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最腦洞的項目:將數據中心沉入海底
水下30英尺
最近微軟用鋼鐵膠囊進行實驗,為期150天,膠囊直徑8英尺,它被放置在加州中部靠近San Luis Obispo的太平洋海域中,離海面約30英尺。微軟在辦公區遠程控製膠囊,測試相當成功,效果超過了預期。
最開始時研究者擔心硬件會出現故事或者漏水。水下系統配備100多個不同的傳感器,它們可以用來監測水壓、濕度、移動及其它狀況,方便研究者更好地理解設備運行的環境,可以想像一下,大半夜派維修人員過去有多麼不方便。
系統表現很好,工程師延長了測試時間,他們甚至開始用設備來運行來自Azure雲計算服務的商務數據處理項目。
微軟研究集團已經開始設計規模更大的水下系統,它的大小是現有設備的2倍。未來微軟會與海洋可替代能源開發商合作,只是目前還沒有確定夥伴是誰。微軟工程師透露說,明年他們會進行新一輪測試,地點可能在佛羅里達附近,也可能在北歐。
第一個原型產品名叫“Leona Philpot”,它是微軟《光暈》視頻遊戲中一個角色的名稱。目前測試產品已經被運回微軟辦公園區。“Leona Philpot”是一根白色的大鋼管,兩端被鋼板和螺絲密封。管道內安裝了一個數據中心計算機機架,它的周圍被增壓氮氣包裹,當系統放在海中測試時,氣體可以更快地轉移計算機芯片散發的熱量。
5年不維修
2014年時,幾名微軟數據中心的員工撰寫了一份報告,他們首次提到了水下系統。其中的一名員工曾經還在海軍潛水艇上工作過。
微軟研究院特殊項目總經理、五角大樓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簡稱Darpa)前副局長Norman A. Whitaker說,Darpa的科學家曾經提出“重構(refactoring)”的概念,它的意思就是說用完全反傳統的方式重新思考問題,水下服務器概念正是這樣的。
光是鋪設大型水下計算管道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微軟的項目可能會帶來其它的創新。例如,在設計水下膠囊時要考慮維修問題,最好5年之內不需要維修。設備中的服務器必須足夠強大,可以長時間運行而不出現故障。
大多的服務器還是可以達標的,儘管如此,要在水下膠囊中運行,服務器還是需要繼續提升,微軟工程師說他們正在研究。
微軟還在考慮數據中心的排列方式。現在的服務器按機架排列,這樣安置便於維護。Whitaker說,如果服務器不需要維護,許多支持人機交互的組件就可以移除。
在第一次試驗時,微軟研究者還考察了計算容器對海底環境的影響。對蝦在系統附近游動時,它所發出的聲音完全可以淹沒容器製造的噪音。
項目最讓人期待的地方在於它可以利用海水的流動發電。微軟研究者斷言,在新系統中我們沒有必要向海洋注入能量,總體來看熱量不會增長。在最早期的試驗中,微軟研究員工對膠囊各部分熱量進行了精準的測試。Lee說:“測試顯示,在容器上方幾英尺的海洋中就沒有熱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