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

短小精悍! ASUS TUF GAMING B860M-PLUS WIFI 主機板開箱評測 | 12相80A、全新 PCIe Q-Release 設計、PCIe 5.0、WIFI 7支援

隨著 Intel Core Ultra 200 系列的標準非 K 版處理器與 B860 中階晶片組的推出,華碩也跟著換代了旗下的入門級主機板。ASUS TUF GAMING B860M-PLUS WIFI 是屬於 TUF 軍規系列的主機板,採用 mATX 尺寸,並也同步加入了 M.2 Q-Latch、PCIe Q-Release、Q-Antenna 快拆天線和 Q-LED 等 DIY 友善設計,並同步旗艦產品加入了 PCIe 5.0 M.2 與 WIFI 7 的支援。

 

規格:

尺寸:Micro-ATX(24.4cm x 24.4cm)
處理器支援:Intel Core Ultra 200 Series
處理器腳位:Intel LGA 1851
CPU 供電相:12(80A)+1(80A)+2(80A)+1(80A) Power Stages
晶片組:Intel B860
BIOS:2 x 128Mb Flash ROM、UEFI AMI BIOS
記憶體:4 x DIMM, MAX 192GB, DDR5 8800+(OC) CUDIMM
顯示輸出:DP 1.4、HDMI 2.1、USB 20Gbps Type-C(DisplayPort 1.4 內顯輸出)
擴充插槽:1 x PCIe 5.0 x16、1 x PCIe 4.0 x4
儲存埠:4 x SATA 6Gb/s、M.2_1 CPU PCIe 5.0 x4、M.2_2 CPU PCIe 4.0 x4、M.2_3 PCIe 4.0 x4
網路:Intel 2.5GbE、TUF LANGuard
無線:MediaTek MT7925 Wi-Fi 7 Wireless 160MHz LAN Card、BT 5.4
音訊:Realtek ALC897 7.1 Surround Sound High Definition Audio CODEC
USB埠:1 x USB 10Gbps Type C(前置)、1 x USB 5Gbps(前置)、1 x USB 2.0(前置)、1 x USB 20Gbps Type-C、2 x USB 10Gbps、4 USB 5bps、1 x USB 2.0
RGB:3 x ARGB 4-1pin
FAN:1 x 4-pin CPU、1 x 4-pin CPU OPT、1 x 4-pin AIO PUMP、3 x 4-pin Chassis

 

ASUS TUF GAMING B860M-PLUS WIFI 主機板開箱

ASUS TUF GAMING B860M-PLUS WIFI 是一款經濟實惠的中階主機板,繼承了系列一貫的軍規級組件,並經過嚴格的耐久性測試,確保能夠勝任其他產品無法承受的條件。處理器供電採用了 12(80A) + 1(80A) + 2(80A) + 1(80A) 的 Power Stages 設計或許沒有系列大哥們這麼的亮眼,但對於B 系列主機板來說也能夠滿足頂階處理器在不超頻情況下的供電需求。

TUF GAMING B860m PLUS WIFI 擁有 3 組 M.2 硬碟插槽,1 個 PCIe 5.0 ×4 與 2 個 PCIe 4.0 x4;PCIe 插槽則是一個 PCIe 5.0 x16 與一個 PCIe 4.0 x4,其中 x4 的插槽後方有切開,可以直接安裝 x16 長度的介面卡。

網路方面,有線網路使用了 Realtek RTL8125D 網卡晶片,支援 2.5GbE LAN 傳輸速度,無線網路則是使用 MediaTek MT7925,支援最新的 Wi-Fi 7 無線網路,並結合了 Q-Antenna 快拆天線設計;音效卡方面就是十分平庸的 ALC897 7.1音效晶片,聽個響的話算是堪用的,不過後面版還是提供了完整的 5 孔 3.5mm 音源孔與 S/PDIF out 配置。


▲ ASUS TUF GAMING B860M-PLUS WIFI 外箱


▲ 背面標註著產品規格與特色說明

 

這代的 TUF GAMING B860M-PLUS WIFI 使用了深色系的設計,鋁製的散熱馬甲使用了金屬拉絲表面處理,馬甲上印有巨大的 TUF GAMING 字樣驗明了軍規系列的身分。主機板背面則使用了灰色的設計,並印上了白色的 TUF 標誌點綴。


▲ ASUS TUF GAMING B860M-PLUS WIFI 正面


▲ 背面採用灰色的設計,巨大的 Logo 表明了軍規硬漢的身分

 

隨主機板附送的配件還有簡易說明書、TUF 貼紙、兩條 SATA 線、Q-Antenna 快拆天線、還有給 M.2 SSD 使用的一些小配件。


▲ 主機板配件


▲ 方便安裝的快拆式 Q-Antenna Wi-Fi 7 天線,底部為磁吸式設計

 

ASUS TUF GAMING B860M-PLUS WIFI 主機板提供 4 條 DIMM DDR5 插槽,支援最高 192GB 容量與 CUDIMM DDR5 8800+(OC) 的超頻實力。

而在主板右上角這區,則是設計有 ATX 24-pin 主機板供電,前置 USB 10 Gbps Type-C 插槽與 USB 5Gbps 插槽。此外,處理器風扇PWM針腳,以及Q-LED 燈號都在集中在主板右上角這區,還有兩組可定址的 ARGB 4-1pin 插槽。


▲ 主板右上角 ATX 24-pin、USB-C 10Gbps、USB 5Gbps、4 DIMM DDR5

 

主板採用 LGA 1851 腳位支援 Intel Core Ultra 200S 系列處理器,搭配12 相 80A VccCore + 1 相 80A VCCGT + 2 相 80A VCCSA + 1 相 80A VNNAON 的 Power Stages 供電設計,並使用上金屬削切的大體積 VRM 散熱器鎮住供電元件。


▲ LGA 1851插槽與VRM散熱


▲ CPU 使用雙 8-pin 供電

 

這款主機板提供了 4 組 SATA 6Gb/s,兩組在側邊,兩組在下面。隨著m.2硬碟的普及,現在的主機板都偏向縮減 SATA 的數量,這邊給到 4 組對於用來存放冷資料也十分夠用。


▲ 2 組位於側邊的 SATA 插槽


▲ 另外 2 組位於主機板最底下

 

最近華碩 Q-Release Slim 咬顯示卡的事件吵得沸沸揚揚,不過在這裡就都不必煩惱了。PCIe Q-Release 的功能首次出現在了這個等級的主機板上,不過他使用的方案與會傷顯示卡的退卡針設計有所不同,位於插槽後方的拉桿將釋放按鈕移動至了記憶體右側,能夠完美避開體積日益增大的顯示卡,讓玩家在拆卸的時候更加輕鬆。

除第一組 PCIe 5.0 x16 插槽外,還額外提供了一條 PCIe 4.0 x4 插槽,並且使用了後方開槽的設計,可以直接安裝 x16 的全長介面卡。


▲ PCIe 插槽配置


▲ PCIe Q-Release 的連動拉桿


▲ 延長的釋放拉桿對 DIY 玩家與顯示卡都很友善


▲ 下方的 PCIe x4 插槽能夠直接容納 x16 的介面卡

 

M.2 硬碟插槽的部分,最上面的 M.2_1 插槽提供了 PCIe 5.0 x4 的通道,而下方的 M.2_2 與 M.2_3 則是 PCIe 4.0 x4,這張主機板上的 M.2 插槽全都採用了蝴蝶形狀 M.2 Q-Latch 固定 SSD,可以實現免螺絲拆裝。


▲ 主機板與 M.2 插槽


▲ 蝴蝶形狀 M.2 Q-Latch 固定扣


▲ M.2 散熱片

 

一體式I/O擋板,提供了 DisplayPort、HDMI 與 USB Type-C DP 三組內顯輸出。USB 方面則有一個 USB 20Gbps Type-C 、兩個 USB 10Gbps、四個 USB 5bps 還有一個 USB 2.0。

網路方面則有一個 2.5GbE RJ-45 有線網路,以及採用 Q-Antenna 快拆天線的 Wi-Fi 7 無線網路;音效方面這代保留了五組 3.5mm 音源插孔,也提供了數位 SPDIF 輸出。


▲ 一體式後 I/O

 

ASUS TUF GAMING B860M-PLUS WIFI 主機板用料

介紹完 TUF GAMING B860M-PLUS WIFI 的功能與外觀後,接下來就輪到揭下其硬派的散熱馬甲,一窺其主機板上的用料與元件設計。


▲ 完整主機板正面外觀


▲ 主機板背面,並沒有任何覆蓋件


▲ CPU 供電採用 12(80A)+1(80A)+2(80A)+1(80A) Power Stages


▲ VRM DiGi+ EPU ASP2442,處理 CPU 供電


▲ 後 I/O 視訊輸出使用的 IT66318FN Retiming Buffer


▲ Realtek RTS5439 USB4 HUB Router 與 asmedia ASM1074 用於提供後 I/O 面板的 USB 功能


▲ MT7925 無線網卡,M.2 規格的網卡被包覆於金屬罩中,華碩採用這種設計的無線網卡皆可在後期自行更換


▲ Realtek RTL8125D 網路晶片


▲ Realtek ALC897 音效晶片與電容


▲ asmedia ASM1543 與 GL9901VE 提供前面板的 USB 功能


▲ nuvoTon NCT6701D 環控晶片與 AURA 燈效晶片


▲ Intel B860 晶片組


▲ 主機板散熱片

 

ASUS TUF GAMING B860M-PLUS WIFI BIOS 功能

華碩在新版的 BIOS 中加入了 Q-Dashboard 功能,可以直接一目瞭然的看到主機板所有的連接埠,與連接狀態資訊,圖中有綠點的代表有使用像是 CPU、Memory、M.2_1 以及後 I/O 的 USB 都能完整顯示,而且當游標移動到該項目時還會顯示連接的裝置資訊,讓玩家可以快速瞭解主板所連接的裝置。


▲ Q-Dashboard

 

回到 Ai Tweaker 超頻設定頁面,Performance Preferences 可設定 Intel Default Settings 或 ASUS Advanced OC Profile,簡單來說就是維持 Intel 預設功耗、電流上限,或者套用華碩進階 OC 參數取消限制。

玩家只要調整 Performance Preferences 設定,都會彈出警告讓玩家確定是否套用設定。


▲ Performance Preferences 設定


▲ Advanced OC Profile 警告

 

而在 P-core 與 E-core 核心調整中,玩家可針對全核、By Core Usage 或 AI Optimized 的方式進行設定,不過在 B 系列晶片組的限制下,最高倍頻就僅能設定為允許的最高頻率,而不能無限賭人品。而在記憶體超頻除了套用 XMP 參數外,這代支援到 Memory Controller:DRAM 時脈 1:4 的模式。


▲ Intel 的 B 系列晶片組不允許超過最高頻率的超頻,以 285k 為例,P-core 最高倍頻設定為 54


▲ E-core 最高則為 46


▲ 記憶體 XMP 設定


▲ Memory Controller:DRAM 時脈 1:4


▲ 進階 DIGI+ VRM 設定可找到 CPU 負載補償,雖然 B 系列主機板不能超頻,不過不少體質較差的非K處理器在鎖定全核最高頻率時調整這裡會有幫助

 

進階頁面可找到完整的板載裝置設定,板載裝置可調整 PCIe / M.2 運行模式、USB、LAN、Wi-Fi、RGB 等裝置的開啟或關閉。


▲ 進階設定頁面


▲ PCIe 模式設定

 

監控頁面則可以檢視當前的主機板數據與溫度,以及調整 Q-Fan 設定。


▲ 監控選項頁面


▲ 溫度監控


▲ 風扇轉速監控


▲ Q-Fan 設定


▲ 圖像化 Q-Fan 控制頁面

 

啟動就是常規的各項啟動選項,可以調整開機模式與順序。


▲ 開機選單

 

工具選單則有更新 BIOS 等等的功能,也可以透過這裡檢視記憶體的 SPD 資訊。


▲ 工具選單



▲ 記憶體 SPD 資訊

 

ASUS TUF GAMING B860M-PLUS WIFI 與 Armory Crate

TUF B860M-PLUS WIFI 能夠透過 Armory Crate 管理燈效、調整 ARGB 定址功能、更新主機板驅動,以及啟用 FAN XPERT 2+ 的功能調整風扇轉速的設定。同時也自帶了 Disk Info 的功能,可以直接檢視安裝的硬碟資訊。


▲ ARGB 可編程接頭設定


▲ Disk Info


▲ Aura Sync 設定


▲ Aura 燈效


▲ Fan Xpert 2+

 

ASUS TUF GAMING B860M-PLUS WIFI 主機板效能測試

效能測試方面,則使用常見的幾套 CPU 渲染、電腦效能測試與遊戲效能進行測試。處理器則使用 Intel Core Ultra 285K、V-COLOR manta XFinity DDR5 8600與 NVIDIA GeForce RTX 4080 FE,設定上採用 AI Optimized、XMP 8600 的設定。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285K
主機板:ASUS TUF GAMING B860M-PLUS WIFI
記憶體:V-COLOR manta XFinity DDR5 8600 ( 2 x 24GB )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4080 FE
系統碟:T-FORCE CARDEA IOPS 1TB
散熱器:ROG STRIX LC II 360 ARGB
電源供應器:FSP Hydro PTM PRO ATX3.0 (PCIe5.0) 12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1 23H2 專業版

 

CPU-Z 檢視 Intel Core Ultra 285K 資訊,代號 Arrow Lake 採用 TSMC N3B、N5P、N6 製程與 Intel 1227.1 Foveros 3D 進行封裝的處理器。285K 具備 8P+16E 的 24 核心 24 執行緒,搭配 TUF GAMING B860M-PLUS WIFI 主機板、BIOS 0805。記憶體則是 DDR5 DIMM 24GBx2 8600。


▲ CPU-Z

 

CINEBENCH 2024 新版本全面採用 Cinema 4D 預設的 Redshift 渲染引擎開發,並包含 GPU、CPU 的完整測試並支援跨平台的性能比較,這也帶給 CPU 更強悍的渲染測試;而 CINEBENCH R23 成績一併附上方便玩家對比參考。

Core Ultra 285K 在 2024 版本獲得 CPU nT 2418 pts、1T 142 pts 的性能;R23 版本 CPU nT 42178 pts、1T 2349 pts 的成績。


▲ CINEBENCH 2024 與 R23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記憶體使用 V-COLOR manta XFinity DDR5 8600,搭配 TUF GAMING B860M-PLUS WIFI 主機板,記憶體讀取 117230 MB/s、寫入 93171 MB/s、複製 102359 MB/s、延遲 126.2 ns 的表現。


▲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速度測試

 

電腦整體性能測試,則以 PCMark 10 來進行,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Core Ultra 285K 獲得了 9697 分,電腦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著 11348 分,生產力則有 11701 分,在更需要 CPU 運算的數位內容創造獲得 18620 分的高成績;記錄的資料顯示測試時 CPU 時脈最高達到 5.7GHz。


▲ PCMark 10

 

無線網路方面 TUF B860M-PLUS WIFI 採用 MediaTek Wi-Fi 7 MT7925 無線網路晶片,通過實際連上 Wi-Fi 7 無線網路 6GHz 頻段,理論傳輸值顯示為 2882 Mbps。


▲ Wi-Fi 7

 

總結

雖然定位入門且價格低廉,ASUS TUF GAMING B860M-PLUS WIFI 在性能表現上仍有拿出該有的水準,即使面對同代最頂級的處理器 Intel Core Ultra 285k 與高頻率超頻記憶體也能夠輕鬆駕馭,除了處理器不能額外超頻以外性能表現並無明顯短版。

擴充方面,受限於晶片組與本身 mATX 的身板,自然表現會較差,但 PCIe 5.0 x16 與 M.2 PCIe 5.0 x4 這些目前頂尖的規格仍然有全部給上,除此之外,第二條 PCIe 採用了後方開槽的設計也給予好評,三組 M.2 與四個 SATA 插槽的設計對於普通玩家來說也算是十分充足。

網路規格方面,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主機板都流行加入無線網路的設計,這張自然也不例外,2.5GbE + Wi-Fi 7 的組合與頂階主機板相比之下並不遜色,不過使用的是 Realtek + MediaTek 的組合還是稍顯遺憾,但無線網卡的部分可以後期改裝,若遇不足再行更換也沒有問題。

這張主機板也更新了新的友善 Q 設計,除了以前就存在的 Q-LED 以外,更新版的 Q-Latch 與以往只會在高階主機板上出現的 Q-Release 這次也下放到了這張入門級的主機板上,讓玩家在 DIY 裝機或換換病發作時能更輕鬆愜意。

本世代的 ASUS TUF GAMING B860M-PLUS WIFI 售價為 NTD $ 6490 元,相較於沒有 WIFI 的標準版貴了 500 元,若是有無線網路或藍芽連接需求的玩家直接購買這個版本肯定是最沒有問題;這張主機板不管是用料還是規格都有達到合格的水準,足以發揮出各種頂級硬體的完全性能,擴充性方面也並不算差,對於預算比較捉襟見肘的玩家來說十分值得推薦。

 


▲ 入門級主機板才是追求 CP 值的首選

 

延伸影片閱讀:  
Previous post

性價比最高的NVIDIA RTX 50系列顯示卡來了 RTX 5070 Ti效能首曝光

Next post

圓剛科技全球熱銷款擷取盒極致升級!全新GC553Pro打造巔峰直播體驗

The Author

Half_Potato

Half_Potato

毫無反應,僅剩半顆的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