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殼、電源評測頭條

ENERMAX Leonids LN30 流星戰士 & StarryFort SF30 星光戰士機殼 / 幻彩 RGB 呈現華麗燈效

ENERMAX 這回推出了兩款採用玻璃透側與具備幻彩 RGB 燈效的機殼,分別是 Leonids LN30 流星戰士與 StarryFort SF30 星光戰士,這兩款機殼在內部構造方面都採用了一樣的設計,整體而言僅差在前面板。

Leonids LN30 流星戰士前面版的部分採用了一條內嵌的 RGB 燈條作為裝飾,下方的條紋狀設計不僅能夠使得 RGB 燈條發出華麗的光芒,更能夠讓前面板的風扇吸入空氣,達到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

而 StarryFort SF30 星光戰士則是以強調 RGB 燈光效果為主,出廠即預裝 4 顆星彩蝠風扇,前面板也採用透明設計,最大程度的展現了 RGB 燈光效果的璀璨。

產品規格一覽:
型號:
Leonids LN30 流星戰士 : ECA-LN30-M1BB-ARGB
StarryFort SF30 星光戰士 : ECA-SF30-M1BB-ARGB

尺寸 (長x寬x高):
Leonids LN30 流星戰士 : 427mm x 205mm x 475 mm
StarryFort SF30 星光戰士 : 415mm x 205mm x 480mm

淨重:
Leonids LN30 流星戰士 : 5.06kg
StarryFort SF30 星光戰士 : 6.55kg

主機板相容性:ATX、Micro-ATX、Mini-ITX
PCIe 擴充槽:7
硬碟與儲存槽:2 x 3.5″、5 x 3.5″ (2 x 轉換至 3.5” 硬碟托盤)
前 I/O 面板:USB 3.2 Gen1 x 2、AUDIO x 1、MIC x1
預裝風扇:後方 1 x 120mm
可安裝風扇位置:後方 1 x 120mm 、前方 3 x 120mm / 2 x 140mm、上方 2 x 120mm / 2 x 140mm
CPU 散熱器高度:< 157mm
顯示卡長度:< 375mm

 

Enermax 流星戰士 & 星光戰士 開箱

從機殼的名稱即可略知,這兩款機殼自然是以主打燈光效果為主的設計,兩者在前 I/O 面板上皆有可手動控制 RGB 燈光效果的按鈕,縱使主機板沒有 ARGB Header 也能夠自由切換燈效,另外機殼本體更是具備了幻彩 RGB 燈效控制器,能夠連接並同步所有支援的 RGB 設備。

外包裝一覽,兩者外包裝大小相同,正面具有機殼的黑白是示意圖與產品型號,左上方標有支援的 RGB 同步技術,可以支援 ASUS、GIGABYTE、MSI、ASRock 以及自家的 Enermax Addressable RGB。側邊則是寫有詳細的機殼規格。


↑ 外包裝正面與側邊一覽。

 

機殼本體一覽,除了前面板以外,兩者的側板皆採用相同規格的玻璃側板,外觀及內部皆為黑色。


↑ 流星戰士機殼本體一覽。


↑ 星光戰士機殼本體一覽。

 

流星戰士在前面板的部分主要以霧面材質為主,如同前述所言,下方的格欄造型除了增加機殼前方進氣風量以外,內置的均光板更可以讓 RGB 燈效更加均勻華麗。


↑ 流星戰士機殼前面板一覽。


↑ 在 RGB 燈條後方具有均光板,能夠讓整個 RGB 燈效更加平均的由前方開孔透出。

 

而星光戰士則是前面板採用玻璃透明材質,在一旁還有橫條孔作為前風扇吸入空氣使用,前方內置三枚星彩蝠風扇,除了能夠展現最棒的 RGB 燈效以外,也兼顧了一定的散熱效果。


↑ 星光戰士機殼前面板一覽


↑ 前面板一樣採用高透光的玻璃材質,最大程度的確保前風扇通透出的 RGB 效果。

 

兩者在上方都採用磁吸式濾網設計,I/O 部分也位於上方,具備兩個 USB 3.2 Gen1 Type-A、3.5mm 耳機喇叭與麥克風插孔、指示燈、RGB 控制按鈕 (也可做 Reset 鍵)、開機鍵。


↑ 前置 I/O 與上方一覽,另外音效與 USB 孔出廠時都已加上防塵蓋,長期不使用可以蓋住避免灰塵進入。

 

機殼本體皆為常見的雙分艙配置,玻璃側板僅蓋住上分艙。尾部上方為主機板後 I/O 與後方 120mm 風扇的位置,兩者在此處也都預裝了一枚 ARGB 120mm 的風扇,中間則有 7 個 PCI-E 插槽,第一個插槽採用可重複使用的檔板,下方則是下置電源艙。


↑ 機殼內部架構一覽。


↑ 機殼後方一覽。


↑ 7 個 PCI-E 特寫一覽。

 

機殼右側採一般黑色金屬側板,電源下方一樣有著防塵濾網與墊高設計,確保電源本體可以吸入空氣並阻止灰塵直接進入。


↑ 機殼右側一覽。


↑ 機殼底部,一旁四枚手轉螺絲為固定 3.5 吋硬碟架使用。

 

機殼另一側一覽,2.5 吋三個位置都設計在此處,其中一組採硬碟架設計,另外 3.5 吋硬碟架可以拆卸,藉以容納體積更大的 PSU,此處還有 ARGB 燈效控制板。


↑ 拆卸右側側板一覽圖。


↑ 電源艙位置一覽。

 

內建 ARGB 燈效控制器,對於星光戰士來說,除了原本的四顆 ARGB 星彩蝠之外,還可以擴充兩組。另外流星戰士由於僅有後方風扇需要接,因此更可以擴充到五組。

燈效控制器預設按鈕接於 Reset Header 上,如果有連接主機板 ARGB 而不需要實體按鈕控制了話,可以將這條線改接在主機板的 Reset 針腳,就能將原本的燈效切換鈕改成 Reset 功能。


↑ 預設的流星戰士 (上) 與星光戰士 (下) 的 RGB 控制板連接情況。


↑ 內建 ARGB 燈效控制器一覽,燈效控制器本體支援標準 VD-G +5V 接頭的設備,若要連接主板則是支援技嘉舊型 VDG 與現今主流 VD-G 兩種版本的 Header,供電採用 SATA 接頭。

 

內部配件,包含說明書、兩條魔鬼氈束帶、螺絲、硬碟墊片。


↑ 內部配件一覽。

 

機殼前控制線包含開機、重開機、指示燈、USB 與前面板音源等連接線。


↑ 機殼前面板控制線。

 

實際將硬碟安裝,2.5 吋的部分在硬碟架裝上後,掛上即可安裝完成,一旁的 2.5 吋位置則是從正面鎖上固定。


↑ 2.5 吋硬碟實際安裝一覽。

 

3.5 吋硬碟採硬碟架設計,將硬碟裝載在硬碟架上推出即可完成安裝。


↑ 3.5 吋硬碟實際安裝一覽,底下預留鎖孔也可安裝 2.5 吋的硬碟。

 

內部風扇,流星戰士預設裝有後方一枚的 ARGB 風扇,星光戰士則是預設在前面板與後方分別裝設了三枚與一枚的 SquA RGB 星彩蝠風扇。


↑ 流星戰士預裝風扇,型號為 CFCI-12,轉速 1000±100 RPM,供電 12V 0.15A / 5V 0.54A,扇葉為透明色。


↑ 星光戰士預裝風扇,型號為 UCSQARGB12-SA,轉速 1000±200 RPM,供電 12V 0.13A / 5V 0.68A,扇葉為黑色,另外邊框除了正面具 RGB 導光條以外,燈效也可以從風扇後方的孔洞通透出。

 

Enermax 星光戰士 實際裝機展示

前述我們仔細介紹了這兩款機殼的外觀與內部構造,接著我們實際將手上的零組件安裝上去並點亮,讓各位玩家們能夠得知實際開機時的整體效果與安裝組件後內部空間的情況,以及所展示出來的 RGB 效果如何。

零組件方面,在記憶體我們同時選擇了具備 RGB 燈光的 T-FORCE XCALIBUR RGB Special Edition 王者之劍,另外 CPU 散熱器則是採用本站先前介紹的  ENERMAX LIQMAX III 120 ARGB 虹彩晶凌散熱器,讓整體能夠呈現著最具有 RGB 燈光的優質效果。


↑ 拆卸玻璃側板時的燈光效果。


↑ 側面安裝玻璃側板時的效果,透側玻璃搭配機殼分艙的燈條與內部組件的燈效搭配可以說是十分的亮眼。


↑ 由於前面板具備三個星彩蝠風扇,以及採用玻璃透明材質,從前方看下去可以說是讓 RGB 燈光效果徹底的展現。

 

Enermax 流星戰士 實際裝機展示


↑ 拆卸玻璃側板時的燈光效果。


↑ 側面安裝玻璃側板時的效果,與星光戰士一樣,皆有具備分艙燈條。


↑ 可以看到前面板由孔洞透出的光芒,如同前述所言,採用導光板加上燈條能夠讓整體的發光效果更加均勻華麗。

 

Enermax 流星戰士 & 星光戰士 心得結論

這回由電源與機殼大廠 ENERMAX 所帶來的流星戰士與星光戰士兩款機殼,整體而言都有著相當不錯的燈光效果,內鍵具 ARGB 的風扇、燈條、獨立控制器,以及為了光害所設計的前面板,充分的展示了這兩款機殼在 RGB 燈效上的用心。

在燈光效果方面也不會太過於強烈或粗俗導致給人一種廉價的感覺,兩者皆在本體導光條上做出了均光效果。另外在星光戰士裡面所附的星彩蝠風扇更可以說是目前市面上相當獨特的 ARGB 風扇,單顆的零售價也要 600 多元左右,如果對於想要一並購買高階機殼風扇的玩家來說更是首選。

對於喜好 RGB 燈光效果的玩家們,相信這兩款機殼絕對可以滿足您的追求!

延伸影片閱讀:  
Previous post

決戰 11/25 號!AMD Ryzen 9 3950X 發售與第 3 代 Ryzen Threadripper 新消息

Next post

結合雲與端並以AI整合資料叢集的Microsoft SQL Server 2019上市

The Author

William

Willi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