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開箱測試 / 全金屬散熱裝甲 VRM自主散熱
華碩在 2017 年隨著 AMD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的推出,全新打造 ROG Zenith Extreme 主機板,在當時可謂 X399 之顛,有著極致性能與高端擴充,暌違 2 年以更新的方式推出全新「ROG Zenith Extreme Alpha」主機板,這代不僅 VRM 供電升級,並有著自主散熱風扇,以及採用全金屬散熱裝甲,內建 10GbE、3 M.2、8 SATA、4 USB 3.1 Gen 2,再次挑戰 X399 主機板的顛峰。
規格
尺寸:E-ATX(30.5cm x 27.7cm)
處理器支援:AMD 1st and 2nd Gen Ryzen Threadripper Processors
處理器腳位:TR4
晶片組:AMD X399
記憶體:8 x DIMM, MAX 128GB, DDR4 3600(OC)/2666 MHz
擴充插槽:4 x PCIe 3.0 x16、1 x PCIe 3.0 x4、1 x PCIe 2.0 x1
多卡支援:3-Way NVIDIA SLI / AMD CrossFire、x16, x16/x16, x16/x8/x16, x16/x8/x16/x8
儲存埠:8 x SATA 6Gb/s、1 x M.2_1 Socket 3(PCIe 3.0 x4)、1 x DIMM.2(2 x M.2 Socket 3 PCIe 3.0 x4 & SATA)
網路:Aquantia AQC-107 10G、Intel I211-AT Gigabit LAN w/ LANGuard
無線:2T2R Wi-Fi 802.11ac 2.4/5GHz MU-MIMO、藍牙v5.0
音訊:ROG SupremeFX S1220 8ch Codec、ES9018Q2C DAC
USB埠:8 x USB 3.1 Gen1(CPU)、1 x USB 3.1 Gen2(前面板插座)、4 x USB 3.1 Gen1(板端擴充)、2 x USB 2.0、4 x ASMedia USB 3.1 Gen 2(3 Type-A, 1 Type-C)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信仰再升級
從時間點來看,2017 年 8 月 AMD 第 1 代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推出,當時 1950X 最高 16 核心 32 執行緒,憑著 ROG Zenith Extreme 的 8 相供電設計已相當足夠。
接著一年後 2018 年 8 月,AMD 推出第 2 代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並且翻倍了核心數,旗艦 2990WX 最高有著 32 核心 64 執行緒,當時不少板廠也對應推出供電相數提升的主機板更新,但唯獨 ROG 僅以散熱套件更新。
而在今年 CES 華碩隨著隔壁棚 i9-9980XE 推出,並換上熱釺焊散熱介質,使得處理器有更好的超頻表現,也讓以往的供電吃緊,順勢更新 ROG Rampage VI Extreme Omega 主機板,藉此之際也推出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讓旗艦玩家有著更強悍的主機板新選。
↑ ROG Zenith Extreme 與 Ryzen Threadripper 1950X,讓大家回憶一下。
換句話說,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與 ROG Rampage VI Extreme Omega 並不算是第二代,而是同一代(晶片組)下的更新版本;而 Alpha 與 Omega,則是希臘字母的首字與尾字,象徵著造物的起使與中末。
來龍去脈說的差不多,接著就該切入重點,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與 ROG Zenith Extreme 的差異點在哪呢!以下條列式點出主機板的新增(+)與刪減(-)。
- 升級 CPU 供電相實體 8 相做並聯設計 16 相供電。(+)
- VRM 散熱擴大至 I/O 金屬外殼並自帶散熱風扇。(+)
- 呈上,PCH 與 M.2 散熱片同樣升級。(+)
- 記憶體超頻性能提升至 記憶體超頻 3600OC。(+)
- 刪減 PCIe 2.0 x1(-)挪做他用,並讓原本 PCIe 2.0 x4 升級為 PCIe 3.0 x4。
- 刪減 U.2。(-)
- DIMM.2 獲得散熱片,並支援 PCIe 3.0 x4 與 SATA 通道。(+)
- 給滿 8 組 SATA,ASM 擴充。(+)
- 內建 10GBE 網路,原為 PCIe 網卡。(+)
- Wi-Fi 砍掉 1T1R Wi-Fi 802.11ad 60GHz(合理),並升級 2T2R Wi-Fi 802.11ac 2.4/5GHz MU-MIMO(+)。
- 多加 ASMedia 晶片,擴充 4 組 USB 3.1 Gen 2。(+)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主機板開箱
從規格來看,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主要在於新增與刪減,但就信仰來看還是相當狂。處理器支援 1 代、2 代 TR4 腳位的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4 通道 8 DIMM記憶體最大支援 128GB 容量,並支援到 3600MHz 記憶體超頻時脈。
PCIe 擴充維持著 4 組 PCIe x16,支持單卡 x16, x16/x16, x16/x8/x16, x16/x8/x16/x8 等變化;儲存則以 ASMedia 擴充給予 8 組 SATA 埠,並以 DIMM.2 擴充 2 組 M.2 SSD 支援 PCIe 與 SATA 通道,另外主機板還有 1 組 M.2 PCIe SSD 擴充。
網路則改為內建 Aquantia AQC-107 10GbE LAN 與 Intel I211-AT GbE LAN,無線則給予 2T2R Wi-Fi 802.11ac 2.4/5GHz MU-MIMO,也就是最新 Intel 9260NGW 晶片;音訊維持著 ROG SupremeFX S1220 音效晶片與 ES9018Q2C DAC 的組合。
USB 連接埠,除 CPU 與 PCH 都用上之外,還加了兩顆 ASM3142,擴充 4 組 USB 3.1 Gen2,算上板載擴充 USB 共有 18 埠之多。
外箱也換上跟主機板相似的低調沈穩、髮絲紋的設計,背面同樣有標示主機板的規格與特色重點,內部同樣採雙層包裝,而為了讓第二層的配件盒較好拿取,因此紙盒前方可向外掀開。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外觀上更顯得霸氣,不僅有一整排的 VRM 散熱器,更讓金屬 I/O 外殼、VRM 散熱器,通過 L 形熱導管連接,成為一整體的大型散熱器,而連帶 PCH 與 M.2 裝甲一氣呵成,主機板上所見全以金屬散熱材質打造。
而 I/O 外殼的鏡面處,內含著 LiveDash OLED,可做為 Debug Code 的顯示,以及電腦狀態、CPU 溫度電壓的顯示器;這版不僅包含著 ROG 所有的獨門決活,更大器的採用全金屬散熱裝甲,無疑是給旗艦玩家再升級的理由。
↑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正面換上全覆蓋 VRM 散熱片,連帶 I/O 散熱片、PCH 散熱片、M.2 散熱片,讓主機板穿上金屬散熱裝甲。
↑ 而主機板背面,一樣在左側前源有著金屬背板與 AURA 燈光,而 VRM 背面同樣有著金屬散熱片幫助散熱。
主機板右上角,工整對齊著 ATX 24-pin、雙 CPU 8-pin,而電源開關則夾在供電插座中間,此外還有著 ROG DIMM.2 設計,以及前置 USB 3.1 Gen2、4-pin RGB、3-pin ARGB 與 CPU_FAN 等插座。
CPU TR4 插槽,內部的保護殼則換上 Join The Republic 專用的版本,而 CPU 安裝需使用附贈的扭力板手,依序將固定螺絲鬆開,即可打開插槽安裝 CPU。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維持著 CPU 8 相供電設計,但每一相皆為 2 相並聯,藉此讓 2990WX 在全核超頻時,有著更快速的電壓反應;也因為如此,在電路規劃上讓 16 相供電一字排開,也讓 VRM 散熱器像是長城一般。
而這 VRM 散熱模組,不僅透過 L 形熱導管連接至 I/O 外殼散熱片,更自帶 2 顆 3cm 左右的風扇,預設是 VRM 溫度達到 60°C 後開始運轉,玩家亦可在 BIOS 當中調整風扇轉速設定。
I/O 外殼從原本的塑膠,升級成散熱器的一環,帶著髮絲紋的設計與鏡面表面,裝上 LiveDash OLED 顯示器,更顯得獨特。
主機板右下角,則有著前置 USB 3.0 插座,以及 8 組 SATA III 連接埠,其中 6 組來至 X399 晶片組提供,並額外透過 ASM1060 擴充 2 組 SATA III。
整片金屬的 PCH 散熱片,上頭以髮絲紋做為表面處理,並搭配多層次的 ROG Logo,內圈有著 AURA 燈效,讓整體視覺呈現上更具特色;而 PCH 散熱片下方,則有著水冷相關的針腳,以及 Safe Boot、Bios Switch、Retry button 等。
此外,也加入華碩獨家的 Node 介面,可用來擴充 FAN 控制版,甚至是合作品牌的機殼、電源等產品。
PCIe 擴充方面,所有 PCIe x16 插槽都有著金屬裝甲強化,提供著單卡 x16、雙卡 x16, x16、三卡 x16, x8, x16 與四卡 x16, x8, 16, x8 的使用模式。
而主機板上的 M.2 插槽,則與第 4 組 PCIe x16(實際為 x8)共用通道,安裝上 M.2 SSD 後則分為 PCIe x4、M.2 PCIe x4,如此一來主機板包所提供的 3 組 M.2 都採用 CPU 通道,藉此可應用 RAIDXpert2 RAID Management Utility,組成多 PCIe NVMe SSD RAID 儲存陣列。
↑ 鬆開四顆螺絲,即可取下 M.2 散熱片,而下方還有著 M.2 PCIe 擴充插槽。
後方 I/O 也是一樣給到滿,有著 Clear CMOS、BIOS Flash Back 的開關、Wi-Fi 天線,以及 8 組 USB 3.1 Gen1(藍色),還有著通過擴充達到 4 組 USB 3.1 Gen2(紅色 Type A 與 Type C),而有線網路則是黑色 10GbE LAN、紅色 1GbE LAN 的雙網路配置,音效同樣支援到 7.1 聲道輸出,並具備數位 S/PDIF 輸出,此外 3.5mm 音源孔都具備 LED 背光功能。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主機板用料
介紹完主機板的外觀、規格與功能後,其實還有一些主機板的設計細節、用料可與大家分享,接著就把主機板上的散熱片拆解,來檢視完整的電路板設計。
↑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電路板完整外觀。
↑ CPU 數位供電 Digi+ EPU ASP14051 控制器。
↑ CPU 採用數位 8 相每相 2 相並聯供電設計,因此一字排開 16 相供電配置,每相使用 IR 3555M MOSFET 晶片,每一相可負載 60A 電流,並搭配著 MicroFine Alloy Chokes 電感與 10K 日製電容。
↑ 另一側記憶體 2 相數位供電 Digi+ ASP 1103,以及 ASM3142 USB 3.1 Gen2 晶片。
↑ Aquantia AQC-107 10GbE LAN 網路晶片。
↑ 由於 10GbE LAN 網路晶片處理高頻訊號時會有廢熱產生,因此金屬 I/O 為殼則特晶片特別散熱。
↑ ASM3142 USB 3.1 Gen2 晶片與 Intel I211-AT 網路晶片。
↑ 無線採用 Intel 9260NGW 晶片,具備 2T2R Wi-Fi 802.11ac 2.4/5GHz MU-MIMO 與藍牙v5.0 連線能力。
↑ 音效晶片,ROG SupremeFX S1220 搭配 ES9018Q2C DAC,以及 Nichicon Premium 音效電容。
↑ BIOS 晶片,以及 ICS 9VRS4883BKLF 時脈產生晶片。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主機板配件
接著主機板配件也相當豐富,依序圖解跟大家介紹,第一章圖內有著 SATA 線、測溫線、USB 驅動、SLI 橋、風扇擴充板、Node 連接線,以及 M.2 的螺絲螺柱等。
接著還有 SATA 線(共 8 條)、螺絲起子(讓你拆 M.2 散熱片用)、風扇擴充板電源輸入線、RGB 延長線等。
還有著說明文件、說明書、貼紙、天線以及 ROG DIMM.2 子卡。
首先新版本的風扇擴充板,本身有著 TPU 晶片與 AURA 晶片,可擴充 6 組 FAN、3 組 4-pin RGB、3 組溫度偵測針腳。擴充版本身採用 2.5 吋裝置固定孔,可鎖在機殼 SSD 安裝空間上。
而風扇擴充板的連接,需使用 PCIe 6-pin 供電,並透過 Node 連接線連接至主機板 Node 接頭,此外擴充板分有 Node Out 接頭,可在串接支援 Node 連接的機殼或電源產品。稍微可惜之處在於不支援 3-pin ARGB 的擴充。
ROG DIMM.2 借用 DDR 記憶體插槽針腳,轉擴充 2 組 M.2 SSD 插槽,讓 SSD 從原本水平於主機板的安裝,改變為垂直安裝後,更有著專屬的散熱片,讓 SSD 有著更好的散熱表現。
↑ 拆開散熱片,內部都有導熱膠,正反兩面各可安裝一組 M.2 SSD。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BIOS 設定
BIOS 預設啟動至 Extreme Tweaker,玩家可透過 Ai 超頻調整 CPU、RAM 時脈與電壓,並提供 4GHz OC Profile 功能,玩家可透過 D.O.C.P. 來啟動記憶體 X.M.P. 支援,此外更可自行調整 CPU Core Ratio;而進階的 BIOS 頁面中,則有各項板載裝置設定。
↑ BIOS 摘要首頁,可設定語言以及檢視 BIOS 版本資訊。
↑ Extreme Tweaker 可調整 Ai 超頻模式,針對 CPU、RAM 時脈、電壓進行超頻。
↑ 在 Overclocking Presets 當中有著 Load 4GHz OC Profile 的功能。
↑ 內建裝置設定,可調整 PCIe 通道,以及啟用或關閉主機板功能。
Monitor 監控頁面,除了可監控各部位溫度、風扇轉速之外,按下 End 到底還有 Q-Fan Configuration,可調整各風扇的轉速控制等,其中 Heatsink Fan(s) 就是用來調整 VRM 散熱風扇的運作模式。
預設是 VRM 溫度低於 60 度停轉,溫度介於 60-80 度之間以 30% 轉速進行運轉,而當 VRM 來到 80-100 度之間則提升轉速至 60%。
此外,ROG 新主機板在連上網路後,都會詢問是否安裝 Armoury Crate 軟體,若玩家不想安裝,可直接在 BIOS 中直接將這功能關閉;筆者測試都以這套幫忙安裝驅動,比起 USB 或網路一個一個下載還快。
ROG AURA、AI Suite 3、GameFirst IV、Sonic Studio 眾軟體支援
新系列 ROG 主機板都預載前導的安裝程式,主機板預設開機後會詢問:「是否安裝 Armoury Crate 軟體?」,這是放置於 BIOS 的前導程式,若玩家願意安裝會在自動下載。Armoury Crate 可幫忙安裝驅動程式、工具程式,以及獲得 ASUS ROG 相關的資訊、文章等等。
對於 DIY 玩家來說,裝了他就不用拿出光碟機,也不用上去官網下載驅動,省時更省力;當然若玩家不想安裝,也可在 BIOS 中將這功能關閉。
AURA Sync 與 LiveDash
ROG AURA 軟體不僅有著各式燈光效果,亦有著色彩圈、亮度、RGB、Hue 等顏色調整功能,讓玩家自行調色;另一方面,AURA Sync 亦可與 ROG Claymore 機械式鍵盤、ROG Spatha、Gladius II、Pugio 等電競滑鼠,以及 STRIX 顯示卡、RAM 記憶體等產品同步燈光,打造出最具個人特色的 DIY 電腦。
而 LiveDash 軟體,則可在開機後顯示不同的資訊,包含電腦監控、動畫圖片、音效 EQ 等功能。
由於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的燈效實在太好看了,所以多拍幾張供大家膜拜信仰。
↑ 主板右側前源 ARGB 燈光,裝機也建議留點空間讓燈光秀出來。
AI Suite 3
AI Suite 3 軟體本身就提供著主機板 TPU、EPU、DIGI+ 電源控制,以及風扇控制 Fan Xpert 4 等功能,透過 5-Way 優化,可讓玩家輕鬆最佳化超頻設定,包含 CPU、電源、TPU、EPU 與風扇自動最佳化,達到最好的電腦性能。
↑ AI Suite 3,玩家可通過 5-Way 優化快速調整電腦性能。
GameFirst V
新版 GameFirst V 變得更智慧,基本上無須任何操作,預設採智慧模式運作,會依據應用優先權來調整封包,並可調整應用使用有線 LAN 或無線 Wi-Fi 連網,以達到順暢網路遊戲體驗,當然亦可手動自行選擇模式或程式優先權。
畢竟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有著 1GbE、10GbE LAN 與 Wi-Fi,三個網路連線,即可透過 GameFirst V 來設定不同類型程式,使用著不同的連網方式;此外,也提供了網路監控、網路資訊等功能,若搭配 ROG 路由器則有 ROG FIRST 的優先權功能。
Sonic Studio III & Sonic Radar III
Sonic Studio III 軟體,除了可透過 Sonic Studio Effects 強化音效與自訂 EQ 之外,更強的是能夠依據不同應用,來指定音效輸出的路徑,例如:用電腦觀看電影時,可以直接透過 HDMI 輸出影音訊號給擴大機,而擴大機再分別將音訊出給音響、影像輸出給電視使用;而當在遊戲時,也可以自動將遊戲音訊,輸出給電競耳機,讓玩家無須手動切換,一切音效管理通通交給 Sonic Studio III 即可。
Sonic Studio III 在高級設定當中,將 DEVICE ROUTING 給開啟之後,就能依據不同應用來選擇輸出的音訊裝置;且可以依據不同應用來設定音效與等化器,並可將設定儲存起來進行備份。
Sonic Radar III 則是分析遊戲音訊,並透過雷達顯示,將聲音的方位給「指示」出來,對於需要聽音辨位的遊戲,這功能對於初學者可以說是相當強大,新版本的 Sonic Radar III 提供了雷達、3D 指針與信號顯示器,讓玩家可以看見聲音方位;Sonic Radar III 在《鬥陣特攻》遊戲當中也相當有效,不論敵友只要聲音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顯示在雷達上,而在軟體的編輯頁面當中,也能設定圖像的透明度與位置,喜愛射擊遊戲的玩家,但又是聽力苦手的玩家,可以試著用這套軟體來試試。
↑ Sonic Radar III 測試。
RAMCache III 與 RAMDisk
ROG 免費軟體,讓玩家可將一部份記憶體,切換為儲存加速快取(RAMCache)或者記憶體磁碟(RAMDisk),對於主機板來說屬於附加價值,玩家可自行嘗試。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主機板效能測試
效能測試方面,則分別測試處理器、記憶體、SSD 與整台電腦的性能,處理器使用 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並採用 4GHz OC Profile 超頻設定與 DDR4 3200 記憶體時脈,以下分數提供給各位參考。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
主機板:ASUS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 8GB*4-3200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系統碟:Samsung NVMe SSD 960 PRO M.2
電源供應器:ANTEC 12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CPU-Z 可檢視 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 完整資訊,處理器代號 Threadripper,為 12nm 製程的處理器,有著 32 核心 64 執行緒;主機板使用 ASUS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X399 晶片組;記憶體為四通道 DDR4 3200MHz。
CPUmark99 測試,單看處理器的單核心執行能力,單核心的 IPC、時脈高即可獲得相當高分。2990WX 在 4GHz 時脈下僅有著 600 分的單核性能。
wPrime 則用來衡量處理器多線程運算能力,透過計算平方根的方式來測量處理器性能,測試分為 32M 與 1024M 運算難度,就看誰的多核心運算能力較強,即可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計算。
2990WX 採用 64 執行緒進行運算,32M 難度時由於分太多工作,使得花費 15.5 秒才將資料同步完畢完成計算,而 1024M 的難度下可見 64 執行緒只需 39 秒就完成計算。
CINEBENCH R15 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繪圖性能。也是目前用來評比 CPU 運算性能常見的測試軟體。
2990WX 超頻全核 4GHz 可達到 CPU 5981 cb 的高成績,而提升渲染解析度的 Extreme 測試,則有著 1706 cb 分。
Corona Benchmark 則是相當容易操作的測試工具,主要是透過 CPU 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2990WX 靠著 32 核心 64 執行緒,指花費 44 秒即可完成渲染。
V-Ray Benchmark 可測試電腦的 CPU 對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速度,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2990WX 以 64 執行緒,只需 22 秒即可完成渲染。
POV-Ray 是一套免費的光線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算力,來計算光影與 3D 影像的渲染。
2990WX 有著 64 執行緒可達到平均 11845.1 PPS 的渲染速度,僅需 22.13 秒就可以完成渲染工作。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記憶體使用 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 8GB*4-3200 記憶體。搭配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有著記憶體讀取 74384 MB/s、寫入 79157 MB/s、複製 76463 MB/s、延遲 64.8 ns 的表現。
常使用的 WinRAR 壓縮軟體,此測試對於核心數要求不高,因此 2990WX 僅有著 11,822 KB/s 的處理速度。
7-Zip 壓縮測試與之相對,就可用到多核心的性能,2990WX 壓縮評等為 55915 MIPS,解壓縮 196808 MIPS。
影音轉檔方面,測試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進行,2990WX 於 X.264 編碼有著 59.5 fps 的運算性能,而 X.265 更有著 70.1 fps 的表現。
測試系統碟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的讀寫性能,CrystalDiskMark 循序讀取 3465 MB/s、寫入 2125 MB/s,4K 亦有著 444 MB/s、421 MB/s 的水準。
電腦整體性能測試,則以 PCMark 10 來進行,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2990WX 搭配 RTX 2080 Ti 獲得了 5,892 分,電腦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著 8124 分,生產力則有 6879 分,在更需要 CPU 運算的數位內容創造獲得 9933 分。
遊戲效能測試,搭配 RTX 2080 Ti FE 顯示卡進行測試,而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中,物理 Physics 分數有著 21878 分;針對 DirectX 12 所設計的 Time Spy 測試,CPU 獲得了 8122 分的成績。
做為更新的 ASUS 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主機板,不僅誠意十足 VRM 大升級 8 相數位供電每相 2 相並聯,讓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 全核超頻更容易,並聯設計更讓 VRM 可快速反應,提供 CPU 所需的變化電流。
此外,散熱也大幅升級,不僅有著長城等級的 VRM 散熱,並透過自主風扇進行降溫,再以 L 形熱導管連接至 I/O 散熱外殼,整張主機板都換上金屬散熱材質,給予旗艦玩家更狂的信仰。
規格面則屬於微調有新增與刪減,近期想購入旗艦平台的玩家,ROG Zenith Extreme Alpha 可說是誠意十足信仰再升級,但相對旗艦主機板的價格則是 2 萬有找,就看各位玩家的預算深度與需求來決定信仰高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