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殼、電源

全景機殼之王 ! 髮絲紋鋁面板加身 | 聯力 O11 Dynamic EVO XL 機殼開箱

2023 年是全景機殼大爆發之年,身為全景機殼的始祖,聯力推出的 O11 Dynamic EVO XL 姍姍來遲,沒有讓等待已久的玩家失望,超豐富的玩法與擴充性令人目不暇給,從正裝反裝主機板、三種顯示卡安裝方式、可調整高低的主機板托架,到硬碟安裝改善、新增顯卡支撐架與背部理線空間重新設計,都能感受聯力在機殼設計的匠心精神。

規格:
顏色:黑色、白色
尺寸:522 x 304 x 531.9mm
材質:鋼、鋁、4mm 鋼化玻璃
主機板:E-ATX(280mm 以下)/ATX/M-ATX/ITX
PCIE 擴充:8
儲存:3 x 2.5”、4 x 3.5”or 4 x 2.5”
顯卡長度限制:460mm
CPU 散熱器高度限制:167mm
電源供應器:ATX(220mm 以下)
風扇支援:
頂部:3 x 120mm / 3 x 140mm
側面:3 x 120mm / 3 x 140mm
底部:3 x 120mm / 3 x 140mm
後部:最大 2x 120mm
水冷支援:
頂部:360/420/240/280mm
側面:360/420/240/280mm
底部:360/420/240/280mm
機 殼 IO:4 x USB 3.0、1 x USB-C、1 x 3.5mm Audio、開機鍵、重啟鍵、LED 色彩按鈕、LED 模式按鈕
保固:1 年

包浩斯設計、雙艙結構 | 全景機殼的演變史

聯力早在 2016 年就推出第一代雙艙結構搭配兩面玻璃的機殼 PC-O10,影響了後來的 O11 Dynamic 系列,最早的 O11 Dynamic 是與德國超頻玩家 der8auer 合作,為了追求極致的效能與現代設計而打造的,後來推出的 O11D XL、O11D MINI 與 O11D EVO 都是基於 O11 Dynamic 進行改進。

雖然 O11 Dynamic系列的外觀看起來都差不多,但是內部設計卻是不斷進化,聯力並不是將機殼放大縮小就當成另一款產品賣了,本次開箱的 O11 Dynamic EVO XL 可謂集大成者,擁有比 O11D XL 還要大的空間、O11D MINI 的上下調節主機板托盤、O11D EVO 的主板倒置安裝,同時也是聯力第一款可拆式 A 柱的機殼,創造更通透的視覺效果,並且還加入許多 DIY 友善的小設計後面開箱會逐一為各位介紹。


▲O11 Dynamic EVO XL 外箱。


▲角落有 der8auer 的標誌。


▲O11 Dynamic EVO XL。

可拆式 A 柱、細緻鋁合金面板 | 聯力 O11 Dynamic EVO XL 機殼開箱

聯力 O11 Dynamic EVO XL 是目前 O11D 家族中最大的一款機殼,尺寸來到 522 x 304 x 531.9mm,因此支援 E-ATX 主機板與上下側面共 9 顆 140mm 風扇或 3 組 420mm 冷排,這空間不是擔心擴充性不夠,而是擔心零件塞不滿看起來太空虛,外觀上最大的亮點自然是可拆式 A 柱設計,這也是聯力第一次採用這種設計。


▲上方兩顆螺絲固定 A 柱。


▲下方兩顆螺絲固定 A 柱。


▲兩片玻璃交界處切出 45 度角更緊密貼合。


▲拆除兩面玻璃與 A 柱。

 

機殼的覆蓋件都採用鋁合金,黑色版為金屬拉絲,白色版為噴漆,上面與背板的網孔直徑為 2.0mm,開孔率比起 O11D XL 大了 14%,帶來更好的通風效果,最早的 O11 Dynamic 甚至用長條形的通風孔,因為鋁件打孔的難度比鐵件高很多,聯力也是不斷改進才能做出現在的成果。


▲O11 Dynamic EVO XL 玻璃與鋁質面板。


▲背面細緻網孔鋁板。


▲頂部同樣的打孔鋁質面板。


▲雙艙結構,電源供應器位於主機板後方。

 

O11 Dynamic EVO XL 底部、側面與頂部都配備磁吸式防塵網,為了要使用磁吸防塵網,聯力不惜成本在鋁質面板內側貼上一圈鋼板,就為了完整的防塵效果與磁吸式的便利性。


▲頂部面板分為兩塊。


▲底部側抽防塵網。


▲背面兩條網孔都配備防塵網。

 

聯力 O11 Dynamic EVO XL 配備一個開機鍵、一個重啟鍵與兩個燈光控制鍵位於前側的鋁質面板上,IO 則是預裝在底部,配備 4 個 USB3.0、1 個 USB-C 與 1 個 3.5mm 音頻孔,IO 的位置可以在機殼前方、側面或是後方自由調整,總會有最適合你的擺放位置。


▲電源鍵做在前面板轉角處,少用的重啟、燈光鍵則是放到背面,盡量維持正面簡潔。


▲IO 預裝在前面。


▲機殼 IO 可以在前側、左側、與後側之間調整。


▲將左側卡榫扳起,向左推就可以拆下 IO 模組。


▲安裝於後側。


▲眾多 IO 線材。

 

O11 Dynamic EVO XL 支援上下側面各 3 顆 140mm 風扇,後方最多 2 顆 120mm 風扇,除了後方都配備快拆風扇架,側邊的風扇架固定方式比較特別,按壓圖片中螺絲彈出,並且可以增加螺絲固定,此外正反都可以安裝,應對只裝風扇或是安裝冷排等情況。


▲按壓螺絲彈出支架。


▲側面風扇支架。


▲提供正反裝兩種模式選擇。


▲底部風扇支架與防塵網。


▲頂部風扇支架與防塵網。

倒置主機板、右側側透 | O11 Dynamic EVO XL 反向模式介紹

O11 Dynamic EVO XL 沿用了 O11D EVO 的反向模式,透過調換頂部與底部、IO 位置的方式調整側透方式,讓機殼放在左手邊的使用者也能欣賞電腦內部零件。實際安裝反向模式操作相對容易,並且不需要擰很多螺絲。


▲機殼後側上方與下方都有一個卡扣,按壓就可以將整片面板抽出。


▲先拆下風扇架接著就能拆除底蓋。


▲拆除頂部面板並調換。


▲反向模式完成。


▲裝上主機板作為參照物。


▲反向模式需要較長 Audio 音源線,配件提供一條延長線方便走線。

主機板托架高低可調、靈活空間運用 | O11 Dynamic EVO XL 主機板托架調節介紹

O11 Dynamic EVO XL 引入先前在 O11 Dynamic MINI 上出現過的透過調整主機板高低來靈活運用空間,O11 Dynamic EVO XL 主機板托架可以整塊拆出來當裸側平台使用,當主機板高度調整至最低時後方可以安裝 2 顆 120mm 風扇,此時底部風扇加冷排的厚度在 54mm 以內,上方則是有 118mm 的空間,調整至主機板最高位情況下,頂部冷排加風扇厚度需要在 46mm 以內,下方則是有 126mm 的空間,無論如何空間都相當充足,這項調整主要是讓開放式水冷有更彈性的空間利用。


▲主機板預裝在中間,上下各有一段可調。


▲鬆開 4 顆螺絲就能拆下主機板拖架。


▲上方檔板。


▲下方檔板。

 

主機板調至最低,後方可裝 2 顆 120m 風扇,底部還有 54mm 厚度空間,如果用 360mm 冷排不和主機板下方針腳衝突的話還有更多的空間。


▲主機板最低模式。

改良硬碟擴充、理線小巧思 | O11 Dynamic EVO XL 背部空間介紹

O11 Dynamic EVO XL 採用雙艙架構,電源供應器、硬碟位於主機板背面,有著獨立的風道與空間,聯力也帶來全新的背部空間設計,支援 4 顆 3.5 或 2.5 吋硬碟與 3 顆 2.5 吋硬碟,硬碟架從以前的後方抽出改成從背板安裝,並加入熱插拔模組,因為很多使用者電腦會靠牆擺放,後方空間不夠硬碟抽取,改成背板側出節省了操作空間,更換硬碟更方便。


▲背部空間。


▲磁吸擋線板與側抽硬碟架。


▲熱插拔硬碟架。

 

擋線板提供 3 組 2.5 吋硬碟安裝,內側提供 3 組雙層理線扣,可以區分粗細線纜,整體空間相當足夠,即使不理線也很容易蓋上背板。


▲雙層理線扣。


▲背板提供預留孔位。

 

透過兩片 L 型檔板夾住顯卡檔板,並且有凸起避免移位,可以免工具輕鬆固定顯卡,比起傳統用螺絲固定的方式更穩固,筆者測試下來覺得非常好用,更換直立顯卡支架時不用擰七八顆螺絲,並且非常穩。


▲每四槽檔板透過一片 L 型金屬固定。


▲內側有凸起定位。


▲實際安裝顯示卡。

 

O11 Dynamic EVO XL 配件提供螺絲、說明書、der8auer 聯名金屬貼紙與機殼配件。


▲O11 Dynamic EVO XL 配件一覽。


▲側面風扇檔板,可填補支架空隙。

 

O11 Dynamic EVO XL 配備新型防下垂支架 GB-003,也就是俗稱顯卡支架,可以支撐顯示卡避免下垂,GB-003 是通用型顯卡支架,安裝在主機板銅柱上方,上下都有固定支架,將顯示卡牢牢夾住,即便是反向模式都能提供支撐。


▲GB-003 顯卡支架。


▲E-ATX 主機板安裝方式不同,這裡用 ATX 主機板作展示。


▲安裝顯卡支架。


▲底部支撐顯卡。


▲頂部也有凸起固定顯卡。

橫置、直立、垂直三種顯卡擺放方式 | O11 Dynamic EVO XL 選配件介紹

O11 Dynamic EVO XL 同樣有著 O11D EVO 的三種顯卡模式,分別是標準直插的橫置模式、顯卡直立模式與垂直模式,後兩種模式都需要額外購買支架與 PCIe 延長線。

顯卡直立模式為 4 槽 PCIe,可以調整高低,最低距離底部 41.2mm,最高 153.8mm,配件包含 1 條 200mm 的 PCIe 4.0 x16 延長線,實際安裝時發現延長線預留的長度較長,建議裝在最低點使用比較美觀。


▲顯卡直立架。


▲上機安裝。


▲圖為最低高度。

 

顯卡垂直模式可以選擇 IO 朝上或是朝下,部分顯卡在 IO 朝上時因為熱管原理的關係會有散熱效能不彰的問題,會推薦 IO 朝下使用,可選配一條 900mm 超長的 PCIe 4.0 x16 延長線,在安裝上要很小心,避免過度彎折或拉扯造成訊號不良。

垂直支架固定在側面風扇支架上並先安裝好顯卡,最後再將支架裝上機殼,根據顯卡安裝的方向,對應的 PCIe 延長線的長度也不同,這可能是此支架與延長線分開售賣的原因,此外插拔螢幕線材也比較不方便。


▲垂直支架配件與 900mm PCIe 4.0 x 16 延長線(選配)。


▲將垂直支架安裝在側風扇支架。


▲安裝顯示卡、插好延長線。


▲上機安裝,顯卡後方可以再加裝 3 顆 120mm 風扇。


▲顯卡 IO 朝下安裝(高度可微調)。


▲顯卡 IO 朝上安裝(高度可微調)。

 

如果要使用垂直支架建議搭配底部擁有 PCIe 4.0 x16 插槽的主機板,因為如果插在最上方勢必會露出一大片延長線,比較不美觀。


▲延長線插在主機板最下方插槽,視覺效果比較好。

O11 Dynamic EVO XL 實際安裝與燈效展示

O11 Dynamic EVO XL 的尺寸非常大,可以容納三組 420mm 冷排,裝下 E-ATX 與 460mm 長度的顯示卡自然不在話下,本次裝機實測筆者採用黑白配的方式,安裝 360mm AIO 水冷與額外 6 顆 120mm 風扇,看起來還是比較空曠,推薦各位使用 140mm 風扇更有視覺衝擊力。


▲360mm AIO、9 顆 120mm 風扇。


▲底部與側面進風,頂部出風。


▲全景機殼最好看的 45 度角。


▲無 A 柱視覺效果更好。

開孔更密集 14% 氣流升級 | O11 Dynamic EVO XL 散熱測試

O11 Dynamic EVO XL 沒有內建風扇,本次散熱測試加裝側面與底部三顆 120mm 風扇進風,頂部 360mm 水冷出風,可以說是全景機殼的基本散熱配置,顯示卡則是採用直立安裝。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13900K
主機板:ASUS 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II
顯示卡:ASRock Radeon RX 7800 XT Steel Legend
記憶體:CORSAIR DOMINATOR TITANUM DDR5 7200MT/s 24GBx2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3H2
散熱器: Lianli GALAHAD II LCD 360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Focus 1000W

Intel i9-13900K 解鎖功耗牆下溫度毫不意外破百度,此時功耗達到 312W,已經是非常優秀的表現, 7800XT 則是全程貼著 60 度,非常涼快,大尺寸機殼的散熱表現基本上取決於散熱器本身的解熱能力,配上這麼多風扇散熱不會是問題。


▲I9-13900K 溫度測試。


▲7800XT 溫度測試。

總結

聯力 O11 Dynamic EVO XL 毫無疑問是目前市面上最頂尖的全景機殼,無論從可玩性、擴充性、機身質感各個角度來說都是最好的,筆者很少用最好來形容一款產品,但很少有一款機殼有如此豐富的變化、各種意想不到的細節與設計,又有精品般的質感,只能說可以超越聯力的只有他們自己。

O11 Dynamic EVO XL 的黑色版售價 7200 新台幣,白色版售價 7500 新台幣,一樣比美金更低的售價給台灣的消費者,筆者更推薦有髮絲紋鋁合金面板的黑色版,白色雖然也是鋁板,但是採用噴漆上色,喜歡白色風格也可以參考本次裝機的黑白配,看起來更有層次感。

延伸影片閱讀:  
Previous post

活動內容首次曝光!閃電狼十周年特展「拾光」周末開展

Next post

AMD Advantage Alienware m18 電競筆電搭載 Ryzen 9 7945HX 與 Radeon RX 7900M

The Author

maplefoxs

maplefoxs

這個人很懶,他什麼都不想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