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器

HEDT 霸主歸來!AMD Ryzen Threadripper 7980X, 7970X 測試報告 / TRX50, D5 RDIMM

許久沒更新的 HEDT 平台終於等到霸主回歸,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系列處理器,具備最高 64 核心 128 執行緒的 7980X,以及 32C64T 的7970X 與 24C48T 的 7960X 等處理器,並有著專屬 TRX50 晶片組帶來 4 通道 1TB DDR5 RDIMM 記憶體、92 條 PCIe 通道、PBO 超頻等擴充性,滿足旗艦玩家、創作者所需的多核心效能、大容量記憶體與 PCIe 擴充等需求。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系列 HEDT 處理器

隨著主流平台的 Ryzen 7950X 已有著 16C32T 的核心數,加上雙通道 DDR5 最大 192GB 記憶體容量,以及單卡 GPU 效能足夠等前提下,漸漸的讓旗艦 HEDT 平台慢慢被玩家淡忘;但或許也有著臥虎藏龍的玩家,需要利用 HEDT 平台進行 AI 訓練、3D 渲染、VFX 模擬、設計製造的物理模擬等專業工作,需要更高核心的處理器、超大的記憶體容量與多 GPU 的擴充。

因此 AMD 在規劃上,依舊以 EPYC 做為伺服器的主力產品,接著則是工作站的 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7000 WX-S 系列提供給 OEM、SI 等客戶,而零售市場則是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系列搭配 TRX50 晶片組。


↑ 伺服器、工作站面對的專業應用。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不支援 AMD Pro 的商用功能,並採用一樣的 sTR5 插槽、TSMC 5nm FinFET        製程;核心數最高的 7980X 有著 64 核心 128 執行緒、5.1GHz Boost 時脈、256MB L3 快取;而 7970X 則是 32 核心 64 執行緒、5.4GHz Boost 時脈、128MB L3 快取;至於 7960X 則是 24 核心 48 執行緒、5.3GHz Boost 時脈、128MB L3 快取。


↑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這三顆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處理器,都支援 4 通道 DDR5 RDIMM 記憶體、48 條 PCIe 5.0 通道與 350 TDP 等規格;相比上一代 Threadripper 處理器,新一代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在單執行緒的 Boost 時脈上有著相當高的提升,若單執行緒性能也不會被 7950X 甩開太多,但是這代採用 DDR5 RDIMM 記憶體的狀況下,相對平台的建置成本會高出許多。


↑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採用 Die to Die 連接 CCD 與 IOD。

 

TRX50 晶片組:DDR5 RDIMM、92 條 PCIe 通道、支援 Pro 處理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專屬的 TRX50 晶片組不支援 AMD Pro 商用功能,並支援 4 通道超頻 RDIMM 記憶體、總共 92 條 PCIe 通道(88 條可用)包含 48 條 PCIe 5.0 通道,以及處理器超頻功能,而且 TRX50 還可以支援 Ryzen Threadripper PRO 7000 WX-S 處理器。


↑ TRX50 與 WRX90 差異。

 

記憶體方面必須挑選 DDR5 RDIMM 記憶體,並支援 EXPO 超頻記憶體;而平台初次開機可能會需要幾分鐘以上的時間進行記憶體的檢測;至於散熱方面,Ryzen Threadripper 7000 處理器一樣提供 Asetek AIO 水冷相容的支架。


↑ NZXT Kraken 360 更換 Asetek AIO 水冷相容支架即可安裝在 sTR5 插槽。


↑ 實際水冷頭接觸 CPU IHS 的面積,主要因為 HEDT 的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最高只使用 8 顆 CCD,而這面積剛好相容既有的 Asetek AIO 水冷,但若是 7995WX 就必須使用專用的散熱器。

 

電供方面,建議最少使用 1000W 的電源供應器,如果有打算啟用 PBO 或手動超頻建議搭配 1600W 的電源。


↑ 此次使用 CORSAIR HX1500i 電源供應器進行測試。


↑ 使用主機板的第一組 PSU 供電。

 

媒體版組合 ASUS TRX50、NZXT Kraken 360、DDR5 RDIMM 開箱

效能解禁測試 AMD 提供了主力的 Ryzen Threadripper 7980X 與 7970X 處理器,以及 ASUS Pro WS TRX50-SAGE WIFI 主機板、NZXT Kraken 360 水冷散熱器與 G.Skill 128GB 6400MHz EXPO DDR5 RDIMM (4x32GB) 記憶體等產品。至於電供則是使用 CORSAIR HX1500i。


↑ 測試組合。

 

這代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處理器的外盒相對低調,正面只有 AMD 的橘色線條 Logo,盒子背面則會看到內部處理器的型號;打開內部的泡棉則包含處理器、水冷支架、扭力扳手。


↑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處理器。


↑ 內部採用泡棉固定。


↑ 處理器所有配件。

 

測試主要以 Ryzen Threadripper 7980X 與 7970X 為主,畢竟 7960X 的效能可能與 7950X 的差距並不會太多。而 HEDT 處理器由於尺寸較大的關係,都會有專屬的 CARRIER FRAME 讓處理器更好固定在 sTR5 插槽中。


↑ Ryzen Threadripper 7980X 與 7970X 處理器。


↑ 處理器背面。

 

ASUS Pro WS TRX50-SAGE WIFI 主機板,有著超狂 36 相 (18*2)+3+4+4 的 Teamed Power 供電設計,並且在大型 VRM 散熱器下左右各有一顆風扇,可替 VRM 供電帶來主動散熱效果,主機板也支援雙 PSU 供電設計,滿足旗艦玩家使用 PBO、手動超頻所需的供電規格。


↑ ASUS Pro WS TRX50-SAGE WIFI 主機板。


↑ 支援雙 PSU 供電設計。


↑ CPU 周圍蓋滿 36 相 VRM 供電與 4 DDR5 RDIMM 記憶體插槽。

 

Pro WS TRX50-SAGE WIFI 也將處理器與晶片組的 I/O 盡可能的用盡,滿足多 GPU 需求主機板的第 1、2、3 根 PCIe 插槽支援 PCIe 5.0 分別提供 x16、x16、x8 頻寬;剩下的兩根 PCIe 插槽則是支援 PCIe 4.0 分別提供 x16、x4 頻寬。

儲存方面,3 M.2、4 SATA 配置,M.2_1 與 M.2_2 使用 CPU 的 PCIe 5.0 x4 通道,而 M.2_3 則是支援 PCIe 4.0 x4;此外主機板右下邊緣處則有著 SlimSAS 支援 PCIe 4.0 x4、NVMe 裝置。


↑ PCIe 擴充。


↑ M.2 擴充。

 

後 I/O 一樣具備一體式背版,提供 Clear CMOS 與 BIOS Flashback 功能按鈕,包含 USB-C 20Gbps、6 個 USB 10Gbps、2 個 USB 2.0,以及 Intel I226-LM 2.5GbE 與 Marvell AQtion 10GbE 有線網路,無線網路則是搭配 Wi-Fi 6E,但消息指出之後通路販售的板子會換成 Wi-Fi 7 的規格。

除此之外,USB 前置擴充則包含 USB-C 20Gbps 支援 27W PD/QC4+ 快充、2 個 USB 5Gbps 與 4 個 USB 2.0 擴充;主板音效則是基本的 Realtek ALC1220P 晶片;主板提供 9 個 PWM FAN 插座、COM Port、USB4 擴充、LN2 / Slow Mode 等功能。


↑ 主機板後 I/O。

 

處理器安裝可先使用扭力扳手將插槽打開,接著將中間透明的保護蓋抽出,並順著軌道將處理器連同框架滑入,最後在打開腳位保護蓋,依序將處理器、扣具壓下,並使用扭力扳手依序 1-2-3 慢慢的鎖緊螺絲,直到扭力達到定值即完成安裝。


↑ 打開插槽滑入處理器。


↑ 打開插槽保護蓋。


↑ 依序慢慢鎖緊固定螺絲。

 

記憶體方面,使用 G.Skill 128GB 6400MHz EXPO DDR5 RDIMM (4x32GB),而主機板則是 4 通道 1DPC 設計,最高能夠支援到 1TB 記憶體容量,而這樣的配置也比較適合使用高時脈的 EXPO 超頻記憶體。


↑ G.Skill 128GB 6400MHz EXPO DDR5 RDIMM (4x32GB)。


↑ DDR5 RDIMM 超頻記憶體。

 

測試平台與設定

這次測試主要以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980X、7970X 為主,但是礙於手邊沒有同級 Intel Xeon w9-3495X 處理器而且這顆並沒有零售,因此只能以之前測試的數據來比較,基本上就是被 7980X 海放的狀況,因此比較圖表中則加入 Ryzen 9 7950X、i9-14900K 等主流平台來比較 HEDT 對於各式工作的效能差異。

測試上,使用主機板預設 PBO Enhances、套用 DDR5-6400 EXPO 記憶體、NZXT Kraken 360 水冷散熱器與 CORSAIR HX1500i 電源供應器;測試平台如下提供給各位參考。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Threadripper 7980X、7970X
主機板:Pro WS TRX50-SAGE WIFI
記憶體:G.Skill 128GB 6400MHz EXPO DDR5 RDIMM (4x32GB)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4090
系統碟:Solidigm P44 Pro 1TB PCIe 4.0 SSD
散熱器:NZXT Kraken 360
電源供應器:CORSAIR HX1500i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2H2


↑ CPU-Z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980X。


↑ CPU-Z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970X。

 

處理器運算效能 Cinebench、Corona、VRay、Blender 渲染測試

CINEBENCH 2024 新版本全面採用 Cinema 4D 預設的 Redshift 渲染引擎開發,並包含 GPU、CPU 的完整測試並支援跨平台的性能比較,這代測試的精準度更高,並且多執行緒的渲染場景運算量比起 R23 版本提升了 6 倍,因此要求 CPU 測試至少要有 16GB 記憶體、GPU 測試至少 8GB VRAM。

nT 多執行緒 7980X 達到 6229 分、7970X 也有著 3735 分;而 1T 單執行緒 7980X 相對低不少 115 分,但 7970X 則有著 121 分與 7950X 相當。


↑ CINEBENCH 2024,分數越高越好。

 

CINEBENCH R23 與 R20 測試情境相同,採用新的編譯器,並有著壓力測試功能,玩家可自訂 Minimum Test Duration 時間,例如 10 或 30 分鐘測試電腦的穩定性;不過 R23 的成績無法與 R20 一起比較。

nT 多執行緒 7980X 達到 113355 分、7970X 也有著 66873 分;而 1T 單執行緒 7980X 相對低一些 1976 分,但 7970X 則有著 2012 分比起 7950X 還高。


↑ CINEBENCH R23,分數越高越好。

 

Corona Benchmark 新版本基於 Corona 10 渲染核心開發,測試也相當容易進行,主要以 1 分鐘的時間來評估處理器每秒能處理的渲染光線數量(rays-per-second),分數越高越好。

7980X 能達到每秒 37,020,296 ray/s、7970X 則有著 23,789,410 ray/s 的超高多核心性能。


↑ Corona Benchmark,分數越高越好。

 

V-Ray Benchmark 是由 Chaos Group 所開發,V-Ray 是基於物理法則所設計的光線渲染軟體,而此工具可針對 CPU 進行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效能測試,CPU 評分以 vsamples 每秒計算數為單位。

7980X 能達到每秒 95306 Sample 數量、7970X 則有著 54591 Sample 數量。


↑ V-Ray Benchmark,分數越高越好。

 

Blender 是跨平台、開放源碼的 3D 創作工具,支援著 CPU 與 GPU 的渲染加速功能,以及各種 3D 作業:Modeling、Rigging、Animation、Simulation、Rendering、Compositing 與 Motion Tracking 等。

渲染性能上成績類似,7980X 有著絕對的多核效能領先相比 7970X 約近 60-70% 的效能提升;同樣 7970X 比起主流最高核心的 7950X 也約在 70-80% 的提升。


↑ Blender,分數越高越好。

 

創作 PS、LR 影像編修、DaVinci Resolve影像輸出測試

PugetBench for Photoshop 測試主要針對 PS 常用的功能分為「一般」與「濾鏡」兩個任務。一般任務使用 18MP .CR2 RAW 影像,進行縮小至 500MB、旋轉、魔術棒選擇、Mask Refinement、Paint Bucket、Gradient、Content Aware Fill、儲存 .PSD 與開啟 .PSD 檔案等操作。濾鏡任務則是套用 Camera Raw Filter、鏡頭校正、降噪、自動銳化、移軸模糊、光圈模糊、自適應廣角與液化等操作;上述測試都會運行三次,並且成績會以 1000 分為基準越高越好。

7980X 總分達到 1386 分、7970X 總分 1509 分。就結果來看 Photoshop 並不太需要這麼高核心的平台來處理,因此性能上相比 7950X 還要低一些。


↑ PugetBench for Photoshop,分數越高越好。

 

PugetBench for Lightroom Classic 則是建立 500 張使用 Canon EOS 5D Mark III – 22MP .CR2、Sony a7r III – 42MP .ARW 與 Nikon D850 – 45MP .NEF 所拍攝的照片庫,主動任務主要是測試 LR 圖片庫的放大檢視、切換以及自動 WB / 色調等操作。被動任務則是匯入 500 張照片、建立智慧預覽、合併全景、合併 HDR、輸出 50x 張 JPEG、DNG 等操作來進行測試;成績一樣以 1000 分為基準越高越好。

7980X 總分達到 1490 分、7970X 總分 1542 分。結果與 Photoshop 一樣,Lightroom Classic 在一般主流平台的效能表現更好。


↑ PugetBench for Lightroom Classic,分數越高越好。

 

PugetBench for DaVinci Resolve 測試,則針對 4K、8K 的影像測試,包含 4K H.264 150mbps 8-bit、4K ProRes 422、4K RED、8K H.265 100mbps、8K RED 等媒體,並利用 GPU 特效的 OpenFX 與 Fusion 等特效來測試電腦的影音創作性能。

7980X 總分達到 3690 分、7970X 總分 3840 分。同樣的結果主流平台效能表現較高,但可能是專案所需的記憶體量並沒有大到需要上到 HEDT 平台所致。


↑ PugetBench for DaVinci Resolve,分數越高越好。

 

AIDA64 記憶體、WinRAR / 7-Zip 效能測試

AIDA64 記憶體測試,使用 G.Skill 128GB 6400MHz EXPO DDR5 RDIMM (4x32GB) 記憶體。7980X 與 7970X 採用四通道記憶體架構,搭配高時脈 6400MT/s 記憶體,讓記憶體讀寫頻寬可達到 186740 MB/s、174570 MB/s 的超高傳輸頻寬;記憶體延遲則維持在 71.2ns、75.4ns。


↑ AIDA64 記憶體測試。


↑ AIDA64 記憶體延遲。

 

WinRAR 最常用壓縮工具,效能上 7980X 達到 68016 KB/s、7970X 則有著 77866 KB/s 的性能。畢竟 7970X 的時脈較高相對下在 WinRAR 有著更出色的效能。


↑ WinRAR,越高越好。

 

7-Zip 另一款也相當知名且免費的壓縮工具,能夠有效利用多核心的性能。效能上 7980X 達到 481.676 / 386.107 GIPS、7970X 480.688 / 351.517 GIPS 的超高性能表現。


↑ 7-Zip,越高越好。

 

PCMark 10 電腦效能測試

電腦整體性能先以 PCMark 10 進行測試,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7980X 總分達到 9209 分、7970X 總分 9782 分的成績,相比主流平台的電腦性能相當,甚至 7970X 還高於 7950X 一些,可見這代 Ryzen Threadripper 在時脈提升下,也不會因為和心態多而讓一般生產力、電腦性能降低太多。


↑ PCMark 10,分數越高越好。

 

3DMark CPU 效能與 Fire Strike、Time Spy 跑分測試

電腦繪圖遊戲效能測試工具 3DMark,主流的 Direct X11 測試 Fire Strike 與 Direct X12 的 Time Spy 測試。

Fire Strike Physics 成績,7980X 僅 29667 分、7970X 僅 30290 分,基本上在老舊 DX11 遊戲中性能相對低。至於 Time Spy CPU 成績則是,7980X 只有 12809 分、7970X 一樣 13448 分的成績,對於遊戲來說這麼高的核心數確實意義不大。


↑ 3DMark,分數越高越好。

 

3DMark CPU 測試,主要測試 CPU 的物理運算與自訂模擬兩種工作,並分別測試處理器的 1、2、4、8、16 與最大執行緒的效能,而 16 執行緒以上的效能會屬於 3D 渲染、影音輸出才會用到,一般 Direct X12 遊戲偏好 8T 執行緒,而以下的執行緒則是舊遊戲的偏好。

7980X 與 7970X 只有在 Max 執行緒才能發揮多核心的性能,但在遊戲 8T 與 4T 的情況下就相對性能一般。


↑ 3DMark CPU,分數越高越好。

 

9+2 款 AAA 電競遊戲對處理器性能測試

9 款 AAA 遊戲效能測試,分別入門的《F1® 22》賽車遊戲、冒險類的《古墓奇兵:暗影》、《地平線:期待黎明》,以及吃重效能的《邊緣境地 3》、《碧血狂殺 2》、《刺客教條:維京紀元》,以及支援光追的《極地戰壕 6》、《漫威星際異攻隊》與《電馭叛客 2077》等遊戲。

測試都以 1080p 解析度與遊戲最高預設設定進行 In Game Benchmark 測試。

9 款遊戲中 7980X 達到平均 204.5 FPS、7970X 平均 204 FPS;遊戲性能相比 7950X 還要低一些,但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 9 款遊戲平均 FPS 越高越好。


↑ 遊戲測試,平均 FPS 越高越好。

 

電子競技類的遊戲注重於玩家、團隊間的戰術與技術的較勁,因此對於遊戲的畫質要求不大,也讓這類遊戲在高階 CPU 與 GPU 有著相當高的平均 FPS 表現,尤其在 1080p 解析度下,對於 CPU 效能、時脈的提升更能增加遊戲 FPS 效能。

測試則使用《Counter-Strike 2》(CS2)與《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R6)兩款遊戲,並以 1080p 解析度、遊戲最高設定下進行測試。

7980X CS2 平均 276 FPS、R6 平均 557 FPS,而 7970X CS2 平均 313 FPS、R6 平均 454 FPS。


↑ 電競遊戲測試,平均 FPS 越高越好。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980X, 7970X 處理器溫度與功耗測試

壓力測試方面,使用 360mm AIO、風扇水泵全速設定,分別比較 AIDA64 CPU、FPU 與 Cinebench R23 燒機;一般電腦使用,比較接近 AIDA64 CPU 測試的溫度表現,而 FPU 測試則是最高負載與較高的耗電狀況。

AIDA64 CPU 壓力測試,7980X 全核 4.57GHz 壓在 90.3°C 溫度上限,而 7970X 則是 4.75GHz 壓在 65.6°C;接著 FPU 測試下,7980X 與 7970X 都達到溫度上限,同樣 Cinebench R23 壓力測試一樣是壓在溫度上限運行。


↑ CPU 溫度測試。

 

至於 CPU 功耗則以 CPU Package Power 為主,7980X 在散熱壓制的情況下功耗約在 445W 左右,而 7970X 則是在 369W。但這平均功耗是長時間壓力測試下,由於處理器達到溫度上限導致時脈降低後的功耗,倘若以單次執行 Cinebench R23 測試,7980X 可達到 700W 的瞬間功耗,整個電腦平台則會達到 900W 以上,而 7970X 則是瞬間最高約在 400W 左右,電腦平台約在 550W 左右。


↑ CPU 功耗測試。

 

總結

HEDT 霸主回歸,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處理器採用 Zen 4 核心架構最高 64 核心、128 執行緒,能有著更強大的多核心運算效能,以及最大 1TB DDR5 RDIMM 記憶體,並支援著 EXPO 超頻記憶體,再加上 48 條 PCIe 5.0 擴充,滿足多 GPU 運算、AI 所需的高階平台。

新一代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處理器不僅多核有著出色表現,在單核心性能上甚至能與主流平台 Ryzen 相當,更不會因對核心數提升而造成日常使用效能降低;只不過,遊戲性能上相對會比主流平台低一些,但遊戲效能差異也都在合理範圍內。

只不過平台建設成本相對高出許多,但對於需要 HEDT 平台的高效能、高記憶體、高 I/O 擴充的專業玩家來說,這也是值得投資的一環。

而目前 Intel 在消費性 HEDT 平台上,並沒有推出至零售通路,而先前測試的 Xeon w9-3495X 在超頻後 Cinebench R23 測試達到 83426 pts 的成績,相較於 7980X 多核心 113355 分的成績約有著 36% 的多核效能領先。

這也讓 AMD 在消費性 HEDT 平台上是目前唯一的選擇。7980X 美金定價 $4999 元、7970X 美金 $2499 元、7960X 美金 1499 元,就看上市後是否能在零售通路直接購買(下訂單)HEDT 高階訂單了。

延伸影片閱讀:  
Previous post

《暗黑破壞神 IV》聖母祝福再度降臨聖休亞瑞

Next post

「燃起光明,緣起初心: 《地城之光:永恆初心》新內容釋出,事前預登活動即將開啟!」

The Author

sinchen

sinchen

我是 Si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