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器

AMD Ryzen 5 1600X 處理器測試報告 / 主流戰場 多核強襲

Ryzen 5 1600X 對比 Core i7-7700K 並模擬 i5-7600K 測試

緊接著當然要拿 Intel 處理器來相互廝殺,而 AMD Ryzen 5 1600X 的對手則是 Intel Core i5-7600K,但是 XF 手邊的 Core i5 短缺當中,因此只好拿 i7 門神 7700K 來測試囉!

i7-7700K 為 4C8T 的處理器,並有著相對高的核心時脈;而 R5 1600X 的優勢,則是 6 核心與 12 線程的多執行緒;而為了讓玩家有更好的衡量性,則再將 i7-7700K 關閉 Hyper Threads、時脈設定為 4.2GHz,這樣的設計接近於 i5-7600K 的配置,讓各位玩家參考。


↑ 此次測試的三顆處理器規格。

 

首先 CPU-Bench 測試中,單線程測試都在伯仲之間,但在多線程測試中,可以發現 Ryzen 5 的強悍;而 CPUmark 99 測試則是 i7-7700K 的高時脈較為強勢;而 wPrime 就比較複雜,因為測試的 CPU 可使用的線程數目不同,若以 4T 32M 測試來看,Intel 還是有著較快的運算速度,而 4T 1024M 亦是如此,但是若線程提高至 8T、12T、16T 這才能見到 Ryzen 核心多的好處。

至於 CINBENCH R15 測試,同樣單核心運算還是 i7 強悍,而當啟動多核心運算時,Ryzen 則力往狂瀾,多核心運算就是比你 i7 還強。


↑ CPU-Z Bench 分數越高越好。


↑ CPUmark 99分數越高越好。


↑ wPrime 時間越低越好。


↑ CINBENCH R15 分數越高越好。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新版本的 AIDA64 則修正了處理器快取的延遲,在相同 2400MHz 的記憶體時脈設定下,Intel 平台效能還是較好,且延遲也低非常多。


↑ 記憶體測試。

 

壓縮軟體測試方面,Winrar 壓縮速度上,i7 表現相當出色,而 R5 則勝過 4C4T 的 i7;而 7Zip 壓縮效能則是 R5 勝過 i7。


↑ WinRAR 壓縮速度越快越好。


↑ 7zip 壓縮運算越快越好。

 

影像轉檔的效能測試,則透過 X264 FHD Benchmark 與 X265 FHD Benchmark 來進行,這項目可以說是 R7、R5 發揮實力的時刻,X264 轉檔 R5 1600X 可達到 39 fps 的速度;而 X265 測試則是 R5、i7 旗鼓相當。


↑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fps 越高越好。

 

PCMark 8 電腦性能測試,可以模擬家用文書上網、工作打字操作、創作者的影音編輯工作等表現,此測試都採 Open CL 加速模式測試;這測試結果來看,i7-7700K 在 Home、Work、Creative 測試中都拔得頭籌,就連 4C4T 的 i7 表現還是相當好;但礙於測試時間較緊湊,下次測試時會以非加速模式進行測試。


↑ PCMark 8 測試分數越高越好。

 

3DMark 繪圖效能測試方面,則分為總分與物理運算 CPU 得分,從結果來看 CPU 物理分數還是 R5 1600X 較為強悍,但整體總分來看則大致相同;特別的是 Fire Strike 測試 i7 獲得最高的總分,但之後的 Extreme、Ultra 測試下總分則相近。


↑ 3DMark 測試分數越高越好。

 

VRMark 測試,大家在高需求的 Blue Room 測試中得分相同 2200 分,但在 Orange Room 測試當中,i7 還是把分數給拉開;或許 3DMark 與 VRMark 測試中,對於核心數要求並不夠高,反而是對核心時脈有較好的評分。


↑ VRMark 測試分數越高越好。

 

緊接著,則是測試平台對高效能 I/O 裝置的傳輸率表現,測試的是身為系統碟的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從結果來看,AMD 平台也能滿足高效能的 I/O 裝置,只不過此次 AMD 測試的 B350 主機板,僅只能安裝 M.2 NVMe SSD,並且未提供 USB 3.1,以致於儲存方面僅測試這根 NVMe SSD。


↑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CrystalDiskMark 速度越快越好。

 

遊戲效能測試,此次挑選的三款遊戲:《質量效應:仙女座》、《火線獵殺:野境》與《鬥陣特攻》,並非針對 Ryzen 的多核心有做優化,而在 1080p 解析度之下,對於 i7-7700K 來說相當無壓力,有著相對高的平均 fps 表現。

而將 i7-7700K 閹成 4C4T、4.2GHz 再測試一遍,其平均 fps 則與 R5 相似,只不過 R7 在 1080p 解析度完全討不到便宜。


↑ FUD 遊戲平均 fps 越高越好。

 

溫度測試,R5 與 R7 都使用 AMD Wraith Max 散熱器,而 i7 則是 Intel 原廠 10cm 高的下吹散熱器;待機方面 Intel 表現較為出色,但在透過 Prime95 燒機下,R5 與 i7 都來到 83 度,而 R7 則更熱情 88 度;若是使用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則是,R5、R7 溫度約 72 度,而 i7 則在低一些 69 度。

至於功耗方面,整平台待機大家差不多,Prime95 對處理器進行測試,R5 約 144W、i7 約 150W,至於 R7 則來到 178W;而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則是,i7 與 R5 都在 259W,R7 則較高 273W。


↑ 溫度測試,越低越好。


↑ 整平台功耗測試,越低越好。

 

總結

Ryzen 5 鎖定主流裝機價位帶,有著 6C12T 與 4C8T 的產品,而目前台灣售價也已經公開,R5 高階的 1600X 售價 NTD$ 9,000 元、1600 NT$ 7,800 元、1500X NT$ 6,800 元、1400 NT$ 6,000 元;以台灣價格對比美金定價來看,R5 1600X 價格算是較高,與 R7 1700 價差約在 1 千左右,反而讓人有種衝動上 R7 1700。

同樣 6C12T 的 R5 1600,相較於 1600X 在價位上或許較划算,只要搭配好一點的散熱器,讓時脈往上提升個 0.4GHz 就能趨近 1600X,或許 R5 1600 會是較經濟划算的選擇;至於 4C8T 的 R5 1500X 與 R5 1400,對比 Core i5 僅 4C4T,Ryzen 理當能夠脫穎而出。

效能表現上,多核心測試還是 Ryzen 5 最吃香,但門神 i7-7700K 的高時脈,更是不容小覷的對手;像是影像轉檔,毫無懸念的 Ryzen 獲勝,但在 PCMark 8 的測試中,反而是 i7-7700K 顯得更神;而繪圖表現,3DMark 物理分數同樣是 Ryzen 勝出,但在 Fire Strike 的總分成績反而是 i7-7700K 更強,但之後的 Extrem 與 Ultra 則是總分旗鼓相當。

實際遊戲測試,在主流 1080p 解析度下,i7-7700K 在效能表現上還是較出色;而當使用模擬的 4C4T [email protected] 測試時,其表現就與 R5 1600X 相同,但在開啟 OBS 直播後就天差地遠。Ryzen 5 1600X 有著更順暢的直播體驗,縱使是正常 4C8T 預設時脈的 i7-7700K,在高品質的直播下,影片還是卡頓的相當嚴重。

對於一台桌機同時遊戲與實況的玩家,Ryzen 5 會比 i5 或 i7 還要適合;而 AMD 只要能與遊戲廠商做好技術交流,讓遊戲引擎能夠真正發揮出 Ryzen 多核心的好處,則能在 1080p 單獨只跑遊戲測試下,獲得更好的平均 fps 體驗。

至於 Ryzen 平台挑選方面,若需要雙顯 SLI、CrossFire,則需要搭配 X370 主機板;若是主流單一顯卡配置,則是 B350 會是更經濟的選擇;且 X370 與 B350 都支援超頻功能,讓玩家能挑戰 Ryzen 的極限,小超小賺,至於最入門的 A320 就不支援超頻,會比較建議搭配 R3 入門款處理器;平台擴充性上,AMD 能滿足的是基本用戶需求,倘若需要更高的擴充性 Intel 平台還是較強。

AMD 的全新 Zen Core 決戰多核,親民 Ryzen 挑戰 Intel 的策略,就目前 R7、R5 來看,已出奇制勝,但在主流帶的 R5 1600X,在 1080p 解析度之下,遊戲表現想要完勝 Intel,還是要看重與遊戲引擎的優化了,但若要同時直播!Ryzen 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延伸影片閱讀:  

喜不喜歡這篇文章?留言給我們

Previous post

技嘉AORUS電競同樂會【清華大學】直擊報導

Next post

AMD Ryzen 5 1600X CPU超頻實測,平均3.9GHz~4.1GHz,定頻增加多核心實力

The Author

sinchen

sinchen

我是 Si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