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機、筆電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電競筆電開箱 / 雙 A 優勢 液金上均溫板 潮流指標

雙 A 的驕傲、3A 聯手打造,華碩「ROG STRIX G15 Advantage」採用 AMD Ryzen 9 5900HX 處理器與 AMD Radeon RX 6800M 獨顯晶片,更有著 FHD IPS 300Hz / 3ms / 300 Nits 的頂級螢幕,與強悍的雙液金上均溫板與 Arc Flow 風扇的高規散熱設計,實至名歸的「AMD Advantage」機種並支援 Smart Shift 與 Smart Access Memory 雙技術,這台有著街頭潮流風格的電競筆電,究竟能否滿足 AAA 玩家的期待,AMD 首款高階筆電 GPU 效能如何,3A 聯袂的 AAA 體驗是否足夠呢!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G513QY 規格
系統:Windows 10 Home 20H2
處理器:AMD Ryzen 9 5900HX 8C16T 3.3-4.6GHz 45W
記憶體:DDR4 8GB*2 3200
繪圖晶片:獨顯 AMD Radeon RX 6800M 145W+15% AMD SmartShift、內顯 AMD Radeon Graphics
顯示器:15.6″ IPS FHD 300Hz (3ms)、100% sRGB、300 Nits
儲存空間:1 x M.2 NVMe PCIe 3.0 512GB SSD、1 x M.2 2280 PCIe
鍵盤:背光巧克力鍵盤 + 獨立快捷鍵
I/O 連接埠:3 x USB 3.2 Gen 1、1 x USB 3.2 Gen2 Type-C(Display Port, 100W PD)、1 x LAN RJ-45、1 x HDMI 2.0b、1 x 3.5mm Audio jack
音效:Dolby Atmos、2 Speaker、AI mic Noise Cancelation Smart Amp
網路:Realtek 1GbE LAN、MediaTek Wi-Fi 6 + Bluetooth v5.1
電池:90Wh Battery
變壓器:280W, 20V,14A
尺寸:354 x 259 x 27.2mm
重量:2.5 kg、變壓器 0.98 kg(含線重)

雙 A 優勢 AMD Advantage 筆電 / Ryzen + Radeon 與各種好料

AMD 在 COMPUTEX 演講中首度提到「AMD Advantage」認證筆電,這認證主要為電競筆電而設計,讓玩家可在眾多款式當中,挑選出具備 AMD Ryzen 處理器、Radeon 獨顯的筆電,並強調有著 100 FPS 以上的遊戲效能(1080p)與 10 小時以上的電池續航力。

換句話說,想要最頂級的 AMD Ryzen、Radeon 電競筆電,那就可以挑選 AMD Advantage 認證的機種。


↑ AMD Advantage 首以 Ryzen + Radeon 與 Radeon Software 功能為主要求。


↑ 接著則是頂級螢幕要求。

 

AMD Advantage 筆電主要特色為:

  • 使用 AMD Ryzen 5000 處理器
  • 使用 Radeon RX 6000 獨顯
  • Radeon Software 與 Smart Shift、Smart Access Memory 等技術
  • 頂級螢幕 IPS / OLED、144Hz+、300 Nits、100% sRGB 與 FreeSync 等技術
  • 採用 NVMe SSD 系統
  • 鍵盤 WASD 區域遊戲時需低於 40°C
  • 影片播放續航需達 10 小時
  • 1080p 解析度下需達到 100 FPS 的遊戲體驗

 

首波推出的 AMD Advantage 筆電則是 ROG STRIX G15 Advantage,具備上述的規格採用 Ryzen 9 5900HX 8C16T 3.3-4.6GHz 45W 處理器與 Radeon RX 6800M 筆電 GPU,藉由 SmartShift 加成可讓筆電 GPU 擁有 145W 的超高功耗,提升整體遊戲效能。


↑ 使用 NVMe SSD、WASD 溫度低於 40°C、影片播放 10 小時以上續航。


↑ 以及 1080p 可達到 100 FPS 遊戲體驗與 144Hz 以上低延遲螢幕。

 

新推出的 AMD Radeon RX 6800M 可說是目前 AMD 最高階的筆電 GPU,有著 40 組運算單元(CU)、40 組 RA 光線追蹤、2560 個 SP 流處理器,並配置 12GB GDDR6 記憶體與 96MB Infinity Cache,GPU 時脈也訂在相當高的 2300MHz;筆電用的 RX 6800M 規格相當於桌上型的 RX 6700 XT。

此外,還有 RX 6700M 與 RX 6600M 等筆電 GPU,讓今年電競筆電可有著 RX 6000M 系列、RDNA 2 的 GPU 可選,這也讓筆電市場有著更多選擇性。


↑ Radeon RX 6800M 規格。


↑ Radeon RX 6700M 規格。


↑ Radeon RX 6600M 規格。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電競筆電開箱 / 引領潮流 風格獨特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在這代有著更年輕、鮮明的潮流設計,筆電金屬表面下霧黑的配色,更以 ROG 三字母排列點陣紋路,以及螢幕下方的不對稱削切造型,還有左上紅色的軸承飾蓋,黑尬紅的經典配色下,更提供額外黑、銀飾蓋讓玩家自行更換。


↑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潮流般的造型設計。


↑ 霧黑之下的經點斜切,則以 ROG 點陣文字來強化。


↑ 這台更有著獨一無二的 AMD Logo,以及 EST 2006 代表著 ROG,只不過 18.15.07 01.13.04 則不太清楚這兩組數字的意義。

 

筆電前方更加入 RGB 燈條一同與 4 區背光的鍵盤 AURA Sync,另一方面筆電底部也有相同的設計風格,讓筆電表面、裡面與底面都有著相同的設計美學;此外新板本的 G15 Advantage,在尺寸上也比上一代 15” 的機種縮小 7% 體積,也讓機身更為緊湊與更高的螢幕佔比。


↑ 可更換的軸承飾蓋。


↑ 筆電底部也有著相同風格的設計,連筆電的止滑墊都有著 FOR THOSE WHO DARE 與 BACL ON TOP 等字樣。

 

窄邊框 15.6” IPS FHD 300Hz 與 FreeSync 支援

AMD Advantage 所要求的頂級螢幕,ROG Strix G15 Advantage 採用 15.6” IPS FHD 面板,有著 300Hz 超高更新率與 3ms 反應速度,並具備 300 Nits 的螢幕亮度,色域則可達到  100% sRGB;此外 G15 還有 QHD 165Hz 100% DCI-P3 的螢幕規格可選。


↑ ROG Strix G15 Advantage、15.6”、FHD IPS。


↑ FHD、300Hz、8bit。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在尺寸縮小之下,螢幕上左右三邊窄 4.5mm 的邊框設計,有著 85% 的高螢幕佔比讓整體視覺更為舒適,但邊框極小化後也只能取消筆電 WebCam,倘若玩家需要視訊通話,則需要額外加購視訊鏡頭。


↑ 三窄邊框僅 4.5mm 厚度。


↑ 具備著 100% sRGB 的色域表現。

 

而高更新率 300Hz、高反應速度 3ms 的規格下,ROG Strix G15 Advantage 有著極為順暢的影像,通過 UFO Test 也不見任何動態影像的「鬼影」或「拖影」的現象,再加上具備 FreeSync 更新率同步技術,讓玩家能在筆電上獲得最佳的遊戲體驗。


↑ FreeSync 支援。

 

獨立快捷鍵、Overstroke 快觸發與加大觸控板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機身尺寸約為 17.2 吋,除配置筆電標準的 60% 配置外,在鍵盤上方與右側有著 10 顆獨立快捷鍵,提供音量、風扇、Armoury Crate、多媒體控制與 PrtSc 等功能;鍵盤同樣以 4 區 AURA 背光為主,而 WASD 按鍵則採用半透明鍵帽。

(個人觀點:W 按鍵的圓形突起定位點,確實讓幫助手指更容易找到 W 按鍵,但是玩了一場射擊遊戲後,一直壓著 W 按鍵的手指反而被這定位點戳的有點不舒服。)

鍵盤同樣採用 Overstroke 技術,讓按壓在一半行程時即可觸發,使得打字手感更佳快速與明確;而筆電的觸控板則明顯加大,並採下壓式按鍵,稍微輕壓即可觸發左右按鍵,手感不錯外也讓筆電鍵盤面更為整齊。

鍵盤面主要以霧黑配色為主,但同樣有著 ROG 字母點陣塗裝,而這代鍵盤表面處理相當不錯,讓觸感舒適之外更不容易沾黏指紋,也讓筆電更容易保持整潔。


↑ 4 區背光鍵盤,以及獨立的快捷鍵、電源開關,並加大觸控板與下壓式左右鍵。

 

右側淨空的便利 I/O 配置 HDMI、RJ45、USB C(DP)

筆電右側淨空的目的勢將桌面空間留給滑鼠操作使用,因此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的 I/O 埠都集中在筆電左側與後方;筆電左側有著  2 個 USB 3.2 Gen 1 Type A、3.5mm 耳麥音源孔;筆電後方則有 1 個 USB 3.2 Gen2 Type-C(Display Port, 100W PD)、1 個 LAN RJ-45 與 1 個 HDMI 2.0b。


↑ 筆電右側無任何 I/O。


↑ 筆電左側 I/O。


↑ 筆電後方 I/O。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總共可連接 2 個顯示器,包含 HDMI 與 Display Port Type C,內部接線設計上 HDMI 連接至內顯、Display Port 則連接至 RX 6800M 獨顯;此外,USB 3.2 Gen2 Type-C 除了支援 Display Port 輸出外,還支援 USB 100W PD 充電功能。

這意味著帶著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外出使用時,其實只要帶著 USB PD 充電器即可替筆電慢速充電,而當需要玩遊戲、效能工作時,連接至 280W 的筆電變壓器,則可獲得完整的效能輸出。


↑ 筆電 HDMI 連接至內顯、Display Port Type C 則連接至 RX 6800M,同時最多三螢幕使用。


↑ 使用 USB PD 充電提示,這時筆電會進行充電,預設為效能模式或靜音,只有連接 DC 電源才可切換為極速或手動。

 

散熱大招全放 – 雙液金、均溫板、IR 感應器與 Arc Flow 風扇

為了替 Ryzen 5 5900HX CPU 與 Radeon RX 6800M GPU 散熱,再加上要將鍵盤 WASD 區域壓在 40°C 以下的表面溫度,ROG 可說是大招全放,全部壓在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的散熱系統當中。


↑ 筆電底部並無隱藏螺絲直接鬆開後,即可慢慢取下底殼。


↑ 拆開底殼時要稍微注意,有兩條 RGB 排線要先鬆開。


↑ 筆電底部的 RGB 燈光。

 

CPU 與 GPU 都採用 Thermal Grizzly 的「液態金屬」散熱介質,有著優於一般散熱膏的熱傳導性,而為了更有效的替 CPU、GPU 散熱同時增加熱傳導的速度(降低表面溫度),則首次採用「均溫板」散熱設計,藉由一整塊的均溫板替 CPU、GPU 與供電元件一同散熱,增加整個區域的熱傳導速度;而且均溫板上還使用雷雕標示著元件位置,這設計也很符合 ROG Strix 的調調。


↑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內部配置。


↑ 均熱板標示著 R9 5900X 與 RX 6800M 的雷雕圖示。


↑ 均熱板打造的相當薄,並直貼 CPU 與 GPU。

 

筆電的 4 組散熱鰭片,則採用 0.1mm 的超薄鰭片,並搭配新一代 Arc Flow 雙風扇,採用 LCP 材料打造的 84 片扇葉厚度僅 0.1mm 可有著更強的散熱氣流,並同樣具備防塵通道的設計。


↑ 左側 CPU 風扇。


↑ 右側 GPU 風扇。


↑ 散熱鰭片與防塵通道。

 

除了液金、均熱板、4 鰭片、雙 Arc Flow 風扇外,筆電在鍵盤 K 鍵下藏了一顆「IR 感應器」,用來監控筆電表面溫度的同時,也讓 CPU、GPU 與 Smart Shift 在運作時,可以更有效的調整功耗、風扇強弱,來達到最好的遊戲體驗。


↑ 雙 SO-DIMM DDR4 插槽,並貼有絕緣片。


↑ 雙 M.2 2280 插槽。


↑ 電池則使用 15.4V, 90Wh, 5845mAh。


↑ 變壓器則使用 280W, 20V, 14A 輸出。

 

ROG Armoury Crate 效能監控與 Radeon 軟體功能

筆電的基本功能、效能模式、監控與 AURA 燈效,都是藉由 ROG Armoury Crate 軟體來操控;ROG Strix G15 Advantage  有著 4 種效能等級:Windows、靜音(35dB)、效能(40dB)、極速(45dB),以及手動控制等模式。

不同的模式下對於風扇轉速(噪音)有所限制,也因此會有著不同的效能變化,一般使用下可切換到效能模式即可,若想要更好的效能與散熱則可切換至極速模式;手動控制中,則可針對 CPU 的功耗、風扇曲線進行調整,而 GPU 只提供風扇曲線控制。

而在畫面右手邊則有 CPU、GPU 使用資訊、風扇轉速、系統音量等資訊,系統設定中則有「iGPU 模式」,可手動將獨顯關閉提升筆電的電池續航力,但無法關閉內顯成為獨顯模式。


↑ ROG Armoury Crate。


↑ CPU 自訂。


↑ GPU 自訂。

 

Armoury Crate 當中也提供 AMD 顯示設定功能,例如 Radeon Chill 限制 FPS 數、Radeon Anti-Lag 降低系統延遲、Radeon Boost 針對特定遊戲強化效能,以及 Radeon Image Sharpening 影像銳利化。


↑ AMD 顯示設定功能。


↑ 筆電 AURA 燈效。


↑ GameVisual 設定。


↑ Radeon 針對 GPU 設定功能。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創作 PR、LR 與 PS 效能測試

效能測試方面,都將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調整為 Armoury Crate – 極速模式。

CPU-Z 檢視 AMD Ryzen 7 5900HX 處理器資訊,採用 Zen 3 架構、代號 Cezanne、7nm 製程 8 核心 16 執行緒的筆電處理器,CPU 時脈在 3.3 / 4.6GHz、熱功耗為 45W TDP;記憶體為雙通道 DDR4-3200 16GB。


↑ CPU-Z。

 

GPU-Z 檢視 AMD Radeon RX 6800M 筆電 GPU,有著  2560 個渲染核心、12GB GDDR6 記憶體、GPU 時脈 2116 / 2390 MHz,並啟用 Resizable BAR,測試時驅動版本為 Adrenalin 20.50.02.09;搭配的 CPU 內顯則是 AMD Radeon Graphics。


↑ GPU-Z。

 

針對 Adobe Premiere Pro 2020 的轉檔輸出測試,這邊使用 UL Procyon Video Editing Benchmark 測試工具,測試情境為使用 2160p 30/60 FPS 的影片,分別輸出為 H.264 – YouTube 1080p Full HD 與 HEVC (H.265) – 4K UHD 格式,並且比較單純 CPU 輸出與加入 GPU 加速的輸出效能。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在這項目獲得 5,453 分,主要再藉由 GPU 加速後,影像輸出速度 H.264 編碼 38.1s、H.265 編碼 75.5s 的時間,相較於單純 CPU 輸出有著不少的時間縮短,對於創作者來說使用 GPU 加速的硬體編碼,確實能帶來更快的影像輸出效益。


↑ UL Procyon Video Editing Benchmark。

 

Adobe Photoshop 與 Lightroom Classic 則透過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 測試工具;測試的兩個工作情境,Image Retouching test 為使用 Photoshop 進行照片的邊修,並記錄每個步驟的時間,而 Batch Processing test 則是批次使用 Lightroom 進行大量照片的調整與輸出。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獲得 6295 分的成績,在影像邊修 6085 分、批次處理 6514 分的成績,效能也足夠滿足影像工作所需。


↑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

 

Blender 是跨平台、開放源碼的 3D 創作工具,支援著 CPU 與 GPU 的渲染加速功能,以及各種 3D 作業:Modeling、Rigging、Animation、Simulation、Rendering、Compositing 與 Motion Tracking 等。

通過 Blender Benchmark 2.9 測試,Blender 的各式渲染 bmw27、classrom、koro 場景等,ROG Strix G15 Advantage 藉由 RX 6800M 有著不錯的渲染速度,同時也提供 CPU 運算的數據給大家參考。

 
↑ Blender 左 CPU、右 GPU。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電腦效能跑分測試

CINEBENCH R20 與 R23,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渲染性能,這也是目前可快速評比 CPU 多核心運算性能的可靠測試軟體。

5900HX 在 CINEBENCH R20 有著 CPU 5472 pts、單核 585 pts 的性能,而在 R23 版本則有著 CPU 14066 pts、單核 1494 pts 的高運算效能。

 
↑ CINEBENCH R20 與 R23。

 

AIDA64 記憶體測試,由於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採用雙通道 DDR4-3200 16GB 記憶體,記憶體讀寫 42719 MB/s、32267 MB/s、記憶體延遲 77.4ns。


↑ AIDA64。

 

電腦整體性能先以 PCMark 10 進行測試,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可有著 7270 分的高成績,這效能無疑能滿足文書工作、上網等電腦基本使用需求,而在數位內容創作上也有著 10863 分的成績,整體表現相當不錯。


↑ PCMark 10。

 

PCMark 10 Application 測試,則是以 Office Word、Excel、PowerPoint 與 Edge 等實際軟體進行電腦生產力效能測試。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達到 13928 分的成績,各項程式開啟、運行都可在 1 秒內完成,肯定能做為文書工作之用。


↑ PCMark 10 Application。

 

3DMark 測試,可衡量筆電對於 AAA 遊戲的性能表現,最主流的 1080p 解析度 Fire Strike 測試,ROG STRIX G15 Advantage 獲得 27,015 分,而 1440p 的 Extreme 則有 15,467 分,更高 4K 2160p 解析度的 Ultra 測試則獲得 8,003 分。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DMark Time Spy 則是採用 DirectX 12 API 所設計的測試情境,同樣是鎖定在 AAA 遊戲等級。ROG STRIX G15 Advantage 在 1440p 的 Time Spy 測試上獲得 10,300 分,而 Extreme 則獲得 4,923 分。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針對光線追蹤測試,ROG STRIX G15 Advantage 在 Port Royal 測試下僅 5255 分、平均 24.33 FPS;針對 DirectX Ray Tracing API 測試則只有 12 FPS 的效能。

現階段 RX 6800M 對於光追效能偏弱,只能期待 AMD 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技術問世。


↑ Port Royal。


↑ DirectX Ray Tracing。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 12 款遊戲效能測試

12 款遊戲平均效能,則以 1080p 解析度、遊戲最高特效設定進行測試;從入門的《F1 2020》賽車遊戲、《絕地求生》、《古墓奇兵:暗影》、連結遊戲《死亡擱淺》、《戰爭機器 5》、《全軍破敵:三國》、《全境封鎖 2》、《地平線:期待黎明》、《芬尼克斯傳說》,以及吃重效能的《邊緣禁地 3》、《刺客教條:維京紀元》、《碧血狂殺 2》等。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搭配 RX 6800M 筆電 GPU 之下,即便吃資源的《刺客教條:維京紀元》平均 75 FPS、《碧血狂殺 2》平均 82.3 FPS、《邊緣禁地 3》平均 80 FPS 等遊戲都有相當好的成績,只不過《芬尼克斯傳說》平均 58 FPS 稍低;至於不吃效能的《絕地求生》平均 155.6 FPS、《F1 2020》平均 131 FPS、《全境封鎖 2》平均 106 FPS,整體效能非常足夠。

這 12 款遊戲測試下,RX 6800M 在 1080p 解析度下平均達 97 FPS,可滿足 AAA 大作到電競類的遊戲玩家。


↑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遊戲測試。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 6 款光追 DXR 遊戲測試

6 款光追 DXR 遊戲測試,則以《電馭叛客 2077》、《看門狗:自由軍團》、《戰慄深隧:流亡》、《惡靈古堡村莊》、《Godfall》與《Dirt5》等遊戲進行測試,同樣以 1080p 解析度,特效最高設定下開啟光追功能。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搭配 RX 6800M 筆電 GPU 下,在 AMD 派的遊戲當中,例如《Dirt5》平均 81.9 FPS、《Godfall》平均 81.4 FPS 與優化更好的《惡靈古堡村莊》平均 86.2 FPS,都可有著相當好的光追遊戲效能。

不過當對上《電馭叛客 2077》平均 23.7 FPS、《看門狗:自由軍團》平均 29 FPS,就遇到相對疲弱的效能,這勢必要等到 AMD 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技術開放與更多遊戲支援下,才能讓 AMD 玩家獲得更好的光追性能。


↑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光追遊戲測試。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溫度與噪音測試

溫度測試,同樣設定為「極速模式」下分別測量待機、AIDA64 CPU、FPU 與模擬遊戲的Time Spy Stress test(GPU)壓力測試,以及《電馭叛客 2077》遊戲後的溫度表現。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待機時 CPU、GPU 溫度在 49°C、46°C,而在 AIDA64 CPU 壓力測試 10 分鐘,CPU 溫度來到 82.6°C 左右、GPU 也連帶提升到 51°C,至於 FPU 壓力測試下 CPU 溫度飆到 95.1°C。

模擬遊戲的 Time Spy Ultra Stress test 測試下 CPU 83°C、GPU 77°C 的溫度,至於光追遊戲的測試《電馭叛客 2077》遊玩時 CPU 95°C、GPU 78°C;整體來看 GPU 還是有著較好的散熱,而 CPU 則是維持在穩定效能。


↑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溫度測試。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在一般使用下幾乎聽不到風扇的噪音,而遊戲時最高則在 55 dBA 左右,在極速模式下風扇轉速約在 5000 RPM,雖然這噪音值算高但相對只要配戴耳機遊玩遊戲時,這噪音值還是能被忽略。

至於遊戲時的筆電鍵盤面溫度,也如同 AMD Advantage 要求一般,WASD 按鍵區域僅 36°C、最高溫則在 41.6°C、鍵盤邊緣區相當低只有 27°C。

從鍵盤表面溫度來看,使用均熱板確實能帶來相當好的區域散熱效果,並可壓住 CPU 與 GPU 的溫度。


↑ 筆電表面溫度。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續航力測試:超長 10 小外出續航

筆電續航測試 PCMark 10 Battery Profile 的 Modem Office 與 Applications 情境,Modem Office 測試包含:輸入、網頁瀏覽、視訊會議等,並在中間加入閒置時間,用來模擬一般使用筆電時的工作情境,而 Applications 則是以 Office 軟體為主要測試項目;測試時,筆電設定為、50% 螢幕亮度、鍵盤背光關閉、開啟 Wi-Fi、關閉藍牙。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在使用更好的電池模式中,於 Modem Office 測試有著 7 小時 12 分的續航力,接著將電池改為省電模式後,則可達到 9 小時 1 分的續航表現,而若是 Applications 測試則可達到 10 小時 48 分的續航使間。

即便以 7 小時成績來看,ROG STRIX G15 Advantage 在具備 8 核心 CPU 與獨顯 GPU 之下,這續航成績可說是相當亮眼,若各位玩家平時要帶著筆電出門,而且只會操作文書軟體、瀏覽器上網等情境下,其實不用攜帶額外的 DC 變壓器,或者直接帶一顆 USB PD 變壓器即可。


↑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續航測試。

 

總結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這潮流般的造型以及細膩的造型設計,確實讓筆者頗喜歡這台的風格,雖說筆電厚度在 27.2mm 之下、2.5kg,稱不上薄型電競機種,但也因此能有著均熱板的散熱設計,更直上液金、IR 感應器與 Arc Flow 風扇,讓筆電有著出色的散熱效果與表面溫度控制。

而筆電在 280W 的高瓦數供應下,讓 RX 6800M 與 R9 5900HX 的組合,能滿足 1080p、AAA、電競遊戲所需的效能,這也是古往今來 AMD 最強的筆電 GPU;只不過,若是吃重 DXR 的遊戲,還要待 AMD FSR 來補足 RDNA 2 RA 稍弱的事實。

老實說,這台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的設計與用料,完全不輸給大哥西風之神系列,並預計於 7 月中於台灣販售,但目前售價還為公布,而筆者估計可能開在 5 萬以上的價位,這就有待華碩公布了。

喜愛 AMD 的玩家,如今 Radeon RX 6000M 系列也正式推出,除了期待未來更多規格可選外,也期許正式推出時驅動的穩定會更好,只要價格有競爭力 ROG STRIX G15 Advantage 這台確實很吸引人。

(測試時還是與到數次驅動不穩定地狀況,期待正式販售後能更穩定,否則這信仰還要加上愛。)

延伸影片閱讀:  

喜不喜歡這篇文章?留言給我們

Previous post

真人參演恐怖遊戲《Night Book》新預告 7月登陸全平台

Next post

顯示卡開始降價啦 最多暴跌32%

The Author

sinchen

sinchen

我是 Si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