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手機:華為的野心!能成為第三大手機操作系統嗎?
華為今日正式官宣鴻蒙發佈會時間,EMUI官微也同時更名為HarmonyOS,並且放出了鴻蒙開機畫面的視頻。 這一系列的舉動都在暗示使用者,鴻蒙即將”利刃出鞘”。
那麼,說的這麼火熱的鴻蒙,到底是什麼? 鴻蒙對於華為,對於使用者又意味著什麼,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華為的鴻蒙兩字的來源是”盤古開天闢地,混沌初開”,萬物剛剛出現,也可以理解為宇宙的起源之初。 從鴻蒙的命名中,也可看出華為對於這款操作系統寄託於巨大希望。 而從HarmonyOS的開機畫面中也可以看到O和下面的一橫,這代表了計算機中編碼組成的最小單位0和1,也是暗含了鴻蒙是科技起源的意義。
如果給鴻蒙一個定義,那就是:HarmonyOS是新一代的智慧終端操作系統,為不同設備的智慧化、互聯與協同提供了統一的語言。
HarmonyOS創造一個超級虛擬終端互聯的世界,將人、設備、場景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將消費者在全場景生活中接觸的多種智慧終端實現極速發現、極速連接、硬體互助、資源分享,用最合適的設備提供最佳的場景體驗。
華為順勢而為,搶佔應用生態賽道
鴻蒙作為一款橫跨各類終端的操作系統,它出現的意義實際上不亞於windows,安卓系統,甚至比二者更具有劃時代意義。
操作系統作為打通硬體和應用之間的底層交流平臺,每個時期都必然有一款對應刻有時代烙印的產品出現。
在個人電腦時代,是有了windows這種圖形化操作介面的操作系統后,PC產品才真正普及起來,並且快速進入了互聯網時代,讓PC和PC之間進行了連接,用戶可以自主獲取海量資訊。
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因為有了IOS和安卓這樣的系統,讓手機從功能機變成了智慧機,這時上一代的windows顯然不適應作為手機系統使用。 有了IOS和安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的獲取資訊,不在被固定在某一個具體位置上,”移動著獲取資訊”,這是和個人電腦時代最大的不同。
而從2018年開始全球手機銷量持續下降,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進入了成熟衰退期,基於物聯網的萬物互聯時代則徐徐拉開了序幕。 更廣泛的IOT產品之間的萬物互聯需要有與之對應的操作系統,這是無法靠著打補丁升級的安卓系統來實現的。 華為研發的鴻蒙系統就是因此而生,為了萬物互聯的生態體驗而來。
華為從2016年5月開始研發鴻蒙操作系統,2019年8月9日,華為正式發佈HarmonyOS。 同時余承東宣佈,HarmonyOS實行開源。
而同期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加速了華為對於鴻蒙的研發反覆運算速度,2020年9月10日,華為HarmonyOS升級至HarmonyOS 2.0版本,並面向128KB-128MB終端設備開源。 華為1+8+N全場景戰略中的相關產品都有計劃開始部署鴻蒙系統。
2021年3月31日,華為正式發佈了鴻蒙Beta3.0版本,在隨後20天宣佈增加Mate X2、Mate 40系列及P40系列、Mate 30系列、MatePad Pro系列其他型號的HarmonyOS 2.0開發者Beta招募,一切的部署進度都在明顯加快。
本月初,華為消費者業務軟體部總裁王成錄透露,華為手機從6月初開始將可以升級鴻蒙系統。
從鴻蒙的研發時程表可以看出,華為對於鴻蒙系統的開發是「早有預謀」,王成錄接受採訪時的表示,美國的制裁把華為逼上了絕路,必須要上鴻蒙。
所以,美國制裁對華為鴻蒙的誕生有推動作用,但根源上,還是華為看到了替代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萬物互聯IOT生態來臨,提前佈局,搶佔賽道。
鴻蒙,華為的野心
鴻蒙是面向應用生態超級終端的操作系統,並不能簡單理解成一個手機系統。 實際上在華為的1+8+N生態內的產品都可以使用鴻蒙,包括今後經過鴻蒙認證的第三方產品也可以獲得和華為產品一樣的體驗。
以往使用者的多設備之間配對共用非常麻煩,最多是IOT設備和手機互聯,但設備與設備之間又難以互連。
華為在所有IOT產品上都使用鴻蒙同一套系統,解決了以往的操作系統碎片化問題,提高了運行效率,方便了產品之間的連接和共用。
華為從架構設計的第一天,就對整個鴻蒙系統做了全棧的解藕,把龐大的系統拆解成非常小的顆粒度,根據不同設備的硬體能力去組合拼裝。 不管是GB級記憶體的設備,比如手機、平板,還是KB級記憶體的設備,比如門鎖、微波爐等等,它都可以用最新版本的鴻蒙系統,還可以互相之間連接分享,形成一個基於鴻蒙系統的超級終端。
舉例來說,在工作中,我們使用的筆記本,平板,手機三者具有不同的工作特點。 筆記本是生產力工具,可以提供強大計算能力,比如作圖,視頻渲染。 平板則有手寫筆功能,方便標註勾畫,手機則是隨身攜帶的最佳設備。 有了鴻蒙系統,三者就打通了,一個PPT文檔可以在三個設備上無縫傳遞,修改,充分利用每個設備的優勢特點。
再拿生活應用舉例,家中的藍牙音箱、掃地機器人、智慧屏、智慧手錶等各類IOT產品非常多,以往產品之間的配對很麻煩,設備之間的配對需要斷開重新連接。 有了鴻蒙系統,只要在一個華為ID帳號下,配對過一次后,就不需要再次配對,甚至在設備中心卡片頁面中直接拖拽就完成了配對。
你想用手表去控制家裡的微波爐? 沒問題,用手表去碰一下微波爐,在手錶上就能彈出控制功能表,對微波爐進行操作。
你在家裡智慧屏上沒看完的熱播劇暫停下來,到了車上,用華為車機無縫繼續追劇。
簡單來說,以前需要操心的設備連接問題,再也不是問題了。 因為一個鴻蒙系統打通了多個產品之間的連接,只說一種語言,沒有了隔閡。
而當用戶習慣了這種同一操作語言下的跨平台協同,用了就回不去的體驗后,身邊的IOT設備會逐漸換成類似華為這種有整合生態能力企業的產品全家桶。 哪些僅在單一領域有產品的企業,面臨著是否要接受認證加入鴻蒙體系的壓力。
到時候的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不是單一產品線上的捉對廝殺,而是比誰的生態更全,用戶體驗更好。 以生態打產品,這就是華為的”升維打擊”。
這些功能令人心馳神往,有些科幻大片中隨手拖拽,隔空抓物的感覺。 然而這一切的實現,也需要華為不斷反覆運算鴻蒙系統,同時眾多的第三方硬體廠商和應用開發者基於鴻蒙來研發自己的產品。
而關於鴻蒙更多的功能特點,華為各產品上線鴻蒙的時間表,用戶體驗有哪些升級,以及對於第三方開發者的扶持計劃,希望在6月2號的華為鴻蒙發佈會上都能找到答案。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
鴻蒙,華為的野心即將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