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殼、電源

ODF 全向氣流!COUGAR OmnyX 機殼開箱組裝 / 預裝 4x 160mm 風扇, 顯卡直立底部出線

這咖很有趣!COUGAR 打造一款前後對稱、前後各預裝 2 顆 160mm 進風風扇、顯卡直立安裝與機殼底部 I/O 出線的「OmnyX」機殼。OmnyX 採用獨特全向動態氣流設計(ODF),藉由主板倒置、顯卡直立的配置,搭配前進、後出、側面出風的風道設計,讓機殼可以任意擺放不受限制,並有著左側玻璃側透與頂部全景玻璃,一款跳脫傳統海景房、左右分艙概念的機殼就此而生。

規格
顏色:黑、白
尺寸:300 x 520 x 470mm
主機板相容性:ATX、Micro ATX、Mini ITX、支援背插
前 I/O 連接埠:電源按鈕、LED 按鈕(常按主板同步)、4 x USB 3.0、2 x USB 3.2 Type-C、3.5mm 耳機麥克風
PCIe 擴充槽:7
儲存空間:2 x 2.5” 或 2 x 3.5”
預裝風扇:前 2 x 160mm ARGB、後 2 x 160mm ARGB 反葉
風扇:前 2 x 160/140/120 mm、後 2 x 160/140/120 mm、側面(主板右側)3 x 120mm
冷排:前 280/240mm、後 280/240mm、側面(主板右側)360/240mm
CPU 散熱器高度:< 170mm
顯示卡長度:380mm
電源供應器:ATX(最大 200mm)

COUGAR OmnyX 機殼開箱組裝 / 前後進風、側出風的 ODF 全向氣流

COUGAR OmnyX 將目前流行的海景房、左右分艙的機殼,加入倒置主機板、顯卡直立安裝的配置,並採用前後對稱設計,以及前後各預裝 2 顆 160mm風扇,散熱氣流一樣維持前進後出(一進一出),再加上側面(主板右側)出風的風道設計,也就是 COUGAR 稱之的「全向動態氣流系統(ODF)」,讓機殼可以擺放在左邊、右邊或者是中央擺放,都能從左側玻璃側透與頂部全景玻璃欣賞電腦零組件的美。

OmnyX 支援 ATX、Micro ATX、Mini ITX 與背插主機板,並可安裝 360mm 水冷以及長度 380mm 的顯示卡;此外,機殼 I/O 面板有著滑軌設計可依據機殼擺放位置調整;而為了讓機殼底部 I/O 出線更容易整理,則有著隱藏式理線設計,讓玩家輕鬆打造獨特的遊戲主機。


↑ COUGAR OmnyX 外包裝。

 

COUGAR OmnyX 機殼尺寸相對比一般海景、左右雙艙的機殼還大一些,尺寸為 300 x 520 x 470mm。而 OmnyX 最特別的是機殼前後採用對稱設計,採用細緻網孔快拆門板、內裝 2 顆 160mm 大風扇,並維持前進風、後出風、側出風的氣流通到(玻璃側透在左邊)。


↑ 一般機殼玻璃側透在左邊,這時 OmnyX 就像一般的左右雙艙機殼。


↑ 另一邊對稱的設計,一樣有著 2 顆 160mm 大風扇,但這邊的風扇則是出風配置。

 

機殼的中間則是滿板玻璃側透再加上頂部玻璃門板的海景無樑柱設計,黑色款搭配燻黑玻璃。前後對稱的 OmnyX 加上倒置、I/O 朝機殼底部的設計,讓機殼不論擺在桌面的左邊、右邊或者正中央都能欣賞玻璃側透內的電腦零組件與 RGB 燈效。


↑ 中間玻璃側透與頂部玻璃門板。


↑ 頂部側透視覺。

 

OmnyX 左右對稱設計,而且所有外觀件都採用卡扣與磁鐵吸附,讓玩家拆裝機殼時無須額外的工具。機殼前後門上半部是細緻網孔金屬門板,下半部則是遮檔線材的檔板,並都採用卡扣、磁鐵快拆設計。


↑ 左右對稱前後門設計。


↑ 快拆細緻網孔門板與線材檔板。搭配 2 顆 160mm 大風扇。上圖左為後方出風的反葉扇,右則是正常的進風扇葉。


↑ 卡扣磁吸快拆門板與檔板。


↑ 後方預裝一組理線夾,這組也可自行改裝至機殼前方。

 

拆裝機殼玻璃側透時,需先將前後門板移除後,即可在側邊找到施力點的凹槽,將玻璃側透往外一拉即可拆下玻璃側透,同樣採用快拆卡扣設計,並有著玻璃防摔落的凹槽,讓玩家在拆裝玻璃時更安心。


↑ 機殼玻璃側透。


↑ 移除前後門板後,就可以找到移除玻璃側透的施力點凹槽。


↑ 推出玻璃側透後,底部還有防摔落凹槽保護。

 

玻璃側透在左右兩側、底部都有著金屬邊條強化,提供玻璃快拆卡扣固定、防摔落等功能。而且仔細看機殼左側玻璃側透與頂部玻璃側透的兩塊玻璃銜接面,為了確保兩塊玻璃不會互相碰撞,因此都採用斜切面處理讓兩塊玻璃可完美契合。


↑ 左側玻璃側透三邊強化,提供快拆與防摔落設計。


↑ 玻璃銜接面採用斜切面處理。


↑ 頂部玻璃門一樣向上一推即可拆下,同樣有著金屬邊條強化。

 

機殼左側底部則有著 I/O 面板、下方則保留散熱網孔。機殼提供電源按鈕、LED 按鈕(常按主板同步)、4 個 USB 3.0、2 個 USB 3.2 Type-C 與 3.5mm 耳機麥克風;其中有 2 個 USB 3.0 Type-A 與 1 個 USB Type-C 需直接連接至主板後 I/O,其餘連接埠則使用主板內接擴充。

另一方面,因為 OmnyX 可以左右擺放的關係,機殼 I/O 面板也有著滑軌設計,可以輕鬆將 I/O 面板調整至左邊或右邊。


↑ 機殼 I/O 面板。


↑ 將旁邊的卡扣磁吸檔板移除。


↑ 就能自在的調整 I/O 面板的位置。

 

機殼右側則是全透網孔側板,下方則是磁吸線材檔板,並有著整排的理線夾。而右側的網孔側板則在下方藏有凹槽,一樣向外一拉即可拆下網孔側板。


↑ 右側網孔側板。


↑ 磁吸檔板與理線夾。


↑ 右側網孔側板拆裝的施力點。

 

機殼底部則有完整的包覆底座,主板的 I/O、7 槽 PCIe 與電源都朝底安裝;而機殼前面板的線材則從底部穿入機殼當中,並且在機殼底部都有預留架橋,方便玩家整理機殼底部的線材。


↑ 機殼底部。

 

前後 2 x 160mm 進風、側面 360mm 水冷、垂直顯卡安裝

OmnyX 的外觀件全採用磁吸卡扣的快拆設計,讓玩家拆裝機殼非常快速與便利。緊接著機殼內部,首先主機板為倒置安裝支援 ATX、M-ATX 與 Mini-iTX 等與背插主機板,並提供 7 槽可轉置的 PCIe 安裝空間。

而在主板的上方、右側與底部都有著足夠的走線開孔,讓玩家組裝機殼時可以有著更好的理線規劃。


↑ 倒置主板安裝位,支援 ATX 與背插主板。


↑ 底部的主板 I/O 與可轉置的 7 槽 PCIe。

 

主板右側(機殼上方)則預留 3 個 120mm 風扇安裝位置,並支援 360/240mm 水冷安裝。


↑ 機殼上方水冷安裝空間。

 

由於 OmnyX 在機殼前門與後方都已經預裝 2 顆 160mm 風扇,因此玩家無須自行更換或調整風扇。但 COUGAR 還是在配件中提供前後門風扇架的 120mm、140mm 轉換配件,並且前後門有著可拆除的風扇框架,讓玩家在 DIY 組裝時更便利。


↑ 機殼前後門的風扇框架。


↑ 預裝 CGR160-RB 風扇。

 

OmnyX 機殼的右側,則有著深度達 90mm 的理線空間,並有著一個儲存裝置安裝托架,可以安裝 2 顆 2.5 吋與 2 顆 3.5 吋裝置,採用手擰螺絲固定托架。


↑ 機殼右側空間。


↑ 儲存裝置安裝托架。

 

機殼右側走線空間,這邊有著 3 條魔鬼氈可固定線材,並有著 1 組 FAN RGB HUB(還有 2 組可擴充的 FAN RGB 插座),出廠時已將機殼預裝的 4 個風扇都連上 HUB,玩家只需稍微整理線材即可。另一邊同樣有足夠的理線開孔與架橋;至於電源則是直立安裝在主板背面的位置。


↑ 右側空間中有著 1 組 FAN RGB HUB 與 3 條魔鬼氈。

↑ 另一邊的走線開孔。


↑ 底部直立的電源安裝位置。

 

機殼需要連接的線材,包含內接的前音源、前面板、USB 3.0、USB-C,以及 FAN RGB HUB 的 SATA 供電、PWM 風扇與 ARGB 同步至主板的連接線。外接的線材則是 2 個 USB-A 與 1 個 USB-C。


↑ 機殼內接線材。


↑ FAN RGB HUB 內接線材。


↑ 前 I/O 外接線材。

 

此外機殼的三塊裝飾面板一樣採用快拆設計,未來 Cougar 可能會提供不同的顏色、紋路給玩家選擇。


↑ 左右雙艙設計一定會有著右艙飾板。

 

機殼配件則包含說明書、安裝螺絲、卡扣備品,以及前後門風扇架改裝 120/140mm 的套件。


↑ 機殼配件。

 

COUGAR OmnyX 組裝分享 / 擺左、擺右都沒問題

開始組裝,OmnyX 有著相當好的施工空間(左側、頂部全拆無樑柱),首先裝好主機板之後,建議先將底部的 USB-A、USB-C 先接好,以免在搬動機殼時一直壓到底部的線材。接著則是安裝電供框架,並將電供裝進機殼當中,這時可以先連接 ATX 24-Pin、CPU 8-Pin 與機殼前 I/O 等線材,一邊組裝一邊理線。


↑ 空間寬敞,左側、頂部全拆無樑柱。


↑ 裝好主板可先將底部的 USB-A、USB-C 接好。


↑ 緊接著將電供托架安裝好。


↑ 將電供裝入機殼當中。

 

這時可能會疑惑主板右邊的走線開孔是不是太小?其實這塊理線檔板是可疑除,只要鬆開一顆固定螺絲後即可前推移除,這時候就會有著非常大的走線開孔。但是若要安裝回理線檔板,那 ATX 24-Pin 與內接 USB 3.0 等線材要稍微注意,若線材太粗可能會干涉理線檔板。


↑ 主板右邊的理線檔板。


↑ 移除理線檔板。

 

另一個需注意的是一般主板的內接 USB 3.0 插槽,都設置在主板的右下角邊緣且是水平接頭,這時候安裝在 OmnyX 上會有點突兀,但不影響後續的 360mm 風扇冷排安裝,只是造型上會有點尷尬,倘若主板有第二組內接 USB 3.0 就會比較美觀。


↑ 主板右下角內接 USB 3.0、SATA 連接埠使用不成問題,但理線不美觀。

 

儲存裝置方面,OmnyX 的安裝托架一面可安裝 3.5 吋、另一面可安裝 2.5 吋,因此在安裝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而且這段理線深度達 9cm,基本上只要稍微整理線材即可輕鬆安裝。


↑ 儲存裝置安裝托架。


↑ 組合好。


↑ 順利裝入。

 

OmnyX 組裝後的實機照片提供給大家參考,機殼 RGB 有著基本的彩虹、單色等燈效,按下 LED 按鍵可切換、長按則可交由主板同步控制。


↑ 機殼右側擺放。


↑ 機殼左側擺放。


↑ 機殼中央擺放。


↑ 移除玻璃側透。


↑ 頂部視覺。

 

老實說 OmnyX 底部連接線一定不方便,比較建議的方法是先移除前門或後門的網孔門板,接著將機殼倒向該側,並將需要連接的線材從機殼底部的腳座開孔穿入,連接好所需的線材後在將機殼服起,並藉由機殼底部的理線夾來固定線材。


↑ 底部連接 I/O 線材與理線夾。


↑ 理線夾。

 

最後機殼理線提供給大家參考,只要妥善利用電供上方、右側的空間即可收納過多的線材,而機殼後分理線深度約 9cm。


↑ 機殼右側理線參考。


↑ 右側理線深度。

 

總結與散熱測試

COUGAR OmnyX 在現在流行的海景房、左右雙艙機殼中,倒置翻轉出不一樣的機殼樣貌。OmnyX 前後對稱的各 2 顆 160mm ARGB 風扇,維持前進、後出、側面出風的風道配置,支援 ATX、M-ATX、iTX 與背插主板,並可安裝 360mm 水冷與長顯卡的相容性。

而且 OmnyX 的外觀件都採用磁吸卡扣固定,讓玩家在拆裝機殼時更快速且便利;更針對底部 I/O 出線設計了底部的理線夾、理線檔板,以及機殼前 I/O 提供 4 個 USB 3.0、2 個 USB Type-C,滿足玩家日常便利連接的需求。

散熱方面,電腦待機時 CPU 46°C、GPU 46°C;在 AIDA64 CPU 壓力測試下,CPU 溫度來到 75°C、VRM 59°C;緊接著 Cinebench 2024 壓力測試下 CPU 溫度來到 93°C、VRM 56°C;而且單獨進行 CPU 壓力測試時不會影響 GPU 的溫度表現。

接著 GPU 壓力測試,模擬遊戲的 Speed Way Stress Test 溫度維持在 72.8°C、記憶體 82°C,至於《電馭叛客 2077》4K 最高光追設定下 GPU 70.2°C、記憶體溫度 76°C。顯卡溫度與一般裸測時溫度相當。


↑ COUGAR OmnyX 散熱測試。

 

從前後對稱的外觀、4 顆 160mm ARGB 風扇、主板顯卡倒置配置、玻璃側透防摔與斜切面,以及所有外觀件都採用磁吸卡扣的快拆設計,COUGAR OmnyX 不論是外觀、DIY 組裝等表現確實相當不錯,而且散熱表現也符合現代機殼的要求。

當然 OmnyX 比較適合搭配背插主板,若是一般正插主板則會讓內接 USB 3.0、SATA 連接線變成沖天炮,這在視覺上就有點尷尬;另一個是每當要接底部的 I/O 時真的會有點小麻煩,但看在這擺左、擺右、擺中間都 OK 的機殼,你還能要求什麼呢!

COUGAR OmnyX 台灣建議售價為 NTD $4990 元(黑色),白色款則是 NTD $5090 元,若想要來點不一樣的左右雙艙、海景房,那這咖 OmnyX 肯定能滿足你的需求。

延伸影片閱讀:  
Previous post

將高效散熱帶到日常生活, Arctic推出Summair 2Go便攜式風扇

Next post

《2025 TSRL曜越模擬賽車極速爭霸聯賽-第二季》 首場例行賽排名出爐!

The Author

sinchen

sinchen

我是 Si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