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mi

小米做出蘋果都無法量產的 AirPower 了?

在小米發表會上,它的關注度可能不亞於小米 11 Ultra 和 MIX FOLD。

在小米發表會上半場中,有一個新品,有著頗高的討論熱度。它既不是 Android 機皇小米 11 Pro,也不是 Android 之光小米 11 Ultra,而是在 Keynote 上「匆匆而過」的小米多線圈無線快充板。

sdhhf.png

誇張點說,小米多線圈無線快充板幾乎搶走了所有新品的風頭,還戲稱為「無線充電板之光」。

從外觀上來看,小米多線圈無線快充板一出現,就讓人想到了躺在蘋果 Keynote 上的 AirPower。2017 年 9 月隨著 iPhone X 一同發佈,但蘋果一直沒能解決其發熱問題,最終於 2019 年 3 月份取消了 AirPower 的上市,出身未捷身先死。

iShot2021-04-06-15.09.34-1024x706.png

此次,與 AirPower 有幾分相似 ,功能也類似的小米多線圈無線快充板賺足了人們的「眼球」,似乎是小米做出了蘋果都無法量產的 AirPower 了,而且售價也才幾百塊。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米多線圈無線快充板想不火都難。

 

小米版 AirPower 有何特色?

小米多線圈無線快充板暫時還沒有官方介紹,僅從發表會上的資訊來看,它內含 19 個充電線圈,從而支援手機、耳機、手錶等智慧設備在任何一個位置都可以無線充電。

iShot2021-04-06-15.10.12-1024x694.png

最高功率可以達到 60W,且同時可為三個設備充電,也就是每個設備最高可享受 20W 的快充功率。從官網來看,小米多線圈無線快充板並沒有採用主動散熱(風扇),15.1mm 的厚度也還算說得過去,為了能夠達到 60W 的充電功率,充電頭的功率達到了 120W。

iShot2021-04-06-15.09.42-1024x592.png

但,內置的 19 個線圈,以及較高的充電功率,也花費了小米工程師兩年的時間,最終解決了線圈堆疊和「高」功率供電時的過熱問題。在發佈之後,不少網友都猜測,為了散熱,以及放下 19 個線圈,小米多線圈無線快充板肯定有內置風扇,且也會有著很明顯的厚度,換句話說,它為了功能讓步了設計。

另外,小米多線圈無線快充板的功能除了充電,並沒有與充電設備的交互。它只是個無線充電板而已。

 

AirPower 與普通充電板有何不同?

AirPower 是為蘋果設備打造的一站式充電終端,可以支援 AirPods、iPhone 的 Qi 無線充電協定,也要一併支援 Apple Watch 上的私有充電協定。這也意味著,AirPower 內置的線圈需要保證覆蓋到 Qi 協定和私有協定。

1400x-1-1024x661.jpg

▲ 圖片來自:Bloomberg

除了能同時為 AirPods、iPhone、Apple Watch 同時充電,還可與設備進行資料通信,你可以直接在 iPhone 上看到所有設備的充電情況。

為了達到這兩項功能,AirPower 不僅要在內部放置 20 多個線圈,同時也需要一枚晶片來保證無線充電板與 iOS 設備的通信交互。

ZEDC09G_ZENS_LIBERTY_16_coils_wireless_charger_glass_limited_edition.0-1-1024x683.jpg

▲ 內置 16 個無線電圈的 Zens Liberty 無線充電板,同樣支援多設備不限位置充電.

現在有一些協力廠商充電板能夠支援多設備的無線充電,也支援不限位置放置,但並不支援 Apple Watch 的私有協議,往往會為 Apple Watch 單獨劃分一個區域。

AirPower 內不同充電協議的線圈疊加,除了容易積熱外,還很容易造成電磁干擾,需要蘋果去不斷地優化供電和切換策略。此前在 Zens Liberty 這款類似於 AirPower 的無線充電板上,當你移動設備時,切換到鄰近線圈時,會有 3~4 秒的延時。

AirPower-1024x536.jpg

並且,AirPower 在外觀上一貫的維持了蘋果的輕薄、簡約,蘋果並不想為了散熱,在 AirPower 內增加風扇,從而妥協掉輕薄的設計。

正是要支援不同的充電協議,不限位置,可以與 iOS 設備進行通信,還保持足夠的輕薄,這種不妥協的做法,最終導致了 AirPower 未能量產上市。

airpower-1.jpg

AirPower 對於蘋果來說,顯然是失敗的,沒能解決技術問題,也沒能做好產品的預期管理。在研發完成之前,就將它的功能、特性一併放出。但 AirPower 承載了蘋果對無線化的追求。

AirPower 是蘋果暢想的無線化未來中的一款產品,它可以為所有的蘋果移動設備進行充電,同時還可以與設備間有著交互,但它過於理想,以至於以現在的技術還無法實現(量產)。而小米多線圈無線快充板算是當下折中的一個能夠量產的方案。

 

蘋果的進步不再引人注意了嗎?

歸根到底,小米多線圈無線快充板可以說只實現了 50% 功能的 AirPower,是眾多支援多設備無線充電板的其中之一。而對於能夠與多設備進行通信交互,大概率也只有蘋果會去做,但可惜的是現在已停留在「紙面」上。

power3.gif

蘋果的 AirPower 在美好的願景下,有著很多難題去解決,而我們也很期待這款內置有 A 系列處理的無線充電扳手上市。雖然它的價格可能 5 倍或者 6 倍於小米多線圈無線快充板,但每當看到 AirPower 演示圖時,總會莫名的振奮。

這種內心的振奮感似乎已經很少出現在現在的蘋果新品上了,尤其是每年的 iPhone。

隨著近年來國產廠商進步明顯,高更新率、高功率充電等等新特性在某些方面已經走在了 iPhone 的前面。它們已不再是 iPhone 的追隨者,而開始漸漸的擺脫 iPhone 的影子,開始走自己產品的「差異化」之路。

1511275865_533421_1511276190_noticia_normal.jpg

就在 AirPower 發佈的 2017 年,國產手機們還在參考著 iPhone 去做劉海屏、去做 3D 結構光。但之後的幾年,國產手機們幾乎是屏下指紋的天下,有光學、有超聲波的多種方案。

現在依舊沒有高更新率、依舊沒有高功率快充的 iPhone,似乎有些落伍,而螢幕素質、相機規格已經被小米 OV 們追趕上來,除了 iOS,國產們和 iPhone 的差距正在減少,或者說蘋果似乎正在原地踏步。

12-1.jpg

雖然,蘋果每年大概會有幾波的新品上線,但對於 iPhone、iPad、MacBook 來說,一年也就一次更新,頻率穩定。並且有著自己的更新節奏,對於一個新特性,iPhone 何時搭載,可能在一兩年前就已佈局好。

另外,隨著蘋果的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受眾不斷擴大,加上 iPhone 產品線比較單一,讓蘋果採取了穩妥(保守)的更新策略。尤其是涉及安全的充電功率上,畢竟 Galaxy Note 7 的教訓歷歷在目。

DSC0745.jpg

較為單一的產品線,較為穩妥的更新策略,較為固定的更新頻率,新 iPhone 身上的亮點,很容易被高頻次更新策略的國產們蓋過。而在產品上,與其說是創新能力變弱,更多的還是非顯性的創新。

iPhone 的優勢依舊在自研 SoC,計算攝影,以及 iOS 生態上,但這些特性都不是特別容易傳播。換句話說,這些特性可能並不如高更新率螢幕,大底、高圖元感測器,高功率快充容易讓人記得住,感受得到。

201111-GadgetMatch-Apple-M1-Silicon-Chip-16.png

放眼到整個蘋果產品來說,所有產品推新的目標還是整合整個生態,這個理念依舊超前。現在能夠熟練掌握小屏、大屏硬體,並掌控整個軟體生態的也只有蘋果。

最近蘋果也推出了自研 M1 晶片的真生產力工具,且後續的產品序列也會基於 M 系列晶片打造。自研桌面級 ARM 晶片上的佈局,一方面是能夠掌控硬體,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整合軟體生態,消除 iOS 與 macOS 之間的界限,甚至後續的蘋果產品只有螢幕大小的區分,而沒有系統上的隔閡。

也許那時,蘋果有沒有 AirPower 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生態大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去展現不同的產品形態。

 

 

消息/圖片來源:ifanr

延伸影片閱讀:  
Previous post

Intel 推出第 3 代 Xeon Scalable 處理器加入 Crypto 加速與 DL Boost 帶給資料中心強大效能

Next post

蘋果iPad mini 6外形首曝光 螢幕下指紋辨識來了

The Author

Freddie

Freddie

擔任3C技術編輯已有數年。3C業界水深,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