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HDD、SSD

OWC Express 1M2 80G SSD 外接盒開箱測試 / 極速 6000 MB/s、TB5 的 0TB 版本

OWC 新款「Express 1M2 80G」SSD 外接盒,提供 0TB 的 DIY 版本以及預裝 1~8TB SSD 的選擇。不過在產品命名與傳輸介面都寫上「USB4 80Gbps」,這似乎要避免 Thunderbolt 對於 DIY SSD 外接盒的限制,一樣能給予極速 6000 MB/s 的傳輸效能,但必須搭配 Thunderbolt 4/5 或 USB4 的電腦與 Mac 才能使用。(說人話:這就是 TB5 版本的 DIY SSD 外接盒,換個名字賣總可以吧!)

Express 1M2 80G 規格
外殼:鋁製外殼
介面:USB4 Type-C、80Gbps
控制晶片:Barlow Ridge (JHL9480)
M.2 插槽:1 x M.2 2242/2280 NVMe SSD(M-Key)
SSD:無
連接線:USB Type C(可移除)、長度 0.3m
尺寸:13.3 x 7.2 x 2.4cm
重量:289g
保固:DIY 外接盒 2 年
macOS:支援 Thunderbolt 3/4/5 Mac 和 USB4 設備
Windows 11:支援 Thunderbolt 4/5 或 USB4 Windows 電腦、Chromebook 和 Surface 設備

USB4 v2、USB4 80Gbps 對標 Thunderbolt 5

簡單來說 USB-IF 與 Intel 兩者在外接傳輸架構 USB4 與 Thunderbolt 4 維持同樣的規格,但差別在於兩者「最低規格要求」不同,USB-IF 開放廠商提供不同的頻寬、充電功率、數據傳輸速度與顯示器等支援,但相對 Thunderbolt 會要求有較完整的規格支援。

也因此 OWC 想要推出 Thunderbolt 5 的 DIY SSD 外接盒也會被 Thunderbolt 給限制,但路不轉人轉 OWC 於是推出「Express 1M2 80G」,也就是當初最早推出 USB4 DIY SSD 外接盒的產品,這次改用 Barlow Ridge JHL9480 的晶片,提供最高外接 6000 MB/s 的傳輸效能。

目前 OWC 外接 SSD 產品如下圖所示,主要的 Envoy 都是傳統 USB 的傳輸介面,直到 Express 1M2 的最早推出的 USB4 40Gbps 的外接 SSD 產品,以及隨後推出的 Envoy Ultra 採用 Thunderbolt 5 傳輸介面的外接 SSD,而新推出的 Express 1M2 80G 則是採用相同控制晶片,但有提供 0TB 外接盒的款式。

但專業玩家應該能抓到重點,雖然 Express 1M2 80G 標示採用 USB4 80Gbps 傳輸,但因為骨子裡使用的是 Thunderbolt 5 晶片,支援 USB4 v2 80Gbps 的規格,但一樣不支援一般 USB Type-C 的電腦使用,各位 PC、NB、Mac 需要 Thunderbolt 4/5 或 USB4 的連接埠,才能正常使用 Express 1M2 80G。


↑ OWC 外接 SSD 產品列表。

 

OWC Express 1M2 80G SSD 外接盒開箱 / 經典鋁鰭片強化 SSD 正面散熱

OWC Express 1M2 80G 的外包裝、產品外觀與原本的 OWC Express 1M2 一致,這款造型繼承至自家「ThunderBlade」的專業造型,Express 1M2 80G 鰭片鋁合金的外殼尺寸為 13.2 x 7.0 x 2.4 cm 相比一般 SSD 外接盒還要大了許多,但可給予 SSD 更好的被動散熱性能。


↑ OWC Express 1M2 80G 外包裝,並有標示 0TB 版本。


↑ 包裝背面情境照雷同。


↑ 配件則包含十字螺絲起子、橡膠墊、USB-C 傳輸線。

 

OWC Express 1M2 80G 有著精工削切的鋁合金外殼,洗鍊的鰭片造型與圓潤的四角,讓 SSD 外接盒有著相當獨特的外觀與專業感。在外接盒正面有著燈號指示燈與 OWC Express 1M2 字樣,後方則有著 USB4 80Gb/s Type C 連接埠。


↑ 精美的鋁合金外殼與鰭片造型。


↑ 外接盒正面。


↑ 外接盒後方,標示 USB4 80Gb/s Type C 連接埠。

 

外接盒底部,採用後方 2 顆螺絲固定,前方則使用機構方式固定。玩家需鬆開後方兩顆螺絲才能拆開 OWC Express 1M2 80G 外接盒。外接盒內部設置,是將 SSD 發熱面(控制器)朝上接觸外殼上方的大型鋁合金外殼,並同時替外接盒的控制晶片 Barlow Ridge (JHL9480) 散熱。

OWC Express 1M2 80G 外接盒,內部提供 1 個 M.2 M-Key 插槽,支援 M.2 2242/2280、NVMe SSD 的規格。但玩家在搭配 SSD 時要注意必須不含額外的散熱器。


↑ 外接盒底部螺絲固定處沒有貼上橡膠墊。


↑ 拆開 OWC Express 1M2 80G 外接盒。

 

內部電路板上,主要的控制晶片為 Barlow Ridge (JHL9480),這顆就是 Intel 最新的 Thunderbolt 80/120G 控制器,這顆控制器支援 USB4 v2 的規格,PCIe 模式下可提供 Gen4 x4 64Gbps 的傳輸能力。但是無法向下支援一般 USB-C 連接使用。負責處理 USB-PD 供電的則使用 CYPM1321 這顆 MCU。


↑ 主要控制晶片為 Barlow Ridge (JHL9480)。

 

散熱方面,外接盒上蓋備有導熱墊可替 SSD 正面與控制器散熱;本次測試則使用 Transcend PCIe Gen5 SSD MTE260S。而安裝好 SSD 之後鎖回上蓋,在配件中有額外的橡膠墊可讓玩家使用。


↑ 外接盒上蓋的導熱墊。


↑ 搭配使用 Transcend PCIe Gen5 SSD MTE260S。


↑ 安裝好 SSD,可以替外接盒黏上腳墊。

 

這次 OWC Express 1M2 80G 外接盒提供的是 0.3m 長度的 USB-C 連接線,但接頭處並沒有額外標示 USB4 v2 等字樣。


↑ USB-C 連接線。

 

Thunderbolt 5 PC – ROG MAXIMUS Z890 EXTREME

有鑑於目前 USB4 v2 規格還未有第三方晶片廠商推出 Host 晶片,因此一樣使用具備 Thunderbolt 5 功能的主機板來測試,這次使用「ROG MAXIMUS Z890 EXTREME」旗艦主板,有著 2 個 Thunderbolt 5 Type-C 連接埠,能夠輕鬆支援 USB4 v2 的新規格。


↑ ROG MAXIMUS Z890 EXTREME。


↑ 具備 2 個 Thunderbolt 5 Type-C。

 

OWC Express 1M2 80G 效能測試 / Thunderbolt 5 PC

測試前要注意,Windows 將外接儲存裝置預設為「快速移除」,倘若希望獲得較高的傳輸效能,尤其時常時大量寫入外接 SSD 的使用狀況下,建議將 SSD 的原則修改為「最佳效能」,也就是在裝置上啟用寫入快取,可以讓 SSD 有較好的寫入效能且溫度表現較好。


↑ 初次使用建議可改為最佳效能,但要注意的是移除裝置時一定要安全移除。

 

首先 CrystalDiskInfo 檢視 OWC Express 1M2 80G 的磁碟資訊,內部使用 MTE260S SSD,使用 PCIe 4.0 x4 傳輸、NVMe 2.0 支援 S.M.A.R.T.、TRIM、VolatileWriteCache 指令。


↑ CrystalDiskInfo。

 

OWC Express 1M2 80G 連接至 Thunderbolt 5 PC,通過 CrystalDiskMark 進行測試循序讀取 1M Q8T1 可達到 6180 MB/s、寫入 5843 MB/s 的效能,這外接速度基本上已非常接近內接 M.2 PCIe 4.0 x4 的傳輸效能,也是目前外接 SSD 最高的傳輸能力。


↑ CrystalDiskMark – Thunderbolt 5 PC。

 

AJA System Test 模擬 4K FULL 64GB 影像傳輸,循序讀取 4839 MB/s、寫入 4664 MB/s 的傳輸表現。


↑ AJA System Test – Thunderbolt 5 PC。

 

一般 Windows 檔案傳輸測試,使用 FastCopy 程式分別執行讀取、寫入不同的資料類型,像是單一影片大檔 31GB、400 張 RAW 檔照片 11.5GB、遊戲 2077 資料夾 84.5GB、零散小檔包含 docx / pdf / jpeg 等共 27.1GB。

OWC Express 1M2 80G 傳輸單一影片大檔讀取可達 5434 MB/s、寫入 3700 MB/s;RAW 檔照片則是讀取 4848 MB/s、寫入 3502 MB/s;遊戲資料夾複製讀取 5560 MB/s、寫入 3698 MB/s;零散小檔讀取 1557 MB/s、寫入 1954 MB/s。


↑ FastCopy – Thunderbolt 5 PC。

Thunderbolt 5 PC:使用 Intel Core Ultra 285K、DDR5 48GB、ROG MAXIMUS Z890 EXTREME;FastCopy 的來源 SSD 則是內接 PCIe 5.0 x4 SSD。

 

OWC Express 1M2 80G 效能測試 / Thunderbolt 4 PC

接著將 OWC Express 1M2 80G 連接至 Thunderbolt 4 PC,通過 CrystalDiskMark 進行測試循序讀取 1M Q8T1 可達到 4000 MB/s、寫入 3022 MB/s 的效能。


↑ CrystalDiskMark – Thunderbolt 4 PC。

 

AJA System Test 模擬 4K FULL 64GB 影像傳輸,循序讀取 2664 MB/s、寫入 3344 MB/s 的傳輸表現。


↑ AJA System Test – Thunderbolt 4 PC。

 

FastCopy 測試,OWC Express 1M2 80G 傳輸單一影片大檔讀取 3039 MB/s、寫入 2356 MB/s;RAW 檔照片則是讀取 2624 MB/s、寫入 2298 MB/s;遊戲資料夾複製讀取 2938 MB/s、寫入 2352 MB/s;零散小檔讀取 1313 MB/s、寫入 1498 MB/s。


↑ FastCopy – Thunderbolt 4 PC。

Thunderbolt 5 PC:使用 ROG NUC (2025) NUC15JNK,通過系統 SSD 進行檔案傳輸測試。

 

OWC Express 1M2 80G 效能測試 / USB4 PC

最後來試試連接至 USB4 PC,通過 CrystalDiskMark 進行測試循序讀取 1M Q8T1 可達到 3930 MB/s、寫入 3386 MB/s 的效能。


↑ CrystalDiskMark – USB4 PC。

 

AJA System Test 模擬 4K FULL 64GB 影像傳輸,循序讀取 3280 MB/s、寫入 2852 MB/s 的傳輸表現。


↑ AJA System Test – USB4 PC。

 

FastCopy 測試,OWC Express 1M2 80G 傳輸單一影片大檔讀取 2845 MB/s、寫入 2953 MB/s;RAW 檔照片則是讀取 3069 MB/s、寫入 2860 MB/s;遊戲資料夾複製讀取 3635 MB/s、寫入 2949 MB/s;零散小檔讀取 918.2 MB/s、寫入 1611 MB/s。


↑ FastCopy – USB4 PC。

USB4 PC:使用 AMD Ryzen 9950X3D、DDR5 32GB、ROG CROSSHAIR X870E HERO;FastCopy 的來源 SSD 則是內接 PCIe 5.0 x4 SSD。

 

OWC Express 1M2 80G 溫度表現

通過 CrystalDiskMark 測試 HWINFO 偵測到內部的 MTE260S SSD 最高溫度來到 57°C,測試環境為無風扇散熱、室溫冷氣房 26°C 的情況下。而熱像儀顯示,OWC Express 1M2 80G 外接盒正面最高 41°C、背面最高也是 41°C,這溫度表現不太需要擔心過熱降速,但如果是長時間大檔案高速傳輸的情況下,有好的通風或室內冷氣會比較好。


↑ HWINFO 溫度紀錄。


↑ 熱像儀 SSD 正面。


↑ 熱像儀 SSD 背面。

 

總結

沒錯,OWC Express 1M2 80G 就是另一個 USB4 v2 的 Envoy Ultra 好朋友。而這款外接 SSD 也是目前外接儲存設備中傳輸性能最快的選擇。而差別在於,OWC Express 1M2 80G 有提供 0TB 的 DIY 版本,讓專業用戶可挑選喜愛的 SSD 品牌來使用。

OWC Express 1M2 80G 基於 USB4 v2 規範可提供 PCIe 64Gbps 進行資料傳輸,實際搭配 Thunderbolt 5 PC 可達到循序讀取 6180 MB/s、寫入 5843 MB/s 的高效能。並相容 Thunderbolt 4、USB4 等 PC、NB 使用,當然也支援 Mac 等設備。

但唯一可惜的是 OWC Express 1M2 80G 雖標示使用 USB4 v2 傳輸,但無法向下相容一般 USB 連接埠,換句話說這顆外接 SSD,一定要連接在具備 Thunderbolt 5/4、USB4 等 PC、NB、Mac 等電腦使用,若連接一般 USB-C 雖然會看到裝置但無法正常使用。

價格方面,OWC Express 1M2 80G 0TB 的 DIY 外接盒版本 NT$7,230 元,至於包含 1TB SSD 的版本則是 NT$11,520 元。但有趣的是 OWC Express 1M2 80G 的 2TB(NT$16,470)、4TB(NT$23,070)版本,對應 Envoy Ultra 2TB(NT$13,200)、4TB(NT$19,800)同容量產品還貴不少。

總之,現在最快的 USB4 v2 SSD 外接盒與 Thunderbolt 5 外接 SSD,OWC 都已準備好就看各位的需求來挑選儲存產品,但小編個人偏愛 OWC Express 1M2 這帥氣的鋁鰭片造型。

延伸影片閱讀:  
Previous post

MSI 推出重磅促銷 升級裝備送 Steam 點數豪禮

Next post

Crucial 強調 LPCAMM2 突破 8,533MT/s 傳輸速度將驅動 AI 筆電效能提升

The Author

sinchen

sinchen

我是 Si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