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機、筆電

電競霸王!MSI Raider A18 HX A9W 測試報告 / 9955HX3D, RTX 5090 滿血效能

這就叫做旗艦!MSI 當代最強電競筆電「Raider A18 HX A9W」,有著 18 吋 4K IPS Mini LED 螢幕,以及帥氣有形的線條、霸氣外露的散熱開孔與 MYSTIC LIGHT 燈效,以及搭載 AMD Ryzen 9 9955HX3D 與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筆電最強 CPU、GPU 晶片,並有著 GPU 滿血 175W 功耗、顯卡直連等功能,解放電競筆電最強光線追蹤、DLSS 4 遊戲效能。

Raider A18 HX A9W 規格
系統:Windows 11 Home
處理器:AMD Ryzen 9 9955HX3D、16 核心 32 執行緒、144MB 快取、5.4GHz
記憶體:2 x 32GB DDR5 5600MHz、2 x SO-DIMM
繪圖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5090 筆電 GPU、24GB GDDR7、175W Dynamic Boost;內顯 Radeon 610M
CPU 與 GPU 全瓦功耗:最高 260W MSI OverBoost Ultra
主螢幕:18 吋 16:10 UHD+ (3840×2400)、120Hz、Mini LED、IPS、VESA DisplayHDR 1000 認證、100% DCI-P3
儲存空間:1 x 2TB PCIe Gen5 M.2、1 x PCIe Gen4x4 M.2
鍵盤:單鍵 RGB 背光、100% 鍵盤、SteelSeries;滑順觸控板、指紋辨識器
I/O 連接埠:DC in、2.5GbE RJ-45、HDMI 2.1、1 x USB3.2 Gen2 Type-A、2 x USB3.2 Gen1 Type-A、2 x USB4 Type-C(支援 Thunderbolt 4、DisplayPort 與 Power Delivery 3.1)、SD 讀卡機、3.5mm 耳機 / 麥克風
音效:4 x 2W 單體、2 x 2W 低音、Dynaudio、Nahimic 3、Hi-Res、陣列麥克風
網路:2.5GbE RJ-45、Wi-Fi 7 MT7925 160MHz、Bluetooth 5.4
電池:99WHrs
變壓器:400W、輸出 20V, 20A
尺寸:404 x 307.5 x 24-32.05 mm
重量:3.6 Kg
鏡頭:IR FHD 1080p30fps Webcam

最強移動效能!Raider A18 HX A9W 電競筆電開箱測試 / 9955HX3D, RTX 5090

微星當代最強的電競筆電 Raider A18 HX A9W,不僅有著霸氣 吋大機身,以及 18 吋 4K IPS Mini LED 螢幕,還有著能夠鎮壓當代最強筆電 CPU 與 GPU 的 Cooler Boost 5 雙風扇、7 熱導管的散熱設計,讓 CPU + GPU 能達到全瓦 260W 的 MSI OverBoost Ultra 高功耗。

Raider A18 HX A9W 採用 Ryzen 9955HX3D 筆電處理器,最新 Zen 5 架構、16 核心 32 執行緒,以及高達 144MB 的超大 L3 快取、最高 5.4GHz Boost 時脈,CPU 動態功耗為 55-75W。系統記憶體則達到 2 x 32GB DDR5 5600MHz 的高規格。

筆電 GPU 更是當代行動最強的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筆電 GPU,具備 10496 個 CUDA 核心、1824 AI TOPS 算力,以及 24GB GDDR7 的是訓記憶體容量,並有著 3x 編碼器、2x 解碼器的硬體規格,支援著最新 DLSS 4 驅動的多畫格生成技術,並且 MSI 給予 GPU 滿血 175W 的驚人功耗。


↑ Raider A18 HX A9W 外包裝。

 

Raider A18 HX A9W 維持著低調、俐落的黑色機身,但又有點騷包的紅色線條點綴,搭配鏡面 MSI 龍盾 RGB 標誌與 MYSTIC LIGHT全景炫光燈條,整體霸氣感十足的電競筆電。


↑ Raider A18 HX A9W 低調又小騷包的造型。


↑ MSI 龍盾 RGB 標誌。

 

筆電搭配 400W 超高瓦數的變壓器,輸出為 20V, 20A, 400W,採用 MSI 自家專用的長方形、正反皆可連接的接頭。


↑ 400W 變壓器。

 

18 吋 4K IPS Mini LED 螢幕、120Hz 高更新率

旗艦規格的 Raider A18 HX A9W,同樣具備頂級 18 吋 4K 解析度、16:10 比例的 IPS Mini LED 背光螢幕,有著 3840×2400 高解析度與 120Hz 更新率,並擁有 VESA DisplayHDR 1000 認證與 100% DCI-P3 的色域表現。

螢幕面板來自大廠 AUO AmLED,並具備多區背光調控能力,因此螢幕本身有著相當出色的對比度,能夠呈現出遊戲世界中絢爛的影像與精彩的對比;此外,IPS 加上 Mini LED 多區背光,讓筆電在高光亮環境中也能正常觀看與使用。

只不過測試時 Raider A18 HX A9W 在獨顯模式下還是無法開啟 G-Sync 同步功能,這就有點稍微可惜了。


↑ 18 吋 4K、16:10 的 IPS Mini LED 背光螢幕。


↑ IPS Mini LED 背光螢幕,高亮度下與多區背光,也能有不錯的動態表現。


↑ 靜態畫面翻拍。

 

螢幕點亮的規格為 3840 x 2400、8-bit、RGB、SDR、120Hz;開啟 HDR 後的規格則是 3840 x 2400、10-bit、RGB、HDR、120Hz,但系統顯示最亮為 379nits。此外,MSI 也提供 True Color 軟體可選擇各種螢幕設定檔與微調螢幕設定。


↑ 點亮螢幕規格 SDR。


↑ 點亮螢幕規格 HDR。


↑ True Color 軟體。

 

螢幕上方則有著 IR FHD 1080p30fps Webcam 視訊鏡頭、雙陣列麥克風。此外,鏡頭還有著鏡頭蓋可以防止隱私被窺探。


↑ 視訊鏡頭與陣列麥克風。


↑ 鏡頭蓋。

 

SteelSeries 單鍵 RGB 背光、100% 鍵盤

鍵盤方面,Raider A18 HX A9W 採用 SteelSeries 100% 鍵盤配置,並有著較大的鍵帽、透明 WASD 按鍵與單鍵 RGB 燈效,可通過 MSI Center或SteelSeries GG 軟體來調整燈光效果;此外,筆電鍵盤面(C 件)的前方則有著 MYSTIC LIGHT全景炫光燈條,讓燈效點綴機身線條增添質感。

在鍵盤下方則有著滑順觸控板,隱藏式的下沉左右按鍵,並支援著多指操作等基本功能;而數字鍵盤的「.」按鍵下方則有著指紋辨識器,可搭配 Windows Hello 的生物辨識登入功能。


↑ 大鍵帽、緊湊 100% 鍵盤配置。


↑ 電源鍵則整合在右上角。


↑ 隱藏式的下沉左右按鍵觸控板。


↑ 指紋辨識器。


↑ SteelSeries GG 軟體可調整鍵盤 RGB 燈效。

 

I/O 配置:USB4、3 x USB-A、HDMI 2.1 支援 3 螢幕輸出

筆電尺寸夠大相對 I/O 也可以給好給滿,Raider A18 HX A9W 將主要的 I/O 如 USB、SD 讀卡機、3.5mm 耳機孔設置在筆電左右兩側,而線材比較粗的像是 DC In、RJ-45、HDMI 等設置在筆電後方,讓玩家在使用筆電時更便利。

主要的 I/O 包含 2 個 USB4 Type-C,並都支援 Thunderbolt 4、DisplayPort 與 Power Delivery 3.1 等功能,還有著 1 個 USB3.2 Gen2 Type-A、2 個 USB3.2 Gen1 Type-A 等充足 USB 連接埠,再加上 2.5GbE RJ-45、HDMI、SD 讀卡機與 3.5mm 耳機 / 麥克風。

此外,筆電無線網路採用 Wi-Fi 7 MT7925 160MHz 晶片,這規格相對可惜沒辦法跑滿完整 Wi-Fi 7 320MHz 的頻寬,但有著 Bluetooth 5.4 藍牙連線能力;而且筆電採用 Dynaudio 的 4 x 2W 單體加上 2 x 2W 低音與 Nahimic 3 軟體音效功能。

不論是 4K IPS Mini LED 螢幕、當代最強筆電 CPU 與 GPU,以及 Dynaudio 加持的音效體驗,讓 Raider A18 HX A9W 有著相當出色的遊戲體驗、影音追劇也不在話下。


↑ 筆電左側 I/O。


↑ 筆電右側 I/O。


↑ 筆電後方 I/O。

 

Cooler Boost 5 散熱設計:雙風扇、4 出風鰭片、7 熱導管

機身底部一樣有著帥氣的造型設計,並有著墊高的腳墊確保筆電底部有著足夠的進氣氣流。散熱方面,Raider A18 HX A9W 在尺寸足夠的情況下,依然採用 Cooler Boost 5 散熱設計,有著主要的雙散熱風扇,搭配 4 組出風散熱鰭片,以及由 7 熱導管搭建起的散熱器。


↑ 筆電底部設計。


↑ Cooler Boost 5 散熱設計,雙風扇、4 出風鰭片、7 熱導管。

 

針對 M.2 PCIe 5.0 SSD 特別搭建額外一根熱導管散熱器替 SSD 散熱,筆電除了預裝的 2TB PCIe Gen5 M.2 SSD 外,還保有 1 個支援 PCIe Gen4x4 的 M.2 插槽。


↑ 針對 2 個 M.2 SSD 提供散熱。


↑ 拆開散熱片,內部都備有導熱墊。


↑ 電池為 6578mAh / 99.9Wh。


↑ Wi-Fi 晶片。

 

MSI Center 筆電總管:監控、效能設定與 MUX 獨顯直連切換

軟體方面則有著 MSI Center 統一處理,包含著硬體資訊監控功能,像是 CPU、GPU、DISK、Memory 使用率、風扇轉速、網路、溫度等資訊都可在硬體監控中檢視,而主要的功能設定則在上方的功能選單中可以找到。


↑ MSI Center。

 

MSI Center 可以開啟 AI 智慧引擎,會自動依據開啟的程式來調整效能與風扇檔位。喜愛手動的玩家也可在「使用情境」中切換筆電的工作模式,有著:微星 AI 智慧引擎、極致效能、平衡、安靜、超級省電等模式,一般建議使用平衡即可,而當需要最強筆電效能時可以切換至極致效能,但相對的風扇噪音較大聲。

此外,下方的「顯卡模式切換」即是上述所提的 MUX 硬體切換、顯卡直連的功能,一般預設會使用 MSHybrid 模式內顯、獨顯混合使用,而在連接電源玩遊戲時則可切換至獨立顯卡模式,讓筆電螢幕由獨顯負責輸出。


↑ 使用情境。


↑ 硬體切換需要重新啟動。

 

而在「一般設定」當中則可找到筆電的一些基本功能的設定與開關。


↑ 一般設定。


↑ 支援中有 Live Update 可更新驅動。

 

Raider A18 HX A9W 創作 PR/LR、Blender、Cinebench 測試

Raider A18 HX A9W 效能測試設定為極致、讀顯模式,筆電主要規格為 AMD Ryzen 9 9955HX3D、2x32GB DDR5 5600MHz、NVIDIA GeForce RTX 5090 筆電 GPU、24GB GDDR7、175W Dynamic Boost。

CPU-Z 檢視 AMD Ryzen 9 9955HX3D 處理器資訊,代號  Fire Range、4nm 製程 16 核心 32 執行緒的筆電處理器,最高 Boost 時脈 5.4GHz、熱功耗為 55-75W。記憶體為 2x32GB DDR5 5600MHz。


↑ CPU-Z。

 

GPU-Z 檢視 NVIDIA GeForce RTX 5090 筆電 GPU,具備 10496 個 CUDA 核心、24GB GDDR7 記憶體、GPU Boost 時脈 1597 MHz,並啟用 Resizable BAR,測試時驅動版本為 NVIDIA 580.88。內顯則是 Radeon 610M。


↑ GPU-Z。

 

Adobe Photoshop 與 Lightroom Classic 則透過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 測試工具;測試的兩個工作情境,Image Retouching test 為使用 Photoshop 進行照片的邊修,並記錄每個步驟的時間,而 Batch Processing test 則是批次使用 Lightroom 進行大量照片的調整與輸出。

Raider A18 HX A9W 獲得 10300 分的成績,影像編修 11600 分、批次處理 9146 分的成績。有著足夠的效能做為影像編修、輸出工作機。


↑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

 

PugetBench for DaVinci Resolve 測試,則針對 4K、8K 的影像測試,包含 4K H.264 150mbps 8-bit、4K ProRes 422、4K RED、8K H.265 100mbps、8K RED 等媒體,並利用 GPU 特效的 OpenFX 與 Fusion 等特效來測試電腦的影音創作性能。

標準測試 Raider A18 HX A9W 獲得 11307 分。


↑ PugetBench for DaVinci Resolve。

 

KeyShot 是由 Luxion 所開發的 3D 渲染軟體,能夠快速的建立逼真的 3D 模型影像,並以直覺的介面與即時渲染而出名。KeyShot 預設使用 CPU 進行渲染並支援 GPU 加速渲染等功能,在 KeyShot Viewer 當中提供 Benchmark 功能。KeyShot Benchmark 基準分為 1,測試分數越高代表性能越好。

KeyShot CPU 測試獲得 5.53 分、GPU 獲得 130.52 分。


↑ KeyShot Viewer Benchmark 測試情境。


↑ KeyShot。

 

Blender 是跨平台、開放源碼的 3D 創作工具,支援著 CPU 與 GPU 的渲染加速功能,以及各種 3D 作業:Modeling、Rigging、Animation、Simulation、Rendering、Compositing 與 Motion Tracking 等。

通過 Blender Benchmark 測試,RTX 5090 筆電 GPU 可達到 monster 場景 3396.51、junkshop 場景 2156.27、classroom 場景 2043.92 的每分鐘 Sample 數量。


↑ Blender GPU。


↑ Blender CPU。

 

CINEBENCH R23,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渲染性能;而新版本 2024 全面採用 Cinema 4D 預設的 Redshift 渲染引擎開發,並包含 GPU、CPU 的完整測試並支援跨平台的性能比較。

9955HX3D 在 R23 版本獲得 CPU nT 39861 pts、1T 2167 pts 的性能;2024 版本 CPU nT 2167 pts、1T 129 pts 的成績。

 
↑ CINEBENCH R23、2024。

 

Raider A18 HX A9W 生成 AI 測試 / Stable Diffusion、LLM

UL Procyon 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 提供 Stable Diffusion XL (FP16) 與 Stable Diffusion 1.5 (FP16) 的兩種測試情境,並支援 ONNX runtime with DirectML、NVIDIA TensorRT 與 Intel OpenVINO 的推論引擎。

Raider A18 HX A9W 採用 RTX 5090 GPU 使用 TensorRT 引擎進行測試,Stable Diffusion 1.5 XL (FP16) 可達到 3039 分、花費 197.3 秒推論出 16 張圖片、每張圖片需要 12.3 秒的推論時間。若改為 Stable Diffusion 1.5 標準模型,則有著 3505 分、28.5 秒完成、每張圖僅需 1.7 秒時間。


↑ UL Procyon 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 Stable Diffusion XL (FP16)。


↑ UL Procyon AI Image Generation Benchmark Stable Diffusion (FP16)。

 

UL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 提供 ONNX 模型包含 Phi-3.5-mini、Llama-3.1-8B、Mistral-7B 與 Llama-2-13B 測試,每個模型測試 7 個 Prompts 包含 RAG 與非 RAG 的查詢,通過權重後的總分與平均 Time To First Token(TTFT)、平均 Output Token Speed(OTS)提供專業用戶橫量電腦的 AI LLM 推論效能。

Raider A18 HX A9W 採用獨顯 RTX 5090、ONNX 引擎,在 Phi-3.5 模型獲得 4305 分 / TTFT 0.25s / OTS 182.8、Mistral-7B 獲得 4297 分 / TTFT 0.34s / OTS 139s、Llama-3.1 獲得 3737 分 / TTFT 0.34s / OTS 116.8s、Llama 2 獲得 4198 分 / TTFT 0.52s / OTS 67.9s。


↑ UL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 Benchmark。

 

Raider A18 HX A9W 電腦效能跑分測試

PCMark 10 Applications 測試,則是使用 Word、Excel、PowerPoint 與 Edge 等實際軟體進行的測試,包含 app 開啟、操作、儲存等各種模擬工作。

Raider A18 HX A9W 獲得 18,369 分的高成績,文書工作也絕對沒問題。


↑ PCMark 10 Applications。

 

WebXPRT 4 瀏覽器效能測試,基於 HTML 5、JavaScript 與 WebAssembly-based 情境,模擬日常網頁的照片處理、AI 整理相簿、股票期權定價、基於 Wasm 的筆記加密與 OCR 掃描、銷售圖表、線上作業等測試情境,測試統一使用 Edge 瀏覽器。

Raider A18 HX A9W 總分達到 401 分的成績;這效能在 WebXPRT 4 資料庫中排行約在 98th 順位的高成績。


↑ WebXPRT 4。

 

AIDA64 記憶體測試,Raider A18 HX A9W 採用雙通道 DDR5-5600 記憶體,記憶體讀寫 65031 MB/s、71577 MB/s、記憶體延遲 95.6ns。


↑ AIDA64 記憶體。

 

Raider A18 HX A9W 採用 1 根 2TB PCIe Gen5 M.2 SSD 作為系統碟,通過 CrystalDiskMark 測試循序讀寫可達 14622.4 MB/s、11468.9 MB/s。


↑ CrystalDiskMark。

 

3DMark Steel Nomad 測試使用 4K、3840 x 2160 解析度進行測試,並採用新一代技術像是 Volumetric Skies、Procedural Grass,以及 Volume Illumination、Ambient Occlusion 與 Depth-of-Field 等技術,在炙熱的沙漠情境下測試,也符合現代遊戲與 GPU 所需面對的遊戲圖形負載。

Raider A18 HX A9W 在該測試獲得 6321 分、63.22 FPS、「好」成績評價,GPU 時脈則維持在 1986 MHz。


↑ 3DMark Steel Nomad。

 

3DMark Speed Way 則是採用 DirectX 12 Ultimate 開發的及時光線追蹤測試情境,包含著 DirectX Raytracing tier 1.1 的即時光追全域照明、光線追蹤反射、Mesh Shader 等新一代繪圖技術。

Raider A18 HX A9W 在該測試獲得 6455 分、「很好」成績評價、64.55 FPS。


↑ 3DMark Speed Way。

 

Raider A18 HX A9W – 3 款電競遊戲效能測試

3 款電競遊戲《虹彩六號:圍攻行動》、《英雄聯盟》與《Counter-Strike 2》等,都是重技巧、團隊的戰術競技射擊、DOTA 類型的遊戲,因此遊戲畫質、細節不高的狀況下,遊戲 FPS 也都是平均百幀以上的表現。測試以 2400p、特效最高設定進行。

對於電競遊戲來說 Raider A18 HX A9W 有著足夠的 4K 遊戲效能,CS2平均 158 FPS / 1%Low 75 FPS、《英雄聯盟》平均 474 FPS / 1%Low 272 FPS、《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平均 163 FPS / 1%Low 104 FPS,滿足喜愛電競遊戲玩家所需的效能需求。


↑ 電競遊戲測試。

 

Raider A18 HX A9W – 7 款遊戲效能測試

7 款 AAA 遊戲平均效能,同樣測試 3840 x 2400、特效最高進行測試,遊戲測試名單有入門的《F1® 24》、《古墓奇兵:暗影》、《地平線:期待黎明》,以及吃重效能的《邊緣禁地 3》、《碧血狂殺 2》、《刺客教條:維京紀元》與《戰神》等測試。

Raider A18 HX A9W 遊玩這 7 款 AAA 遊戲平均可達到平均 95 FPS / 1%Low 74 FPS,即便面對吃重效能的遊戲像是《刺客教條:維京紀元》、《碧血狂殺 2》與《戰神》,即便在 4K 解析度、特效最高測試下,也有著足夠的遊戲效能而且無須通過 DLSS 加速。


↑ 7 款 AAA 遊戲測試。

 

Raider A18 HX A9W – 7 款光追、DLSS 遊戲測試

7 款光追、DLSS 遊戲測試,有著《黑神話:悟空》、《電馭叛客 2077》、《漫威星際異攻隊》、《極地戰嚎 6》、《阿凡達:潘朵拉邊境》、《蜘蛛人:麥爾斯·摩拉斯》與《魔物獵人 荒野》等遊戲。測試使用 3840 x 2400 解析度,特效 / 光追最高設定外,也會啟用 DLSS 加速,詳細設定請參考圖表說明。

Raider A18 HX A9W 在 2400p 解析度、DLSS 加速下,《黑神話:悟空》全景光追平均 65 FPS / 1%Low 56 FPS、《電馭叛客 2077》光追最高 / FG 4x 設定平均 131 FPS / 1%Low 121 FPS、《魔物獵人 荒野》平均 96 FPS / 1%Low 55 FPS;7 款光追遊戲平均可達 100.4 FPS / 1%Low 68.1 FPS,通過 DLSS 4 超解析度與畫格生成,滿足光追大作的4K 遊戲效能。


↑ 7 款光追、DLSS 遊戲測試。

 

Raider A18 HX A9W 溫度測試

溫度測試,同樣設定為極致模式分別測試待機、AIDA64 CPU、Cinebench R23 與模擬遊戲的Time Spy Stress test(GPU)壓力測試,以及《電馭叛客 2077》遊戲後的溫度表現。

Raider A18 HX A9W 待機時 CPU、GPU 溫度分別在 49.8°C、41.2°C,而在 AIDA64 CPU 壓力測試 10 分鐘溫度來到 87.5°C,而 Cinebench R23 CPU 10 分鐘測試 CPU 溫度最終維持在 89°C;測試期間觀測到 CPU 功耗最高介於 127W 左右。

模擬遊戲的 Speed Way Stress test 測試下 CPU 76.8°C、GPU 73.8°C 的溫度,至於光追遊戲的測試《電馭叛客 2077》遊玩時 CPU 87.5°C、GPU 74.7°C。


↑ 筆電溫度測試。

 

測試時,筆電鍵盤在空白鍵右側溫度最高 46.4°C,而 WASD 按鍵區則在風扇處溫度非常低。測適時風扇噪音也在合理範圍。


↑ 鍵盤表面熱像儀溫度。

 

Raider A18 HX A9W 續航力測試

筆電續航測試使用 PCMark 10 Battery Profile 的 Modern Office 情境,模擬筆電在文書工作時的續航表現。Raider A18 HX A9W 設定為 50% 螢幕亮度、Wi-Fi On、RGB Off、MSHybrd 模式。

Raider A18 HX A9W 設定為平衡模式,通過 Modern Office 電池測試筆電可達到 3 小時 31 分的續航表現,若換成省電模式則是 3 時 38 分。


↑ 電池續航表現。

 

總結

MSI Raider A18 HX A9W 有著非常出色的 4K 遊戲效能,以 9955HX3D 處理器搭配 RTX 5090 筆電 GPU,讓玩家在 AAA 遊戲、特效最高的設定下無須 DLSS 加速,即可達到遊戲平均 95 FPS / 1%Low 74 FPS 的遊戲效能,而在光追遊戲、DLSS 4 加速下可達到平均 100.4 FPS / 1%Low 68.1 FPS 的高效能。

讓旗艦玩家可有著最強悍的電競筆電可隨處征戰,而且筆電有著 4K Mini LED IPS 面板、120Hz 高更新率與動態分區背光,藉由高亮度與高對比展現遊戲世界的豐富色彩與細節;並搭配大鍵帽的 100% 鍵盤、Dynaudio 驅動的多單體音效,給予玩家相當出色的遊戲、影音娛樂體驗。

當然 Raider A18 HX A9W 不僅有著 64GB DDR5 記憶體,以及高速存取的 2TB PCIe Gen5 M.2 SSD,並還保有 1 個 M.2 SSD 的擴充空間,再加上充足的 I/O 連接埠 USB4 一應俱全,這等規格確實相當強悍,僅只有 Wi-Fi 7 160MHz 的規格稍嫌可惜。

Raider A18 HX A9W 不論其霸氣的外觀與遊戲效能都是當代電競筆電中的霸主,台灣建議售價為 $149,900 元,倘若是 AI 工作者、旗艦遊戲玩家,這台肯定是目前最強的電競筆電。

延伸影片閱讀:  
Previous post

NVIDIA中階顯示卡RTX 2070、RTX 3070、RTX 4070、RTX 5070四代同堂實測對比

Next post

蘋果今年或升級Apple TV 搭載A17 Pro,提供生成式AI功能

The Author

sinchen

sinchen

我是 Si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