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研究測試中心首度展示 Level 3 自駕電動巴士並擴大 ICT 檢測服務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展示多種首度亮相的研發成果,包括全台首度公開亮相的 Level 3 自駕電動巴士,同時擴大智慧座艙監控、AI伺服器振動噪音分析等多項 ICT 檢測服務。
隨著車輛內部智慧化不斷提升,再加上新能源車市占日漸增加之下,過往以機械為重的車輛產業有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加上自動駕駛與座艙等快速發展,也吸引許多 ICT 業者進入車用電子領域。而在安全與各種法規要求下,車輛製造商與其供應鏈所生產與應用的電子設備都需要檢測並合規。
面對產業的發展趨勢,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簡稱車輛中心,ARTC)特別展示多項首次曝光的自主研發與跨域整合成果,包括全台首度公開亮相的 Level 3 自動駕駛電動巴士、智慧座艙監控、AI 伺服器振動噪音分析、電子後視鏡等多項符合國際法規檢測技術與能量。
車輛中心董事長王正健表示,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支持下,車輛科技創新動能不斷,車輛從單純的移動工具轉型為高度智慧化的載具。為協助產業發展爭取國際商機,車輛中心持續建構完整的實驗室與測試環境。今年九月車輛中還將啟用的全天候高速自駕實車驗證測試設施,可提供包括不同天候與光線等多樣化的測試,另外也計畫將升級現有試車場,預計加入全域車聯網系統、智慧立體停車場等智慧車輛測試驗證環境。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公開展示全台首輛 Level 3 AI 自駕電動巴士
Level 3 AI 自駕電動巴士是車輛中心與國內許多廠商合作的成果
Level 3 自駕電動巴士自動駕駛狀態下駕駛者可完全不碰方向盤
車輛中心此次公開的自主研發成果中以公開展示全台首輛 Level 3 AI 自駕電動巴士的最受矚目,這部自動駕駛電動巴士由車輛中心主導,與義隆電子、歐特明、為昇科、旭春、友通資訊、智易科技、奇美車電等國內企業合作開發,並使用成運汽車電動巴士平台,搭載車輛中心自行開發的決策控制軟體,具備感知融合、自動駕駛控制、駕駛接管判斷與風險應變決策等關鍵功能,符合聯合國 UN R157 Level 3 自動駕駛標準。其自動化功能具備車道維持、主動閃避、駕駛狀態監控等能力,宣告臺灣在智慧交通領域邁出重要一步,並讓自動駕駛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
智慧座艙領域運用「AI深度學習影像辨識技術」與「異質感測融合生物雷達系統」監控駕駛者狀態
隨著車輛智慧化發展,車輛中心在 AI 智慧座艙領域運用「AI深度學習影像辨識技術」與「異質感測融合生物雷達系統」,開發出駕駛者監控、兒童遺留偵測及乘客跌倒辨識等多種功能功能。在此巴士上便展示駕駛者與自駕車的人機共駕技術,透過 AI 影像偵測駕駛眼睛視線、頭部偏擺,判斷駕駛者狀態。當自駕車判斷有無法克服的路況,將即時請駕駛者接手,若駕駛者可能因睡著或身體不適時,自駕車將自動減速、靠路邊停車並發出通報,有效提升公共運輸及車輛行駛的安全性,也進一步保護乘客。
車輛中心的燈光實驗室可檢測電子後視鏡系統的攝影機與顯示二大部分
因應交通部將電子後視鏡(CMS,Camera Monitor System)納入規範,車輛中心的燈光實驗室已建置符合國內外法規標準(車輛安全檢測基準 27-1、UN R46、ISO 16505)的驗證能力,可模擬各種自然光環境,可測試影像清晰度、對比與系統延遲等關鍵項目,協助業者進行改良並縮短開發時程。此部分的檢測主要分成攝影機與顯示二大部分,分別以所需的標準、天候環境等條件檢測,以檢驗攝影機與後視鏡顯示的品質及色彩表現等。
針對車輛各種設備的噪音與振動,車輛中心的振動噪音實驗室具有符合 ISO 3744、ISO 3746 與 ISO 11201 等聲壓、聲功率量測規範之無響室,可針對智慧座艙模組、充電樁在產品開發階段進行聲學檢測。為了擴大檢測服務,現在更利用無響室為 ICT 廠商做相關的測試,包括近期熱門的 AI 伺服器或是伺服器等產品。
雖然許多伺服器製造商都擁有自己的小型噪音與振動檢測實驗室,但能擁有能檢測整個機櫃運作時的噪音、振動的大型無響室並不多,而且近來許多資料中心都會要求伺服器機櫃相關的測試資料,因此車輛中心特別提供聲學相關檢測服務,除了風扇噪音與振動之外,也能評價機櫃吸音或是隔音材料的性能。在聲學相關檢測時,實驗室還會使用高階聲學相機,協助廠商以非侵入方式即時捕捉多聲源訊號,將肉眼無法辨識的音訊轉化成可視化,以獲取精準的分析與提升診斷。目前車輛中心為提供相關服務,不僅具有足夠的電力設備,連水冷相關設備也都準備完善,讓不同伺服器機櫃都能進入測試。
車輛中心以「測試驗證、科技研發、產業輔導」三大核心主軸,協助臺灣車輛與車電產業研發能力並提升國際競爭力,將臺灣研發設計與製造能量推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