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測試機殼、電源

風量怪獸登場! Cougar Airface 180 機殼開箱 / 雙180mm風扇上陣、支援背插主機板

你是不是也被那兩顆巨大的風扇吸引住了呢?

這次小編要開箱的,正是配備雙 180 mm 大型 ARGB 風扇的 Cougar Airface 180 機殼,這款機殼支援背插式主機板與多組風扇、水冷安裝位置,讓玩家在組裝時能兼顧整線美觀與散熱效能。無論是想打造高效能平台,還是重視機身外觀與燈效協調的玩家,Cougar Airface 180 都是一款兼具功能性與設計感的全方位機殼。

Cougar Airface 180 規格
機箱規格:中塔機箱
體積:483 x 410 x 220 mm (DWH)
硬碟擴充:2顆3.5(1顆與2×2.5吋共用位)+ 1顆2.5吋硬碟
擴充卡槽:7
主機板: Mini ITX / Micro ATX / ATX / CEB
前置 IO:USB Type-C x 1、USB 3.0 x 2、HD Audio x 1、燈效控制鍵
CPU 散熱器高度限制:170 mm
顯卡長度限制:340 mm
電源供應器長度限制:160 mm
預裝風扇:前板2顆180 mm ARGB風扇 + 後方1顆120 mm ARGB 風扇
風扇支援:前板支援 2顆180 mm / 2顆 140 mm / 3顆 120 mm 風扇,上蓋支援 2顆120 mm / 2顆140 mm 風扇,電源艙上支援2顆 120 mm 風扇,後方支援1顆120 mm 風扇
水冷支援:前板360 mm / 上蓋280 / 240 mm / 後方 120 mm

Cougar Airface 180 機殼開箱 / 雙巨風扇直送冷氣流、右置電源艙優化整線空間

Cougar Airface 180 是一款以雙 180 mm 超大風扇加上高效氣流導向為核心設計理念的中塔機殼,主打強勁的散熱效能與靈活的安裝擴充能力。機殼預裝兩顆 180 mm ARGB 大風扇與一顆 120 mm ARGB風扇,能在低轉速下維持穩定風壓與氣流,同時展現柔和燈效,兼顧散熱與視覺表現。

在擴充性方面,Cougar Airface 180 可安裝多達8顆 120 mm 風扇,前板支援最長 360 mm 的水冷排,並可容納長達 340 mm 的顯示卡;電源艙則支援長度 160 mm 的電源供應器,安裝空間充裕。除了基本規格外,機殼內部也藏有一些貼心細節,接下來就讓我們透過開箱實際看看Cougar Airface 180的結構與設計巧思。


↑ Cougar Airface 180 外包裝。


↑ Cougar Airface 180 外包裝背面。


↑ Cougar Airface 180 配件盒,內附束帶、螺絲以及使用說明書。

Cougar Airface 180 支援背插式主機板設計,能有效改善線材走向,讓內部空間保持整潔俐落,對於喜歡展示主機內部配置與燈效的玩家而言,這樣的設計不僅提升組裝便利性,也強化整體視覺一致性。

外觀部分以簡約線條結合磁吸式金屬濾網面板,清潔與維護更為方便,同時兼具通風與整體美感。左側邊搭載大面積強化玻璃側板,可完整展現內部硬體與 RGB 燈效,底部與電源艙區域則採獨立遮罩設計,使視覺更乾淨,組裝完成後整體觀感更加一致。


↑ Cougar Airface 180 主角登場。

Cougar Airface 180 的左側強化玻璃面板採用側邊螺絲固定設計,安裝與拆卸方式相當直覺。玩家只需卸下一顆手轉螺絲,便可輕鬆取下整片玻璃。螺絲皆配置金屬墊圈,可防止鎖緊時造成玻璃受壓損傷;邊框部分則以金屬結構加強支撐,使面板在拆裝過程中依然穩固不晃動。

此外,玻璃下緣設有卡榫定位設計,可在拆卸時先以下緣支撐,避免玻璃直接滑落,整體操作安全性與便利性都相當不錯。


↑ Cougar Airface 180 機殼左側。


↑ 轉開螺絲即可拆除面板。

Cougar Airface 180 的前面板以兩顆 180 mm ARGB 風扇作為整體視覺與散熱的核心。透過整片金屬網孔面板,不僅讓氣流能順暢通過,也營造出俐落、具工業質感的外觀。

面板採用磁吸式固定設計,上下緣與側邊皆以磁力吸附於機身,玩家可直接由下方凹槽輕拉,即可卸下整片面板,無需額外工具。磁吸結構搭配金屬濾網,不僅提升使用便利性,也兼顧耐用度與實用性。整片面板復位時會自動對齊定位點,吸附牢固,確保拆裝過程穩定、安全。


↑ Cougar Airface 180 機殼正面。


↑ Cougar Airface 180 前面板採磁吸卡扣設計。


↑ 前方有 Cougar Logo。

機殼右側採用全封閉式鋼板設計,不僅強化整體結構剛性,也有效隱藏背面理線空間,讓外觀維持乾淨俐落的線條。側板以卡扣搭配螺絲固定,拆裝過程簡單且穩固,玩家在整理線材或安裝儲存裝置時能輕鬆操作。


↑ Cougar Airface 180 機殼右側。

機殼右側的理線空間深度約為 30 mm,整體空間配置相當寬裕。隨附的配件包與 ARGB 風扇控制器整齊安置於此區域,方便玩家在安裝過程中進行線材整理與後續管理。

下方的硬碟架提供兩組安裝位置,可容納最多兩顆 3.5 吋 HDD 及一顆 2.5 吋 SSD。硬碟架的安裝位置可依電源供應器長度或理線需求進行前後調整,提升裝機時的靈活度。


↑ 右側內部空間。


↑ 理線空間深度約為 30 mm。

內部線材部分,COUGAR 採用標準化的排線設計,包含主板前置 USB 3.0、USB Type-C、HD Audio 及前面板控制線組,線長充足且柔軟度佳,各線材皆以清楚標示分組,方便玩家在裝機時快速對應主板針腳,減少誤插或理線混亂的情況。


↑ 機殼 I/O 線材。

機殼內部配備一組 ARGB 燈效控制器,控制器上設有六組 5V 3-pin ARGB 接口,可同時連接多顆風扇或其他 RGB 裝置。透過主機板的 ARGB 接頭,玩家們可直接進行燈效同步控制;若主機板不支援,也能利用I/O面板上的 LED SW(燈效切換鍵)進行模式切換。


↑ 機殼自帶的風扇控制器,支援轉速控制與RGB控制,並使用 SATA 電源線供電。

在儲存裝置配置方面,背面設有一組 2.5 吋 SSD 專用安裝托盤,以螺絲固定在機殼背板上,機殼底部的硬碟架可容納兩顆 3.5 吋 HDD 或一顆 3.5 吋加一顆 2.5 吋 SSD,同時支援滑軌調整,可依電源供應器長度或理線需求前後移動。


↑ 主機板框架旁有一個SSD硬碟支架。


↑ 底部硬碟架。

下方電源艙採用全貫通式設計,內部空間配置寬敞,實測在保留硬碟架的情況下,艙內可用深度約為 200 mm,適合安裝一般中短版電源供應器。若搭配模組化電源或線材較粗的 PSU,考量線材彎折與理線空間,建議選用 160 mm 以內的電源較為合適。

若玩家無需安裝 3.5 吋硬碟,也可選擇將硬碟架拆除,進一步釋放空間,讓電源艙內部更為通風並提升走線彈性。


↑ 電源艙空間。


↑ 安裝示意圖,也可以將最上方的硬碟換成 2.5mm 硬碟。


↑ 安裝示意圖。

Cougar Airface 180 的機殼後方出廠預裝一顆 120 mm ARGB 風扇,可與前方雙 180 mm 風扇形成前進後出的氣流路徑,提供穩定且高效的散熱效果。

在擴充性方面,機殼後方提供七組 PCI 擴充槽,並支援垂直顯示卡安裝。只需鬆開兩顆固定螺絲,即可將原本的橫向插槽轉換為直立式安裝,方便玩家展示顯示卡燈效或水冷造型,但若要實際使用此功能,仍需要額外購買垂直專用的 PCIe 延長線。


↑ 機殼後方,內建一顆120mm ARGB風扇,7個PCIe擴充槽。


↑ 在左右兩側面板的手轉固定螺絲上,很貼心的附上墊片來防止刮傷掉漆。


↑ COUGAR 採用可重複使用的金屬擋板設計。

Cougar Airface 180 的電源艙結構,將電源模組位置靠近右側面板,並在艙體外側設置大面積通風孔設計,能有效改善機殼內部氣流導向,讓冷空氣從前方進入後可直接通過主機板與顯示卡區域,並從後方與頂部迅速排出,提升整體散熱效率。


↑ 有留更多空間讓空氣流動。

機殼頂部支援安裝兩顆 120 mm 或 140 mm 風扇,也可搭配 240 mm 或 280 mm 水冷排,提供穩定且充足的散熱能力。上方面板採用大面積透氣開孔設計,能讓熱空氣順暢排出,搭配附的磁吸式防塵網,可有效阻擋灰塵進入機身內部,維持整潔並延長硬體使用壽命。


↑ 機殼頂部。

Cougar Airface 180 的 I/O 介面位於機殼頂部右前方,介面配置包一組USB 3.2 Gen 2 Type-C、兩組 USB 3.0 Type-A 以及 3.5 mm 音訊複合端子,搭配電源鍵與 LED 燈效切換鍵。

按鍵與插槽之間的距離適中,操作手感明確且不易誤觸。LED SW 按鍵則可直接切換 ARGB 燈效模式,無需透過軟體即可快速調整。橙色 USB 埠在黑色機身上格外醒目,呼應 COUGAR 品牌一貫的主色調,讓整體外觀更具層次感。


↑ I/O介面。

Cougar Airface 180 的機殼底部採用穩固的結構設計,四角配置防滑腳墊,能有效提升放置穩定性並減少震動傳遞。腳墊高度適中,讓底部具備良好的進氣間距,有助於電源艙的散熱與氣流循環。

電源進氣區域覆蓋一片可拆式防塵濾網,採滑軌卡扣設計,玩家可直接從後方抽取清潔,無需翻動整台機殼。


↑ 機殼底部。

標準ATX中塔 Cougar Airface 180 機殼內部一覽

機殼內部支援 ATX 向下相容的各類主機板,並包含 ATX 背插式主機板。頂部採用挑高結構設計,在安裝水冷排時可預留足夠空間,同時方便接入 CPU 供電線,減少安裝時的干涉問題。


↑整體內部空間。


↑ 由於機殼能安裝背插式主機板,所以主板這區開孔比較特殊,主流的背插ATX、M-ATX主機板都能相容。

機殼正面預裝兩顆 180 mm ARGB 風扇,大尺寸風扇能在低轉速下輸出高風量,兼顧靜音與散熱效率。後方則內建一顆 120 mm ARGB 風扇,與前方風扇形成前進後出的氣流路徑,強化整體排風效率。

這兩顆 180 mm 與 120 mm風扇同時具備 ARGB 燈效,可與主機板同步控制,也能透過 I/O 面板上的 LED 切換鍵獨立變換模式,讓機身在運作時呈現出動態光影效果。


↑ 已預裝兩顆 180 mm ARGB風扇。


↑180mm 風扇型號 CGR 180 – C。


↑ 後方 120 mm ARGB風扇。

在電源艙上方區域,Cougar Airface 180 預留了兩組 120 mm 風扇安裝位,可進一步強化下方區域的進氣或輔助 GPU 散熱。同時,電源艙上方也設有顯卡電源穿線孔,方便玩家將顯卡供電線從下方引出至主艙內部。


↑ 電源艙遮罩有顯卡電源專用的穿線孔,如有需要也可以加裝2顆120mm風扇。

Cougar Airface 180 在主艙內部預裝了一組可調式顯卡支撐架,能有效減輕大型顯示卡因重量產生的下垂壓力,維持顯卡長時間穩定固定。支撐架採用滑軌式結構,可沿垂直方向微調高度,並透過旋鈕螺絲鎖定位置,方便玩家依顯示卡尺寸自由調整。

整個支架以金屬材質製成,穩定度良好、不易晃動。根據實測,大約 30 公分以上的顯示卡才需要使用此支撐架來分散重量;若系統採用短卡或顯卡本身具備強化背板,也可透過鬆開固定螺絲輕鬆拆除,保留更開闊的主艙空間。


↑ 機殼內部顯卡支架。


↑ 支援30公分以上的顯卡。

小編使用NVIDIA GeForce RTX 4080 SUPER 公版顯示卡進行演示,顯卡本身長度約 30 公分,重量也相對較重。安裝後可以看到 Cougar Airface 180 內建的可調式顯卡支撐架 發揮了良好的支撐效果,能有效分散顯卡的重量,減輕 PCIe 插槽與主機板的受力負擔。


↑ 支撐RTX 4080 Super 公版。

Cougar Airface 180 安裝與燈效展示

這次實際組裝小編使用了Cougar的套裝組合,包括 Cougar Apolar 120 ARGB 風扇、Cougar GR850 電源供應器以及 Cougar Poseidon T5 240 水冷散熱器,整體搭配在外觀與燈效上保持一致風格。

主要平台部分則採用 ASRock X870E Taichi 主機板,搭配 AMD Ryzen 9 7950X 處理器;顯示卡則選用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公版,體積適中、發熱量控制良好,與 Cougar Airface 180 的內部空間搭配相當協調。


↑ Cougar 套餐。

在組裝時,安裝主機板後可以看到 Cougar Airface 180 的主艙空間仍相當寬裕。由於機殼本身支援 ATX 向下相容的規格,主機板周圍保留了良好的走線與散熱空間,安裝過程順暢無阻。

頂部挑高的結構在此發揮了作用,讓 CPU 供電線的插拔更為輕鬆,也不會與水冷排位置發生干涉。主機板固定孔位精準,對位容易,底部的穿線孔配置也恰好對應主板供電與前置 I/O 線材,能在安裝過程中維持整潔的線材佈局。


↑ 安裝上主機板。


↑ 主機板離頂部還有一段距離,空間充裕。

接著進行電源安裝部分,這次使用的是 Cougar GR850 電源供應器。實測在安裝 140 mm 長度的電源後仍有足夠餘裕可整理線材,電源固定方式採標準螺絲鎖定,操作簡單穩固。


↑ 安裝 Cougar GR850電源供應器。

接下來安裝水冷散熱器,這次使用的是 Cougar Poseidon T5 240 ARGB 一體式水冷。由於 Cougar Airface 180 頂部採用挑高結構設計,水冷排與風扇在安裝時有足夠空間,不會干涉主機板上方的電源供應線或記憶體插槽。

小編選擇將水冷排安裝在機殼頂部,讓冷空氣由前方的兩顆 180 mm 大風扇導入,經過內部主要硬體後,再由水冷排將熱氣從上方順暢排出,形成穩定且高效率的對流氣流路徑。

同時,在電源艙上方額外安裝了兩顆 120 mm 風扇作為輔助進氣,能進一步加強顯示卡區域的冷卻效果。


↑ 安裝 Cougar Poseidon T5 240 ARGB 一體式水冷與 Cougar Apolar 120 ARGB 風扇。

最後將 RTX 5070 公版顯示卡安裝到位,確認線材與支撐架固定妥當後,整體組裝就順利完成。


↑ 組裝完畢。

所有硬體安裝完成後,整體線材收整乾淨,RGB 燈效也順利與主機板同步,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COUGAR Airface 180 完成後的燈效表現吧!

↑ 燈效展示。


↑ 燈效展示,支援多種顏色切換。


↑ 近距離特寫。


↑ 整線參考。

Cougar Airface 180 散熱測試

測試使用了 AMD Ryzen 7950x 處理器搭配 Asrock x870 Taichi主機板,顯示卡則是公版的 RTX 5070,在Windows 11的環境下測試,處理器使用預設設定並將風扇調為全速,並使用HWiNFO紀錄二十分鐘的平均溫度。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7950x
主機板:Asrock x870 Taichi
記憶體:Crucial DDR5 6000 ( 2 x 24GB )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5070 FE
系統碟:T-FORCE CARDEA IOPS 1TB
電源供應器:Cougar GR850
散熱器:COUGAR Poseidon T5 240
作業系統:Windows 11 24H2 專業版


↑ Cougar Airface 180溫度測試。

整體散熱方面,將以數項使用情境作為表現依據,其一 電腦待機時 CPU 47.2°C、GPU 37.4°C;其二 在AIDA64 CPU壓力測試下,CPU溫度來到 79.2°C;其三 Cinebench R23 壓力測試下 CPU 溫度來到 80.8°C;此外上述 單獨 CPU 壓力測試時,不會影響 GPU 的溫度表現。

接著 GPU 壓力測試,其一 模擬遊戲的 Speed Way Stress Test 溫度維持 70.9°C、顯示記憶體 81.2°C,其次《Spider Man 2》在2K解析度與最高畫質設定下溫度來到 GPU 70.9°C、顯示記憶體78.5°C。

總結

整體來說,Cougar Airface 180 是一款兼顧散熱效能、安裝彈性與外觀設計的中塔機殼,前方雙 180 mm 大風扇不僅帶來強勁氣流與吸睛的燈效,也象徵這款機殼主打的高氣流導向理念。

實際組裝後可見,Cougar Airface 180 對主機板、水冷與長顯卡的兼容性表現相當出色,無論是想打造高效能平台還是注重視覺展示的玩家,都能滿足需求。若你正在尋找一款兼具高氣流、整潔線條與品牌質感的中塔機殼,COUGAR Airface 180 絕對值得列入考慮清單。

目前機殼共有黑、白兩種配色,台灣建議售價為黑色 NT$1,990、白色 NT$2,090。以這個價位帶來的做工與用料來看,性價比相當突出,是近期同級距中非常有競爭力的高氣流機殼選擇。

延伸影片閱讀:  
Previous post

2025 世界大賽 CFO 遭 HLE 以直落二擊敗 HLE 晉級八強

Next post

華擎科技榮獲2025第22屆國家品牌玉山獎「傑出企業類」殊榮  展現創新實力與永續願景

The Author

charlie

charlie

尖尖哇嘎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