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s

台積電2nm、Intel 18A製程首次比較

半導體研究機構TechInsights、SemiWiki公布了台積電N2 2nm、Intel 18A 1.8nm兩大尖端製程的諸多細節,並進行了正面對比,發現各有優勢。

需言明在先的是,因為目前官方資料尚不全,且不同廠商的製程各有特色,很難直接比較優劣,所以本文僅供參考,實際表現取決於具體產品。

Intel 18A官方宣稱進展順利,將於今(2025)年下半年投入量產,首款產品代號Panther Lake,主打筆電行動市場。

台積電N2亦將於今年下半年大規模量產,首個客戶仍是蘋果,AMD Zen 6處理器預期亦會採用。

根據研究,台積電N2的高密度標準單元(HD standard-cell)電晶體密度為每平方公厘3.13億個,超過Intel 18A每平方公厘2.38億個、三星SF2(原名SF3P)每平方公厘2.31億個。

這裡說的僅是依照標準單元電晶體的統計,但於實際應用中,不同製程有自身的特殊設計,例如台積電的FinFlex、NanoFlex,不同產品更會使用不同的電晶體單元,包括:高密度(HD)、高效能(HP)、低功耗(LP)。

效能部分,TechInsights指出,Intel 18A相較台積電N2、三星SF2皆有優勢,但這個亦取決於特定產品。

TechInsights的計算方法亦存有疑義,因為其是以台積電N16FF 16nm、三星14nm作為基準,按照各自宣稱的提升幅度計算而來的,肯定存在偏差。

另外,Intel 18A導入了PowerVia背部供電技術,可以大幅提升電晶體密度與效能,台積電N2是沒有的。

功耗方面,TechInsights分析認為,台積電N2相較三星SF2更省電,而能效亦為台積電向來的優勢。至於Intel方面,仍需要觀察,相信不會太差。

訊息來源

延伸影片閱讀:  
Previous post

AMD主流級CPU端與Server級CPU端市場佔有率持續提升 !

Next post

傳英偉達與聯發科合作開發智慧型手機晶片,AI PC晶片或在Computex 2025展出

The Author

gary

gary

喜歡看各類體育賽事、熱愛運動的小小編
疑~這不是3C網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