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殼、電源

我又進化啦!CORSAIR FRAME 5000D 機殼開箱 / InfiniRail 風扇安装系统、RapidRoute 2.0 模組化整線

有著更全面型模組化設計的 CORSAIR FRAME 5000D RS ARGB 機殼,藉由 InfiniRail 風扇安装系统讓風扇與水冷排支援模式切換更方便,而 RapidRoute 2.0 模組化整線管理讓整線束帶安裝位置依照需求自由調整,內附四個 RS140 ARGB 風扇以及顯示卡支撐架,讓這款機殼更符合現在玩家們的需求!

CORSAIR FRAME 5000D RS ARGB 機殼規格:
尺寸:556(長)x 250(寬)x 542(高)mm
顏色:黑、白
材質:鋼材、鋼化玻璃
主機板:E-ATX(305×277 mm)、ATX、Micro-ATX、Mini-ITX、ATX(背插)、Micro-ATX(背插)
CPU風冷:最高 175 mm
顯示卡:450 mm
電源供應器:ATX
附贈風扇(前+後):正向 RS140 ARGB x3、正向 RS140 ARGB x1
風扇安裝位(前+頂+後+側+電源艙+底部):200 mm 2+0+0+0+0+0 個、140 mm 3+3+1+3+0+2 個、120 mm 3+3+1+3+2+2 個
水冷排支援性:前方 360/280 mm、上方 420/360 mm、後方 140/120 mm、側面 360/280 mm
機殼 I/O 埠:USB-C、4x USB-A 5 Gbps、TRRS 複合式耳機麥克風孔
硬碟與儲存槽:兩個 2.5 吋、四個 2.5 及兩個 3.5 吋複合式安裝位(同步安裝)

 

CORSAIR FRAME 5000D 機殼開箱

美商海盜船 CORSAIR 於台北國際電腦展 COMPUTEX 2025 的時候,於包廂攤位內展示了 FRAME 5000D 機殼,此款機殼是 2021 年推出的 CORSAIR 5000D 系列機殼後繼款式,2025 新款於產品命名上添加了前綴“FRAME”方便玩家們辨識新舊款。

FRAME 5000D 根據附贈的風扇不同有分出兩種 SKU 型號,分別是搭配無光 RS140 PWM 風扇的 FRAME 5000D RS,以及另一款安裝 RS140 ARGB PWM 的 FRAME 5000D RS ARGB,兩款都預先安裝前三後一總計四個 RS140 系列風扇,規格上僅差別在於風扇是否有 ARGB 此部分不同而已,可以根據是否有燈效需求去挑選,而本次開箱的是 FRAME 5000D RS ARGB。

這個機殼的長寬高為 556 x 250 x 542 mm,整體尺寸依然保持了與前一代差不多的大小,為了帶來足夠擴充性能這樣的空間使用是必須,使用者們在購買前記得先確認空間是否足夠,FRAME 5000D 機殼同步有黑白雙色可選擇。


∆ CORSAIR FRAME 5000D RS ARGB 機殼白色款。

 

全新的 3D Y 型鋼材前面板在視覺與觸覺上都相當令人感到有趣,主要還是使用了不同形狀設計吸引到筆者的注意力,官網中標示其對比前一代 5000D Airflow 前面板,風流提升了 12% 帶來更好的進風效果。

機殼 I/O 設置於機殼前方底部,提供了TRRS 複合式耳機麥克風孔、四個 USB-A、一個 USB-C 等介面。


∆ 3D Y 型鋼材前面板及機殼 I/O。


∆ 前面板底下設有可拆式防塵濾網,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可以單獨拆卸下來清潔。


∆ 前面板一覽。

 

機殼側面的強化玻璃側透,藉由前端卡榫溝槽搭配後方兩個手轉螺絲固定,拆裝過程中強烈建議要有一隻手扶在側透底部避免直接滑落敲到玻璃,軌道式拆裝方式對於初次使用的玩家來說可能會有些不習慣。

側板下方設有四分之一網格側面板,同樣也是由後方手轉螺絲固定,出場預設情況下裝有半透明片,讓 RGB 燈光可以透光同時也達到部分遮線效果,但若是想獲得最佳散熱效果,就可以搭配隨盒配件的磁吸式濾網使用,想要完全遮蔽住也有實心貼片可以更換。


∆ 玻璃側透視覺效果。


∆ 側透前端由卡榫溝槽固定。


∆ 側板下方設有四分之一網格側面板。


∆ 預設情況下裝有半透明片,想要更好的散熱效果可以更換配件。

 

這一代依然使用下置式電源結構,機殼後方安裝位置支援 120/140 mm 的風扇與水冷排安裝,並有 8 個 PCIE 設備擴充位置,而面對這個視角的左半側設有魔鬼氈束線帶以及 iCUE LINK 外接設備走線孔。

CORSAIR 在這個機殼的 PCIE 擋板處使用模組化設計,使用三個手轉螺絲搭配卡榫固定,想要無痛變換成顯示卡直立模式的過程相當快速,只需要額外購買顯示卡延長線材就可以使用了。


∆ 機殼後方一覽。


∆ 左半邊魔鬼氈束線帶可以用於螢幕或設備等外接線材的整線。


∆ 無痛轉換顯示卡直立模式!。

 

機殼另一個側面則是配置鋼材側板,CORSAIR FRAME 5000D 機殼在安裝上配件中的側邊風扇支架之後,就可以額外多出側面散熱方向了,這時候就可以藉由鋼材側板上的開孔,往內部進風或是將內部的廢熱排出,側板底下則有卡榫磁吸式防塵濾網,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可以拆卸清除灰塵。

機殼側面支援三個 140/120 mm 風扇安裝,或是可以擴充最大 360/280 mm 水冷安裝,但要搭配附贈配件支架使用。

機殼底部也有配置側抽防塵濾網,減少下置電源與風扇的進塵量,抽出方向為玻璃側板那個方向。


∆ 另一面側板則是網孔鋼材側板。


∆ 底部有防塵濾網。


∆ 側邊安裝三個 RS120-R ARGB 120mm PWM 反向風扇安裝展示。


∆ 機殼底部側抽式濾網。

 

機殼上蓋同樣也使用 Y 字形開孔,但與前面板不同,其他方向的 Y 字形開孔通通都是平面,上蓋可以使用後方的把手輔助開啟使用,只可惜機殼上面並沒有附贈防塵濾網,這部分較為可惜。


∆ 機殼上蓋一覽。


∆ 後方的把手。


∆ 機殼上蓋底下沒有防塵濾網較為可惜。

 

CORSAIR FRAME 5000D 機殼核心硬體安裝空間展示

CORSAIR FRAME 5000D 機殼支援 E-ATX(305×277 mm)、ATX、Micro-ATX、Mini-ITX、ATX(背插)、Micro-ATX(背插)大小的主機板安裝,這款機殼同時也支援目前新生態的背插式主機板安裝,也就是相容 GIGABYTE AORUS STEALTH、ASUS BTF、MSI PROJECT ZERO 等背插式主機板系列。

CORSAIR FRAME 5000D RS ARGB 出廠預裝了四個 RS140 ARGB PWM 風扇,以前面三個正向 140 mm 進風;後方一個 140 mm 排風方式引導機殼散熱風流。

除了機殼前方、頂部以及後方可以安裝風扇之外,機殼的側面、電源艙、底部也都可以再安裝風扇或是水冷排來加強散熱效果,整個機殼可以安裝最多 14 個風扇。

水冷排部分機殼上方最大可以安裝到 420/360 mm、前方 360/280 mm、後方 140/120 mm、側面 360/280 mm ,整個機殼有許多水冷排安裝方向,除了可以滿足雙設備一體式水冷安裝也能夠符合分體式水冷玩家的需求。

風冷散熱器則可以相容到 175 mm 的高度,以及長度最多 450 mm 顯示卡安裝,留有足夠的空間給旗艦型號風冷散熱器和顯示卡安裝。


∆ FRAME 5000D RS ARGB 預裝前三後一 RS140 ARGB PWM 風扇。


∆ 支援 E-ATX(305×277 mm)、ATX、Micro-ATX、Mini-ITX、ATX(背插)、Micro-ATX(背插)主機板、175 mm 風冷塔散、 450 mm 顯示卡等硬體安裝。


∆ 內附顯示卡支架,避免顯示卡下垂。


∆ 機殼內部在主機板上方、右側,都裝有美觀遮線板,機殼側面風扇安裝位置預設也有安裝,想要擴充側面風扇則要將其移除。

 

CORSAIR FRAME 5000D 機殼前方可以安裝三個 140/120 mm 或是兩個 200 mm 風扇,以及最大 360/280 mm 水冷排,但機殼本身已經附贈三個 140 mm 風扇在前方了,除了更換成 200 mm 風扇或是搭配水冷安裝需求以外,似乎是不用再去更換成較小的 120 mm 風扇了。

前方的 InfiniRail 風扇安裝系統,使用階段式溝槽來形成模組化可調整寬度的風扇支架,玩家們在卸除風扇後可以根據使用需求去調整風扇支架,使其配合你要使用的風扇或是冷排鎖孔寬度。

若要使用前置 InfiniRail 風扇安裝系統安裝 120 mm 或 140 mm 風扇,就需要搭配InfiniRail風扇支架安裝使用才行,而 200 mm 風扇則不需要,另外前置安裝部分型號的 200 mm 風扇可能需要拆卸電源艙遮罩才能相容安裝。


∆ 前置風扇的 InfiniRail 風扇安裝系統。


∆ 上面的 InfiniRail 風扇安裝系統標示有 120/140/200 文字標示,根據需求可以變換支架寬度。


∆ 安裝 120 mm 或 140 mm 風扇,就需要搭配InfiniRail風扇支架安裝使用。

 

機殼上方相容 420/360 mm 風扇與水冷排安裝,機殼上置安裝位置同樣也設有 InfiniRail 風扇安裝系統,但這個位置就需要透過黃色線條來對支架寬度,實際使用上就要花時間去確認位置是否有對齊,這部分若能跟前置一樣使用階段式調整會更加方便。

另外較為特殊是這邊的 InfiniRail 風扇安裝系統,除了常見的十字螺絲之外還使用星型螺絲來固定,玩家們若要調整的話,需要事前準備 T20 規格星型起子。

另外這個位置居然有標示支援 160 mm 風扇,但根據筆者的推測,這個位置應該是相容鎖孔孔距與 140 mm 風扇相同,但整體直徑尺寸為 160 mm 的風扇,礙於手上沒有這種風扇可以實測,所以也無法保證。


∆ 機殼上方相容 420/360 mm 風扇與水冷排安裝。


∆ 上置水冷 InfiniRail 風扇安裝系統。


∆ 若要變換要對準黃線以及灰色線條,要調整要準備 T20 規格星型起子來拆裝。


∆ 機殼內部上置水冷安裝空間。

 

機殼電源艙為模組化可拆設計,可以根據使用需求去拆卸或是保留,電源艙上面支援兩個 120 mm 風扇或是顯示卡延長線安裝鎖孔,但要注意兩者共用空間所以只能二擇一安裝。

電源艙移除之後,就可以看到底下的電源安裝空間,該空間預設有複合式硬碟安裝盤,若移除該安裝盤則可以在機殼底部擴充兩個 140/120 mm 風扇。


∆ 電源艙上面可以再安裝兩個風扇或是顯示卡延長線材。


∆ 電源艙拆卸展示,機殼底部可以安裝兩個 140/120 mm 風扇,但與複合式硬碟安裝盤共用空間,同樣也只能二擇一。

 

機殼背面標榜有著 42 mm 的深度可以使用,並且配有許多魔鬼氈束線帶可以使用,CORSAIR 於這款機殼上使用了 RAPIDROUTE 2.0 整線管理模組。

整個機殼架構可以看到很多密集的方孔,這些方孔就是用於 RAPIDROUTE 2.0 上的,魔鬼氈束線帶固定底座藉由凸出卡榫固定於這些方孔上,所以玩家們可以根據整線規劃去自定義魔鬼氈束線帶要放在哪裡。


∆ 機殼背面整線空間。


∆ 預設的側面遮線板背面也有魔鬼氈束線帶。


∆ RAPIDROUTE 2.0 整線管理模組。


∆ 其底部使用模組化固定方式,可以隨意固定在方孔上。

 

機殼的 HDD / SSD 擴充位置總共有三處,主機板背面與電源艙內的複合式硬碟盤,可以同時安裝兩個 2.5 以及一個 3.5 吋硬碟,如果想同時在複合式硬碟盤上安裝 2.5 吋硬碟和 3.5 吋硬碟,則必須先安裝 2.5 吋硬碟再把 3.5 吋硬碟安裝上去。

主機板背面下緣處有兩個 2.5 吋硬碟安裝盤,總共可以安裝兩個 2.5 吋硬碟,使用手轉螺絲固定著,也就是說整個機殼最多可以安裝六個 2.5 吋硬碟,以及兩個 3.5 吋硬碟。


∆ 主機板背面上半部是複合式硬碟安裝盤,下面則是兩個 2.5 吋硬碟安裝盤。


∆ 電源艙內還有一個複合式硬碟安裝盤。


∆ 機殼前置 I/O 線材一覽。

 

FRAME 5000D 機殼在頂部和底部面板上,預先沖壓有分體式水冷的注水/排水口,適用於 Corsair Hydro X Series 開放分體式水冷系統使用,玩家們記得先使用平頭螺絲起子輕輕撬開端口蓋。


∆ 機殼頂部的注水口。


∆ 機殼底部的排水口。

 

CORSAIR FRAME 5000D 機殼配件有:CORSAIR 側邊遮線護罩貼紙、側板濾網片、側板實體片、磁吸主機板底部裝飾片、前置 I/O 轉接線材、顯示卡支撐架用的 E-ATX 模式轉接架、側邊風扇安裝支架、各項螺絲。


∆ 配件一覽。

 

CORSAIR FRAME 5000D 機殼實際安裝展示

CORSAIR FRAME 5000D 機殼內部出廠時設有三處遮線檔板,實際安裝前建議都先將其移除會更好走線與安裝,而主機板安裝區塊也是模組化設計可以單獨拆下。


∆ 主機板上方與右側裝飾蓋移除。


∆ 主機板安裝區塊可單獨拆下。

 

接著實際安裝 CORSAIR FRAME 5000D 機殼展示給大家看,本次同步搭配 VENGEANCE RGB 48GB (2x24GB) DDR5 DRAM 8000MT/s 記憶體、iCUE LINK TITAN 420 RX RGB 一體式水冷、RS120-R ARGB 120mm PWM 反向風扇、Corsair RM1000e 電源等,準備了一系列美商海盜船 CORSAIR 的硬體,來組裝本次的電競 PC。


∆ CORSAIR 大全套!


∆ 搭配 ATX 主機板以及長 336 mm 的顯示卡安裝示範。


∆ 上置 CORSAIR iCUE LINK TITAN 420 RX RGB 一體式水冷安裝示範。


∆ 玻璃側透燈效穿透展示。


∆ 機殼內附的四個 RS140 ARGB PWM 風扇燈效展示。


∆ 機殼前面板有一條橫著的燈條點綴。

 

總結

這次新款的 CORSAIR FRAME 5000D 機殼比起四年前舊款確實有更多模組化改進,並且支援當前背插主機板新生態圈,透過 INFINIRAIL 風扇安装系统帶來更方便且更全面風扇與水冷擴充支援,機殼最多有前方/側面/頂部/後方四個方向可以擴充安裝水冷排,以及最多 14 個 120 mm 風扇擴充位置。

機殼內附的四個可串接 RS140 ARGB PWM 風扇,搭配 3D Y 字形前面板與其他通風網孔面板帶來足夠冷卻效果,機殼前置 I/O 配有一個 USB Type-C 與四個 USB Type-A,符合目前消費級旗艦 E-ATX 主機板型號的前置擴充 I/O 數量,總結來說這款機殼適合搭配各種消費級旗艦硬體安裝,並將體積壓縮在中塔尺寸級距讓玩家們選購。

根據官網資訊 CORSAIR 似乎想要針對這款機殼推出很多擴充配件,例如 LCD 安裝配件、網孔側面板、更大面積玻璃側面板等等,若有在台灣販售會讓這款機殼可玩性更高。

延伸影片閱讀:  
Previous post

《飄流幻境Re:星之方舟》轉職X轉生重磅推出! 「曼谷」地圖即日開放

Next post

Sony 玩具版運動會!第13屆索尼創意科學大賞作品即日起於臺北與高雄接力展出

The Author

RUSHA

RUS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