 水冷,則需要將硬碟架右移稍微犧牲電源藏線空間,而當將 2 個 2.5” 與 2 個 3.5” 儲存裝置裝滿時,會稍微考驗技巧。
目前 MG-II 售價 NT$1,790 元、MG-III 則是 NT$1,890 元,算是 ARGB + 側透組合下不錯的入門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