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殼、電源

Fractal Design Meshify 3 XL、Meshify 3 Ambience Pro RGB 版本機殼開箱

Fractal Design Meshify 3 XL、Meshify 3 Ambience Pro RGB 版本機殼,自帶 Adjust Pro Hub 控制器預先連接前方三個 140 mm Momentum RGB 風扇,使用者更可以透過網頁 Adjust Pro 進行風扇轉速和燈光效果設定,減少系統資源占用並帶來更方便的使用性。

Fractal Design Meshify 3 XL 機殼規格:(紅字為兩款不同之處)
尺寸:575(長)x 245(寬)x 515(高)mm
顏色:黑、白
材質:鋼材、鋼化玻璃
主機板:SSI-CEB、SSI-EEB、EE-ATX、E-ATX(330 mm)、ATX、Micro-ATX、Mini-ITX
CPU風冷:最高 182 mm
顯示卡:512 mm
電源供應器:ATX 230 mm
風扇安裝位(前+頂+後+側):180 mm 2+0+0+0 個、140 mm 3+3+1+3 個、120 mm 3+3+1+0 個
水冷排支援性:前方 360/280 mm、上方 420/360 mm、後方 140/120 mm、側面 360 mm
機殼 I/O 埠:2x USB-A 5Gbps、USB Type-C 20Gbps、TRRS 麥克風耳機複合式孔
硬碟與儲存槽:最多四個 2.5 或是兩個 3.5 吋複合式安裝位、單獨一個 2.5 吋安裝位。

Fractal Design Meshify 3 機殼規格:(紅字為兩款不同之處)
尺寸:433(長)x 229(寬)x 507(高)mm
顏色:黑、白
材質:鋼材、鋼化玻璃
主機板:E-ATX(277 mm)、ATX、Micro-ATX、Mini-ITX
CPU風冷:最高 173 mm
顯示卡:349 mm
電源供應器:ATX 180 mm
風扇安裝位(前+頂+後):140 mm 3+2+0 個、120 mm 3+2+1 個
水冷排支援性:前方 360/280 mm、上方 280/240 mm、後方 120 mm
機殼 I/O 埠:2x USB-A 5Gbps、USB Type-C 20Gbps、TRRS 麥克風耳機複合式孔
硬碟與儲存槽:最多四個 2.5 或是兩個 3.5 吋複合式安裝位、單獨兩個 2.5 吋安裝位。

Fractal Design Meshify 3 XL、Meshify 3 Ambience Pro RGB 版本機殼開箱

這次同步開箱來自 Fractal Design 的 Meshify 3 XL Ambience Pro RGB 版本以及 Meshify 3 Ambience Pro RGB 版本機殼,這個版本因為附贈預先整好線材的 Adjust Pro Hub 控制器,所以價格會比起其他 Meshify 3 XL、Meshify 3 版本還要高一些。

但優勢就在於可以直接透過 Adjust Pro Hub 控制器搭配網頁 Adjust Pro 進行燈效設定,讓使用者不需要下載控制軟體或驅動,可以避免軟體打架的問題也可以減少系統使用率。

單純看 Meshify 3 XL 跟 Meshify 3 兩款型號的本體差異,最直觀的就是尺寸上的差異,Meshify 3 XL 尺寸為 575(長)x 245(寬)x 515(高)mm;Meshify 3 尺寸為 433(長)x 229(寬)x 507(高)mm,尤其是在長度的部分 XL 長了非常多!


∆ Meshify 3 黑色與 Meshify 3 XL 白色機殼。

 

前面板部分依然保持了 Meshify 系列的網孔設計,但視覺上筆者個人看起來比起前一代來說,這一代的突出角度相對圓潤了一些,比較沒有那麼顯眼的感覺。


∆ 雙色 Meshify 系列風格前面板展示。


∆ 左下角有 Fractal Design 標誌,由底部往上掀起。


∆ 內部沒有附贈防塵濾網。

 

兩款機殼前方都附贈了三個 140 mm Momentum RGB 風扇,前方風扇支架為模組化設計,若想替換成 120 mm 風扇進行安裝的話只需將支架翻轉即可支援,Meshify 3 XL 除了支援常見的 140/120 mm 風扇以外,還可以支援兩個 180 mm 風扇安裝,前置水冷排都支援 360/280 mm 尺寸安裝。


∆ Meshify 3 XL 支援三個 140/120 mm 風扇安裝,兩個 180 mm 風扇安裝,前置 360/280 mm 水冷安裝。


∆ Meshify 3 支援三個 140/120 mm 風扇安裝,前置 360/280 mm 水冷安裝。


∆ 前置三個 140 mm Momentum RGB 風扇,已經串接完成。


∆ 風扇使用 USB Type-C 連接介面,相當特別。

 

這次開箱的版本側面玻璃則都是全透度玻璃,較為特別的側板底下靠近後方支撐腳處,往外抽就是下置電源供應器進氣防塵濾網,使用一陣子之後可以單獨清潔。


∆ 側透鋼化玻璃。


∆ 側抽式電源防塵濾網。

 

機殼後方則是常見的下置式電源結構,配有七槽 PCIE 設備擴充位置,Meshify 3 XL 機殼後方支援 140/120 mm 風扇及水冷排;Meshify 3 機殼後方僅支援 120 mm 風扇及水冷排。


∆ 機殼後方一覽。


∆ 下置式電源安裝面板。

 

機殼上方則是大面積網孔設計,讓機殼內部可以順利將廢熱向上排出。

Meshify 3 XL 機殼上方最大支援 420/360 mm 風扇及水冷排安裝,但長度最多支援 475 mm。而尺寸較小的 Meshify 3 僅支援 280/240 mm 風扇及水冷排安裝,但寬度最多 148 mm。


∆ 機殼上蓋一覽。


∆ 上蓋頂部背面。


∆ Meshify 3 XL 機殼上方最大支援 420/360 mm 風扇及水冷排安裝。


∆ Meshify 3 僅支援 280/240 mm 風扇及水冷排安裝。

 

這兩款機殼透過加高安裝支架區塊,藉此盡可能迴避與主機板重疊安裝空間來獲得更好的上置水冷相容性,上方風扇安裝支架由兩個手轉螺絲固定,拆卸後可以單獨拆卸下來安裝水冷排或是風扇。


∆ 上置水冷加高空間展示。


∆ 支架可單獨拆卸。


∆ Meshify 3 XL 上置水冷安裝空間一覽。


∆ Meshify 3 上置水冷安裝空間一覽。

 

機殼 I/O 埠設置於上方前端,並設有 TRRS 麥克風耳機複合式孔、2x USB-A 5Gbps、USB Type-C 20Gbps 插槽。


∆ 機殼 I/O 一覽。

 

Meshify 3 XL 與 Meshify 3 除了尺寸與上置水冷風扇支援性的差異之外,最核心的差異點就在於 Meshify 3 XL 支援側置風扇及水冷;Meshify 3 則不支援側置安裝位置。


∆ 另一面側板為鋼材。


∆ Meshify 3 XL 鋼材側板面設有側面風扇進風孔。

 

Fractal Design Meshify 3 XL、Meshify 3 核心硬體安裝空間展示

Fractal Design Meshify 3 XL 支援 SSI-CEB、SSI-EEB、EE-ATX、E-ATX(330 mm)、ATX、Micro-ATX、Mini-ITX 大小的主機板安裝,而尺寸較小的 Meshify 3 僅支援 E-ATX(277 mm)、ATX、Micro-ATX、Mini-ITX 大小的主機板。

出廠時兩款機殼僅預裝了三個 140 mm Momentum RGB 風扇,以前方三個進風方式引導機殼散熱風流,上方與後方排風風扇則需要自行挑選安裝。

兩款機殼在風冷塔散與顯示卡的相容空間也有所差異,Meshify 3 支援規格較小一點,風冷散熱器則可以相容到 173 mm 的高度,以及長度最多 349 mm 顯示卡安裝。

而 Meshify 3 XL 風冷散熱器則可以相容到 182 mm 的高度,以及長度最多 512 mm 顯示卡安裝,留有更多的空間給高階風冷和顯示卡安裝。


∆ Fractal Design Meshify 3 XL 架構一覽。


∆ Fractal Design Meshify 3 架構一覽。


∆ Fractal Design Meshify 3 XL 內部安裝空間一覽。


∆ Fractal Design Meshify 3 內部安裝空間一覽。

 

Fractal Design Meshify 3 XL 側邊風扇安裝位置預設是由遮板擋住的,將背面四個螺絲拆除之後,就可以卸除這個遮板。

Meshify 3 XL 側邊風扇位置支援 360 mm 水冷排或是三個 140 mm 風扇安裝,若側邊 360 mm 水冷厚度大於 55 mm (280 mm 水冷厚度大於 58 mm),則顯示卡長度僅支援 322 mm,若想安裝長度超過 322 mm 的顯示卡,側邊水冷排加風扇的總厚度不可超過 55 mm(280 mm 水冷則為 58 mm)。


∆ 將側邊檔板移除後就可以看到側邊風扇及水冷排安裝位置,但安裝上需要注意水冷總厚度與顯示卡長度相容性問題。


∆ 前方導風罩前設有分體式水泵安裝區塊,水泵支援 105、85、40 mm 正方形鎖孔尺寸,右下角為直徑 Ø 22 mm 排水孔設置位置。

 

主機板上下兩側的走線孔為長條型設置,主機板右側 24-Pin 走線區塊同樣設有美觀用遮線板,強烈建議安裝主機板前先將其卸除,並於主機板安裝後,顯示卡安裝之前再把遮線板裝回去!


∆ Meshify 3 XL 主機板安裝區塊一覽。


∆ 主機板下方走線孔一覽。


∆ 安裝主機板前建議先將遮線板卸除。

 

Fractal Design Meshify 3 XL 總共支援一個 2.5 吋硬碟在電源艙底部安裝位置,以及主機板後方的兩個複合式硬碟架上可以安裝四個 2.5 吋硬碟或是兩個 3.5 吋硬碟,而 Meshify 3 機殼則是在電源艙內可以安裝兩個 2.5 吋硬碟,同樣也有配置兩個複合式硬碟架。


∆ Meshify 3 XL 主機板後方配有兩個複合式硬碟架。


∆ Meshify 3 XL 在電源艙內可以安裝一個 2.5 吋硬碟。


∆ Meshify 3 主機板後方同樣也配有兩個複合式硬碟架。


∆ Meshify 3 則是可以在底部安裝兩個 2.5 吋硬碟。

 

這次開箱 Meshify 3 和 Meshify 3 XL 的 Ambience Pro RGB 版本,這兩個型號內附了 Adjust Pro Hub 控制器,而其他版本則沒有這個控制器,Adjust Pro Hub 控制器由 SATA 供電但仍需連接 USB 2.0(9-Pin) 以及 PWM 與系統進行資訊傳輸,總共提供四個特規 Momentum 風扇擴充埠,整個控制器由磁吸以及魔鬼氈束線帶固定。

整線設計使用了特別的固定卡扣,該卡扣按住上下兩個按鈕後即可放鬆,固定處使用鋸齒狀可以根據實際使用厚度去調整以及固定,手感意外的有趣。


∆ Meshify 3 和 Meshify 3 XL 的 Ambience Pro RGB 版本,才有附贈的 Adjust Pro Hub 控制器。


∆ 由單個 SATA 供電,而且沒有外接線材整線超棒。


∆ 控制器需連接 USB 2.0(9-Pin) 以及 PWM 至主機板。


∆ 機殼 I/O 線材。


∆ 整線固定卡扣。

 

機殼額外配件提供各項螺絲、一次性束線帶、還有 Momentum 系列風扇特規分接線材以及延長線材。


∆ 配件盒。


∆ 配件列表。


∆ 配件一覽。

 

Fractal Design Meshify 3 XL Ambience Pro RGB 版本實際安裝展示

接著實際安裝 Meshify 3 XL Ambience Pro RGB 版本給大家參考,搭配 ATX 主機板以及 RTX 4080 FE 顯示卡,散熱器則是使用 Lumen S36 RGB V2,電源供應器則使用 Ion+ 2 Platinum 860W,實際搭配之後筆者認為前置風扇旁的區塊還可以擺個景品模型,空間相當充裕。


∆ Fractal Design Meshify 3 XL Ambience Pro RGB 版本實際安裝展示。


∆ 玻璃側透展示。


∆ Ambience Pro RGB 版本機殼才有的 Ambience Case Lighting 燈條。

 

免驅動免軟體的 Adjust Pro 燈光控制網頁介紹

Meshify 3 和 Meshify 3 XL 的 Ambience Pro RGB 版本,可以透過附贈的 Adjust Pro Hub 控制器進行機殼風扇以及機殼燈條控制,但特別的是 Fractal Design 不走常規軟體控制方式,在系統內設定燈光效果以及風扇轉速是透過 Adjust Pro(Fractal App) 網頁進行設定,藉此減少系統負擔以及軟體衝突問題。

Adjust Pro 網頁連結: https://adjust.fractal-design.com/


∆ Adjust Pro(Fractal App) 網頁,點選中間的黑色 + 按鍵來連結 Adjust Pro Hub 控制器。


∆ 連結 Adjust Pro Hub 控制器。


∆ 連結成功。


∆ 燈效頁面會顯示可以設定的設備,Meshify 3 XL 是指 Ambience Pro RGB 版本機殼才有的 Ambience Case Lighting 燈條。


∆ 底下除了有預設的 Fractal 主題燈效之外,也可以自定義相關數值,但筆者覺得預設的主題選項已經夠好看了。


∆ 連接設備自定義命名等等。


∆ 開機後的自動燈效設定。


∆ Adjust Pro Hub 控制器相關設定,可以決定是否要開啟 ARGB 2 協議。


∆ 散熱風扇轉速曲線設定。


∆ 語言跟設定檔相關設定,可惜沒有繁體中文。

 

總結

這次開箱了新一代的 Fractal Design Meshify 3 XL、Meshify 3 機殼,其各自最高階也是價格最貴的 Ambience Pro RGB 版本,先從 Meshify 3 和 Meshify 3 XL 本身的差異來說,尺寸上 Meshify 3 比較符合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範圍,但這個對比是基於 Meshify 3 XL 為了支援 420 mm 上置水冷以及側邊風扇安裝,導致 Meshify 3 XL 本體比例上有點太長,倘若你 PC 擺放空間充足的話那就可以考慮 Meshify 3 XL;空間有限的話還是建議 Meshify 3 就好了。

硬體擴充性部分 Meshify 3 XL 可以支援更大的 420 mm 水冷、工作站等級尺寸主機板、側面風扇及水冷安裝位置,對於想要硬體擴充到最大最極致的消費者來說相當充裕,而且還多一個進氣方向減少上置水冷被顯示卡廢熱影響到溫度的情況。

Meshify 3 的擴充性或許不像 XL 版本那麼浮誇,但依然支援寬度 277 mm 以內的 E-ATX 主機板、349 mm 顯示卡、173 mm 風冷塔散、前置 360 mm 水冷安裝等等,如此規格其實已經可以滿足消費級平台的旗艦消費者安裝需求了,但 CPU 散熱器與顯示卡兩者之間的廢熱就是會彼此影響,這是 Meshify 3 規劃上注定的。

Ambience Pro RGB 版本更吸引人的還是搭配 Adjust Pro Hub 控制器,使用者可以透過 Adjust Pro 網頁進行燈光效果以及風扇轉速設定,不需要下載驅動軟體實在太棒了!畢竟在這個大驅動時代,各家軟體有衝突問題互相打架的事情我們都習以為常,使用網頁進行設定看來是現在的版本解答!

延伸影片閱讀:  
Previous post

來自巴西的模組製作者成功將Nvidia GTX 970升級至8GB顯存 基準測試成績幾乎翻了一倍

Next post

2025 COMPUTEX 宇瞻攤位採訪 l 創新儲存技術,環保材質新品,創造永續發展 l #shorts

The Author

RUSHA

RU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