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機、筆電

Razer Blade 17 電競筆電創作測試 / RTX 3080 Ti 加速 3D 渲染、影音輸出

這次藉由 Razer Blade 17 電競筆電來實際測試創作類型的幾大項目,像是 3D 渲染、影音輸出、照片編修等工作,筆電採用 Intel Core i7-12800H 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 筆電 GPU,帶給創作者相當出色的行動創作能力。

Razer Blade 17 規格
系統:Windows 11 Home 21H2
處理器:Intel Core i7-12800H 6P+8E 14C20T 4.8GHz Turbo
記憶體:32 GB DDR5 4800MHz 雙通道
繪圖晶片:獨顯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 16GB、GPU Boost、Battery Boost、Whisper Mode、Advanced Optimus、內顯 Intel Iris Xe Graphics
顯示器:17.3″ QHD 240Hz, G-Sync, 100% DCI-P3, 6mm bezels, individually factory calibrated
儲存空間:1TB PCIe Gen4 NVMe SSD、1 x M.2 NVMe
鍵盤:單鍵 RGB 背光 60% 鍵盤
I/O 連接埠:2 x Thunderbolt 4 Type-C、1 x USB-C 3.2 Gen 2 PD 15W、3 x USB-A 3.2 Gen 2、3.5mm Combo-Jack
音效:Stereo 2.0 | 8 Speakers、THX Spatial Audio、2-Mic Array
網路:Realtek 2.5GbE LAN、Killer Wireless Wi-Fi 6E AX1690, Bluetooth® 5.2
電池:82WHr Battery
變壓器:280W
尺寸:19.9 mm x 260 mm x 395 mm
重量:2.75 kg

Razer Blade 17 電競筆電 RTX 3080 Ti

今年新款的 Razer Blade 17 電競筆電,機身一樣是 T6 鋁合金 CNC 陽極黑化處理,搭載 Intel Core i7-12800H 6P+8E 14C20T 處理器,以及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 16GB 筆電 GPU,更具備 GPU Boost、Battery Boost、Whisper Mode 與 Advanced Optimus 等功能。

 

對於創作來說除了效能之外「螢幕」也相對重要,測試的這台使用 17.3″ QHD 240Hz, G-Sync, 100% DCI-P3 並經過工廠獨立校色過,當然若是重創作的用戶,則會建議挑選到 4K 解析度獲得更細緻的畫面呈現,若是遊戲玩家則會建議 QHD 這樣的規格。

儲存則提供 1TB PCIe Gen4 NVMe SSD 系統碟與另一個 M.2 NVMe 擴充,除此之外 Thunderbolt 4 Type-C、2.5GbE LAN、Wi-Fi 6E 等規格都一應俱全,筆電採用 82WHr 電池並搭配體積較小的 280W 變壓器。

 

Razer Synapse 效能設定與 Advanced Optimus

Razer 筆電可藉由 Razer Synapse 來調整效能設定,測試時會以 CPU 強化、GPU 高的設定下進行,但另一個特色是這台筆電具備 Advanced Optimus 的功能,可自動將筆電的螢幕切換給獨顯 RTX 3080 Ti 使用,或者讓使用者決定是 NVIDIA GPU Only 或者是 Optimus 模式。


↑ Razer Synapse。


↑ Advanced Optimus。

 

3D 渲染測試:MAXON RedShift、Blender、V-Ray

3D 渲染可說是整個 3D 創作的最後一步,從 3D 的 SKETCH 與 STORYBOARD 開始,接著 ASSET/MODEL 的建立隨後動畫化,最後才是 3D 的組合與渲染,這些工作過程都可藉由 NVIDIA GPU 所提供的資料庫、API 來讓工作更順利,而對於效能比較上則著重在最後的渲染。

測試使用 MAXON RedShift 這套 GPU 加速的渲染工具,RTX 3080 Ti 筆電 GPU 在渲染內建的 Benchmark 只需 4 分鐘的時間即可完成渲染。


↑ MAXON RedShift 渲染。


↑ 渲染結果 RTX 3080 Ti 筆電 GPU 需要 4 分鐘的時間 。

 

Blender 是跨平台、開放源碼的 3D 創作工具,支援著各種 3D 作業:Modeling、Rigging、Animation、Simulation、Rendering、Compositing 與 Motion Tracking 等。而測試,則以 Blender Benchmark 3.1.0 進行 Demo 專案的渲染工作測試。

通過 Blender Benchmark 3.1.0 測試,RTX 3080 Ti 可達到 monster 場景 1774.17、junkshop 場景 1039.42、classroom 場景 885.55 的每分鐘 Sample 數量,大幅提升 3D 渲染、創作的速度,更遠比 CPU 渲染來的快速許多。


↑ Blender RTX 3080 Ti。


↑ Blender CPU。

 

V-Ray Benchmark 是由 Chaos Group 所開發,V-Ray 是基於物理法則所設計的光線渲染軟體,而此工具可分別針對 CPU 與 GPU 進行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測試。

RTX 3080 Ti 採用 CUDA 運算可達到 1295 vpaths 的效能,改用 RTX 運算則可達到 1829 vrays 的能力。


↑ V-Ray CUDA。


↑ V-Ray RTX。

 

影音輸出:Premiere Pro 2020、Da Vinci Resolve

影音剪輯大致上需要先將素材整理剪輯成為故事的時間軸,再加入字卡、特效等後製工作,做後則是「輸出」。而輸出這段也是最吃重 GPU 效能的工作,像是 Adobe Premiere Pro 啟用 Mercury Playback Engine GPU 加速,藉由 GPU 來加速編輯時的特效回放速度,以及加速影像輸出時,H.264 與 HEVC(H.265)影像編碼。

測試用的影片專案是 FinalAdjusted_MPE_4K,這影片是 3 分鐘長的音樂影片 MV,來源影像為 2160p24fps,特效使用:Scaled video, luma curve adjustment, fast blur, noise, tint, RGB curves, black & white effect, image blending, video overlay。

RTX 3080 Ti 筆電 GPU 輸出 H.264 編碼只需 118.6 秒、41.1 FPS 即可完成輸出,而換成 H.265 編碼也只需 114.6 秒、41.1 FPS 即可完成工作。


↑ Premiere Pro 影像輸出,可見 GPU 負載較高。


↑ 影像輸出結果。

 

Da Vinci Resolve 純粹通過 GPU 加速的影片剪輯程式,更包含強大的色彩校正與特效功能,並且直接使用 CUDA 核心運算,讓影片剪輯的回放與輸出都有著相當好的性能。

測試影片專案由 NVIDIA 提供,說明如下:

  • Wedding_Heavy_Styles 第一個片段,節點 1 OFX: Light Rays、節點 2 gaussian blur with a mask、節點 3 second gaussian blur and a OFX Glow、節點 4 OFX: Styles effect,第二個片段第一節點 pass-through node、第二節點 gaussian blur with mask、第三節點 OFX: Light Rays with a mask、第四節點 primary color correction and a curves adjustment,最後使用 OFX: Sketch effect。
  • Bride_FaceRefine_Selective Color 則是通過 Face Refinement node 進行臉部優化,並通過 Resolves Neural Engine 追蹤主角臉部並將背景灰階處理,節點 1 Face Refinement、節點 2 Beauty node、節點 3 OFX: Glow, primary balance, Custom Curves, Hue vs Sat Curve, Power Windows, Tracking and External Key、節點 4 Primary Balance, RGB Mixer, Custom Curves, Hue vs Sat Curve, Power Windows, Tracking, External Key and OFX: Gaussian Blur。
  • 50% Retime 則是將第二隻影片套用 Optical Flow with SpeedWarp AI 慢速播放。
  • SuperScale 2x 4KSource 使用 4K ProRES 影片,以及 Super Scale 至 2x Zoom in 的 4K 輸出影片。
  • SuperScale 4x HD_Source 使用 HD H.264 影片,以及 Resolve’s Super Scale 將影片提升至 4K 影片輸出。


↑ Da Vinci Resolve 輸出渲染。

 

通過 RTX 3080 Ti 輸出影像,SuperScale 4x HD_Source 花費 2 分 13 秒、Bride_FaceRefine_Selective Color 僅 44 秒、Wedding_Heavy_Styles 僅 54 秒、50% Retime 1 分 22 秒、SuperScale 2x 4KSource 僅 31 秒的時間。


↑ 影像輸出結果。

 

照片編修:Adobe Lightroom 與 Photoshop

至於 2D 影像工作這就相對快了非常多,而且在照片 RAW 檔轉換輸出時,其實主力是靠 CPU 進行運算,因此在 Adobe Lightroom 與 Photoshop 當中,也有著利用 GPU 進行 AI 加速的新功能,像是「AI Enhance…」。

Enhance 功能在 Lightroom 與 Photoshop 當中都有提供,可藉由 GPU 運算來替照片進行「Super Resolution」與「Raw Details」的強化,讓原始照片從 3648 x 5472 的解析度提升至 7296 x 10944 的大影像。


↑ AI 影像增強。

 

原始照片通過 AI 影像增強後與原圖相比,在相同的放大比例來看,AI 增強影像有著更好的細節與顏色,而實際處理的速度也在幾秒內就能完成。


↑ 左圖 AI 影像增強、右圖原始照片。

 

總結

實際專業創作的範疇相當廣泛且隔行如隔山,這次測試主要以硬體出發,瞭解目前主流的創作情境與應用,而從結果來看也可見到 NVIDIA GPU 除了遊戲強悍外,在創作領域也有著相當可觀的效能。

後續新的 GPU 推出也會試著加入創作測試,讓玩家、創作者能更瞭解硬體升級的效能成長。

延伸影片閱讀:  

喜不喜歡這篇文章?留言給我們

Previous post

美光推出232層3D TLC NAND閃存 初始容量1Tb,2022年末量產

Next post

BIOSTAR映泰 推薦文書商用電腦特輯:最優質 商務/辦公/居家 小幫手

The Author

sinchen

sinchen

我是 Si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