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Rock Deskmini H470 開箱測試 / USB 數量更豐富、支援次世代 CPU 的 Intel Mini-STX 準系統
ASRock Deskmini 系列產品憑藉著不到 2 公升的體積與相較於迷你品牌套裝機更低的售價,相信是許多欲自行選擇 CPU、記憶體來組裝迷你 DIY 主機的玩家們的首選,除了以前推出的 A300 與近期推出的 X300 這些 AMD AM4 的平台以外,在 Intel 平台上這回也有推出相對應的 LGA 1200 H470 晶片組的產品,讓想要使用 Intel 平台的用戶也能夠選擇 Deskmini。
產品規格一覽 :
外觀尺寸:155 x 155 x 80 mm, 1.92L
支援處理器:Intel 10th Gen LGA1200 CPU、Max TDP 65W (11th support with BIOS update)
處理器腳位:LGA1200
晶片組:Intel H470
記憶體:2 x SO-DIMM DDR4 2933MHz, MAX 64GB
顯示晶片:CPU Integrated
顯示輸出:1 x HDMI 1.4b (4K30P)、1 x DisplayPort 1.4、1 x USB-C DisplayPort 1.4 alt mode、1 x D-Sub
音效:Realtek ALC233、1 x 3.5mm 耳機、1 x 3.5mm 麥克風
儲存埠:2 x 2.5″ SATA3 (6Gb/s)、1 x M.2 Max type 2280 (PCIe 3.0 x4 & SATA)、1 x Hyper M.2
無線網路插槽:1 x M.2 (E-key 2230)
有線網路:Intel I219V
前 USB 埠:1 x USB 3.2 Gen2 Type-A、1 x USB 3.2 Gen1 Type-C
後 USB 埠:1 x USB 3.2 Gen1 Type-C + 60W PD、4 x USB 3.2 Gen1 Type-A
內鍵 USB 埠:1 x USB 2.0 9 Pin
電源:120W / 19V 變壓器
內容目錄
ASRock Deskmini H470 開箱 : 迷你 Intel DIY 準系統首選
華擎推出的 Deskmini H470,顧名思義的就是採用 Intel 的 H470 晶片組,僅 1.92 升的體積幾乎絲毫不占空間,規格上最大也可以支援到 Intel 主流等級的 65W CPU,因此要安裝高階的 I9-10900 自然也不是問題。
支援 2 組 SO-DIMM DDR4 記憶體,最大可達 32GBx2 共 64GB 的容量,內顯方面同時提供四種形式 HDMI、DP、USB-C DP Alt Mode 與傳統類比的 D-Sub 輸出規格,同時本體也有著高達 7 個 USB 埠,對於會需要使用到多個 USB 設備的用戶來說也是絕對夠用。
配件方面具備 120W / 19V 變壓器、IEC 60320 C5 規格 (俗稱米老鼠) 的電源線、說明書、驅動光碟、防震橡膠墊、組裝螺絲包、2 條 FPC 排線式 SATA 線材。
↑ 電源供應器為康舒製造,型號為 ADC027,規格上交流輸入對應全電壓 100~240V 50/60Hz,輸出規格與能力則是最大 19V/6.32A 120W。
Deskmini 主機本體尺寸大約比一個巴掌還要再大一些,上方與側邊有著大面積的散熱孔設計,側面與底部分別也有四個黏貼底部防震橡膠墊的地方,位於前方的部分除了既有的 USB / 音源插槽以外,也還有預留兩組 USB 插槽可提供給用戶視需求自行擴充。
↑ 另一面則具備可掛在螢幕背後的鎖孔,用戶可以搭配華擎 DeskMini VESA Mount 後背架配件實現將 DeskMini 鎖於螢幕背後的功能,配件支援 75 mm × 75 mm 或 100 mm × 100 mm 的 VESA 鎖孔規格。
後 I/O 的部分包含 DC_IN 電源輸入孔位、4 個 USB 3.2 Gen1 Type-A、RJ45 1GbE LAN、具備高達 60W PD 與 DP alt mode 的 USB 3.2 Gen1 Type-C、標準規格的 DP 1.4、HDMI 1.4b 與傳統類比的 D-SUB。
對於影音為主的用戶或許較為可惜之處在於 HDMI 僅有 1.4b,畢竟在這一代的 Intel 內顯原生也僅有這樣的規格,因此僅能夠提供到 4K30P 規格的輸出,但如果真的有確切必須走 HDMI 2.0 輸出 4K60P 的用戶仍然可以自行經過主動式 DP to HDMI 2.0 的轉接器轉出。此外 USB-C 也具備 DP alt mode,這意味著用戶可以全部以數位的方式實現三螢幕輸出。
↑ 後 I/O 一覽,一旁預留有三個孔位供 WiFI / 藍芽天線安裝使用。
ASRock Deskmini H470 拆解與主機板分析 : Mini-STX 超小型規格
將後方四顆螺絲卸下往後抽出即可拆開 Deskmini 本體並著手進行組裝,兩顆 2.5 吋硬碟的安裝位置位於下方,採用透過 FPC 排線轉出標準的 SATA 供電與資料傳輸的插槽規格。
↑ 卸下後可看到採用較少見規格的杜邦 2.0 規格的前置開機鈕連接線連接於本體上,這意味著如果要獨立將本主機板放到其餘機殼上使用則必須自行添購 2.54 轉 2.0 的相關線材,一旁可以看到 9-Pin 的 USB 2.0,除了可以擴充於本體上方兩個預留的孔位以外,對於一些內置設備會需要透過 9-Pin USB 連接或供電的情況也能應付。
主機板本體,型號為 H470M-STX,採用標準 LGA 1200 socket 與標準孔距的散熱器孔位,當然散熱器高度方面是組裝選擇上需要考慮的點。
↑ 實際量測主機板本體到機殼上方的空間,約 5.5 公分,考量到可能的公差,建議用戶選擇高度為 5 公分以內的散熱器,此外除高度外,散熱器四個邊的位置也是需要評估。
或許會有用戶對於為何要使用 H470 晶片組感到疑問,畢竟在這樣小尺寸的平台上縱使是使用 B460 一樣也能夠提供足夠的 I/O 與通道數,但畢竟 Deskmini 考量到能夠提供 Intel 下一代 (11 代) CPU 的支援度,因此自然也必須採用 H470 的晶片組。
↑ 主機板本體正反面,空間限制因而採用 SO-DIMM 記憶體,最大可以支援 32Gx2 共 64G。
M.2 的部分,除了正面 M.2 E-key WiFi 與標準 Ultra M.2 重疊的安裝位以外,可以看到背面還有一個給下一代 CPU 專用的 Hyper M.2 插槽,目前 10 代 CPU 尚無法使用這個插槽,長度最大都是 2280。WiFi 子卡方面則是受惠於使用 Intel 平台,打算加裝者可以選擇諸如 AX201 這種相較下略為便宜的 CRF 卡。
H470M-STX 本體上具備兩根 DDR4 SO-DIMM 的記憶體插槽,最大可支援 32Gx2 共 64G 的容量,供電方面,VCore+VCCGT+VCCSA+VCCIO_1/2 為 3+1+1+1/1 相,並在主要的 VCore 與 VCCGT 皆採用了 DrMOS 高整合晶體元件。
主要 PWM IC 採用 Intersil (已被日本 NEC Renesas 收購) 的 ISL69269 PWM 這顆,或許會有用戶有所疑問,該主控最大至少可以控制達 10 相,用在這樣的板子上似乎有點大材小用。
筆者推測除了考量到華擎的採購策略外 (在諸多華擎 Intel 的主板上都採用這顆),更主要還是因為該主控直接就可實現三路輸出控制,這三路控制恰好可直接被用於 Vcore、VCCGT、VCCSA,對於這樣如此小尺寸的板子能夠省下還要再針對 VCCSA 額外放上 PWM IC 空間的狀況。
VCore 與 VCCGT 每一相皆採用 Vishay SIC654A DrMOS 配置,整合上下橋與 Gate Driver,連續電流為單枚 40A,並且皆於後方配有 0.22μH 的電感,每相對應一組。
VCCSA 採用一相供電設計於 Vcore 一旁,採用單枚內部整合兩組 MOSFET 的 Sinopower SM7302ESKP 配置,並搭配 Renesas ISL6596CRZ Gate Driver (位於背面) 與後方配有 0.15μH 電感。VCCIO_1/2 則是設計於下方,主要後端各為一枚 Advanced Power Electronics AP4034GYT-HF MOSFET 負責,靠右方的為 VCCIO_2,因此目前搭配 10 代 CPU 下還用不到,實際量測為 0V。
↑ 相關供電布局一覽,VCCSA 一旁亮綠色框的部分由 MPS MP5016H 電流限制開關 IC 搭配 AP4034GYT-HF MOSFET 組成,筆者推測應為負責後方 USB-C PD 協議輸出之用,並非 CPU VRM 的一部份。
↑ 後端輸出濾波電容受限於體積,以貼片式的 SP-CAP 元件設計於背面。
記憶體方面,主要 VDDQ 採用一枚整合上下橋的 Sinopower SM7302ESKP 組成,唯控制器方面筆者尚未確定,初步推測有可能是採用左邊 Marking 3H= 的 Richtek RT6585BGQW 進行控制處理。
↑ BIOS 採用 MXIC 25L12872F 128Mb SPI Flash,有線網路則是 Intel WGI219V。
↑ 音效方面採用 Realtek ALC 233 音效晶片。
USB Type-C 的部分,前面板由於僅有相對簡單的功能,因此使用 ASMedia ASM1543 作為 CC 邏輯控制器,後方的 Type-C 則同時兼具 60W PD 充電協議與 DP alt Mode 影像輸出功能,因此採用 Realtek RTS5450 控制處理,PD 相關供電元件則請詳見上方。
D-SUB VGA 類比輸出採用 Realtek RTD2168 自 DP 訊號轉出。
Intel H470 晶片組位於背面,受限於體積因此並沒有額外的散熱片,或許在此會有用戶擔心是否會過熱,但實際上諸多品牌機 (例如 DELL Inspiron 3881) 同樣也是採用 H470 晶片組主機板,並且也是沒有散熱片的配置,這點倒是用戶不必擔心。
ASRock Deskmini H470 組裝零件選用 : 95W CPU 一樣也能使用
由於筆者手上目前並沒有 65W 的 LGA 1200 CPU,縱使官方在支援清單內並未列出 95W 的 CPU,但此次我們以 95W 的 I9-10900K CPU 進行組裝與測試,記憶體方面則是採用鎂光最新推出的 8 枚顆粒單條 DDR4-3200 1.2V CL22 16G SO-DIMM 的版本共兩條,SSD 採用 Seagate FireCuda 520 2T SSD,散熱器方面則是採用以往 Intel 在對於高 TDP 的 CPU 會隨盒裝附上的銅底原廠散熱器。
↑ 搭配的零組件一覽,Intel 在一直到 LGA1150 時代都還是會針對較高 TDP 的一般平台 CPU (I7-4790K) 隨盒附上銅底原廠扇,不過之後的 I7-6700K 就沒有附了,僅有 65W 含以下 TDP 的 CPU 才會附上鋁底原廠扇,一直到現在都是如此。
↑ 採用 2RX8 顆粒的 DDR4 16G 記憶體,雖然標示著 9 代以上適用,但單純看 IMC 支援度而言沒有意外其實 6 代以後應該也都能使用,只是 BIOS 相容性就無法確定。
ASRock Deskmini H470 BIOS 介紹 : 圖形化 BIOS、功能豐富
BIOS 的部分介面與華擎市售的產品相同,一樣具備簡單與進階模式,在簡單模式下可以開啟刷新 BIOS、FAN-Tastic Tuning 等功能。
此外雖然尚沒有看到 XMP 選項的載入設定,但還是可以針對記憶體相關參數進行調整,SSD 資料擦除方面除了可進行基本的 Secure Erase 指令以外,針對採用 NVMe 1.3 標準的 SSD 還能進行 Sanitize 指令,Sanitize 相較於 Secure Erase 能夠更加確保資料被完整的擦除且更無法回復的可能性。
↑ FAN-Tastic Tuning,可以針對 CPU FAN_2 風扇選擇要以 CPU 還是主機板的溫度作為轉速調整依據。
↑ 雖然說 H470 晶片組並無法超倍頻,Deskmini 也並非超頻導向的產品,不過還是可以針對一些可調整的頻率與電壓進行調整,當然解除相關限制的 PL1 / PL2、ASRock BFB 之類的選項就沒有。
↑ 記憶體最高受限於 H470 晶片組只能到 2933,但相關 CL 還是可以手動調整,主要 VDDQ 則是僅有 1.2V 與 1.35V 兩個選項可以選擇,倒是這部分受限 2933 的限制倒也沒有太大的影響。
↑ 這裡有一個可以針對電源供應器瓦數做出選擇切換的選項,但筆者目前只有原裝 120W 的,尚不確定假設換上 180W 的電源會不會有額外的效能提升等等的加成。
↑ 進階選單可以針對 CPU 許多功能進行設定,其中包含手遊模擬器玩家會需要開啟的虛擬化技術 (預設為開啟)、黑蘋果用戶會需要調整的 CFG Lock (預設為關閉),以及內顯專用記憶體 (最高可設定 1024MB) 選項也為於此處。
↑ 工具部分,包含前述提及的 SSD Secure Erase、Sanitize 選項。
ASRock Deskmini H470 效能測試 : 搭 I9-10900K 一樣還是有著相當實力
效能測試方面,平台就如前述,處理器使用 Intel I9-10900K 進行測試,記憶體設定為 H470 上限的 DDR4 2933MHz,電壓延遲也採用表定的 1.2V CL22,其餘則保持預設。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I9-10900K
CPU 散熱器:Intel 銅底原廠散熱器
主機板:ASRock H470M-STX
記憶體:Crucial NOTEBOOK DDR4-3200 1.2V CL22 SO-DIMM 16GB (兩條)
顯示卡:Intel UHD 630 內顯
系統碟:Seagate FireCuda 520 2T
電源供應器:AcBel ADC027 19V 12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1909 64bit
顯示器:AOC U4308 (接 DP)
畢竟考慮到散熱情況,我們先進行 AIDA 64 FPU Stress Test,運行 15 分鐘後溫度落在最高 78 度左右。
CPU-Z 一覽,可一覽平台資訊,處理器為 Intel I9-10900K,代號 Comet Lake,採用 14nm 製程,有著 10 核心 20 執行緒;主機板使用 ASRock H470M-STX ;記憶體為雙通道 16Gx2 DDR4 2933MHz;Intel UHD 630 內顯,另外也有內建 CPU Benchmark。
↑ CPU-Z Benchmark,單核 584.7 分,多核 5542.7 分。
GPU-Z 與 DXVA Checker 一覽,可查看 GPU 細節與其多媒體硬體解碼能力,I9-10900K 內建的 UHD 630 最高可以實現 8K HEVC、VP9 VLD 等級的內顯硬解能力。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一覽,記憶體使用 Crucial NOTEBOOK DDR4-3200 1.2V CL22 SO-DIMM 16GB 記憶體兩條,相關延遲參數皆採 XMP 判讀值設定。
↑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記憶體讀取 40004 MB/s、寫入 40054 MB/s、複製 36274 MB/s、延遲 58.1 ns 的表現。
CPUmark99 測試,主要測試處理器單執行續的運算能力,分數為 893 分。
CINEBENCH R15 與 R20 是基於以 CPU 進行圖像渲染,衡量 CPU 效能的測試項目,10900K 在 R15 版本測試可達到 1950 cb 的成績,而提升渲染複雜度的 R20 版本更有著 4699 pts 的成績;單核性能則分別為 213 cb、510 pts。
7-ZIP、WinRAR 以多核心進行壓縮與解壓縮性能測試,性能分別為 78828 MIPS 與 31689 KB/S。
Corona Benchmark、V-Ray Benchmark 兩者主要是透過 CPU 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並以完成時間、單位時間渲染量為評比指標。
↑ Corona Benchmark,總花費時間為 101 秒。
↑ V-Ray Benchmark,性能為 13544 ksamples,V-Ray GPU 則是 77 mpaths。
影音轉檔方面分別採用 X264 與 X265 FHD Benchmark,10900K 於 X264 項目中有著 59.30 fps 的表現,而 X265 則有著 40.32 fps 的表現。
PCMark 10 Extended 主要以衡量整機整體的性能作為綜合評估標準的測試,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使用情境,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 LibreOffice 進行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進行測試,Gaming 方面就是以 3DMark 的內容進行。
10900K 搭配其內顯在這個平台上獲得了總分 3438 分,電腦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著 10413 分,生產力則有 8089 分,在更需要 CPU 運算的數位內容創造項目獲得 4182 分,遊戲方面則是獲得了 1072 分。
遊戲效能方面以 3DMark 進行,一樣也是使用內顯進行測試,在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中,物理 Physics 分數有著 20458 分,總分則是 1303;針對 DirectX 12 所設計的 Time Spy 測試,CPU 獲得了 7223 分的成績,總分則是 509。
ASRock Deskmini H470 心得結論 : 超迷你的 DIY 準系統好選擇
如果想要選擇一款比 ITX 還要更加迷你,但又不打算屈就於已經配好既定規格的品牌機,華擎這次推出的 Deskmini 系列的準系統方案相信是市場上少見的好選擇,玩家可以自行決定與購買相關的零組件來安裝,例如說你需要高達 64GB 的 RAM 配上 Celeron CPU 這樣子神奇的配置,此外還具備著下一代 (11 代) CPU 的支援度,想要在未來升級下一代的 CPU 也沒有問題。
至於效能方面,雖然是受限於相當有限的空間、散熱器與外接 19V DC 電源供應器瓦數的既定限制,自然也無法提供相當強悍的供電或 Power Limit 解鎖的設定,但我們同樣嘗試裝上了支援表上沒有列出的 I9-10900K 這種最頂規的 CPU,從效能測試結果來看,在吃滿多核心的 Cinebench R20 大約為 4700 pts,這個成績其實與沒有刻意解鎖、採用一般設定的 I9-10900 略高一些 (約落在 4500),並且在不會碰到這些限制的單核測試下,與普通主流解鎖相關 PL 限制的平台甚至幾乎沒有性能上的差異。
總之,對於想要組裝一套 Intel 平台的超迷你準系統,ASRock 推出的 Deskmini H470 相信是市場上相當少數且最佳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