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被蛇咬了怎麽辦?有個微型機器人想幫你解毒!
它還想看病、做手術。
看病吃藥也要講效率。最近,來自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納米材料博士陳紹琛和 Joseph Wang, 3D 打印了一種只有 120 微米長、 30 微米厚的魚形機器人,用來在人體內送藥或者檢測病原體。不僅快且準,這才是微創吧。
究竟有多快和準?目前研究員預想得最實際的應用場景是解毒,其次是解決藥物吸收率的問題。
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如果被罕見的毒蛇咬了,卻沒有對應的蛇清解毒怎麽辦?只要這種微型機器人能識別出毒素就行,註入血液裏,探測並攜帶出這部分毒素。
攜帶毒素的魚形機器人
它要怎麽識別和帶走病毒?操縱這種只有一根頭發寬的魚形機器人主要靠化學反應。 魚尾的鉑納米微粒子主要產生推進力,讓魚能夠在人體組織裏遊動起來。魚頭嵌入氧化鐵納米微粒子後,則會產生磁性,可以用來控制機器人的方向。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會遊泳的膠囊。
至於膠囊裏面要放什麽藥?那就得看你要治療或者診斷什麽病了。而藥物的吸收效率是比較普遍的問題,吃鈣片也要看吸收率。但對於癌症患者來說,不會批量生產的定制藥物則更需要合理利用起來。
3D 打印魚形機器人和機器人內部結構
不過,這個魚形送藥的機器人要怎麽制作出來?陳紹琛實驗室有一項叫做微型光學打印(μCOP)的 3D 打印技術。核心是一塊火柴盒大小的 DMD 芯片。一般高清投影設備用的也是它。
這種芯片上附著了接近 100 萬塊微型鏡片。它們還可以兩側翻轉 10 到 12 度左右。當紫外線光源照進芯片時,每秒中一塊芯片中的鏡片要翻轉 65000 次,反射中機器人的一層打印成型。
而且一次只打印一層。“這麽做也是為了試驗出更豐富的外形和結構。未來,我們希望這種微型機器人甚至能用於外科手術,從而降低手術的風險。”這項打印技術的共同作者之一李金星解釋道。
延伸影片閱讀:
Tags:微型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