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200 系列

ASUS ROG MAXIMUS IX FORMULA 主機板開箱測試 / 水冷改裝 炫彩AURA

ASUS ROG MAXIMUS IX FORMULA 主機板開箱

這一代外觀上與上一代 Z170 相似,只不過在 M.2 的位置上有做修改,並多了 USB 3.1 前置插座;外盒上則有新的視覺設計;彩盒背面,則有詳解主機板的特色,像是 CrossChill EK II 水冷散熱片、一體式 I/O 背板、2×2 MU-MIMI Wi-Fi、新的 SupremeFX 解碼器;盒內一樣採雙層設計,第一層是主機板、第二層則是所有配件。


↑ 主機板外盒,有了新的視覺設計。


↑ 外盒背面,則詳細介紹了規格與特色。


↑ 盒內也是雙層設計,一層主機板、一層放配件。


↑ 配件層,除了說明書與驅動光碟之外,還有 ROG 線材標籤貼紙、20% Off CableMod(https://asus.cablemod.com/)客製線材折價券。

 

配件方面,共有 6 條 SATA 線材、Q-Connector:用來連接機殼的開關、重啟、指示燈的快速插座、CPU 安裝工具、M.2 直立架與銅柱、無線網卡、SLI 橋與 RGB 燈條延長線。

配件方面相當齊全,其中 RGB 燈條延長線對應主機板的 4pin RGB 接頭(+12,R,G,B),讓玩家在改裝時,可以將機殼的燈條連接在主機板上,讓主機板來控制燈光效果;此外,還贈送一張 ROG 貼紙,除了各種 ROG Logo、字樣之外,還有銀行卡與護照的貼紙。


↑ 所有線材一應俱全。


↑ 信仰貼紙,只送不賣。

 

ROG MAXIMUS IX FORMULA 正面一覽,若拿來與上一代 VIII FORMULA 相比較,在外盔甲上做了些細節的小修改,像主機板中央、CPU 下方的背光名牌,則顯示 REPUBLIC OF GAMERS 字樣,而這一代在 I/O 保護殼、中央名牌、PCIe 海豚尾、晶片組散熱片上,都具備 AURA RGB 燈光效果,可透過軟體來控制燈光顏色與效果。

而 FORMULA 有著全背板保護,讓玩家取出主機板時不會刮傷手,並讓主機板有更好的保護。


↑ 主機板正面一覽,帥氣盔甲包覆。


↑ 主機板背面一覽,保護玩家手不備刮傷。

 

主機板後方 I/O 一覽,出廠時 I/O 背板已經固定在主機板上,背板並非固定在 FORMULA 的盔甲上,而是直接固定在主機板與後 I/O 接頭上,這設計不僅讓玩家安裝是更方便,也能有效增強後方 I/O 結構,這設計讓線材接頭能與連接埠更緊密接觸,提升 ESD 保護性。


↑ 一體式 I/O 視覺上更為帥氣。

 

接著依序來細看主機板的 RAM、24pin 區域、CPU 與供電區、右側連接埠與 PCIe 插槽。


↑ 主機板的 Q-Code 與開關、重啟按鈕,以及 ATX 24pin、前置 USB 3.1 插座。


↑ CPU 以及供電區域,CPU 為 10 相供電設計;而 MOSFET 散熱片,則是 CrossChill EK II 水冷散熱片,內部有著微水道可與水冷散熱連接,達到水冷效果。


↑ 右至左分別是 USB 3.0、SATA、CHA_FAN3、LN2、T_SENSOR、W_FLOW、W_IN、W_OUT、EXT_FAN、SPEAKER、F_PANEL。


↑ PCH 晶片組上一樣有著 ROG 的背光 LOGO,而這一代第二組  M.2,則立於主機板邊緣。


↑ PCIe 插槽,僅 PCIe x16 的兩組有透明尾鰭,連接電源後會有 AURA RGB 燈光效果,且這兩組 PCIe 更有金屬外殼與卡榫機構設計,可有效增強插槽強度。


↑ 盔甲總共有三塊,正面是一般塑膠材質,而在 PCH 處因為要安裝 M.2 的關係,因此可以拆卸;而背板則是金屬材質。


↑ 正面盔甲背面,則有兩組 AURA RGB 燈光 PCB 板。


↑ PCH 散熱片;主機板上則有兩顆 LED 用作背光使用。


↑ MOSFET 散熱片。

延伸影片閱讀:  

喜不喜歡這篇文章?留言給我們

Previous post

SUPER MICRO SuperO C7Z270-CG主機板評測,伺服器用料多亦能超頻多USB 3.1埠

Next post

Intel Core i7-7700K V.S Intel Core i7-6700K兄弟效能比拚,Kabylake 處理器登場,200系列資訊報你知

The Author

sinchen

sinchen

我是 Si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