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 X299 平台,華碩主機板各系列都有一款於 COMPUTEX 展示,此次先收到 PRIME 系列的 X299-DELUXE 主機板,最具特色的功能,莫過於搭載三頻 2.4/5.0/60GHz 無線 Wi-Fi 模組,以及板子中央的 OLED 顯示功能,更有著 M.2 散熱片設計與 U.2、VROC 等高速儲存介面,並帶有 AURA 燈光效果,以及可尋址數位燈條支援。

規格
尺寸:ATX(30.5cm x 24.4cm)
處理器腳位:LGA 2066
晶片組:Intel X299
記憶體:8 x DIMM, MAX 128GB, DDR4 4133+(OC)/2666 MHz
擴充插槽:3 x PCIe 3.0 x16、1 x PCIe 3.0 x16(@x4)、2 x PCIe 3.0 x1
儲存埠:7 x SATA 6Gb/s、1 x M.2 Socket 3(PCIe 3.0 x4 & SATA)、1 x M.2 Socket 3(PCIe 3.0 x4)、1 x U.2(PCIe 3.0 x4)
網路:Intel I219-V、Intel 1211-AT Gigabit LAN w/ LANGuard
無線:2T2R Wi-Fi 802.11ac 2.4/5GHz、1T1R Wi-Fi 802.11ad 60GHz、藍牙v4.1
音訊:S1220A
USB埠:1 x USB 3.1 前置插座、4 x USB 3.1(Type-A、Type-C)、8 x USB 3.0、6 x USB 2.0

PRIME X299-DELUXE 架構圖

PRIME X299-DELUXE 主機板,由 CPU 提供 4 通道記憶體,最大可擴充至 128GB,但是若搭配 Kaby Lake-X 處理器,則會只留下 C、D 兩通道記憶體可使用;而 CPU 提供的 PCIe x16 一同,Skylake-X 44 lanes 處理器,有著 3 組 PCIe x16 插槽,可運行單卡 x16、雙卡 x16, x16、三卡 x16, x8, x8 等多顯卡模式,而第四組 PCIe x16 則運行在 x4 頻寬,若是使用 28 lanes 處理器則是 x16, x8、16 lanes 處理器則只有 x8, x8。

儲存方面,總共有 7 組 SATA 6Gb/s 連接埠可使用,其中第 7 組則與 PCIeX1_2 共用;並有著兩組 M.2 介面,M.2_1 支援 PCIe 與 SATA 模式,M.2_2 則只支援 PCIe 且與 U.2 共用通道;而 USB 埠,除了有提供 USB 3.1 前置插座,I/O 後方更有著 4 組 USB 3.1、4 組 USB 3.0 與 4 組 USB 2.0,若在加上板中的插座,還可多出 2 組 USB 3.0、2 組 USB 2.0 與 1 組 USB 3.1 等連接埠。

網路則有著雙 Intel GbE LAN 與 LANGuard 保護設計;無線則是支援 3 頻 2.4 / 5GH 與 60GHz,提供更高的無線傳輸量;規格之外,主機板上更有著諸多巧思,就讓我們一路開箱下去。


↑ PRIME X299-DELUXE 搭配 Skylake-X 處理器架構圖。


↑ PRIME X299-DELUXE 搭配 Kaby Lake-X 處理器架構圖。

PRIME X299-DELUXE 主機板開箱

主機板外盒上,有著相當高質感的 PRIME X299-DELUXE 照片,並有著 X299、Core-X、SLI、CROSSFIRE、DTS、3D 列印與 AURA 等 logo;外盒背面除了詳盡的主機板介紹之外,更強調著 PRIME 系列的五向優化、支援 Optane Memory 與 Intel VROC 等技術;配件更一併附上 FAN Extensin HUB、802.11ad、ThunderboltEX 3 子卡。


↑ PRIME X299-DELUXE 外盒。


↑ 後方有著規格與特色介紹。


↑ 外盒可掀開,內部有更詳細的說明。

PRIME X299-DELUXE 外觀上有著白色 I/O 外殼,以及線條感十足的 PCH 散熱片,在 CPU 下方則有著一小塊 OLED 顯示,在開機時會告知目前開機狀態等資訊;記憶體最大則是安裝 8 DIMM、128GB,倘若是使用雙通道的 Kaby Lake-X 處理器,則只有右側兩通道記憶體可使用。

而新的 LGA 2066 腳位,則可沿用 LGA 2011 的散熱器。


↑ PRIME X299-DELUXE 外觀。


↑ 4 通道 8 DIMM 記憶體與 LGA 2066 腳位。

在主機板右側,則有著 ATX-24pin 供電,以及垂直的 M.2_2 插槽與前置 USB 3.1 內接插座;CPU 供電除了 8pin 之外,亦有著額外 4pin 供電。


↑ 板子右側的 ATX-24pin、M.2 與前置 USB 3.1 插座。


↑ CPU 供電則是 8+4 pin。


↑ 在左上方,則有著 CPU_FAN、CPU_OPT 插座,以及 4pin RGB 接頭。

主機板右下方,則有著 USB 3.0 插座、6 組 SATA、U.2 與單獨的垂直 SATA 連接埠,而主機板的前面板控制,也放置於右下方。

屬邊緣人的第七組垂直 SATA,將與 PCIeX1_2 共用;若各位使用非 44 lanes 處理器時,SATA_5、SATA_6 也會共用 PCIeX16_4 通道;而 U.2 則是與 M.2_2 共用。而這裡有著白色 4 pin 水泵接頭。

而晶片組上的散熱片,則有著線條造型,且具備 M.2 散熱片功能;而前方則有著 OLED 顯示器,可將電腦的狀態顯示出來。


↑ 主機板右方的 USB 3.0、SATA、U.2 等介面。


↑ 取下螺絲,散熱片上貼著散熱膠,但若長時間不使用難免會沾上灰塵。


↑ PCH 散熱片相當特別,開機後 AURA 效果更是獨特。


↑ OLED 顯示器。

主機板的 PCIe x16 插槽除第 2 組之外,都有著金屬外殼,可增加 XYZ 三軸的牢固性;多顯支援 x16,x16、x16, x8, x8 等模式。


↑ 主機板 PCIe 插槽。


↑ 板子下方連接埠。


↑ 板子開關,電源、重開、Q-Code、CLR_MOS、MemOK、EZ_XMP 與可尋址數位燈條插座。

主機板後方 I/O,有著 BIOS Flashback 按鈕,以及 3 頻 Wi-Fi 天線連接處,並有著雙 GbE LAN,4 組 USB 3.0、4 組 USB 2.0、4 組 USB 3.1,以及 7.1 聲道音訊。


↑ 主機板後方 I/O。

PRIME X299-DELUXE 主機板用料

緊接著便來細看主機板上的 CPU、RAM VRM 與板載晶片等用料。


↑ 退去外殼與散熱片,PRIME X299-DELUXE 主機板。


↑ 記憶體供電採 2+2 相,使用 Digi+ ASP 1103 數位供電。


↑ 記憶體供電採 2+2 相,使用 Digi+ ASP 1103 數位供電。


↑ CPU 則是 Digi+ EPU ASP14051 數位供電。


↑ CPU 供電為 8 相設計,IR 3555M 控制晶片。


↑ 後方 I/O 雙 LAN 搭配 LANGuard 保護設計,LANGuard 有著著:信號耦合技術、表面貼合電容、電湧保護、靜電保護等功能。


↑ 兩顆 ASMEDIA ASM3142 USB 3.1 晶片,與 Intel I219-V 網路晶片。


↑ 另一顆網路晶片,則在主機板背面 Intel 1211-AT。


↑ ASMEDIA ASM1074 USB 3.0 晶片。


↑ NUVOTON NCT6796D 環控晶片。


↑ 音效晶片 S1220A。


↑ PRO CLOCK II。


↑ CPU 下方另一組 EPU。


↑ PCIe 插槽下有著許多 ASM1480 交換晶片。


↑ X299 晶片組。


↑ TPU 晶片。


↑ 前置 ASM 3142 USB 3.1 晶片。


↑ I/O 外殼、晶片組的散熱片與 OLED 顯示。

PRIME X299-DELUXE 主機板配件

配件方面則是相當齊全,基本的 SATA 線 6 條、熱敏電阻、I/O 背板、M.2 立架與 SLI 橋接器都有提供。


↑ 基本配件。

M.2 立架則有快速安裝扣具,鎖上兩顆螺絲後,就可快速拆裝 M.2 SSD。


↑ M.2 立架。

板子下方的 3 pin 燈條插座,支援 WS2812B 數位燈條,並有提供燈條延長線。


↑ 數位燈條 3pin 插座。


↑ 風扇 HUB。


↑ ThunderboltEX 3 子卡,可提供 USB 3.1 與 Thunderbolt C 連接埠。


↑ ThunderboltEX 3 子卡 I/O。


↑ 此次天線則提供兩根,一組連接 1T1R 60GHz,另一組則連接 2T2R 2.4/5GHz。

PRIME X299-DELUXE BIOS 設定

BIOS 預設開啟 EZ Mode,可檢視基本電腦資訊,而在進階模式中則有 Ai Tweaker 超頻功能設定;而進階的板載裝置上,則有許多可控制的開關,各位可自行控制;而 CPU Storage 設置,則可啟動 VROC 等功能,建立 NVMe SSD RAID 0 磁碟陣列。


↑ EZ Mode,有著基本的電腦資訊。


↑ Ai Tweaker 超頻選項,可控制 CPU、RAM 時脈與電壓。


↑ 進階板載功能設定。


↑ 進階板載功能設定。


↑ CPU Storage 設置。


↑ VROC 設定。

高速 NVMe SSD RAID 0 技術 Virtual RAID on CPU(VROC)

Virtual RAID on CPU(VROC) 可允許用戶,將連接在 CPU 提供的 PCIe 通道的 NVMe SSD,建立軟體磁碟陣列 RAID 磁區,創造極高 IOPS 的高速儲存空間。

但 VROC 存在著一些限制,首先僅支援 6 核心以上之 Core-X 處理器,二來僅提供基本 RAID 0 陣列,若需要 RAID 1 或 RAID 5 則需要額外購買 VROC_HW_KEY,於主機板上則有著 4pin 接頭,讓 VROC_HW_KEY 可已連接,此外 VROC 要求使用 Intel SSD。

滿足上述三個條件,即可在 BIOS 中將 CPU Storage 設置下的 PCIe 改為 x4 SSD 模式後(重啟),BIOS 當中則會顯示「Virtual RAID on CPU」的選項,當中會顯示目前 VROC 的版本,以及是否有使用 VROC Key。

進入 All Intel VMD Controllers 當中,則會顯示目前可 RAID 的裝置,並有著 Create RAID 磁區的選項;用戶可選擇在 BIOS 建立,或者透過 Intel 快速儲存技術 Enterprise(RSTe)來建立磁區並安裝驅動。

透過 RSTe 即可將使用 CPU PCIe 通道的 NVMe SSD,建立超高速 RAID 0 磁碟陣列;筆者,以兩張 Intel SSD 750 400GB 測試,CrystalDiskMark 循序讀寫 4687 MB/s、寫入 1983 MB/s,隨機 4K Q32T1 讀取 767.6、寫入727.3;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測試,隨機 4K QD16 讀取 150K IOPS、寫入 303K IOPS。

這表現相當驚人,讓玩家可打造極高 IOPS 兼具容量的高速 NVMe SSD 儲存池。


↑ 軟體兼驅動程式,則需要安裝 Intel 快速儲存技術 Enterprise(RSTe)程式。


↑ SSD 750 RAID 0 測試。


↑ SSD 750 RAID 0 測試。

LiveDash / AURA Sync / Turbo LAN 軟體支援

軟體方面,則加入新的 LiveDash 可用來控制 OLED 顯示器的資訊。預設有大字與小字兩種,而可顯示的資訊量則是 7 選 1 或 7 選 5,另外還有點陣風格的動畫圖可顯示。


↑ LiveDash OLED 控制。


↑ 點陣動圖。


↑ OLED 顯示各種主機板資訊頗有趣味。

AURA 軟體,同樣提供各種燈光模式,並支援控制尋址數位燈條,讓機殼與主機板一同亮起彩色波浪。


↑ AURA 軟體。


↑ 使用 WS2812B 燈條,即可讓一根燈條展現出彩虹波浪特效,讓機殼支援如同主機板的燈光效果。


↑ 主機板 AURA 效果。

AI Suite 3 可透過五項優化提升電腦效能,並可控制 TPU、Fan Xpert 4、Digi+、EPU 等功能,並有著 Turbo App 加速功能。

Turbo LAN 則可依據應用程式,來優化網路封包,提升網路效能。


↑ 網路優化軟體。

PRIME X299-DELUXE 主機板效能測試

效能測試方面,則使用常見的幾套軟體來測試效能。處理器使用 Intel Core i9-7900X,設定上採用主機板預設自動超頻設定,以下分數提供給各位參考。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7900X
主機板:ASUS PRIME X299-DELUXE
記憶體:Avexir DDR4-2132 4GB*4 2400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 1080
系統碟: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電源供應器:Antec TruePower 12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CPU-Z 已可檢視 Core i9-7900X 完整資訊,處理器代號 Skylake-X,為 14nm 製程的 10 核心 20 線程處理器;主機板使用 ASUS PRIME X299-DELUXE,X299  晶片組;記憶體為 4 DIMM 四通道 2400MHz;接著透過,CPU-Z Bench 進行測試,Core i9-7900X 單線程 502.2 分、多線程 6043 分。


↑ CPU-Z 處理器資訊。

使用 CPUmark 99 測試,Core i9-7900X 獲得了 755 分;接著再使用 wPrime 測試處理器的多線程運算能力,預設 4 Thread 進行測試 32M 花了 8.5 秒計算、1024M 則要 265.6 秒,接著將多線程改為 20 Thread 再測試一遍,32M 只需 3.0 秒計算、1024M 則要 77.7 秒就完成。

而 CINEBENCH R15 測試,單 CPU 獲得 191 cb,多核心運算 2144 cb,多核心運算能力比起單核強了 11.20x。


↑ CPUmark 99 測試 601 分。


↑ wPrime 測試,20 Thread 32M – 3.0s、1024M – 77.7s,4 Thread 32M – 8.5 s、1024M – 265.6s。


↑ CINEBENCH R15 測試,CPU Single Core 191 cb,CPU 2144 cb。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目前 AIDA64 還未針對 Core-X 推出更新,因此數據僅供參考;四通道記憶體表現相當好,記憶體讀取 61,866 MB/s、寫入 52,294 MB/s、複製 57,390 MB/s、延遲 79.7ns。


↑ AIDA64 記憶體測試讀取 61,866 MB/s、寫入 52,294 MB/s、複製 57,390 MB/s、延遲 79.7ns。

壓縮測試,先使用 WinRAR 進行測試速度為 23,577 KB/s,而 7Zip 測試則有著 56391 MIPS 的表現。


↑ Winrar 測試 23,577 KB/s。


↑ 7Zip 測試 56391 MIPS。

CPU 影音轉檔方面,使用 X264 FHD Benchmark 進行測試,Core i9-7900X 有著每秒 53.8 fps 的處理能力;而 X265 FHD Benchmark 則有 34.42 fps 的表現。


↑ X264 FHD Benchmark 53.8 fps。


↑ X265 FHD Benchmark 34.42 fps。

儲存測試,則針對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進行測試,以 SSD 960 PRO 作為系統碟,並使用 DiskMark 測試,循序讀取 2,758 MB/s、寫入 1,986 MB/s,4K 讀取 761.7 MB/s、4K 寫入 696 MB/s;而 Anvils 測試,4K QD16 隨機讀寫分別是 157K、178K IOPS。


↑ SSD 960 PRO DiskMark 循序讀取 2,758 MB/s、寫入 1,986 MB/s,4K 讀取 761.7 MB/s、4K 寫入 696 MB/s。


↑ Anvils 測試。

外接 USB 3.1 裝置,採用兩組 SSD RAID 0 進行測試,板載的 USB 3.1 效能可達到,循序讀取 732.7 MB/s、寫入 716 MB/s 之速度。


↑ USB 3.1 循序讀取 732.7 MB/s、寫入 716 MB/s 之速度。


↑ Anvils 測試。

電腦工作效能測試,則使用 PCMark 8 來進行測試,PCMark 8 能夠模擬不同的使用情境,像是 Home、Work 與 Creative 等情境,其中 Home 主要測試網頁瀏覽、文字輸入、編輯相片、影音回放 / 編碼與遊戲測試;Work 測試則是模擬網頁瀏覽、寫入、試算表與影音回放 / 編碼;創意測試中則包含了 Home 與 Work 的項目,並加入更多的影音工作測試。

測試使用加速模式,家用情境 Home 獲得 5,334 分、工作情境 Work 5,554 分、創作者 Creative 8,677分。


↑ PCMark 8 Creative 8,677 分。


↑ PCMark 8 Home 5,334 分。


↑ PCMark 8 Work 5,554 分。

繪圖效能測試,搭配 NVIDIA GTX 1080 FE 顯示卡進行測試,而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中,物理 Physics 分數有著 23,876 分,效能約為 75.8 fps,而在不同解析度下的 Fire Strike Extreme 與 Ultra 測試中分數相當;而 Time Spy 測試中,CPU 獲得 10,179 分、34.20 fps。


↑ 3DMark Fire Strike Physics 23,876 分、75.8 fps。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Physics 23,957 分、76.0 fps。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Physics 23,959 分、76.0 fps。


↑ 3DMark Time Spy CPU 10,179 分、34.2 fps。

針對虛擬實境 VR 則使用 VRMark 進行測試。VRMark 基本標準測試的 Orange Room,獲得了 11,051 分的成績,平均 frame rate 達 240.91 fps;而更嚴苛的高階測試 Blue Room,獲得了 2,221 分。


↑ VRMark Blue Room 2,221 分。


↑ VRMark Orange Room 11,051 分。

遊戲測試,則以全開放地圖的兩款遊戲《俠盜獵車手V》、《看門狗 2》與射擊遊戲《鬥陣特攻》來測試,三款遊戲設定皆為 4K(3840*2160)解析度,以及最高畫質設定進行測試;測試採用 Fraps 記錄遊戲過程 180s 的 fps 表現。

《俠盜獵車手V》與《看門狗 2》這兩款遊戲測試,都是在都市中駕車狂飆,並自造混亂讓警察追逐,效能上這兩款大作平均 fps 都落在 30、38 這區間,而《鬥陣特攻》則相對輕鬆,有著平均 79 fps 的表現;因為測試平台,只使用一張 NVIDIA GTX 1080 FE 顯示卡進行測試,所以這數據來看沒什麼問題,畢竟現今遊戲偏重 CPU 運算還是有限。


↑ Core i9-7900X 搭配 GTX 1080 遊戲測試。

i9-7900X / i7-7740X / i7-7700K / i7-5960X 效能比較

集合手邊的測試資料,讓 Core i9-7900X 與 i7-7740X 有著比較依據,分別使用 i7-7700K 與 i7-5960X 來測試。

CPUmark99 測試,還是以高時脈的 i7-7740X 與 i7-7700K 分數較高獲得 812 分,而 i9-7900X 則獲得 755 分。

wPrime 則是比較運算時間,以預設 4T 測試下,多核心的 i9-7900X 也有相當好的表現,而當改為 20T 測試時,運算時間則縮短了不少。

Cinebench R15 測試,CPU 單核表現上大致都落在 190 cb 左右,而在多核心測試下 i9-7900X 獲得 2144 cb 的高分表現,而 i7-7740X 與 i7-7700K 則是相同的 983 cb。


↑ CPUmark99 測試,分數越高越好。


↑ wPrime 測試,時間越短越好。


↑ Cinebench R15 測試,分數越高越好。

記憶體效能測試,目前 AIDA64 還未更新,因此目前的分數僅供參考。


↑ AIDA64 記憶體測試。

WinRAR 壓縮測試,對於有著四通道記憶體的 i9-7900X 與 i7-5960X 有著 23577 KB/s、 22235 KB/s 的表現,而雙通道的 i7-7740X 與 i7-7700K 的表現相近。

7Zip 壓縮測試,則是 i9-7900X 有著 56391 MIPS 的性能表現,而 i7-7740X 則比起 i7-7700K 有著更好的性能,換言之 7Zip 壓縮測試也較吃重記憶體的通道數與多核心性能。


↑ WinRAR 壓縮測試,分數越高越好。


↑ 7Zip 壓縮測試,分數越高越好。

X264 / X265 FHD Benchmrk 測試,i9-7900X 達到 53.8 fps 的高轉檔性能,而 X265 也有著 34.4 fps 的性能,至於 4C8T 的同學則沒什麼太大變化。


↑ X264 / X265 FHD Benchmrk 測試,fps 越高越好。

PCMark 8 加速模式測試,就結果來看此測試,較偏好高時脈的處理器,Home、Work、Creative 測試項目,都由 i7-7740X 奪冠而 i7-7700K 分數相似。


↑ PCMark 8 加速模式測試,分數越高越好。

3DMark 繪圖測試,i9-7900X 在物理表現上,有著相當高的水準,而在總分上也有拉開些微差距;而 i7-7740X 與 i7-7700K 則旗鼓相當。


↑ 3DMark 繪圖測試,分數越高越好。

VRMark 虛擬實境測試,標準 VR 需求的 Orange Room 測試,還是偏好時脈較高的處理器;而 Blue Room 測試則是大夥都獲得了 2200 分。


↑ VRMark 測試,分數越高越好。

遊戲效能測試,都以 4K(3840*2160)解析度進行測試,其中有著兩款 AAA 吃資源大作《俠盜獵車手V》、《看門狗 2》,搭配另一款相當硬體需求中度的射擊遊戲《鬥陣特攻》,遊戲設定調整為最高設定。就結果來看,目前遊戲吃重 CPU 的比例實在有限,而 4K 解析度下還是顯卡效能為重。


↑ 遊戲效能測試,fps 越高越好。

溫度與功耗方面,透過 Prime95 燒機時 i9-7900X 溫度最高來到 83 度,但 i7-7740X 則有著 86 度的高溫。較奇怪的是,在測試 i7-7740X 時 NHD15S 散熱器吹拂的風還是冷風,並不像在 i9-7900X 燒機時,整個塔扇的溫度變高吹拂出熱風的情況,反覆測試兩次,可能是這顆 i7-7740X 並非正式版,導致溫度無法很好傳導致散熱器上,或者是筆者的技術欠佳所導致也不無可能。

功耗表現,則是在 Prime95 測試時 i9-7900X,可達到 291W 的耗電量,這也是多核心處理在組裝時,建議以高瓦數的電源為主,雖說平時遊戲時 CPU 跑不到滿載,但就怕同時吃進 CPU 與 GPU 的工作,肯定會讓功耗在往上提升。


↑ 溫度測試。


↑ 功耗測試。

802.11ad 60GHz Wi-Fi 測試

測試採用 NETGEAR R9000 做為無線路由器,而主機板則使用 60GHz Wi-Fi 與路由器連接,透過 iPerf3 –c server ip –w 100M –t 120 –i 10 進行測試,而 Server 端則是使用 10GbE LAN 與 R9000 連接。

測試結果,單 1T1R 60GHz 的 11ad Wi-Fi,連結速度可達 4.6Gbps,而實際傳輸可達 2.27 Gbps 速度,比起 1Gbps LAN 還要快上許多。


↑ 60GHz 無線網路測試。

i9-7900X 直播測試

直播設定 Ghost Recon Wildlands 1920*1080 Ultra,而 OBS 設定 1920*1080@60fps, 6000bitrate, CPU X264 medium,同時進行遊戲與直播,是相當吃重 CPU 效能,而從直播的影片來看,CPU 並沒有吃到滿,因此整體直播流暢度都相當 OK,對於想打造遊戲、直播一體機的玩家,這平台會是值得投資的選擇。


↑ 時間緊湊,沒注意到沒錄製到遊戲聲音 Orz。

總結

PRIME X299-DELUXE 在無線網路上有著 Wi-Fi 802.11ad 60GHz 頻段,在無線傳輸可超越 1GbE LAN 的頻寬,倘若其中一 LAN 上到 10GbE,那這樣肯定是網速最強的主機板之一;除無線的亮點之外,主機板的擴充也相當足夠,M.2、U.2、USB 3.1 各種高速儲存都具備,更支援 Intel Virtual RAID on CPU 技術,論 CPU、RAM、I/O 速度,X299 當之無愧成為新一代極致平台霸主。

不論是一機遊戲直播,或者是高畫質影音運算,Skylake-X 有著滿滿的多核心運算效能,能夠滿足極致玩家的運算需求,X299 提供極致的擴充性能,滿足各種高端玩家的需求。

來源: ASUS PRIME X299-DELUXE 主機板開箱測試 / 無線 802.11ad ready 板載 OLED 顯示[XF]

延伸影片閱讀:  

喜不喜歡這篇文章?留言給我們

Previous post

GIGABYTE技嘉AORUS最強GTX 1080 Ti顯示卡

Next post

IN WIN 303 Case

The Author

XFastest

XFas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