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電是上自商務人士,下至莘莘學子都需要的消費型商品。筆電雖然單價較高,但一台就整合了基礎系統、螢幕、鍵盤與觸控板的行動電腦,對於學生來說可以作為課堂上輔助學習使用的工具,對於上班族與商務人士,就會是報告與簡報等應用的最佳伙伴。近幾年又出現了對於電競方面的需求,而筆電也因為這樣的新需求而出現了不同的面貌。可以說筆電就是整個PC市場的最大宗。在主機板顯示卡等零組件方面都有不錯成績的微星也在筆電市場中耕耘了一段時間,雖然與外來品牌的筆電如HP、Sony等品牌筆電相比仍有努力空間,但這幾年下來,MSI 筆電的成長相信是有目共睹的。

今天我們介紹的是 MSI 的商務筆電 PX60 2QD,從商務兩個字來看,就不難想像 PX60 2QD 是一台規格強勁,設計精美,而且使用體驗極佳的一台筆電。Windows 筆電中擅長商務筆電的廠商並不算少,以國內PC廠商來說就有 ASUS 這個對手,此外中國的聯想,日本的 Sony與東芝等公司都有優秀的商務筆電系列,而微星在筆電的部分著墨較多的卻是電競方面,對於商務筆電,微星會如何去詮釋呢?這點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MSI PX60 2QD 作為一台商務筆電,他擁有 15.6 吋的螢幕,身形也相對較寬大。拜螢幕更大之賜,鍵盤的空間也相對較能擺下更多功能鍵,在 MSI PX60 2QD 的鍵盤上,除了 60%鍵盤的按鍵外,還加上九宮格數字鍵區,因此鍵盤總按鍵達到102鍵。鍵盤部分更加入背光功能,就算在昏暗的環境,都能夠準確的抓住鍵盤的相對位置。按鍵的敲擊感雖然跟多數筆電一樣偏軟,敲擊起來相當安靜。加上半透明的鍵帽帶來美感與背光效果,相當令人驚艷。

除了鍵盤跟觸控板,微星還為 MSI PX60 2QD 放入一整排的DYNAUDIO 喇叭。一般筆電喇叭通常都會因為空間的關係必須做小,讓聲音聽起來相當扁平,但  MSI PX60 2QD 在 15.6吋的機身中留著一大塊空間塞進四個喇叭,以音質來說已經有不錯的等級,這組喇叭在筆電領域可以說是相當好聽。當然,如果還要再講究音質上去,要在越做越小的空間中爭取更多可供喇叭展現音質的地方越來越難,筆者覺得 MSI 的取捨取得不錯的平衡點。實際聆聽的感覺,音效的表現已經有優秀的解析能力,聲音的音場表現也能接近兩聲道的感覺。作為娛樂用途,筆者認為已經及格。

▼比起黑色的塑膠感,銀白色的外觀更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

▼靠近 MSI Logo 的左側可以看到音效、USB、變壓器與防盜孔。然後是最靠近轉軸處的散熱孔

▼整體配置雖然看起來略顯擁擠,但使用上卻容易摸索出習慣的間隔距離。

▼右側則是有USB,讀卡機,HDMI,miniDP,RJ-45孔,微型麥克風收音孔與散熱孔。

▼背面看得出來幾乎沒有螺絲孔,整個被巧妙的隱藏住。但散熱孔仍然相當需要。

▼背面的貼紙不多,主要以 Windows 和 NVIDIA GeForce GTX 的為主。這也代表筆電使用Windows 作業系統與 NVIDIA 顯卡。

▼另一邊則可以看到 HDMI字樣的貼紙,從前面看到 HDMI孔這點來看,這裡的貼紙正好呼應獲得HDMI認證的部分。

▼PX60 2QD 所獲得的電檢標章,雖說這是老生常談,但為了到市面上銷售,沒有這些認證也是寸步難行。

▼從機背看過去,可以看到一排散熱孔。此外也可以感受到 PX60 2QD 不遜於同級產品的纖薄。

▼雖說不像Mac 筆電那樣有著嚇人的纖薄,但在輕量化控制上,MSI PX60 2QD 表現相當稱職。

▼打開上蓋,15.6吋的機身呈現強烈的存在感。寬闊的鍵盤工作區域也展現在眼前。

▼鍵盤部分除了基本的字母區塊,還有對商務人士相當重要的九宮格數字區。

▼電源按鈕位在醒目的位置,旁邊的沖孔就是音箱的所在。

▼按鍵設計成發光式樣,仔細注意可以發現到鍵帽的部分有未上色的透明區塊。

▼右邊的部分多了商務使用者需要的九宮格數字鍵。一樣也做了發光設計。右下角可以看到 Intel Core i7 貼紙,另外還有 PX60 2QD 的介紹貼紙。

▼觸控板的部分看不出左右鍵設計,但實際上隱藏在觸控板左右半邊的部分。

▼鍵盤的旁邊設計出微微的立體感,看起來鍵盤呈現水平,而音箱部分略微凸起。

▼左邊可見到DYNAUDIO字樣,這也是微星最近在電競筆電中常見的喇叭品牌,如今也在 PX60 2QD 登場,帶給消費者一個優質音效饗宴。

▼螢幕全開幾乎接近180度,相信在使用上能對應到不同人的需求。

▼右手側能見到一系列燈號,各自呈現了機器的狀態。

▼接著開機點亮螢幕,試著先進入BIOS,看到熟悉的 AMI BIOS。與桌機的BIOS 相比,筆電往往略去更多超頻取向的選項,只有基本的設定。若是要自行重灌系統,就得先到BIOS 確認開機設定一下。

▼鍵盤亮度從關閉到最亮的改變,這一點也是從 MSI 電競筆電系列繼承而來的特色。

▼配件的部分,基本的說明書、光碟、變壓器與滑鼠。就筆者自己來說,附贈的滑鼠通常更換成自己添購的藍芽滑鼠使用。

▼有些碩大的變壓器,規格為 19.5V 6.15A 120W。

▼滑鼠的部分造型相當迷你,使用藍光技術作為感應。

▼附贈的包包,以功能性來說算是比較陽春些,但作為一個筆電的緩衝保護仍然有其作用。

▼包包的內部有一條側背帶,可以與背包組合。

▼一大一小兩個口袋可以視使用情況利用。

▼裝進筆電當然是綽綽有餘。

內建軟體的部分可說是一應俱全,也有許多軟體是從電競筆電的產品線沿用過來,而與玩家有直接關係的大概就是音效管理介面 Nahimic 與 True-Color 顯示管理介面,兩者都有簡單易用的介面設計,外觀看起來也稍微帶點電競味。而其他的軟體也不容錯過,這些應用程式構築了微星商務筆電的的世界,讓消費者不會抱著「原廠軟體就是佔空間」的觀念來使用。

▼Battery Calibration 可進行電池校準,透過三個月一次的保養來維持電池充放水準。

▼Nahimic是 MSI 引以為傲的音效管理介面,透過不同的用途可呈現不同的聲音特色,能獲得最好的娛樂效果。

▼Shortcut Manager 可以將一些按鍵設定為軟體或是某些動作的快捷鍵。例如筆者設定「S」作為 Spotify 的快速啟動鍵。

▼System Control Manager 有如一個完整的系統管理面板,掌控整個系統的運作狀態。

▼True-Color則是透過預先設定的 Profile,進行螢幕模式的切換。

▼接著以PassMark MonitorTest測試螢幕表現。

▼Solid Black,全黑狀態。

▼Solid Red,全紅狀態。

▼Solid Green,全綠狀態

▼Solid Blue,全藍狀態。

▼Solid White,全白狀態。

▼Scale Black – Red,最黑至最紅

▼Scale Black – Green,最黑到最綠

▼Scale Black – Blue,最黑到最藍。

▼Scale Black – White,最黑到最白。

▼輻合線

▼交叉線

▼Gamma 紅對照

▼Gamma 綠對照

▼Gamma 藍對照

▼Gamma 白對照

▼對比紅色對照

▼對比綠色對照。

▼對比藍色對照。

▼對比黑白對照

▼字體顯示測試。

效能方面, MSI PX60 2QD 具備 Core i7 等級的處理器,以及 NVIDIA GeForce 950M 繪圖處理器,執行 3DMark 11 與 3DMark  測試均有不錯表現,相較於多數使用內顯的筆電來看,有更好的3D表現, PCMark 7 與 PCMark 8 均有出色成績,作為商務筆電,效能方面也是可圈可點的。而擁有獨顯也意味著在硬體加速上有不錯的表現,對於可利用硬體加速功能的軟體如 Adobe Photoshop 與 Adobe Lightroom 來說,配合硬體加速也會有很好的使用體驗,螢幕的表現也有專業等級水準,就算是臨時需要進行攝影作品的編輯,或是剪輯影片,相信效能表現必能禁得起考驗。

▼首先是 Unigine Heaven 4.0 ,3D模式設定在 DX 11。

▼一開始僅設定原生解析度,開啟Tessellation特效與關閉反鋸齒。得到24幀的成績。

▼同樣原生解析度,反鋸齒與 Tessellation 特效皆關閉,成績為 29.8幀。

▼依然關閉 Tessellation 特效,反鋸齒開啟為 2倍,成績為 22.3 幀。

▼仍然關閉 Tessellation 特效,反鋸齒開啟為 4倍,成績為 19.9 幀。

▼最後開啟 8倍反鋸齒,維持關閉 Tessellation 特效,成績為 15.5 幀。

▼3DMark 11 入門設置,繪圖項目為7783分。

▼3DMark 11 專業設置,繪圖項目為4359分。

▼3DMark 11 極致設置,繪圖項目為1299分。

▼3DMark 主要項目測試,Fire Strike 繪圖項目 3488分。

▼CINE BENCH R11.5 部分, Core i7-5700HQ 多執行緒得到7.88點,單執行緒為 1.61點。多核效能增幅為 4.9 倍。

▼版本較新的 CINEBENCH R15,多核效能增幅為 4.67 倍。

▼WinRAR基準測試,多執行緒成績為 6,156 KB/s

▼單執行緒成績為 1,317 KB/s

模擬情境複合式測試以PCMark 7 及 PCMark 8 作為指標。PCMark 8 的部分主要是 Work 與 Creative 兩項測試,並各自針對有OpenCL 加速與無加速兩個環境測試。

▼PCMark 7 總成績為 5549 分。生產力 Productivity 分數為 5065 分,創造力 Creativity 分數為 10094 分,主要儲存(SSD)與次要儲存(1TB 硬碟)分別為6735分與1883分。

▼PCMark 8 Creative 無加速測試成績為 3240分。

▼PCMark 8 Creative OpenCL 加速測試為 2397分。

▼PCMark 8 Work 無加速測試為3434分。

▼PCMark 8 OpenCL 加速測試為4781分。

接著是儲存測試,首先是 Crystal DiskMark 分別針對C槽 SSD 與D槽傳統硬碟各測三回,接著以PCMark 8 Storage 測試做結束。

▼C槽是 Toshiba 的 M.2 SSD。

▼D槽為 HGST 的 1TB 硬碟。

▼C槽 SSD 三次測試成績,連續讀寫(Seq Q32T1)成績有 551.8 MB/s 讀、506.7MB/s 寫的表現。

▼D槽由於是傳統硬碟,讀寫雖然沒有 SSD 暴力,卻穩定的跑出 145.1 MB/s 讀、 137.5 MB/s 寫的表現。

▼PCMark 8 Storage 測試得到3145分。

在續航力方面,MSI PX60 2QD 表現就顯得偏弱。這也是這些效能更好的硬體與精美的螢幕所必然帶來的結果。以 PCMark 8 Home 進行測試,模式選擇非 OpenCL加速的傳統模式,電源計畫採用平衡方案,螢幕亮度控制在50%的地方進行測試,得到1小時59分,近兩小時的成績。筆者認為,筆電最重要的用途自然是隨身攜帶使用,續航力的優劣是很大的考量點, 兩小時的表現並不能撐得上優秀,若是要不帶變壓器在外面跑生意,恐怕得慎選執行軟體,並開啟省電模式,也就是用效能換取續航力的方式來延長使用時間。但換個方式想,會用到15吋筆電,與其在膝上使用,不如在舒適的飯店中插上電使用來得更理想,也不需要擔心耗電問題,約兩公斤的重量在15.6吋筆電來看也已經相當輕盈。對於考慮到使用的舒適度,鍵盤加入數字區的必要性,適時舒緩工作壓力的娛樂性來看,MSI PX60 2QD仍有他優秀的地方。

▼Windows 電源計畫設為平衡,亮度50%。

▼續航力表現為 1小時59分。仍有加強空間。但換個角度想,強悍的效能與強悍的續航實力難以兩全,兩者若都要兼顧,就需要設計又大又重的電池,外型也會變得臃腫。

筆者認為,筆電的定位都有他的需求平衡在,若是在效能表現上加強,電池消耗的速度便會加快,而且筆電的體積往往也會加長加寬,來容納更多的效能元件,像是顯示卡。也透過較大的空間安裝更強的散熱風扇,以MSI PX60 2QD為例,便有雙出風的設計來冷卻機身溫度。而更大的面積也能讓鍵盤更有發揮空間,像是對商務使用者來說,數字鍵對於報表的建立是相當方便的。更大的螢幕也能讓眼睛更不費力的觀看文件的內容,甚至並排雙視窗來做文件的比對也不難,雖說15.6吋的體積給人一種臃腫的感覺,但在這幾年 Ultrabook 的風潮推展下,就算是塞進效能相當強的CPU與顯卡,也不怕空間無法進一步的縮減。重量也比起過去輕盈許多。相信許多商務使用者必然也會將這些考慮在內,作為選購筆電的考量。

即便是續航力有些可惜之處,纖薄設計又不能更換電池,MSI PX60 2QD 依然瑕不掩瑜。除了作為行動工作站,還可以作為行動遊樂機。SSD的速度相當令人滿意,容量上又有1TB HDD可以滿足。筆者認為這台筆電已有相當強悍的競爭力,也很適合推薦給需要美型外觀,效能強悍,需要顏色漂亮的大螢幕,需要有九宮格數字鍵,需要有優質音效,還有夠快的開機速度與容量讓人滿意的儲存空間,能接受2公斤重,而價格更是壓在40,000元內的商務筆電。相當值得有效能需求的使用者採購。

來源: MSI PX60 2QD 筆電評測:頂級娛樂與商務應用的好幫手

延伸影片閱讀:  
Previous post

史上最方便的行動裝置輸入法「IQQI快注音」App 今日上架Android/iOS皆免費下載

Next post

Sony 將砸 200 億日圓吃下 Toshiba 感光元件業務,穩奪感光元件中的霸主地位

The Author

XFastest

XFas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