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機、筆電

AI PC 大戰!ASUS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測試報告 / Intel Core Ultra 全新體驗

AI 正在改變世界也在改變 PC!Intel Core Ultra 新世代「Meteor Lake」,採用 3D Foveros 封裝技術,結合 P-core、E-core 與 LP E-core 以及 NPU 神經網路處理器與 Intel Arc GPU,帶給筆電更長效的電池續航表現。此次透過 ASUS Zenbook S 13 OLED 輕薄筆電,實測 Intel C ore Ultra 7 155U 所帶來的 AI 新體驗。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MA 規格
系統:Windows 11 Home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7 155U、2P + 8E + 2LPE / 12 核心 14 執行緒、4.8GHz / 57W
Intel AI Boost:1.4GHz / OpenVINO、WindowsML、DirectML、ONNX RT
記憶體:內建 32GB LPDDR5
繪圖晶片:內顯 Intel Graphics、4 Xe-cores、1.95GHz
顯示器:13.3 吋 3K (2880 x 1800) OLED、16:10、0.2ms、60Hz、600nits、100% DCI-P3、Display HDR True Black 600、PANTONE 驗證、鏡面螢幕、螢幕佔比 85%
儲存系統:1TB M.2 NVMe PCIe 4.0 SSD
I/O 連接埠:1 x USB 3.2 Gen 2 Type-A、2 x Thunderbolt 4(PD / DP)、1x HDMI 2.1 TMDS、1 x 3.5mm 音訊插孔
音效:智慧放大器、內建喇叭、內置陣列麥克風、harman/kardon (進階)、支援 Cortana 語音辨識
網路:Wi-Fi 6E 802.11ax 2×2 + Bluetooth 5.2
電池:63WHrs、2S2P、4-cell Li-ion
變壓器:65W AC Adapter、Type C、20V DC, 3.25A, 65W
尺寸:29.62 x 21.63 x 1.09-1.18cm
重量:1.0 kg

Intel Core Ultra 行動處理器 Meteor Lake 的全新世代

Intel 新世代代號 Meteor Lake 的 Intel Core Ultra 筆電處理器,藉助 3D Foveros 封裝技術的 Chiplet 設計,具備 Intel 4 製程的 E-core 與 P-core 核心,以及 Intel Arc GPU 顯示晶片,並且在 I/O Die 當中塞入低功耗且獨立的「LP E-core」,以及首款具備 NPU 神經網路處理器的處理器。


↑ Intel Core Ultra 行動處理器。

 

Compute Tile 運算區塊中的 E-core 效率核心代號 Crestmont,有著更高的吞吐量與 VNNI 加速提供背景程式、多執行緒的運算處理;P-core 效能核心代號 Redwood Cove 針對每瓦效能最佳優化,讓輕薄筆電依舊可保有效能與續航表現。


↑ Compute Tile 運算區塊。

 

Intel Core Ultra 筆電處理器採用 Intel Arc GPU,採用 Xe LPG 新架構支援著 DX12 Ultimate、先進編碼引擎 AV1 / H.265 / H.264 與 VP9 等編碼,並可提供最高 HDMI 2.1 顯示輸出。當然少不掉 DP4A 引擎支援 AI 加速與 Intel XeSS 遊戲加速功能。


↑ Intel Arc GPU 內顯。

 

談到 AI PC 大家重點都擺在 NPU 上,但其實 CPU 一樣可處理需要快速反應、低延遲的 AI 工作,像是大型語言模型 LLM 所提供的聊天機器人;而 GPU 則可提供需要高效能輸出的 AI 工作,例如透過 AI 進行影像強化、降噪、文字生成圖片等工作。

至於 NPU 則是可提供低功耗且持續的 AI 工作,像是視訊鏡頭的背景模糊、眼神與人物追蹤、麥克風降噪等功能,確保筆電在電池模式下也可有著長效的 AI 應用體驗。而第一代的 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可提供 34 TeraOPS 的總輸出效能。

Intel Core Ultra 165H 相比上一代 i7-1370P,可提供 1.7x 倍的文字生成圖片的輸出速度,以及藉助 NPU 可有著 38% 的低功耗視訊會議,以及在 NPU 處理 AI 工作時有著 2.5x 倍的電源效率。


↑ Intel Core Ultra 的三種 AI 引擎。


↑ AI 效能。


↑ 生成 AI 支援的工具、框架與應用。

 

新一代平台功能則包含 Wi-Fi 6E 或最新 Wi-Fi 7 無線網路,以及標配的 Thunderbolt 4 高速 40Gbps 外接能力與藍牙 5.4 等功能。


↑ 平台連接能力。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輕薄機身 超長續航

究竟這代 Intel Core Ultra 的筆電效能、續航表現如何就要來試試華碩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這台僅 1kg 的重量與 1cm 厚度的輕薄筆電,採用工業再生鎂鋁合金、再生塑膠的綠色設計,並有著相當典雅讓人感到平靜的磐石灰配色。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能達到如此輕薄,主要在於採用 OLED 超薄面板,並將視訊鏡頭鑲嵌在 CNC 上蓋當中,並使用較少的 PCB 層數但提升佈線密度藉此降低厚度,而鍵盤件則採用鎂鋁合金,同時保有輕量與堅固的材質,而不需額外的支撐結構。

硬體方面採用 Intel Core Ultra 7 155U 處理器,具備 2P + 8E + 2LPE 的 12 核心 14 執行緒、12MB 快取、最大 4.8GHz Turbo 時脈,並具備 Intel Graphics 內顯。另一方面達到 85% 螢幕佔比,華碩獨有的 13.3 吋 16:10 絕美比例 3K 2880 x 1800 解析度的 OLED 鏡面螢幕,可有著深邃、出色的漂亮畫面,滿足辦公、追劇與照片編修等需求。


↑ 簡潔、環保的包裝設計,而內部固定筆電的包材,開箱後可用來做為筆電支撐架。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電漿陶瓷鋁合金的磐石灰筆電表面,那細緻的質感相當好看,並有著 ASUS 新 Logo 的線條交織,而且這表面相對不容易留下指紋也更好清理;而筆電採用 Ergolift 的墊高設計,藉由全尺寸的 A 件表面做為支撐點,可以撐高筆電鍵盤面讓打字有著較好的角度,同時也讓筆電底部有著較好的散熱空間。

只不過這設計的癥結點在於,筆電散熱孔則是從鍵盤前方、螢幕下方出風,因此筆電使用時螢幕建議一定要開啟到 90° 度以上;當然筆電螢幕開闔角度可接近 135° 左右。


↑ 電漿陶瓷鋁合金的磐石灰筆電表面。


↑ Ergolift 的墊高設計。


↑ 筆電散熱孔。

 

筆電需要使用 65W 的變壓器,華碩採用現在行動裝置較為流行的小型插座型變壓器,並使用 USB-C 充電線,讓一組變壓器可替筆電或手機進行充電。


↑ 筆電 65W USB-C 變壓器。


↑ 支援多國插座更換。


↑ 輸出 20V DC, 3.25A, 65W。

 

絕美 13.3” OLED 面板 2880 x 1800、16:10 舒適比例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採用 13.3 吋 OLED 面板,具備 3K 2880 x 1800 解析度、16:10 比例與 85% 螢幕佔比。OLED 天身有著極高的對比度讓整體色彩、色階有著豐富的變化,而且具備 600nits 亮度與 Display HDR True Black 600 認證,色域可達 100% DCI-P3 並通過 PANTONE 驗證。


↑ 體積、螢幕佔比相當協調的輕薄筆電。


↑ OLED 螢幕出色的色階表現。


↑ 亮麗且舒適的影像。


↑ FHD 視訊鏡頭具備紅外線 (IR) 攝影機,支援 Windows Hello 登入與陣列麥克風。

 

巧克力繁中背光鍵盤、1.1mm 按鍵行程與大觸控板

不少輕薄商用筆電,在薄型化、輕量的設計下,往往會犧牲鍵盤件的堅固性與硬度,倘若稍微用力打字鍵盤就會有著波浪狀的形變,但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巧妙的採用「鎂鋁合金」材質打造,因此鍵盤件有著相當高的堅固性,打起字來不會隨波逐流,也讓鍵盤的回饋感更佳明確。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採用巧克力繁中背光鍵盤,按鍵保有 1.1mm 的行程,打字時有著明確的段落、按下的觸感,而 60% 的配置搭配 Fn Key 組合多媒體等按鍵;而電源開關也整合在鍵盤中,但貼心的改將 Delete 擺在右上角、電源鍵則在 Delete 的左邊,讓鍵盤面保有簡潔的設計,但又不怕誤按電源鍵的問題。


↑ 筆電鍵盤採用鎂鋁合金材質,保有輕量化與堅固的設計。

 

I/O 配置:雙 Thunderbolt 4、HDMI 與 USB-A 的超薄機種

即便輕薄 I/O 也到足夠的基本配置,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保有 2 個 Thunderbolt 4 Type C 連接埠,並都支援 DisplayPort 影像輸出與 PowerDelivery 充電的功能,可以藉助 Thunderbolt 4 一線 40Gbps 的高傳輸性能,擴充 Thunderbolt SSD / Dock 等設備,讓筆電有著更豐富的擴充功能。

當然,筆電還有著 USB 3.2 Gen 2(10Gbps)、3.5mm 耳機麥克風與 HDMI 2.1 TMDS 等連接埠,滿足筆電日常基本的簡報輸出、滑鼠擴充等連接。倘若需要更多的連接埠,像是 USB-A、SD 讀卡機與轉 HDMI 輸出等功能,則可藉助 USB-C Dock 或 Thunderbolt Dock 來擴充。

筆電螢幕輸出則可藉由 2 個 Thunderbolt 4 Type C 與 HDMI 輸出,最多可連接 3 台外接螢幕,藉由多螢幕讓工作更有效率。


↑ 筆電左側 HDMI、Thunderbolt 4 Type C。


↑ 筆電右側 3.5mm 耳機麥克風、USB-A 10Gbps。

 

筆電底部則在前後有著橡膠腳座墊高底部,以及散熱器的散熱開孔;移除底部螺絲後即可輕鬆打開筆電 D 件。內部有著超過 1/2 面積的超大電池,以及雙風扇的散熱模組,替中央的 Intel Core i7-1355U 處理器進行散熱。


↑ 筆電底部 D 件。


↑ 筆電內部主要是超大的電池、雙風扇散熱;而筆電記憶體則是內建在電路板上,並只有一個 M.2 插槽。

 

生活 AI 挑戰 Microsoft Studio Effects

目前 AI PC 唾手可得的應用功能,莫過於微軟自家 Studio Effects,針對視訊鏡頭提供:自動取景、目光接觸修正與背景模糊去背等效果。自動取景會讓鏡頭跟隨人物主體自動 Zoom In,而目光修正則利用 AI 將眼睛視線自動對準鏡頭,並透過 AI 自動背景模糊與去背等功能。


↑ Microsoft Studio Effects。

 

操作上,Windows 的 Camera app 可直接啟用 Studio Effects 的三項 AI 功能;當然若想要搭配 Zoom、OBS 等第三方軟體也具備 AI 鏡頭功能,則要在 Windows > 設定 > 藍牙與裝置 > 攝影機設定中,將 Camera Effects 的功能啟用,如此一來其他應用都可套用視訊 AI 效果。

啟用 AI 效果後,通過工作管理員檢視可發現 NPU 有著穩定的使用率,確保用戶在電池模式進行視訊會議時,能有著更長效的電池續航力。至於其他 AI 應用,像是聊天機器人、生成圖片等功能,則要留待未來 OEM 們自行加入。


↑ 設定中可讓 AI 功能強制啟用。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創作 PS、LR 效能測試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效能測試,設定為效能模式。筆電主要規格為 Intel Core Ultra 7 155U 處理器與 32GB LPDDR5 記憶體。並分別針對創作、渲染、電腦整體效能進行測試,並衡量筆電散熱與電池續航表現。

CPU-Z 檢視 Intel Core Ultra 7 155U 處理器資訊,代號 Meteor Lake、7nm 製程 2P+8E+2LP 核心 14 執行緒的筆電處理器,最高 Boost 時脈 4.8GHz、熱功耗為 15W TDP;記憶體為 32GB LPDDR5。筆電使用 Intel Graphics 內建顯示晶片。


↑ CPU-Z。


↑ GPU-Z。

 

Adobe Photoshop 與 Lightroom Classic 則透過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 測試工具;測試的兩個工作情境,Image Retouching test 為使用 Photoshop 進行照片的邊修,並記錄每個步驟的時間,而 Batch Processing test 則是批次使用 Lightroom 進行大量照片的調整與輸出。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獲得 4633 分的成績,影像編修 6085 分、批次處理 3528 分的成績。簡單來說,筆電的效能用來處理照片邊修、修圖還不成問題,但是批次處理時效能相對較慢。


↑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

 

PugetBench for DaVinci Resolve 測試,則針對 4K、8K 的影像測試,包含 4K H.264 150mbps 8-bit、4K ProRes 422、4K RED、8K H.265 100mbps、8K RED 等媒體,並利用 GPU 特效的 OpenFX 與 Fusion 等特效來測試電腦的影音創作性能。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獲得 390 分的成績,4K Media 24 分、GPU Effects 8 分、Fusion 85 分的成績。這效能用來處理影片可能相當費時,但若只是處理 FHD、短影片的簡單剪輯與輸出,靠內顯的編碼器加速或許還行。


↑ PugetBench for DaVinci Resolve。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AI 算圖 Stable Diffusion 測試

UL Procyon 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 提供 Stable Diffusion XL (FP16) 與 Stable Diffusion 1.5 (FP16) 的兩種測試情境,並支援 ONNX runtime with DirectML、NVIDIA TensorRT 與 Intel OpenVINO 的推論引擎。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藉由內顯 iGPU 使用 OpenVINO 引擎進行測試,Stable Diffusion 1.5 (FP16) 可達到 50 分、花費 1968.7 秒推論出 16 張圖片、每張圖片需要 123 秒的推論時間。

主要原因在於 Intel Core Ultra 7 155U 僅具備 4 組 Xe-cores,因此面對需要大量 GPU 效能的生成 AI 顯得無招架之力。


↑ UL Procyon 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電腦效能跑分測試

CINEBENCH R23,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渲染性能;而新版本 2024 全面採用 Cinema 4D 預設的 Redshift 渲染引擎開發,並包含 GPU、CPU 的完整測試並支援跨平台的性能比較。

Core Ultra 7 155U 在 R23 版本獲得 CPU nT 8615 pts、1T 1604 pts 的性能;2024 版本 CPU nT 353 pts、1T 71 pts 的成績。

 
↑ CINEBENCH R23、2024。

 

電腦整體性能先以 PCMark 10 進行測試,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達到 6290 分的成績,這效能無疑能滿足文書工作、上網等電腦基本使用需求,一般電腦工作 10996 分、生產力 8931 分、數位內容創作 6878 分的成績,測試時 CPU 最高時脈記錄在4.79GHz。


↑ PCMark 10。

 

跨平台的電腦效能測試工具 CrossMark,則是由 BAPCo 所開發的免費測試工具,支援 Windows、iOS/iPadOS、macOS 與 Android 等平台,並針對電腦的生產力,如文字編輯、試算表、網頁瀏覽,以及創作類的相片編輯、整理與影片編輯等工作,再加上電腦反應速度進行測試。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達到 1571 分的總成績,Productivity 生產力 1457 分、Creativity 創作 1819 分、Responsiveness 反應 1269 分。


↑ CrossMark。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筆電使用 1TB M.2 NVMe PCIe 4.0 SSD,效能上 CrystalDiskMark 可達到循序讀寫 4959.9 MB/s、2884.8 MB/s 的效能。


↑ CrystalDiskMark。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溫度測試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散熱表現尚可,但畢竟是輕薄機種因此建議設定為標準模式即可,通過 AIDA64 CPU 測試溫度來到 88°C,而一開始跑 Cinebench R23 時因為 Turbo 關係時脈較高溫度頂在 100°C,但稍待幾秒後 CPU 就維持在 87°C 左右。兩個測試 CPU 整體功耗都壓在 20W。


↑ 筆電溫度測試。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續航力測試

筆電續航方面,Zenbook S 13 OLED UX5304 依舊有著相當出色的高水準表現,利用 PCMark 10 Modern Office 進行續航測試,筆電設定為標準模式可達到 15 小時 44 分的續航能力,而切換靜音模式後更有著 16 小 18 分的長效續航。


↑ 續航測試。

 

總結

整體來看 Meteor Lake 行動處理器 Core Ultra 7 155U,在 CINEBENCH 多核心、單核心與 PCMark 電腦整體效能表現上,都有比之前測試的 i7-1355U 機種還要強悍的效能,但是在 Crossmark 測試中 Responsiveness 反應成績卻大幅落後,這很可能需要 LPE 核心背點責任,再加上重度負載的相片輸出、影像邊修、生成式 AI 等工作表現上效能相對不足。

綜觀之下 Zenbook S 13 OLED UX5304MA 相對適合行動商務族群,提供超長的 15 小時電池續航能力,一樣能夠滿足文書工作、上網、視訊會議等工作。倘若需要更高的行動效能,則需要 Core Ultra H 系列的處理器材有辦法辦到。

但目前 Intel 計畫在今年下半推出下一代 AI PC 處理器,包含桌上型與行動處理器的更新,各位玩家不妨等等今年下半的新消息。

延伸影片閱讀:  

喜不喜歡這篇文章?留言給我們

Previous post

蘋果計畫為MacBook Pro新增OLED技術,最早2026年發表新機型

Next post

威剛科技2024 Computex 聚焦AI 創新永續未來

The Author

sinchen

sinchen

我是 Si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