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燒友手機到電飯鍋小米有凡客化隱憂嗎?
電飯煲、MIJIA米家,小米的多元化戰略又一次成為討論的焦點。
從小米近一年的發展路線看,小米做“電飯煲”並不奇怪。問題是,小米電飯鍋會在資本市場“煲”出一碗怎樣的大米飯?
引起種種遐想和八卦的,反倒是雷軍和董小姐賭約的延續:上一次董小姐試水手機還有玩票的意味,但這一次雷軍做電飯煲可都是認真的。幾年下來,格力還是那個格力,小米似乎已不是當初的小米了。
電飯煲、MIJIA米家,小米的多元化戰略又一次成為討論的焦點。
小米擴張的邏輯
從手機爆品到生態鏈,從個人計算中心延伸到生活方式,這是小米想要做的。換一種說法,就是通過品類擴張實現規模化,給品牌和估值提供數據支持。
在短短幾年內,小米品牌從手機到電視盒子、路由器、插線板、空氣淨化器、自行車、平衡車、青年社區、家裝到最近的電飯煲,可以看到,小米希望在年輕的用戶群體中包辦他們衣食住行的大部分(小米暫時還沒“衣”,但雷軍投資的凡客也算其中補齊了)。
小米進入一個領域大致的邏輯是:符合當下年輕人消費趨向,著眼新市場或新生活方式(比如空氣淨化器),通過設計和互聯網技術改造傳統領域或沒有充分智能化產品,通過強大資源整合能力反向影響和重新設計供應鏈體系,通過品牌和強大營銷力強勢切入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白電的市場規模無疑是廣闊和誘人的,似乎傳統廠商在互聯網化、智能化、電商化方面,並沒有太大的競爭力。儘管這個市場是高度成熟、競爭相當激烈的。
小米的挑戰
小米毫無疑問是一個牛逼的公司,但盛景之下小米的挑戰十分明顯,並被反复爭議。至今,除了手機,小米在其他領域並沒有太值得稱道的成績。儘管個別產品銷量不錯,但在傳統消費市場中還屬微不足道。
首先,小米創新乏力被反复提及。在小米最核心的手機領域,曾經是幾大核心競爭力之一的MIUI吸引力早已下降,小米手機則遭遇華為等擁有深厚技術積累的友商有力反擊(榮耀銷量已經超過了小米手機),而在中高端市場小米手機基本無法進入。
對於小米生態鏈的其他產品,第一財經周刊曾如此評論,“從路由器高仿蘋果觸控板,到淨化器神似巴慕達,再到這個和MUJI有好幾處不同的電飯煲,小米的仿款技術已臻化境……他們的尺度永遠控制在’對,看起來很像,但我們絕沒有抄襲風險’的合理範圍內,次次如此。”
其次,小米闖入許多不熟悉的領域,企圖改變市場,但收效一般。傳統消費領域並不像手機,用戶消費行為、決策習慣、渠道,都和小米最擅長的互聯網打法有很大的差異,從產品角度並不單純靠設計或品牌驅動,它有多年對用戶消費行為、安全性、穩定性、耐用性等各種方面的考量,這也是年輕的小米品牌需要補課的。
比如有業內人士提到,傳統插線板之所以沒設計的那麼緊湊,是有安全性多種考慮在內的;還有自行車的傳統車架結構的安全性,則是經歷了上百萬人及時間上的驗證的。
小米有成為凡客的隱憂麼?
新看到一種說法,“小米現在就像一個網紅走在變現的路上”,這種表述固然欠優雅,但也道出了一些事實。
加速變現的表達之外的潛台詞,是對小米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持懷疑態度。如果小米生態鏈諸多產品並沒有足夠好的口碑和表現,將會加速小米核心品牌價值的稀釋。
小米戰線變長的背後,其估值增長焦慮已顯而易見。頂著全球估值第二大的創業公司的光環,小米在這樣的體量之下,想延續估值倍增神話難度很大,甚至在諸多挑戰下存在下滑的可能。
因此接下來“市夢率”的故事怎麼講,小米需要多面開花,但在沒有找到下一個爆品的時候,橫向拓展嘗試各種可能,也不失為一種現實的做法。
不過如此一來,小米已經開始陷入多線作戰的局面,和早期不同,其目前的競爭對手基本是華為、格力這樣的對手,小米並無勝算。
另一方面,小米的品牌價值稀釋已是不爭事實,表現為小米品牌對用戶的吸引力在快速下降。從最早miui的發燒友,到小米手機高調宣揚的“屌絲經濟”(當然這裡沒有貶低屌絲的意思),加上基本放棄了的飢餓營銷,米粉每一次擴容都需要不斷打破邊界。但少了群體認同感的米粉,已經和和其他品牌的用戶沒什麼差別了。
而在這個過程中,也讓人依稀看到凡客過往的影子。從賣衣服到全面擴張品類,到最後“做好一件襯衫”,凡客的旅途讓人五味雜成。那麼,小米存在這個隱憂麼?
編按:凡客誠品,簡稱凡客,是中國的一個服裝營銷類網站,也是其服裝品牌。品牌主打T恤和Polo衫等休閒類服裝,有著優質的設計和較為優惠的價格。除服裝鞋帽以及配飾外,凡客也經營部分家居用品。(品牌介紹取自維基百科)
消息/圖片來源: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