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平板發展上,部分品牌開始針對旗下產品做出路線規劃,不過以消費性產品大致上可以分為文書與娛樂導向,但是並非文書就不能娛樂,而娛樂就不能文書,只是在系統功能與App程式支援上做出些微變化而已,要真正從由內而外針對一向功能需求設計的,其實並不多。

ZenPad 8.0是近期華碩推出的新平板,目前市售的ZenPad 8.0有兩款,從型號去區分仍然是最直接的方式,分別是Z380C與這次介紹的Z380KL,而Z380C採用的是Intel Atom x3-3200 4核心處理器,而Z380KL採用的是Qualcomm 8929 Octa-Croe處理器,內建10核心,而ZenPad 8.0的產品定位是針對時下年輕族群或是許多婆婆媽媽的興趣活動 – 追劇 來進行設計,從影像到聲音,還有配件,都是針對影音播放規劃,對於許多喜歡「追劇」的使用者,或許會有想不到的幫助。

這台ZenPad 8.0是Z380KL,而華碩接下來的新平板也可以從型號當中了解部分資訊,以380的數字而言,3的單數是指採用Google Android作業系統,數字越大也代表效能越好,而中間的8應該許多人已經猜到,就是指螢幕尺寸,8等於8吋平板,未來若是中間數字為0,則是10吋平板,1則是11吋平板,0則是世代碼,而後方的英文字母,K代表的是採用高通(Qualcomm)處理器,在關連性上,也許是直接從中文的「高」去轉換英文的「Kao」,因此取K字,而另一款Z380C的C則是代表採用Intel處理器,最末尾的L代表是支援LTE行動網路,如果在ZenPad的型號中有看到A,那就意味著產品支援觸控筆,以上先用簡單解說來介紹ZenPad的型號規則,也方便消費者分辨挑選產品

由於Z380KL支援LTE,原廠也特別在盒底標示支援頻段,其中LTE 700算是台灣在4G發展上的特殊情況,世界少有國家採用700MHz的頻段來做LTE,Z380KL支援700MHz,1800MHz是國內絕大多數的電信業者都支援(僅台灣之星不支援),700MHz是台灣大哥大與遠傳支援,而900MHz則是中華電信與台灣之星支援,而Z380KL可以支援全頻(700/900/1800)也就是目前國內五大電信業者中,除了台灣之星之外,其他4家都可以用雙頻行動上網,未來幾年若是頻段逐漸收回後,相信對於Z380KL在4G行動上網的支援性上,會有更高的品質

Z380KL型號,包含GPS定位、重力感知器、802.11n無線網路與藍牙4.1都可以支援,內建電池提供15.2Whr,2000萬畫素後鏡頭與800萬畫素前鏡頭

Z380KL的音效具備DTS HD Premium Sound技術,對於影音播放可加強音效

打開外盒後,直接看到的就是ZenPad 8.0主體

盒裝內打開有這些項目,包含平板,還有變壓器、USB傳輸線,使用手冊與保證書

USB傳輸充電線與變壓器

變壓器體積不大,若是要攜帶外出,也不會造成負擔,提供5.2V/1.35A,建議使用原廠變壓器可以有較好的充電效率

ZenPad 8.0,正面為玻璃材質,側邊有金屬飾條提升產品視覺,在螢幕佔比為76.5%邊框為8.5mm,以目前市售同級產品中,ZenPad 8.0是能提供最大螢幕的平板,也就是最大畫面的意思

圓弧的金屬邊框飾條是真空電鍍而成

音量鍵與電源開關設計於產品右側

ZenPad 8.0(Z380KL)的音源埠設計在產品頂端,而充電的MicroUSB連接埠也設計於此

正面提供揚聲器、光源感應器以及800萬畫素鏡頭,攝影角度可達85度,對於喜歡自拍的使用者,800萬畫素,透過系統功能,還支援美肌自拍模式,可提供相當不錯的攝影品質

產品背面,華碩從時尚手包當中取得靈感,設計出皮革紋背板,簡約線條,但是又不失單調

後鏡頭為2000萬畫素,具備ASUS PixelMaster技術,可支援低光源攝影(先前老蕭廣告的暗光叫)HDR技術,以及140度全景自拍,內建相機也具備手動模式,讓喜歡自行設定光圈快門或白平衡的使用者,都可以利用手動模式來做更改數值,調整出最好的攝影畫面

背板為可拆卸,ZenPad 8.0可搭配周邊產品,如充電背板或音效強化背板使用,提升影音體驗效果

拆掉ZenPad 8.0背板後,可以看到安裝記憶卡與SIM卡的插槽,還有搭配充電背板與音效強化背板的特殊接點

ZenPad 8.0 Power Case就是上面提到的充電背板

本次取得的充電背板色為黑色,型號為CB81(B=Battery),提供16Whr,4430mAh的電容量,讓ZenPad 8.0的電量可以增加175%

由於內含電池模組,厚度勢必提升,可以從後鏡頭孔感受出來

金屬接點,當拆裝電池背板時,強烈建議將平板關機,較為安全妥當

此為充電背板使用的充電器,具有磁吸試設計,具備Micro USB連接埠,可以直接搭配傳輸線就進行充電

以10元硬幣做為比例

建議從接點底下兩個圓孔對準後,再讓金屬接點接上

ZenPad 8.0與充電背板合體後的樣子

合體後的側邊樣貌

音效強化背板( Audio Cover)型號為CA81(A=audio)同樣也是白色與黑色兩種,基本上就是ZenPad 8.0的皮套,但是皮套本身又提供音效設計,包含音效晶片(CM6206)、OP晶片(ALC105)提供5.1聲道輸出

音效強化背板本體

金屬接點,基本上設計與充電背板類似,也同樣支援磁吸式充電,轉接器也與充電背板使用的一樣

揚聲器區,可以看到右下角為DTS HD

與ZenPad 8.0組合起來的樣子

以下直接用三張圖來表示ZenPad 8.0再搭配充電或音效背板後出現的變化,原始產品重量大約356克左右,搭配充電背板,重量為458克,搭配音效背板的重量則是594克,基本上都還算輕,不會有過於笨重的情形

華碩近年在手機平板上的成績有相當不錯的表現,除了台灣品牌與價格之外,有一部分原因是在於軟硬體整合的力量展現,手機平板這類產品只要想做,許多大廠都可以用代工貼牌法推出產品,但是顯示畫面的調教、音效細節的調教與錄攝影的調教,都各有專業,而華碩也在這三大領域中鑽研多年,而ZenPad 8.0(Z380KL)也涵蓋了多項技術於其中。

首頁的使用者介面已經做出基礎的分類,包含華碩特有的功能、Google服務或是ZenPad 8.0搭載的其他功能app,都已經用資料夾分類起來,以下分別是直看與翻轉的桌面

一些工具性或是較熱門的app也都已經內建在系統當中

內建程式,左上角的N是顯示模式調整,可以自定、全部顯示或是用智慧方式分類,方便使用者快速找尋到程式

相機內建不少模式,當低光源的時候,可以按下貓頭鷹就能提高趕光度
  

設定頁面

在ZenMotion是一項智慧型操作方式,以手指觸控操作為認定,使用者啟用後,若是在畫面上寫C,就會啟用相機(Camera)寫出W就會啟動瀏覽器上網(Browser),O是啟用日曆(Calendar)e是啟用Email,Z是啟用ASUS Booster,V是啟用撥號(Dialer),有許多不同安排,喚醒螢幕時也不一定要按電源開關,只要在螢幕上點兩下,就可以把畫面喚醒。

另外針對檔案加密設計,若將ZenPad 8.0設定為圖形解鎖,可用不同的圖形設定瀏覽權限,假設以A圖形解鎖可以瀏覽相簿照片,若採用B圖形解鎖,在相簿中會一片空白,而且不只保護相片,對於app或是其他檔案都有加密效果,利用簡單的圖形解鎖就提高隱私性。

在華碩顯示器上常看到ASUS Splendid是針對顯示模式進行調整,而ZenPad 8.0也支援這項功能,欲社會平衡,也有濾藍光護眼或鮮豔,使用者也可自行調整選項定義出獨家的選項,在顯示技術上ZenPad 8.0具備VisualMaster技術,這項技術除了前面提到的以色彩為主的Splendid外,還有包含更廣視角的IPS顯示,保護眼睛的濾藍光功能(Bluelight Filiter),而Tru2Life和TruVivid這兩項技術則是針對畫面的對比與清晰度進行自動調整,透過晶片對畫面進行強化補償。

一般平板使用的畫面顯示,不外乎照片、影片、網頁與遊戲四種,而ZenPad 8.0具備VisualMaster會自動偵測畫面運算差異,來做出智慧調整,對於照片影片等,都會以局部方式來調整畫面,讓畫面可以更協調,不會因為強化或為了增加對比造成畫面出現不協調的情況

音效輸出方面,ZenPad 8.0只搭載一個位於平板正面的喇叭,不過本身具備DTS HD Premiun的音效,可以提供相當不錯的聲音輸出,不過華碩也有另外推出Audio Cover,搭配使用後,透過音效調整,能夠建立起較立體的環繞音場,對於ZenPad 8.0有極大的加分效果,隨著距離調整越遠,可以有更深刻的體驗

整體來說,在測試過程中,就直接安裝Audio Cover來測試影音,影音來源為Youtube,過程當中也不斷用啟用及關閉來提高辨識度,在關閉環繞的情況聲音較為集中,不過鑒別度較弱,開啟環繞後,的確較深刻的體驗,包含聲音方向與距離都會有差別,開啟後聲音不會像關閉時集中,不過也沒有因此模糊不清,提供相當不錯的聆聽體驗,如果說在充電背板與音效強化背板上要二選一,在此會比較推薦直接搭載音效強化背板,除了可以獲得較好的聲音體驗之外,也同時具備皮套和立架,不過若是需要長時間使用(如搭飛機或長途旅行)強化續航力的充電背板也是相當不錯的配件,就看消費者的需求來做決定了。
來源: [XF] 劇迷注意 神器在此 ASUS ZenPad 8.0(Z380KL)

延伸影片閱讀:  

喜不喜歡這篇文章?留言給我們

Previous post

IN WIN 805 評測: 承繼玻璃精品風格的精美機殼

Next post

Epson推出可相容於開放硬體平台Arduino Due的顯示控制IC參考設計

The Author

XFastest

XFas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