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170 主機板在推出滿月之餘,各大廠也近乎將旗下產品線全數打出,除了少數幾間廠商針對 OCer 所打造的頂級旗艦,仍然在進行最終的 Fine-tune,通路面向的產品大抵已經完備。本次對 ASRock 鎖定一般 End-User 所推出的 Extreme 系列產品的頂級款 7 Plus 進行評測,為一般消費迷思進行解謎。
對於 Z170,大多數消費者均已經看過本站所撰寫的兩篇專題報導,不過將功能實作於產品之中,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產品有高低價之別,那麼對於高階產品,板廠如何將 Z170 發揮的淋漓盡致,也將是本次對於 ASRock Z170 Extreme7+ 評測的重點項目。
ASRock Z170 Extreme7+ 採用標準 ATX 板型,並未將之升級為 Extended ATX,主因為面向一般消費者,採用常見尺寸,對於使用者較友善,不容易有機殼相容性方面的問題。另外少掉針對 OCer 所要的 OC Zone,在 layout 擁擠度也較寬裕,能夠在有限的面積中完成應有的元件配置。
PCIe Slot 採 4 根 x16,與 2 根 x1 標準 7 Slot 配置,針對 M.2 部分,放上了 3 組 x4 GEN3,與 1 根 Half-Height Mini PCIe,提供使用者自行選購 wifi card 安裝。針對主要的 PCIe Slot,ASRock 這次也做了電源濾波處理,小細節的基本功夫確實按部就班的上料。
針對 CPU VRM,這次在 Extreme7+ 中,ASRock 採 IR 數位控制器搭配 Ti CSD87350Q5D,捨棄原先一直採用的 Intersil 控制器。兩個方案各有優缺點,在 Extreme7+ 採用 IR 的方案具備較快的電源調節與精控優勢,加上配備的 Dual Stack MOSFET 除了解決 ATX PCB 佈線空間有限的問題之外,高轉換率所帶來的低廢熱也有助於散熱設計的難題。
由於不再單純是 12V 降壓為 1.8V 這等簡單事,改用外部 VRM 後,頻繁的切換電壓與不同電源間的配套帶來的廢熱也較以往高出許多,採元件等級較高的產品打造出來的主機板,不論在電壓調節或者是廢熱產生上,都有相當顯著的成效。
RAM VRM 部分則是 2+1 相配置,這裡可能許多人會認為怎麼會是 2+1 相呢?照片中明明只有 2 相而已,1 相躲在哪兒?是旁邊的 linear regulator?其實不然,1 相確實在主機板上。前面已經說過 Extreme7+ 並非採用較寬的 Extended ATX 板型,故 ASRock 將用於 DDR4 Vpp 2.5V 放在 DIMM 的下方,雖然離的遠了些,不過仍然留給 Vpp 相當足夠的配置,針對超頻玩家小細項的調節並沒有因此縮水。
ATX 24pin 附近放上了目前高階主機板中常見的 On Board Button,很多人可能相當好奇為什麼大家幾乎都是做在這個位置?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做在這裡比較不易受到 4-Way 顯示卡干涉,因此各大廠都會盡可能將常用、能見度需求高的功能放在這裡。
SATA I/O 給了相當多元的組合,提供多達 10 埠 SATA 6Gb/s,其中原生 6 埠可合併為 SATA Express 或者轉為 M.2 使用,另外 4 埠則是由 ASMedia ASM1061 提供。給予高階玩家更多可能性,避免因安裝過多 M.2 SSD 後無 SATA 埠可使用的狀況,不過這幾個埠因應 3 埠 M.2 GEN3 x4 與 PCIe GEN3 x4 全為獨立通道的情況,不得已採用了 ASMedia ASM1087e 這顆 PCIe Switch Hub 晶片,底下裝置均會受到 PCIe GEN2 x1 頻寬限制。諸如 LAN、PCIe GEN2 x1 皆然,屬於衝 PCIe 數量下所產生的副作用,空閒通道數量僅剩 3 條可用。
主機板底緣,ASRock 提供 6 埠 USB 2.0 Header,相當特別的作法,怎麼會如此呢?Intel 原生確實提供了 14 埠 USB 2.0/3.0,Extreme7+ 取了其中 10+1 埠用於 USB 2.0/3.0,後面的 1 埠並未提供原生端口,而是直接引入 ASMeida ASM1074 用於 USB 3.0 Header,藉此將部分原生 USB 3.0 通道轉為 PCIe 使用。
另一緣則是 Dual DIP BIOS,提供使用者 BIOS 硬體回刷功能,另外也可用於存 OC 設定檔的快速切換用途。另外 Extreme7+ 也提供一般使用者較不常使用的 COM、TPM Port Header,滿足不同需求的使用者。
Back I/O 提供 PS/2、USB 2.0/3.0 與 USB 3.1 GEN2 Type-A、Type-C 與 3 埠數位影像輸出介面。針對 Mini PCIe 擴充槽,也預留了 2T2R 天線孔,幾乎涵蓋一般使用者所有需求,配置相當得宜。
翻到 I/O 端子背面的電路,則顯得單薄許多,顯而易見的有 ESD、濾波電容,PPTC 則是藏的相當隱密,位於兩側電容之間。另外中央處放了一顆 TVS Diode 用於突波保護,避免主機板直接承受高電壓燒毀。
音效處理方面,可以清楚看到 ASRock 的策略重心放在前置 Audio,不論是音響級電容或是 OP,均只設計給前置使用。而在 Rear I/O Audio Jack 則是簡略處理之,圖片中也可以看到 Layout 部分相當顯眼,Rear I/O 並沒有經過 OP 或是音響級電容,這也是目前大多數廠商的作法。主要考量玩家使用耳機時使用前置面板的機會較高,而將重心比重分配的較高於 Rear I/O,不過這樣做少考量了使用喇叭單體的玩家們,或許原廠認為使用喇叭的玩家擁有較多高檔貨周邊,無需板載處理。
Fan Port 這次 Extreme7+ 相當特別,直接用 6 顆 nuvoton NCT3943S,不再以 Super I/O 控制。與其他家採用 Super I/O 輔以獨立 IC 的作法不同,不過最終目的都一樣,兩者各有優缺。若要如此多 Port 可控,勢必 Super I/O 整合度需求更高,Layout 方面也較複雜,直接採獨立 IC 控制,除了將複雜簡化之外,能夠做的功能也更多。
散熱片在這次全數採用彈簧螺絲固定,採全鋁輔以熱導管設計,針對散熱面積所做的鰭片開口較少。不過因覆蓋元件大多屬於 Rds(on) 較低的產品,因此較少的鰭片開口,仍然維持在足夠的解熱範圍內。
整體而言,ASRock Z170 Extreme7+ 功能眾多,著實給了使用者不小的方便,不再有以往誇張堆功能,只能逐一切換的缺憾。售價方面,僅新台幣 8,990 元定價策略,給了目前想嘗鮮 Z170 平台的使用者容易入手的門檻。
與對手間的比較,肯灑上許多以往頂級產品中才會上的元件,反觀部分廠商仍習慣以量取勝的作法,大相逕庭。雖說元件所創造出來的差異對一般消費者感受相當低,不過面對目前一票性價比取向的玩家族群,以物超所值來形容 ASRock Z170 Extreme7+ 甚為貼切不過。
CPU:Intel Core i5-6600K @Default
Motherboard:ASRock Z170 Extreme7+
RAM: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DDR4-3000 4GB @2133
SSD:OCZ Trion 100 240GB、Intel 750 Series 400GB
上為 OCZ Trion 100 240GB、下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CrystalDiskMark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ATTO Disk Benchmark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AS SSD Benchmark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D Tach 8MB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HD Tach 32MB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左為 OCZ Trion 100 240GB、右為 Intel 750 Series 400GB
ASRock Z170 Extreme7+ | |
Cinebench
|
|
CPU
|
|
R10 1CPU
|
8461 |
R10 xCPU
|
30343 |
R11.5
|
7.58 |
R15
|
655 |
OpenGL
|
|
R10
|
11016 |
R11.5
|
48.3 |
R15
|
50.84 |
SiSoftware Sandra 2015
|
|
算數處理器-單線程
|
|
總計本地功效 (GOPS)
|
23.47 |
Dhrystone整數 AVX2 (GIPS)
|
35.28 |
Whetstone浮點數 AVX (GFLOPS)
|
18 |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 AVX (GFLOPS)
|
13.52 |
算數處理器-多執行緒
|
|
總計本地功效 (GOPS)
|
93.54 |
Dhrystone整數 AVX2 (GIPS)
|
140.42 |
Whetstone浮點數 AVX (GFLOPS)
|
72 |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 AVX (GFLOPS)
|
54 |
.NET 算數-單線程
|
|
總計.NET功效 (GOPS)
|
5.22 |
Dhrystone整數.NET (GIPS)
|
3 |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NET (GFLOPS)
|
8 |
Whetstone.NET (GFLOPS)
|
10 |
.NET 算數-多執行緒
|
|
總計.NET功效 (GOPS)
|
19.5 |
Dhrystone整數.NET (GIPS)
|
11.32 |
Whetstone雙精度浮點數.NET (GFLOPS)
|
29.53 |
Whetstone.NET (GFLOPS)
|
38.23 |
多媒體處理器-單線程
|
|
總計多媒體功效 (MPixel/s)
|
64.36 |
多媒體整數 x32 AVX2 (MPixel/s)
|
83.35 |
多媒體雙整數 x16 AVX2 (MPixel/s)
|
36.76 |
多媒體四整數 x1 ALU (kPixel/s)
|
330 |
多媒體浮點數 x16 FMA (MPixel/s)
|
73.33 |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 x8 FMA (MPixel/s)
|
43.63 |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 x2 FMA (MPixel/s)
|
1.79 |
多媒體處理器-多執行緒
|
|
總計多媒體功效 (MPixel/s)
|
255.08 |
多媒體整數 x32 AVX2 (MPixel/s)
|
336.28 |
多媒體雙整數 x16 AVX2 (MPixel/s)
|
148.44 |
多媒體四整數 x1 ALU (MPixel/s)
|
1.32 |
多媒體浮點數 x16 FMA (MPixel/s)
|
280.53 |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 x8 FMA (MPixel/s)
|
176 |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 x2 FMA (MPixel/s)
|
7.14 |
.NET多媒體-單線程
|
|
總計多媒體.NET功效 (MPixel/s)
|
4.3 |
.NET多媒體整數 (MPixel/s)
|
9.6 |
多媒體雙整數.NET (MPixel/s)
|
9.4 |
多媒體四整數.NET (kPixel/s)
|
173 |
.NET多媒體浮點數 (MPixel/s)
|
1.63 |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NET (MPixel/s)
|
5 |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NET (kPixel/s)
|
353 |
.NET多媒體-多執行緒
|
|
總計多媒體.NET功效 (MPixel/s)
|
16.7 |
.NET多媒體整數 (MPixel/s)
|
36 |
多媒體雙整數.NET (MPixel/s)
|
37.3 |
多媒體四整數.NET (kPixel/s)
|
684 |
.NET多媒體浮點數 (MPixel/s)
|
6.47 |
多媒體雙精度浮點數.NET (MPixel/s)
|
20 |
多媒體四精度浮點數.NET (MPixel/s)
|
1.4 |
加密解密性能-單線程 AES256 + SHA2-256
|
|
密碼學頻寬 (GB/s)
|
2.34 |
加密頻寬/解密頻寬 AES256-ECB AES (GB/s)
|
4.07 |
散列頻寬 SHA2-256 AVX2 (GB/s)
|
1.35 |
加密解密性能-多執行緒 AES256 + SHA2-256
|
|
密碼學頻寬 (GB/s)
|
8 |
加密頻寬/解密頻寬 AES256-ECB AES (GB/s)
|
11.65 |
散列頻寬 SHA2-256 AVX2 (GB/s)
|
5.45 |
科學分析-單線程 FP64
|
|
科學的績效匯總 (GFLOPS)
|
11 |
一般矩陣乘法(GEMM) FMA (GFLOPS)
|
20.55 |
快速傅立葉變換(FET) FMA (GFLOPS)
|
5.84 |
N體模擬 FMA (GFLOPS)
|
4.64 |
科學分析-多執行緒 FP64
|
|
科學的績效匯總 (GFLOPS)
|
26.52 |
一般矩陣乘法(GEMM) FMA (GFLOPS)
|
74.89 |
快速傅立葉變換(FET) FMA (GFLOPS)
|
9.32 |
N體模擬 FMA (GFLOPS)
|
18.56 |
財務分析-單線程 FP64
|
|
總期權定價的性能 (kOPT/s)
|
4.85 |
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Euro) (MOPT/s)
|
29.9 |
二項式期權定價(Euro) (kOPT/s)
|
6.8 |
蒙地卡羅期權定價(Euro) (kOPT/s)
|
3.46 |
財務分析-多執行緒 FP64
|
|
總期權定價的性能 (kOPT/s)
|
19.38 |
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Euro) (MOPT/s)
|
82.86 |
二項式期權定價(Euro) (kOPT/s)
|
27.16 |
蒙地卡羅期權定價(Euro) (kOPT/s)
|
13.83 |
多內核效率-多執行緒
|
|
內聯核頻寬 (GB/s)
|
11.9 |
內聯核延遲 (ns)
|
46.8 |
記憶體頻寬-單線程
|
|
總體記憶體性能 (GB/s)
|
20.24 |
整數記憶體頻寬 B/F AVX2/256 (GB/s)
|
20.15 |
浮點數記憶體頻寬 B/F FMA/256 (GB/s)
|
20.33 |
記憶體頻寬-多執行緒
|
|
總體記憶體性能 (GB/s)
|
22.25 |
整數記憶體頻寬 B/F AVX2/256 (GB/s)
|
22.2 |
浮點數記憶體頻寬 B/F FMA/256 (GB/s)
|
22.31 |
緩存與記憶體-單線程
|
|
緩存/記憶體頻寬 FMA/256 (GB/s)
|
53.35 |
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1D (GB/s)
|
182 |
二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2 (GB/s)
|
80.12 |
三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3 (GB/s)
|
53.62 |
緩存與記憶體-多執行緒
|
|
緩存/記憶體頻寬 FMA/256 (GB/s)
|
144.8 |
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1D (GB/s)
|
720 |
二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2 (GB/s)
|
389.38 |
三內部資料快取記憶體 L3 (GB/s)
|
219.89 |
視頻記憶體頻寬 Direct3D 11
|
|
總體記憶體性能 (GB/s)
|
15.32 |
內部記憶體頻寬 (GB/s)
|
32.12 |
資料傳輸頻寬 (GB/s)
|
7.3 |
時間複製容量 (ms)
|
3.89 |
時間閱讀容量 (ms)
|
30.55 |
時間來寫容量 (ms)
|
9.58 |
視頻渲染 Direct3D 11
|
|
總結著色性能 (MPixel/s)
|
207.13 |
浮點著色 真 (MPixel/s)
|
386.74 |
半精度著色性能 真 (MPixel/s)
|
386.17 |
雙精度著色 真 (MPixel/s)
|
111 |
四精度浮點著色 模擬 (MPixel/s)
|
59.35 |
視頻渲染 OpenGL
|
|
總結著色性能 (MPixel/s)
|
201 |
浮點著色 真 (MPixel/s)
|
351.17 |
半精度著色性能 真 (MPixel/s)
|
364 |
雙精度著色 真 (MPixel/s)
|
115 |
四精度浮點著色 模擬 (MPixel/s)
|
65.52 |
媒體轉碼測試 FHD Video H.264 硬體加速
|
|
轉碼頻寬 (MB/s)
|
8.49 |
轉碼頻寬 AVC > H.264 (MB/s)
|
8.5 |
轉碼頻寬 H.264 > H.264 (MB/s)
|
8.48 |
媒體轉碼測試 FHD Video H.264 軟體
|
|
轉碼頻寬 (MB/s)
|
3.73 |
轉碼頻寬 AVC > H.264 (MB/s)
|
3.67 |
轉碼頻寬 H.264 > H.264 (MB/s)
|
3.78
|
來源: [XF] ASRock Z170 Extreme7+ – 可超頻、功能滿點的超值 Skylake 主機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