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

黑色軍規風格!ASUS TUF GAMING B860-PLUS WIFI開箱測試 / 優質電源設計、輕鬆釋放記憶體效能

ASUS TUF GAMING B860-PLUS WIFI 一如既往採用穩重的軍規風設計,搭配質感散熱裝甲,不僅提升散熱效果,也讓主板整體看起來更加整潔俐落。規格方面十分全面,支援 PCIe 5.0 顯卡插槽、3 組 M.2 插槽以及 4 組 SATA 6Gb/s,能滿足高速儲存需求;網路部分則配備 2.5GbE LAN 與 Wi-Fi 7,確保線上遊戲與資料傳輸的高速穩定;前後共 USB Type-C/Type-A 連接埠,最高支援 20Gbps 傳輸速率,並提供 Type-C 電力輸出最高 5V/3A,輕鬆應對各類週邊設備。

規格:
尺寸:ATX (30.5cm x 24.4cm)
處理器支援:Intel Core Ultra 200系列
處理器腳位:LGA 1851
CPU供電相:12+1+2+1 相 DrMOS,部分80A Power Stage,6 層PCB
晶片組:Intel B860
BIOS:2 x 128 Mb Flash ROM, UEFI AMI BIOS
記憶體:4 × DIMM,MAX 256GB,DDR5-8666+(OC) CUDIMM
顯示輸出:1 × DisplayPort 1.4、1×HDMI 2.1、1 x USB 20Gbps port (USB Type-C)
擴充插槽:1 × PCIe 5.0 x16、1 × PCIe 4.0 x16(x4 模式)、1 × PCIe 4.0 x1
儲存埠:1 × M.2_1 PCIe 5.0 x4、1 × M.2_2 PCIe 4.0 x4、M.2_3 PCIe x4 模式、4 x SATA 6Gb/s
網路:Realtek 2.5GbE LAN、TUF LANGuard-
無線:支援 Wi-Fi 7、160MHz 頻寬,最高可達 2.9Gbps 傳輸速率。(MediaTek MT7925,802.11be,藍牙 5.4)
音訊:Realtek ALC897 USB 連接埠:1 x USB 20Gbps 連接埠(USB Type-C)、2 x USB 10Gbps 連接埠(Type-A)、3 x USB 5Gbps 連接埠(Type-A)、2 x USB 2.0 連接埠(Type-A)、1 x USB 10Gbps 接頭(支援 USB Type-C®)、1 x USB 5Gbps 接頭,可額外提供 2 個 USB 5Gbps 連接埠、1 x USB 2.0 接頭,可額外提供 2 個 USB 2.0 連接埠
ARGB:支援 Aura Sync,3 × ARGB Gen2 接頭
FAN:1 x 4-pin CPU、1 x 4-pin CPU OPT、1 x 4-pin AIO PUMP、4 x 4-pin Chassis

ASUS TUF GAMING B860-PLUS WIFI / 全面升級供電、記憶體超頻、擴充等功能

隨著Intel B860晶片組的推出,中階等級的主機板市場也迎來全面更新,TUF GAMING B860-PLUS WIFI延續了軍規級的耐用與穩定特性,同時在供電模組、記憶體支援與擴充功能上都有全面升級。

首先,影響主機板穩定度的關鍵────供電電路,這次升級為 12+1+2+1 相設計,並搭載可承受80A電流的 DrMOS。同時,散熱模組也加大強化,質感明顯提升,可以期待在長時間高負載下,能帶來更穩定的運作與更優異的散熱表現。


↑ 電源供電電路獲得強化,散熱馬甲也變的更厚實,散熱鰭片的表面積也同步增加,能帶來更高效的散熱效果。

記憶體調校部分,依照記憶體體質、頻率最高可能可以超頻到 8,666MHz,實現更高等級的超頻。此外ASUS提供增強型記憶體設定檔 III (AEMP III) 為進階韌體功能,協助玩家使用頂尖 CUDIMM 記憶體,享受不錯的記憶體效能。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功能是,由於晶片組的升級,新增了一個 PCI Express 5.0 (x4) M.2 插槽。M.2插槽雖然仍採用螺絲固定式散熱馬甲,但現在採用了全新的「M.2 Q-Latch」技術,只需輕輕一推即可插入和移除 SSD。

顯示卡擴充槽同樣支援 PCIe 5.0,並搭載 ASUS的「PCIe Slot Q-Release」快速拆裝功能,玩家只要輕輕一推就能安裝或拆卸顯示卡。除了高速擴充能力之外,主板還加入多項貼心設計,讓日常使用與 DIY 安裝更方便。

而後置 I/O 介面,USB 連接埠數量增加,無線網路方面除了支援 2.5Gb 有線 LAN,現在還加入最新 ASUS「Q-Antenna」設計的Wi-Fi 7,只要輕按即可輕鬆安裝。

以下還有TUF GAMING B860-PLUS WIFI小編覺得值得超級方便的特色功能。

那就是ASUS DriverHub,在安裝完作業系統後會自動彈出在桌面,詢問你是否要安裝驅動程式。這個工具能自動掃描你的主板與硬體,並推薦最新的驅動程式版本,只需一鍵安裝,就能快速完成網路、音效、晶片組等必要驅動的配置。

對於剛重灌系統或升級硬體的使用者來說,DriverHub 省去手動搜尋與下載的麻煩,讓電腦迅速恢復最佳性能與穩定性。


↑ ASUS DriverHub 安裝通知。


↑ ASUS DriverHub 會顯示那些驅動需要更新。

↑ 更新完後的顯示畫面。

TUF GAMING B860-PLUS WIFI 開箱主機板外觀和結構細節


↑ TUF GAMING B860-PLUS WIFI 外包裝。


↑ 背面列出了各種插槽、擴充選項、介面等基本規格。

隨主機板附送的配件還有簡易說明書、TUF 貼紙、兩條 SATA 線、Q-Antenna快拆天線、還有給M.2 SSD使用的一些小配件。


↑ 主機板配件。

先從外觀來看TUF GAMING B860-PLUS WIFI,整體以黑灰色為主,帶有 TUF Gaming 系列典型的軍規風格設計,對於想打造低調、耐用又穩定的遊戲系統玩家來說,這塊主板非常合適。


↑ TUF GAMING B860-PLUS WIFI主機板。


↑ VRM散熱馬甲,比上一代更大、更厚,散熱效率因此進一步提升。


↑ 晶片組散熱馬甲。


↑ 有兩個 M.2 散熱馬甲。底部的兩個 M.2 插槽水平排列,並安裝了一個較寬的散馬甲。


↑主機板背面。6層PCB有助於增強主機板的整體韌性,而厚銅板有助於有效散熱。

優質電源設計! 採用總共16相的強化電源電路,更穩定耐用

這款主機板採用12(80A)+1(80A)+2(80A)+1(80A) 相電源設計,搭配 DrMOS 功率級,將高低階 MOSFET與驅動器整合在同一封裝內。除此之外,還配備 TUF 電感,能為 CPU 提供穩定電力;再加上TUF 5K黑色金屬電容,其工作溫度比一般主機板電容高出 52%,使用壽命也延長 2.5倍。


↑ 電源電路採用12+1+2+1相和 80A 相容功率級 (DrMOS)。


↑ 電源電路採用「TUF電感」及「TUF 5K黑金電容」等高品質元件組成。


↑ 內建Digi+ 以確保隨時為CPU提供極致流暢且純淨的電源。


↑ 電源介面採用接觸性較好的ProCool電源介面。


↑ CPU 插槽是最新的 LGA1851,相容Core Ultra 200S系列。

搭載Core Ultra 200S專用的最新中階晶片Intel B860

TUF GAMING B860-PLUS WIFI 搭載Intel B860晶片組,支援Intel Ultra 200S 系列。與上一代Intel B760相比,該晶片組擁有多項增強功能,包括增加 PCI Express 5.0 通道(從 16 條增加到 20 條)以及支援 Wi-Fi 7 無線網路。

與更高階的Intel Z890 晶片相比,缺乏對 CPU 超頻或 PCI Express 通道分割的支持,但大多數一般玩家應該不會覺得缺乏功能。


↑ Intel B860 是一款中間等級的晶片,涵蓋核心功能,它透過 4 通道 DMI 4.0 連接到 CPU。

記憶體超頻效能升級! 帶來最高8,666MHz超頻運行

主板配備4組DDR5記憶體插槽,記憶體最高可支援 8,666MHz,較前代大幅提升,最大容量可達 256GB(64GB x 4)。

這款主板支援 Intel XMP 記憶體設定檔,同時搭載華碩獨家的「增強記憶體設定檔 III(AEMPIII)」功能,即使記憶體不支援 XMP,也能輕鬆進行超頻。每個插槽都符合SafeDIMM規格,並配有錨點設計,能牢固固定記憶體。


↑ 插槽從靠近CPU腳座的一側開始,依序為 DDR5 DIMM_A1、DIMM_A2、DIMM_B1、DIMM_B2。如果只安裝兩條記憶體,建議使用 DIMM_A2 與 DIMM_B2 插槽。

高頻寬體驗! M.2 PCIe 5.0儲存配置

儲存部分的重點在於M.2插槽配置,共有三個:其中一個支援 PCI Express 5.0 x4,資料傳輸速度高達 128 Gbps,另外兩個則支援 PCI Express 4.0 (x4)。隨著晶片組效能的提升,這次可以安裝先前世代無法使用的 PCI Express 5.0 SSD,這是一個相當明顯的升級亮點。。


↑ 支援 PCI Express 5.0(x4)的M.2_1插槽的散熱馬甲。


↑ M.2_1插槽支援高達 M.2 2280的規格。


↑ PCI Express 4.0(x4)相容插槽並排安裝,散熱馬甲為寬型,同時覆蓋SSD。


↑ 左側的M.2_2插槽最高支援 M.2 22110,右側的M.2_3插槽最高支援 M.2 2280。


↑ SATA 3.0(6Gbps)連接埠配置在對應機殼背部理線空間的開孔位置,是為了方便佈線而設計。總共有 4 個埠,並採用2個為一組。

強化連線能力! 顯示卡PCIe 5.0超高速體驗

PCIe 5.0 提供比 PCIe 4.0 快兩倍的資料傳輸速度,足以處理新的龐大資料任務。PCIe 5.0 也帶來其他好處,例如變更電氣設計以改善訊號完整性、向下相容用於附加卡的CEM 連接器,以及與舊版PCIe匯流排的向下相容性。

TUF GAMING B860-PLUS WIFI 有三個擴充槽:一個直接連接到 CPU 的 PCI Express 5.0(x16)、一個連接到晶片組的 PCI Express 4.0(x4/x16)和一個 PCI Express 4.0(x1)。


↑ 擴充插槽總共有三個。

PCI Express 5.0相容顯示卡插槽採用「SafeSlot」設計,由金屬框架保護,可承受較重的卡,同時還具有「PCIe Slot Q-Release」快速拆裝設計,只需輕輕一推即可插入和取出顯卡。


↑ 相容於 PCI Express 5.0 (x16) 的顯示卡插槽, SafeSlot技術可防止安裝重型顯示卡時造成損壞。


↑ PCIe插槽 Q-Release按鈕快速拆裝設計,方便顯示卡安裝與拆卸。


↑ 最下方配置了一個 PCI Express 4.0 插槽,支援 x4模式,可用來安裝 10Gb 網卡等擴充裝置。

打造純淨無暇的音質 搭載專屬音訊編解碼器

此款主機板採用與 Realtek 合作設計的專有音訊編解碼器,它使用 APAQ 音頻級電容,整個電路獨立於主電路設計,它具有立體聲線路輸出,訊號雜訊比高達 98dB,具有極強的抗噪能力。


↑ Realtek 客製化音訊編解碼器,受 TUF Gaming 標誌保護。


↑ 電路中安裝音頻級 APAQ 電容器。


↑ 可以看到整個音頻電路與其他主電路是分開的。

不鏽鋼後置I/O擴充槽 / USB 20Gbps Type-C、Realtek 2.5Gb 乙太網路、WiFi 7

USB 部分提供8個埠:1個 USB Type-C(20Gbps)、2個USB Type-A(10Gbps)、3個USB Type-A(5Gbps)、以及2個 USB 2.0。除了提供最高 20Gbps 的高速傳輸外,接口數量也比前代更多,方便玩家連接各種周邊設備。


↑ 除了整合的 I/O 面板外,這個面板還內建特殊的 TVS 二極管,能提供遠高於業界標準的靜電防護,讓接口使用更安心。

網路部分除了提供1組2.5Gb有線LAN外,還支援最新 Wi-Fi 7 無線網路,Wi-Fi 天線也採用 ASUS 的「Q-Antenna」設計,只要輕按即可輕鬆安裝或拆卸,非常方便。

I/O板提供雙顯示輸出、充足的 USB 埠、2.5Gb 有線 LAN、Wi-Fi 天線以及音效接口。此外,還支援從背板直接使用 BIOS FlashBack 功能,即使未安裝 CPU 也能更新 BIOS,非常方便。


↑ 配備 DisplayPort 和 HDMI 連接埠用於螢幕輸出。


↑ 它總共有八個 USB 端口,包括一個USB Type-C 20Gbps連接埠。


↑ 無線網路支援Wi-Fi 7,天線採用一鍵式「Q-Antenna」。

風扇接頭與 ARGB接頭配置一覽

在組裝電腦時,會需要找到風扇接頭與 LED 接頭的位置,因此我們也順便確認它們的接頭位置。


↑ CPU_FAN:藍色、AIO_PUMP:淡藍色、CHA_FAN:綠色

先來看看風扇接頭的分佈位置,主機板右上方集中三個接頭,其中兩個是CPU散熱器專用,分別為「CPU_FAN」與「CPU_OPT」,即使使用雙風扇CPU散熱器,也不用額外分線就能完成布線。旁邊則是「AIO_PUMP」,用來連接一體式水冷的水泵,與其他風扇接頭不同,預設為全速運轉。

至於機殼風扇方面,靠近 CPU插槽配置了「CHA_FAN1」,通常用於連接後方風扇。而主機板下方還有「CHA_FAN2」到「CHA_FAN4」三個接頭,預計可透過背面理線空間完成布線。


↑ 用於空冷CPU散熱器或一體式水冷的接頭,都集中在主機板右上方。


↑ 機殼風扇專用的「CHA_FAN1」接頭位於 VRM 散熱片與 M.2 散熱馬甲所包圍的區域內。


↑「CHA_FAN2」到「CHA_FAN4」接頭則配置在主機板下方,通常靠近可通往背面理線空間的開孔位置。

主機板上的 LED 針腳全部採用 5V/3pin ARGB 規格,接頭分成兩個區域配置:靠近 CPU 風扇接頭的右上方有「ADD_GEN 2_1」與「ADD_GEN 2_2」,可用來連接 CPU 散熱器的 ARGB 風扇,或前方與頂部 (包含一體式水冷) 的 ARGB 風扇。而主機板下方的「ADD_GEN 2_3」則適合用來連接安裝在背面理線空間的 LED 集線器。


↑ ARGB LED 接頭:紅色。


↑ 主機板右上方配置了「ADD_GEN 2_1」與「ADD_GEN 2_2」兩個接頭。


↑ 主機板下方則有「ADD_GEN 2_3」接頭。

TUF GAMING B860-PLUS WIFI主機板上的重點功能、連接埠與搭載晶片

在 TUF GAMING B860-PLUS WIFI 上,CPU 風扇接頭旁設有「Q-LED」,可在偵測到異常時點亮,方便快速排除故障。主機板上還配置了 Thunderbolt 相容的 USB4 接頭,以及旁邊的 COM 埠接頭,前置介面則有 USB 3.2 Gen1 與 USB 3.2 Gen2 接頭。此外,前面板系統接頭與 CMOS清除接頭、可連接機殼開關感應器的CHASSIS接頭都一應俱全。

網路方面搭載 Realtek 2.5GbE控制晶片RTL8125D;USB 20Gbps 連接埠由 Realtek RTS5439S控制,而USB集線器則使用 Realtek RTS5411S。晶片組附近還配置了 BIOS ROM,以及負責 Aura Sync 控制的晶片。


↑ CPU 冷卻器風扇接頭旁邊有一個“Q-LED”,當偵測到異常時它會亮起,有助於隔離故障和問題。


↑ 旁邊安裝有與 Thunderbolt相容的USB4接頭和COM連接埠接頭。


↑ 前置連接埠配備 USB 3.1 Gen 1 介面和 USB 3.1 Gen 2 接口。


↑ 前面板系統接頭和清除CMOS接頭。


↑可連接機殼開關感應器的「CHASSIS」接頭。


↑ 搭載 Realtek 2.5 Gigabit 有線網路控制晶片「RTL8125D」。


↑ 用於 USB 20Gbps 連接埠的控制晶片,Realtek「RTS5439S」。


↑ USB 集線器控制晶片 Realtek 「RTS5411S」。


↑ BIOS ROM 安裝在靠近晶片組的位置。


↑ 用於Aura Sync控制的晶片

ASUS TUF GAMING B860-PLUS WIFI BIOS 功能與效能實測

TUF GAMING B860-PLUS WIFI搭載的是ASUS主機板熟悉的UEFI BIOS。使用者可以在 Advanced模式與 EZ 模式兩種模式間切換。此外,從 Intel 800 系列主機板開始新增的BIOS Q-Dashboard 功能,能直覺地查看主機板上各個元件的狀態,操作起來非常方便。


↑ Advanced模式,是針對中高階使用者設計,適合對各項功能設定有理解能力的玩家使用。


↑ 管理各種調校設定的「Ai Tweaker」分頁。在這裡也可以設定記憶體的XMP記憶體設定檔。


↑ 可以進行風扇控制設定的「Q-Fan Control」。


↑ BIOS更新功能「ASUS EZ Flash」在「Tool」分頁。


↑ 可以直覺查看各個零組件與裝置連接狀態的「BIOS Q-Dashboard」。

如果只是設定開機順序或一些簡單自訂選項,可以直接在簡易模式「EZ模式」這個畫面完成。


↑ 開機選單。

了解完TUF GAMING B860-PLUS WIFI的基本規格與各項功能之後,接下來就進入實際組裝平台 並進行實測體驗。

小編CPU 採用Core Ultra 200S 系列「Core Ultra 9 285K」,且在散熱部分搭配了 ASUS「ROG STRIX LC II 360 ARGB」一體式水冷,配備 360mm 冷排,我選擇了這樣的散熱方案,並開啟了「ASUS Advanced OC Profile」,將 Power Limit 提升,以性能優先的設定進行測試。


↑ 切換到ASUS Advanced OC Profile的注意事項


↑ 透過啟用ASUS Advanced OC Profile可以將功率限制設定提高到Intel預設標準值以上。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285K
主機板:ASUS TUF GAMING B860-PLUS WIFI
記憶體:Crucial DDR5 6000 ( 2 x 24GB )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4070
系統碟:T-FORCE CARDEA IOPS 1TB
散熱器:ROG STRIX LC II 360 ARGB
電源供應器:ROG Strix 10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1 23H2 專業版


↑ CPU為8+16核心 Intel Ultra 9 285K。


↑ 記憶體為48GB套裝,最高運行速度6000MHz。

在單核執行緒運作時,P 核心主頻可達 5.3GHz,而 E 核心的主頻也大幅提升;多執行緒運作時,P 核心維持在 5.1–5.3GHz,E 核心則約為 4.6GHz。

透過開啟ASUS Advanced OC Profile後,功率限制設定為 PL1:320W / PL2:4,095W,讓CPU在性能模式下發揮最佳效能。


↑ HwiNFO。

最後透過啟用「ASUS Advanced OC Profile」提升功率限制後,我們來一起看Core Ultra 9 285K 的效能能達到什麼程度?小編將透過 CINEBENCH系列基準測試和其他測試工具來檢視CPU的效能表現,觀察實際運作情況。


↑ CINEBENCH R23 : CPU nT 41225 pts、1T 2403 pts。


↑ CINEBENCH 2024 : CPU nT 2352 pts、1T 144 pts。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記憶體使用Crucial DDR5 6000,搭配 TUF GAMING B860-PLUS WIFI主機板,記憶體讀取 89805 MB/s、寫入 78793 MB/s、複製 180326MB/s、延遲 104.3 ns的表現。


↑ ADIA64記憶體與快取速度測試。

電腦整體性能測試,則以PCMark 10來進行,可分別針對Essentials基本電腦工作,如App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Core Ultra 285K獲得了 9964分,電腦基準性能Essentials有著11636分,生產力則有 12072分,在更需要 CPU 運算的數位內容創造獲得 19108分的高成績。


↑ PCMARK10。

總結

雖然定位在入門且價格相對親民,ASUS TUF GAMING B860-PLUS WIFI在性能表現上依然展現出應有的水準,即使搭配同代最頂級的處理器 Intel Core Ultra 285K 與高頻率超頻記憶體,也能夠穩定發揮,除了處理器本身無法額外開放超頻之外,效能幾乎沒有明顯短板。

在擴充性方面,除了提供 PCIe 5.0 x16 插槽與M.2 PCIe 5.0 x4 插槽之外,還擁有額外的PCIe插槽可用,三組 M.2 插槽與四組 SATA 連接埠對一般玩家來說已經相當充足,能同時滿足高速 SSD 與傳統大容量儲存的需求。

網路規格方面,這代也與時俱進,配備了 2.5GbE有線網路 + Wi-Fi 7 無線網路的組合,規格上並不輸給高階型號,但對大部分玩家來說已經相當夠用,若日後有更高需求,也能透過擴充卡來升級。

這張主機板同樣搭載了 ASUS 新一代的 Q 設計,除了以往常見的 Q-LED,這次也下放了 Q-Latch 與高階板才有的 Q-Release,讓玩家在安裝 M.2 SSD 或顯示卡時更加便利,整體DIY體驗大幅提升。

整體而言,這張主機板不僅用料與規格達到水準,還能充分發揮高階硬體的性能,在擴充性上也相當齊全,是一款對預算有限但仍希望兼顧性能與便利性的玩家非常值得推薦的產品。


↑ ASUS TUF GAMING B860-PLUS WIFI 售價為 NTD $6,790 元

延伸影片閱讀:  
Previous post

《萬代組裝模型巡迴特展》10月4日中秋假期駁二開展

Next post

Workday攜手Microsoft統一企業AI代理體驗

The Author

charlie

charlie

尖尖哇嘎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