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熱、空冷、水冷、風扇

Cooler Master MasterAir MA612 Stealth ARGB 開箱測試 / 雙風, 非對稱, 黑化塔散

散熱大廠 Cooler Master 旗下的空冷 MasterAir 系列,推出新款更新「MasterAir MA612 Stealth ARGB」CPU 散熱器,以 6 熱導管、單塔體搭配 2 顆 SickleFlow ARGB 風扇,同時具備黑化、非對稱設計,保有相當好的安裝相容性,更有著鋁合金上蓋增添質感,散熱器兩面都有著 ARGB 燈效,隱黑又亮眼的新塔風格。

規格
CPU 腳位:LGA2066, LGA2011-v3, LGA2011, LGA1200, LGA1366, LGA1156, LGA1155, LGA1151, LGA1150, AM4, AM3+, AM3, AM2+, AM2, FM2+, FM2, FM1
尺寸(長x寬x高):129 x 112.2 x 158 mm
材質:6 支熱導管、鋁質鰭片
風扇尺寸:120 x 120 x 25 mm
風扇轉速:650-1800 RPM (PWM) ± 5%
風扇風量:62 CFM (最大)
風扇風壓:2.25mm H2O (最大)
風扇噪音:8 – 27 dBA
風扇連接介面:4-Pin
產品保固:5 年保固

MasterAir MA612 Stealth ARGB 開箱 / 黑化單塔雙扇 雙面 ARGB 燈效

Cooler Master 空冷系 MasterAir MA612 Stealth ARGB CPU 塔式散熱器,以黑化鋁塔搭配 2 顆 SickleFlow ARGB 風扇,有著不錯的風量與風壓,最高轉速在 1800 RPM,噪音也壓制在 27 dBA,並具備著 ARGB 燈效與自帶控制器。

散熱器塔體為非對稱設計,如此一來安裝雙扇時可避免干涉記憶體,散熱器以拋光過的鍍鎳銅底接觸 CPU,再將廢熱通過 6 根熱導管快速引導致鋁鰭片進行散熱;散熱器高度為 15.8cm,一般 ATX 機殼都可相容至 16cm 的塔扇高度,換上這顆也不成問題。

散熱器塔頂則有著鋁製裝置面板,除了 Cooler Master 標誌外帶著髮絲紋處理,平時隱黑的外觀相當好看,至於開機後藉由雙面 ARGB 風扇點綴,成了機殼中相當亮眼的主角,風扇除使用配件的控制器之外,也可直接連接至主機板進行燈光同步。

MA612 Stealth ARGB 支援目前主流的 Intel LGA 1200、115X、2066、2011-v3 以及 AMD AM4 等腳位。


↑ MasterAir MA612 Stealth ARGB 外包裝。


↑ 背面則有產品說明與規格。


↑ 主要分為散熱器、配件盒與安裝說明書。

 

MA612 Stealth ARGB 以黑化設計塔頂再裝上鋁製飾板,有著 Cooler Master 標誌與髮絲紋處理,讓散熱器有著不錯的質感。

而兩側則鑲嵌 SickleFlow ARGB 風扇,採用白色扇葉引導 RGB 燈效。


↑ 塔頂鋁製飾板。


↑ 兩側 SickleFlow ARGB 風扇包夾。

 

兩顆 SickleFlow ARGB 風扇都將扇葉朝外,如此一來散熱器前方與後方都可有著 RGB 燈效,但也因為如此左側的風扇扇葉與右側風扇扇葉相反,這樣才能確保散熱氣流一致。

換句話說,喜歡 RGB 燈效的玩家,這顆兩面都有燈效;而風扇已經欲裝好扣具,可以很容易鑲嵌至散熱塔上,而風扇提供 1 個 PWM 4pin 與專用 RGB 3pin 接頭,需使用附贈的轉接線串接。

此外,SickleFlow ARGB 風扇轉速在 650-1800 RPM (PWM) ± 5%、風量 62 CFM、風壓 2.25mm H2O,這時噪音僅 8 – 27 dBA,可帶來不錯的散熱氣流與靜音效果。


↑ 雙面 ARGB 燈效,左側風扇的扇葉違反向。


↑ SickleFlow120 ARGB 風扇。


↑ 採 PWM 4pin 與 ARGB 3pin 連接。

 

以散熱器扣具位置來看,MA612 Stealth 塔體向左邊位移,主要目的是避免風扇與右側 DRAM 記憶體發生衝突。


↑ 塔體往左位移。


↑ 散熱器扣具。

 

而 MA612 Stealth 底部採用鍍鎳銅底接觸 CPU,在壓上 6 跟熱導管貫穿整組鰭片,藉由銅底、熱管與鋁鰭進行散熱。


↑ 鍍鎳銅底。


↑ 6 根熱導管塔頂。

 

簡易安裝 LGA 115X、1200 與 AM4 腳位

MA612 Stealth 支援主流的 LGA 1200、115X 與 AM4 腳位、共用背版,因此安裝時需要應不同腳位先替背版安裝固定柱,然後鎖上立柱與扣具後,就能直接鎖上散熱器。


↑ MA612 Stealth 所有配件螺絲。

 

首先 LGA 115X 安裝時,要將固定柱藉由卡扣固定在對應的位置,然後放置於主機板背面,正面再鎖上 4 個立柱,接著上 Intel 用的扣具固定後,就可合上散熱器完成安裝。


↑ 安裝 LGA 1200 所用的背版固定柱。


↑ 固定柱正面。


↑ 合上主機板背面。


↑ 正面鎖上 4 個立柱。


↑ 接著上扣具並固定。

 

接著就可以直上散熱器,而這時要注意底部的保護膜要先撕掉,並在 CPU 表面點上散熱膏;而 MA612 Stealth 銅底的面積能完整壓制 LGA 1200 處理器,有著不錯的壓膏表現。


↑ 鎖上散熱器,記得要撕掉保護膜、上散熱膏。


↑ MA612 Stealth 壓膏 LGA 1200 狀況。

 

若換成 AM4 腳位則大同小異,要先將背版立柱改成 AM4 的孔位,一樣再鎖上立柱、扣具,只不過 AMD 板子開的孔比較大,所以再安裝 MA612 Stealth 時會有點公差,因此鎖散熱器時要稍微注意位置是否至中。


↑ AM4 背版立柱位置。


↑ 上立柱與扣具。


↑ 壓上散熱器。


↑ 搭配 AM4 的壓膏狀況。

 

由於 MA612 Stealth 有位移設計,因此不會干涉到記憶體空間,但安裝時間建議先將 MA612 Stealth 的風扇安裝好之後,再安裝記憶體。


↑ 位移塔體不干涉記憶體。

 

連接線方面,配件中有提供 PWM 4pin Y 形 1 分 2 線材,以及 ARGB 3pin Y 形 1 分 2 線材,同樣都連接至兩顆風扇後,PWM 可直接連接至主機板,而 ARGB 3pin 則可選擇連接主機板同步,或者使用配件中的硬體控制器。


↑ 風扇 PWM 4pin 與 ARGB 3pin 透過內附的 Y 形線串接。

 

由於 ARGB 3pin 連接相當不牢固,因此 Cooler Master 都有提供專用的外殼固定,相對不用擔心連接線脫落的問題。


↑ ARGB 3pin 對接固定器。

 

附贈的 ARGB 硬體控制器,需透過 SATA 供電,並提供基本彩虹、呼吸與紅綠藍單色切換功能。


↑ 硬體控制器。

 

散熱器燈效則在風扇兩面,有著彩虹循環、呼吸燈與紅藍綠單色模式,就看玩家的喜愛來調整,亦可藉由主機板同步,使用軟體來控制燈效。


↑ 彩虹。


↑ 紅。


↑ 藍。


↑ 綠。


↑ 左側燈效。

 

MasterAir MA612 散熱測試 i9-10900K、R9 5900X

散熱測試則分別使用 AIDA64 CPU / FPU、Cinebench R23 CPU 10 分鐘測試與遊戲《電馭叛客 2077》進行測試;測試使用 i9-10900K 處理器、Z590 Taichi 主機板,以及 5900X 處理器、ROG C8H 主機板,設定為主板預設 Auto 僅開啟 XMP 3200 設定,Intel 平台則關閉功耗限制。

首先 Ryzen 9 5900X 在待機時 CPU 溫度在 39.8°C,AIDA64 CPU 壓力測試下,時脈壓在 4.5GHz 時溫度 78.6°C,而換成 FPU 測試時脈降至 4.1GHz、溫度 80.4°C,至於 Cinebench R23 溫度 78.8°C、《電馭叛客 2077》溫度 80°C。

整體壓制力對於 AMD 自動調整時脈來說,這顆 MasterAir MA612 確實有不錯的表現,但考量 Ryzen 處理器的自動超頻等可完性,建議搭配至 5800X 或 5600X 等處理器。


↑ MasterAir MA612 5900X 壓力測試。

 

Core i9-10900K 方面,在 4.9GHz 下 AIDA64 CPU 僅 73°C、FPU 則降至 4.7GHz 溫度 92°C,只不過在 Cinebench R23 壓力測試下,時脈維持在 4.9GHz 但也讓溫度達到 103°C 也顯得稍微吃力,至於遊戲《電馭叛客 2077》則壓制 4.8GHz、70°C。


↑ MasterAir MA612 i9-10900K 壓力測試。

 

總結

Cooler Master MasterAir MA612 Stealth ARGB 對於 i9-10900K 與 5900X 都有著不錯的散熱壓制力,即便 AIDA64 FPU 壓力測試都可過關,但是 i9-10900K 在 Cinebench R23 測試下稍不理想,至於遊戲時也可有著穩定的壓制與安靜表現;安裝上不會太困難,但若是第一次安裝還是要詳讀說明書的安裝步驟。

而 MA612 Stealth 有著黑化、位移、鍍鎳銅底、6 熱管與雙 ARGB 風扇配置,價位也居於中間 NT$ 2,590 元,若想入手一顆高質感、ARGB、散熱不錯又安靜的風扇這顆確實不錯;但相對的若想要超頻玩全核性能,則建議上至 AIO 水冷散熱器,獲得更好的瞬間壓制力。

延伸影片閱讀:  
Previous post

蘋果14寸新MBP曝光:超窄邊框+mini LED螢幕!

Next post

NVIDIA 公布 RTX 30 系列顯卡與 CPU 晶片組的 Resizable BAR 支援性

The Author

sinchen

sinchen

我是 Si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