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潮化!MSI Pulse 17 AI C1V 電競筆電開箱測試 / Core Ultra + RTX 4070 新體驗
AI PC 世代的中階高效的脈波潮流款「MSI Pulse 17 AI C1V」,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185H 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4070 筆電獨立 GPU 與滿血 140W 的高效能,讓遊戲玩家可擁有 RTX AI 的強大推論運算能力與 DLSS 3 補幀遊戲加速,更具備 Intel NPU 讓筆電在使用電池的狀況下,也可提供長時間的 AI 輔助應用,而且在低調沈穩的外觀下內裝可有著潮流塗裝,讓玩家不論在遊戲、工作都能獲得大升級。
MSI Pulse 17 AI C1VGKG 規格
系統:Windows 11 Home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185H 6P+8E+2LPE 16C22T 5.1GHz 45-115W
NPU:Intel AI Boost
記憶體:16GBx1、DDR5-5600、SO-DIMM x 2
繪圖晶片:獨顯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筆電 GPU 140W Dynamic Boost、內顯 Intel Arc
主螢幕:17″ QHD(2560×1600) 240Hz、16:10、IPS、MUX Switch
儲存空間:1TB PCIe 4.0 NVMe M.2 SSD、1 x M.2 PCIe 4.0
鍵盤:24-Zone RGB、100% 含數字鍵、Copilot Key
I/O 連接埠:RJ-45、3.5mm 耳機 / 麥克風、1 x USB 3.2 Gen2 Type-C (DP/PD 3.0)、3 x USB 3.2 Gen1、1 x HDMI 2.1 (8K @ 60Hz / 4K @ 120Hz)
音效:2x 2W Audio Speaker、Nahimic 3 Audio Enhancer, Hi-Res Audio Ready
網路:1GbE LAN、Wi-Fi 6E AX211 + Bluetooth 5.3
電池:90WHrs、4 芯鋰離子電池
變壓器:20V 12A 240W
尺寸:383.2 x 279.9 x 22.2-29.7mm
重量:2.8 Kg
視訊鏡頭:HD type 720p30fps、3D Noise Reduction、鏡頭蓋
內容目錄
外顯低調 潮化內裝!MSI Pulse 17 AI C1V 電競筆電開箱測試
脈衝潮化的新款 MSI Pulse 17 AI C1V 電競筆電,維持著沈穩低調的機身造型,但鍵盤內裝則有著新設計的脈衝 PULSE 塗裝,並搭配含有數字鍵的 24 區 RGB背光鍵盤、置中觸控板,以及 17 吋 16:10 窄邊框 2K、240Hz 螢幕,讓筆電整體視覺造型更顯得現代許多。
新款 Pulse 17 AI C1VGKG 採用 Intel Core Ultra 9 185H 處理器,採用 6P+8E+2LPE 的三層混合架構核心共 16 核 22 執行緒的筆電處理器,並搭載著 Intel AI Boost NPU 處理器;顯示晶片一樣使用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筆電 GPU,並有著滿血 140W 的高效能與硬體獨顯 MUX 切換功能。
只不過這台記憶體僅預裝 1 根 16GB DDR5-5600,但提供 2 個 SO-DIMM 插槽,這邊建議玩家記憶體插滿雙通道會比較舒服;系統碟則是 1TB PCIe 4.0 NVMe M.2 SSD,並保有一個 M.2 PCIe 4.0 讓玩家擴充;此外,3 個 USB-A 5Gbps、1 個 USB-C 10Gbps 支援 DP 影像輸出 / PD 3.0 快充,還有 HDMI、有線 1GbE RJ-45 網路埠、3.5mm 耳機孔、Wi-Fi 6E 無線等齊全 I/O 功能。
Pulse 17 AI C1VGKG 外觀有著過往旗艦機種的影子,筆電表面是低調的霧黑搭配黑色龍盾招牌。筆電採用窄邊設計的 17 吋螢幕搭配長機身,可以讓筆電內部有著更充足的空間規劃 Cooler Boost 5 動態散熱配置。
17 吋 QHD+ 2K 240Hz IPS 螢幕 / 硬體獨顯切換
獨立 GPU 效能足夠的狀況下,電競筆電也紛紛升級至解析度較高的 2K 規格,讓玩家能欣賞細膩的遊戲世界與畫質。新款 Pulse 17 AI C1V 採用 17 吋 16:10、QHD 2560×1600 解析度,這比例在筆電上有著更佳的螢幕佔比與窄邊框設計。
電競方面螢幕支援 240Hz 高更新率,可以提供玩家滑順、穩定不撕裂的遊戲影像;而搭配 MSI Center 軟體可自行切換獨顯模式的 MUX Switch,讓玩家在遊戲時獲得最佳的反應速度與低延遲;至於外出使用時則可切換回 Optimus 內顯獨顯混合的模式,獲得最佳的電池續航能力。
↑ 點亮 2560 x 1600、8-bit、RGB、SDR、240Hz 規格。
筆電螢幕上方有著 HD 視訊鏡頭 720p30fps 解析度,可搭配 NPU 使用微軟 Studio 特效,替視訊鏡頭加上背景模糊、自動追蹤、眼神聚焦等功能;而且只要關上鏡頭蓋,會從硬體層關閉視訊鏡頭,確保玩家的隱私。
24 區 RGB 背光、1.7mm 按鍵行程、緊湊數字鍵區
這台機身亮點莫過於鍵盤面的 PLUS 脈衝塗裝,加上 24 區的 RGB 背光鍵盤,替 Pulse 17 AI C1V 帶來低調沈穩的外觀與潮流化的內塗裝設計。筆電鍵盤一樣有著 WASD 半透明鍵帽、1.7mm 按鍵行程,以及緊湊配置的數字鍵盤與方向鍵,讓玩家在遊戲、打字時有著明確的段落手感。
而這代筆電觸控板也改為置中對齊,全平面的觸控板與隱藏的下沉左右按鍵,讓玩家在一般文書工作、電腦操作上也相當順手。
↑ MSI Center 軟體中可藉由 Mystic Light 調整鍵盤燈效。
I/O 配置:1GbE LAN、USB-C 10G DP/PD、HDMI 2.1 支援 2 螢幕輸出
筆電的 I/O 配置相當充足,包含 3 個 USB-A 5Gbps、1 個 USB-C 10Gbps 還支援 DP 影像輸出與 PD 3.0 快充功能,並有著 1GbE RJ-45 網路埠、3.5mm 耳機麥克風、HDMI 影像輸出等連接埠,讓玩家在連接多螢幕、滑鼠鍵盤或其他周邊時都不用擔心 USB 不夠的問題。
最多可有著 2 個外接螢幕輸出,需使用 USB-C DP 或 HDMI 2.1 連接埠即可擴充。而 USB-C DP 使用內顯輸出,因此需將筆電設定為內顯 / 獨顯混合模式下才可啟用這功能。
↑ 筆電左側 I/O:USB-C 10Gbps DP / PD 3.0、USB-A 5Gbps。
↑ 筆電右側 I/O:3.5mm 耳機麥克風、USB-A 5Gbps。
↑ 筆電後方 I/O:USB-A 5Gbps、HDMI、RJ-45 網路埠、DC In。
Cooler Boost 5 動態散熱配置:5 熱管、雙風扇、4 鰭片出風
筆電底部有著大面積的散熱開孔與腳墊,而網孔下也可窺見 Cooler Boost 5 動態散熱配置。
散熱配置上主要採用 3 根熱導管貫穿 CPU、GPU 與 4 組散熱鰭片,而在左手邊 GPU 段則有 U 字回繞的熱導管加強散熱、右手邊的 CPU 則多加一根熱導管替供電模組散熱。
此外記憶體插槽也有著金屬罩保護,筆電提供 2 個 DDR5 SO-DIMM 插槽,預裝了一根 16GB DDR5-5600 記憶體;筆電也提供 2 個 M.2 插槽,系統使用 1TB PCIe 4.0 NVMe M.2 SSD。
MSI Center 筆電總管:監控、效能設定與 MUX 獨顯直連切換
軟體方面通通交給 MSI Center 來處理,包含著硬體資訊監控功能,像是 CPU、GPU、DISK、Memory 使用率、風扇轉速、網路、溫度等資訊都可在硬體監控中檢視,而主要的功能設定則在上方的功能選單中可以找到。
首先功能當中的「使用情境」可以切換筆電的工作模式,有著:微星 AI 智慧引擎、極致效能、平衡、安靜、超級省電等模式,一般建議使用平衡即可,而當需要最強筆電效能時可以切換至極致效能,但相對的風扇噪音較大聲。
此外,下方的「顯卡模式切換」即是上述所提的 MUX 硬體切換、顯卡直連的功能,一般預設會使用 MSHybrid 模式內顯、獨顯混合使用,而在連接電源玩遊戲時則可切換至獨立顯卡模式,讓筆電螢幕由獨顯負責輸出。
而在「一般設定」當中則可找到筆電的一些基本功能的設定與開關。
Pulse 17 AI C1V 創作 PR、LR、DaVinci、Blender 測試
Pulse 17 AI C1V 效能測試,設定為極致效能、獨立顯卡模式。筆電主要規格為 Intel Core Ultra 9 185H、16GB DDR5-5600、NVIDIA GeForce RTX 4070 筆電 GPU 140W。
CPU-Z 檢視 Intel Core Ultra 9 185H 處理器資訊,代號 Meteor Lake、7nm 製程 6P+8E+2LP 核心 22 執行緒的筆電處理器,最高 Boost 時脈 5.1GHz、熱功耗為 45W TDP;記憶體為單通道 16GB DDR5-5600。
GPU-Z 檢視 GeForce RTX 4070 筆電 GPU 資訊,有著 4608 個渲染核心、8GB GDDR6 記憶體、GPU Boost 時脈 1705 MHz,並啟用 Resizable BAR,測試時驅動版本為 NVIDIA 565.90。NVIDIA BIOS 顯示 GPU 最高功耗上限為 140W、預設 55W。
Adobe Photoshop 與 Lightroom Classic 則透過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 測試工具;測試的兩個工作情境,Image Retouching test 為使用 Photoshop 進行照片的邊修,並記錄每個步驟的時間,而 Batch Processing test 則是批次使用 Lightroom 進行大量照片的調整與輸出。
Pulse 17 AI C1V 獲得 6286 分的成績,影像編修 6940 分、批次處理 5694 分的成績,性能夠用但相對處理器效能較低。
↑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
Blender 是跨平台、開放源碼的 3D 創作工具,支援著 CPU 與 GPU 的渲染加速功能,以及各種 3D 作業:Modeling、Rigging、Animation、Simulation、Rendering、Compositing 與 Motion Tracking 等。
通過 Blender Benchmark 3.1.0 測試,RTX 4070 在 monster 場景達到 1748.76、junkshop 場景 826.09、classroom 場景 903.99 的每分鐘 Sample 數量,大幅提升 3D 渲染、創作的速度,更稍比 CPU 渲染來的快速許多。
Pulse 17 AI C1V AI 運算測試 / Stable Diffusion
UL Procyon 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 提供 Stable Diffusion XL (FP16) 與 Stable Diffusion 1.5 (FP16) 的兩種測試情境,並支援 ONNX runtime with DirectML、NVIDIA TensorRT 與 Intel OpenVINO 的推論引擎。
Pulse 17 AI C1V 採用獨顯 RTX 4070 8GB 使用 TensorRT 引擎進行測試,Stable Diffusion 1.5 (FP16) 可達到 1540 分、花費 64.9 秒推論出 16 張圖片、每張圖片需要 4 秒的推論時間。
緊接著採用更複雜的 Stable Diffusion XL (FP16) 模型,Pulse 17 AI C1V 可獲得 953 分、花費 629.5 秒推論出 16 張圖片、每張圖片需要 39.3 秒的推論時間。
↑ Stable Diffusion 1.5 (FP16)、RTX 4070。
↑ Stable Diffusion XL 1.5 (FP16)、RTX 4070。
同樣使用 UL Procyon AI Image Generation 測試,這是針對 NPU 所提供的 INT8 精度的測試,將推論 Steps 降至 50、照片數也降至 8 張的輕量測試情境。
Pulse 17 AI C1V 藉由處理器的 AI Boost(NPU)使用 OpenVINO 引擎進行測試,Stable Diffusion 1.5 (INT8) 可達到 400 分、花費 624.2 秒推論出 8 張圖片、每張圖片需要 78 秒的推論時間。
↑ Stable Diffusion 1.5 (INT8)、NPU。
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 則是針對多款神經網路模型進行測試,並可選擇 Integer、Float16/32 等不同測試精準度。測試成績除了總分外,也會有 MobileNet V3、ResNet 50、Inception V4、DeepLab V3、YOLO V3 與 Real-ESRGAN 等模型的平均推論時間與總推論計數等資訊提供用戶參考。
這測試使用 RTX 4070、TensorRT 引擎、float32 精度進行測試,Pulse 17 AI C1V 可獲得 873 分的成績。
↑ 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Benchmark。
Geekbench AI 支援各種 AI 框架、引擎與硬體的跨平台測試工具,囊括各種 AI 應用情境 Image Classification、Image Segmentation、Object Detection、Face Detection、Pose Estimation、Depth Estimation、Image Super Resolution 與 Style Transfer 等進行測試,並提供單精度、半精度的成績與量化 Quantized 分數。
首先使用 OpenVINO 框架、CPU 運算 Core Ultra 9 185H 獲得 8682 量化總分、單精度 3147 分、半精度 3208 分的成績;接著改用 GPU RTX 4070 運算獲得 14077 量化總分、單精度 18068 分、半精度 27809 分的成績。
Pulse 17 AI C1V 電腦效能跑分測試
CINEBENCH R23,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渲染性能;而新版本 2024 全面採用 Cinema 4D 預設的 Redshift 渲染引擎開發,並包含 GPU、CPU 的完整測試並支援跨平台的性能比較。
Core Ultra 9 185H 在 R23 版本獲得 CPU nT 19686 pts、1T 1832 pts 的性能;2024 版本,GPU 達到 10758 pts、CPU nT 1057 pts、1T 107 pts 的成績。
Geekbench 6 CPU 測試採用資料壓縮、圖像處理、機器學習、程式碼編譯等綜合測試,來頻估處理器的單核心與多核心性能;而 GPU 測試,則包圖像處理、計算攝影、計算機視覺與機器學習等工作,並採用 OpenCL API 進行操作。
Pulse 17 AI C1V 在 Geekbench 6 CPU 達到多核心 11228 分、單核心 2430 分;GPU 測試則有著 114316 分的成績。
AIDA64 記憶體測試,Pulse 17 AI C1V 採用單通道 DDR5-5600 16GB 記憶體,記憶體讀寫 40148 MB/s、36585 MB/s、記憶體延遲 138.9ns。
Pulse 17 AI C1V 筆電使用 1 個 1TB PCIe 4.0 NVMe M.2 SSD 做為系統碟,效能上 CrystalDiskMark 測試可達到循序讀寫 4683.22 MB/s、3618.22 MB/s 的效能。
電腦整體性能先以 PCMark 10 進行測試,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Pulse 17 AI C1V 達到 7747 分的成績,這效能無疑能滿足文書工作、上網等電腦基本使用需求,一般電腦工作 9582 分、生產力 10297 分、數位內容創作 12787 分的成績,測試時 CPU 最高時脈記錄在4.76GHz。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快速測試筆電對於舊款 DX11 API、AAA 遊戲的性能表現,主流的 1080p 解析度 Fire Strike 測試 Pulse 17 AI C1V 獲得 27293 分 Excellent 成績。Time Spy 則是採用 DirectX 12 API 所設計的測試情境,同樣是鎖定在 AAA 遊戲等級,成績達到 12480 分 Excellent 評價。
Speed Way 則是採用 DirectX 12 Ultimate 開發的及時光線追蹤測試情境,包含著 DirectX Raytracing tier 1.1 的即時光追全域照明、光線追蹤反射、Mesh Shader 等新一代繪圖技術。Pulse 17 AI C1V 獲得 3014 分、30.14 FPS 同樣 Excellent 評價。
Pulse 17 AI C1V – 4 款電競遊戲效能測試
4 款入門電競遊戲《虹彩六號:圍攻行動》、《英雄聯盟》、《APEX 英雄》與《Counter-Strike 2》(CS2)等遊戲,肯定是不少玩家都玩過、電腦有裝過的基本遊戲,測試為 2560 x 1600 解析度、特效最高設定。
Pulse 17 AI C1V 於射擊始祖的《CS2》平均 125 FPS、《APEX 英雄》平均 175 FPS、《英雄聯盟》平均 218 FPS、《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平均 239 FPS,能夠滿足玩家基本所需的電競遊戲效能,看清敵人的每一個動作。
Pulse 17 AI C1V – 7 款遊戲效能測試
7 款 AAA 遊戲平均效能,同樣測試 2560 x 1600、特效全開進行測試,遊戲測試名單有入門的《F1® 22》、《古墓奇兵:暗影》、《地平線:期待黎明》,以及吃重效能的《邊緣禁地 3》、《刺客教條:維京紀元》、《碧血狂殺 2》與《戰神》等測試。
Pulse 17 AI C1V 遊玩這 7 款 AAA 遊戲平均可達到 78.2 FPS,面對吃重效能的遊戲像是《刺客教條:維京紀元》平均 79 FPS、《碧血狂殺 2》平均 58.3 FPS 與《戰神》平均 62 FPS。
Pulse 17 AI C1V – 7 款光追 DXR 遊戲測試
7 款光追 DXR 遊戲測試,有著最新《黑神話:悟空》、《阿凡達:潘朵拉邊境》,以及《電馭叛客 2077》、《蜘蛛人:麥爾斯·摩拉斯》、《漫威星際異攻隊》、《極地戰嚎 6》與《巫師 3:狂獵》等遊戲。測試使用 2560 x 1600 解析度,特效 / 光追最高設定外,也會啟用 DLSS 加速,詳細設定請參考圖表說明。
Pulse 17 AI C1V 在 1600p 解析度、DLSS 3 加速下,讓《黑神話:悟空》平均 78 FPS、《巫師 3:狂獵》達到平均 73 FPS、《電馭叛客 2077》平均 89.6 FPS 的出色效能;7 款光追遊戲平均可達 84.1 FPS,不論是新加入光追的遊戲,都可藉由 DLSS 3 AI 補幀獲得出色的性能表現。
Pulse 17 AI C1V 溫度測試
溫度測試,同樣設定為極致模式分別測試待機、AIDA64 CPU、Cinebench R23 與模擬遊戲的Time Spy Stress test(GPU)壓力測試,以及《電馭叛客 2077》遊戲後的溫度表現。
Pulse 17 AI C1V 待機時 CPU、GPU 溫度在 47°C、39.1°C,而在 AIDA64 CPU 壓力測試 10 分鐘溫度來到 86°C,而 Cinebench R23 CPU 10 分鐘測試 CPU 溫度稍高 96°C;測試期間觀測到 CPU 功耗最高介於 90W 左右。
模擬遊戲的 Speed Way Stress test 測試下 CPU 92°C、GPU 73°C 的溫度,至於光追遊戲的測試《電馭叛客 2077》遊玩時 CPU 93°C、GPU 74°C;測試期間觀測到 GPU 功耗維持在 130W 左右。
遊戲測試時,筆電鍵盤表面最熱點出現在鍵盤前方 49.4°C、WASD 按鍵區約 42.5°C、手托區 30.7°C,一般使用上設定為平衡模式即可。
Pulse 17 AI C1V 續航力測試
筆電續航測試使用 PCMark 10 Battery Profile 的 Modern Office 情境,模擬筆電在文書工作時的續航表現。Pulse 17 AI C1V 設定為 50% 螢幕亮度、Wi-Fi On、MSHybrid 模式。
設定為平衡模式時可達到 3 小時 47 分的續航表現,接著切換為安靜 / 最佳電源模式後可達到 4 小時 18 分的續航時間。
總結
MSI Pulse 17 AI C1V 讓中階主流玩家,有著低調沉穩的帥氣外觀與脈衝潮流內裝,以 Core Ultra 9 185H 處理器搭配 RTX 4070 筆電 GPU,讓玩家輕鬆享受 AAA 遊戲平均 78.2 FPS,最新光追遊戲通過 DLSS 3 AI 補幀加速平均 84.1 FPS 的順暢電競與遊戲體驗。
除了影音娛樂與遊戲外,若將 Pulse 17 AI C1V 做為主要的工作、文書機種,則建議可以多安裝 1 個 16GB 記憶體,如此一來也就不用擔心應用程式吃太多 RAM;此外,還有一個 M.2 SSD 可擴充,這樣多一個 D 碟也比較方便儲存工作上的資料。
MSI Pulse 17 AI C1V 台灣售價為 NT$ 60,900 元,中高規的配置保有不錯的擴充空間,以及充足的 I/O 功能,滿足玩家遊戲與工作使用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