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Rock B450M Steel Legend 主機板開箱測試 / 更潮更炫 ARGB 燈效
華擎於今年 CES 大展時,推出主機板新系列「Steel Legend」,不僅有著鋼鐵般的元素,更有著大面積的電路板圖騰,以及結合 ARGB 的燈效,讓喜愛電競潮流的玩家,有著更獨特的主機板可選,此次測試的 B450M Steel Legend 規格近似於 B450M Pro4,但顏值表現上則是 Steel Legend 比較吸睛。
規格
尺寸:Micro ATX (24.4cm x 24.4cm)
處理器:AMD Ryzen 1st, 2nd
處理器腳位:AMD AM4
晶片組:AMD B450
記憶體:4 x DIMM, MAX 64GB, DDR4 3533+/3200/2666/2400 MHz
顯示輸出:HDMI 1.4(4K@30Hz)、DisplayPort 1.2
擴充插槽:1 x PCIe 3.0 x16、1 x PCIe 2.0 x16(@x4)、1 x PCIe 2.0 x1
儲存埠:4 x SATA 6Gb/s、1 x Ultra M.2 2280(PCIe Gen3 x4)、1 x M.2 2280(SATA)
網路:Realtek RTL8111H
音訊:Realtek ALC892
連接埠:1 x PS/2 鼠鍵、6 x USB 2.0(4@板載擴充)、2 x USB 3.1 gen2 (Type A / C)、6 x USB 3.1 gen1(2@板載擴充)
ASRock B450M Steel Legend 主機板開箱
新款 ASRock B450M Steel Legend 定位同樣在主流入門系列,但換上全新的設計與散熱片,並且主機板上加入 ARGB 的燈效,若各位玩家喜愛這種風格,肯定會覺得新款 B450M Steel Legend 主機板相當好看。
B450M Steel Legend 支援 AMD AM4 腳位的處理器,並採用 Micro ATX 主機板尺寸,具備著 4 組 DDR4 記憶體插槽,最大可達 64GB 與超頻 DDR4 3533 記憶體時脈;而擴充插槽,則保有 1 組 PCIe 3.0 x16 可擴充獨立顯示卡,並有著 1 組 PCIe 2.0 x16 插槽頻寬為 x4,另外還有 1 組 PCIe 2.0 x1。
儲存面,則有著 1 組 Ultra M.2 2280 支援 PCIe x4 SSD,只可惜這張沒有提供 M.2 散熱片,此外另一組 M.2 2280 則支援 SATA III,並給予基本 4 組 SATA III 連接埠;網路與音訊則分別使用 Realtek RTL8111H 網路晶片與 Realtek ALC892 音效晶片。
若搭配 Ryzen APU 則可有著雙內顯輸出 HDMI 1.4 與 DisplayPort 1.2;至於 USB 也給的相當足夠,後 I/O 有著 2 組 USB 2.0、2 組 USB 3.1 gen2 (Type A / C) 與 4 組 USB 3.1 gen1,整體規格足夠滿足主流玩家的需求。
↑ B450M Steel Legend 外盒,以銀灰色為主的配色。
↑ 背面則有產品規格與特色介紹,並大幅強調 Polychrome RGB 與 ARGB 的效果。
這系列比起既有的 Taichi、Phantom Gaming 系列還要搶眼,主機板以黑白灰三色搭配的數位迷彩圖紋,並將散熱片與 I/O 外殼都換上彰顯金屬風格的銀色搭配。
老實說這設計還滿特別,比起以往較素的 ASRock 來說算是不錯的嘗試,而 Micro ATX 的配置上,主要是少 1 組 PCIe x16(@x8),以及比較可惜這張沒有附贈 M.2 散熱片並改為 4 組 SATA 埠。
↑ B450M Steel Legend,顏值升級 Level Up!
主機板右上角區域,主要有著 ATX 24-pin 供電,以及 USB 3.1 Gen1 的擴充插座,而在 4 DIMM 記憶體插槽上方,則有 1 組 4-pin RGB 針腳。
而主機板上的 VRM 供電模組都換上銀色的散熱片,並裝上 I/O 外殼秀 ARGB 燈效,這張除了兼顧主流入門之外還有著不錯的顏值。
右下角,主要有著 4 組 SATA III 連接埠,而晶片組一樣有著銀色散熱片,在底部則有著 ARGB 的燈效;下方則有著 1 組 M.2 2280 插槽,支援 SATA SSD。
CPU 下方這組 Ultra M.2 插槽,則支援 PCIe x4 SSD,只可惜沒有附帶散熱片;而 PCIe 插槽擴充,則以 1 組 PCIe Gen3 x16 為主,而這組插槽則有著金屬強化,增加插槽的強度,而第二組 PCIe x16 插槽,實際則是走 PCIe Gen2 x4,換句話說這組並非來自 CPU 通道,而是採用晶片組提供的 PCIe,此外還有著 1 組 PCIe Gen2 x1 插槽。
主機板後 I/O 則給予相當足夠的 USB 數量,包含 2 組 USB 2.0、4 組 USB 3.1 Gen1,以及 2 組 USB 3.1 Gen2 Type-A 與 Type-C 各一,此外還保有 PS/2 介面,以及 7.1 聲道的 3.5mm HD Audio Jacks 輸出。
若各位安裝 Ryzen APU,則具備 HDMI 1.4(4K@30Hz)與 DisplayPort 1.2 內顯輸出功能。
介紹完主機板的外觀、規格與功能後,其實還有一些主機板的設計細節、用料可與大家分享,接著就把主機板上的散熱片拆解,來檢視完整的電路板設計。
↑ CPU 供電,採用 6 相數位供電,搭配 uP9505P 控制器。
↑ ASM1543 USB 3.1 Type C mux switch。
↑ NUVOTON NCT6779D Super I/O 控制晶片。
主機板配件則相對基本,說明書、明信片、驅動光碟、I/O 檔板、SATA 線材與 M.2 螺絲。
至於主機板 BIOS 介面並沒有 Steel Legend 的新介面,還是維持既有著風格,在主選單當中,有著電腦的基本資訊,而在超頻工具中可調整 CPU、記憶體的超頻設定,並針對電壓進行調整;進階選單則有關於板載功能的設定與操作。
工具選單除了更新 BIOS 的 Instant Flash 工具外,還有簡易的 RGB LED 控制功能;硬體監控除了可監控 CPU 溫度、風扇轉速外,亦有著 FAN-Tastic 調頻的設定功能;而在開機選單中,除了設定啟動順序之外,在退出頁面有提供 Boot Override 的選項。
ASRock Polychrome RGB 與 A-Tuning
燈效控制方面有著 ASRock Polychrome RGB 軟體,可控制主機板連接的燈條燈效,並可同步周邊 RGB 產品,並提供多種燈效,如:Static、Breathing、Strobe、Cycling、Random、Music、Wave 等不同模式的燈光效果。
↑ B450M Steel Legend 主機板燈效,I/O 外殼與 PCH 都換上 ARGB LED,讓燈效更多彩。
↑ ASRock Polychrome RGB 軟體,可選擇所有裝置同步燈效,或解除裝置同步,個別調整燈光效果。
A-Tuning 提供簡易的運作模式設定,選擇效能模式可自動提升電腦性能,此外在 OC Tweaker 頁面中,還可針對 CPU、電壓進行超頻設定,並提供 FAN-Tastic Tuning 設定,可自定風扇轉速曲線。
效能測試方面,則分別測試處理器、記憶體、SSD 與整台電腦的性能。處理器使用 AMD Ryzen 7 2700X,並採用 Ryzen Master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超頻設定與 DDR4 3200 記憶體時脈,以下分數提供給各位參考。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7 2700X
主機板:ASRock B450M Steel Legend
記憶體:G.SKIL L Trident Z RGB DDR4 8GB*2-2666
顯示卡:AMD Radeon VII
系統碟: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電源供應器:ANTEC 12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CPU-Z 可檢視 AMD Ryzen 7 2700X 完整資訊,處理器代號 Pinnacle Ridge,為 12nm 製程的處理器,有著 8 核心 16 執行緒;主機板使用 ASRock B450M Steel Legend,B450 晶片組;記憶體為雙通道 DDR4 3200MHz。
CPUmark99 測試,單看處理器的單核心執行能力,單核心的 IPC、時脈高即可獲得相當高分。2700X 在超頻下有著 648 分的單核性能。
wPrime 則用來衡量處理器多線程運算能力,透過計算平方根的方式來測量處理器性能,測試分為 32M 與 1024M 運算難度,就看誰的多核心運算能力較強,即可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計算。
2700X 採用 16 執行緒進行運算,32M 難度時花費 4.5 秒完成計算,而 1024M 的難度下則需要 95 秒計算時間。
CINEBENCH R15 與 R20 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繪圖性能。也是目前用來評比 CPU 運算性能常見的測試軟體。
2700X在 R15 版本測試可達到 CPU 1814 cb 的成績,而提升渲染複雜度的 R20 版本,亦有著 CPU 4019 cb 的成績。
Corona Benchmark 則是相當容易操作的測試工具,主要是透過 CPU 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2700X 完成運算需花費 118 秒即可完成渲染。
類似的 V-Ray Benchmark 同樣可測試電腦的 CPU 對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速度,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2700X 完成運算需花費 74 秒即可完成渲染。
POV-Ray 是一套免費的光線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算力,來計算光影與 3D 影像的渲染。
2700X 有著 16 執行緒可達到平均 3651.6 PPS 的渲染速度,需要 71.7 秒完成渲染工作。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記憶體使用 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 8GB*4-3200 記憶體。搭配 B450M Steel Legend 有著記憶體讀取 47865 MB/s、寫入 45888 MB/s、複製 41560 MB/s、延遲 66.9 ns 的表現。
常使用的 WinRAR 壓縮軟體,此測試對於核心數要求不高,反而偏好時脈高的處理器,因此 2700X 超頻下有著 13,355 KB/s 的處理速度。
7-Zip 壓縮測試與之相對,就可用到多核心的性能,2700X 壓縮評等為 43424 MIPS,解壓縮 82192 MIPS。
影音轉檔方面,測試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進行,2700X 於 X.264 編碼有著 52.1 fps 的運算性能,而 X.265 則有著 27.8 fps 的表現。
測試系統碟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的讀寫性能,CrystalDiskMark 循序讀取 3383 MB/s、寫入 2050 MB/s,4K Q8T8 亦有著 1321 MB/s、1560 MB/s 的水準。
電腦整體性能測試,則以 PCMark 10 來進行,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2700X 搭配 Radeon VII 獲得了 6,168 分,電腦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著 8940 分,生產力則有 8248 分,在更需要 CPU 運算的數位內容創造獲得 8636 分。
遊戲效能測試,搭配 Radeon VII 顯示卡進行測試,而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中,物理 Physics 分數有著 20306 分;針對 DirectX 12 所設計的 Time Spy 測試,CPU 獲得了 8838 分的成績。
ASRock B450M Steel Legend 不僅顏值升級,在價位與 Pro 4 相似,但整體顏值、規格更吸睛,同樣採用 Micro ATX 尺寸,體積比起 ATX 再小一些,但也可滿足 Ryzen 多核與 Vega 內顯 APU 的玩家,提供雙內顯輸出,以及雙 M.2 擴充與基本的 PCIe、SATA 等連接埠,給予玩家足夠的性能與擴充。
這一系列主機板的燈效,也換上 ARGB LED,因此可有著彩虹波浪等多彩特效,而主機板也提供 4-pin RGB 與 3-pin ARGB 的擴充針腳,對於入門喜愛設計外觀、RGB 燈效的玩家,那 Steel Legend 肯定能在入門系列中滿足玩家的多彩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