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GABYTE 推出搭載 Thunderbolt 2 Thin-ITX,主打高速傳輸功能
老兵 H87 雖然已經準備黯然退場,不過庫存總是會自行找到出路,GIGABYTE 就為它推出了一款搭載 Thunderbolt 2 介面的 Thin-ITX 主機板,為小扁板找到高速傳輸的另一新方向。
小體積、高傳輸吞吐的最佳王牌
Thin-ITX 在台灣的市場其實相當小,不過到了國外則是相當熱門,尤以中國、日本市場為最。Thin-ITX 主打比 ITX 更薄,讓喜好小體積主機的消費者為之瘋狂,不過因應體積縮小,本身並不支援多硬碟裝置,大多僅支援 2 埠,晶片剩餘功能則大多用作板載固態硬碟的 mSATA/mPCIe 甚至是 M.2。
因此建構該類產品的消費者,只有三種選擇,其一為花下大把金錢購買 mSATA 等固態硬碟,再靠著單一硬碟容量上限有效利用餘下的 2 埠 SATA 6Gb/s。其二則是放棄大容量儲存,靠著外部儲存櫃儲存媒體資料。其三則是同時擁有兩部裝置,Thin-ITX 僅為專機專用,資料並不以此為主力。
方法一有其上限,且埠數不多的情況下,很難兼顧資料備份。方法二則有著傳輸資料上限問題,平價的 1GbE 網路已經不堪目前新型儲存媒體所需。方法三則是浪費本身具有的小體積優勢,且仍有傳輸瓶頸問題。
為了解決傳輸問題,GIGABYE 因此推出了搭載 Thunderbolt 2 介面的 Thin-ITX:MSH87FI。除了維持 Thin-ITX,加上可選擇處理器核心的 Socket 架構,搭配目前價格下跌的 DDR3 SO-DIMM,總總優勢讓其無疑成為目前 Thin-ITX 的最佳王牌。
高速傳輸何以成為問題?
隨著固態硬碟與硬碟高速化盛行,在以往不是問題的傳輸問題,到了目前顯然成為一項相當大的難題。就連本來存在於市場中許久的 1GbE 網路,漸漸的也開始不堪使用,等效最高僅 125MB/s 的傳輸吞吐量,已經成為硬碟性能瓶頸的上限。姑且不談採用 NAND Flash 的固態硬碟,單就硬碟大檔傳輸就已經不堪負荷,遑論目前 NAS/DAS 等多硬碟的外部儲存櫃。
針對傳輸瓶頸問題,國內 NAS 廠就已經推出過許多替代介面,例如更老的 eSATA,或者是靠著多網路埠建構的 Teaming 多通道合一以達傳輸吞吐量倍增的方式。甚至上半年 QNAP 才推出的 Thunderbolt 2 Turbo vNAS(TVS-871T),透過採用高達 20Gbps 的頻寬用以緩解多硬碟組 RAID 後產生的吞吐量問題。
eSATA 算是最方便解決的方法,不過限制最多,除了僅能點對點單一裝置對傳之外,線材與建構環境要求也最為嚴苛。多網路埠 Teaming 則相對簡單許多,不過也有部分限制,除了 NAS 本身需要多網路埠且支援 Teaming 之外,終端裝置本身也需為多網路埠且一樣得支援 Teaming,同時隨著網路埠數量增加,對於 Switch 的埠數與頻寬吞吐量需求也隨之大增。這種建構方式雖然可以多人同時存取,不過對於硬體建構複雜度顯然高上不少。
QNAP 推出搭載 Thunderbolt NAS 則成為了多種方案中最簡單的一種,除了 Daisy Chain 架構,可以多裝置串連之外。不須要 Switch 的特性與僅要求終端裝置具備 Thunderbolt 即可躍升 20Gbps 大頻寬,讓 Thunderbolt 成為了最佳解。雖然 Thunderbolt 相當不錯,但終端裝置卻隨著 Intel 推行不力的問題一直都相當稀少,也讓 QNAP 為此不得將 NAS 設計為兩棲模式,既支援 Thunderbolt 又支援 10GbE 網路,讓 NAS 相容於更多消費者。
若是以 DAS 來論斷的話,老牌 Promise 甚至是外型相當時尚的 Lacie 都早已耕耘 Thunderbolt 市場許久,擁有許多面向產品線供選擇。
因此對於喜歡主機小,桌面整潔且資料易於管理的使用者,Thin-ITX 這種建構方式除了成本相當低廉之外,整體可配置的特性也讓它成為 AIO 之外的另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