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遊戲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 與 i5-12600K 測試報告 / 跨世代 x86 大小核
熟悉的 Intel 最對味,第 12 代 Intel Core i9-12900K 無疑是目前最強遊戲處理器,更帶領 x86 電腦首次跨入 P-core、E-core 大小核心設計,混合核心架構更可有效處理多工任務、遊戲直播等需求,更擺脫 Ryzen 的糾纏再次成為單核、多核效能王者,究竟認真的 Intel 有多強?跟 Ryzen 對打又能贏多少呢!
追加 5950X 與 i7-12700K 測試:第 12 代 Intel Core 與 AMD Ryzen 5000 處理器測試報告數據
內容目錄
第 12 代 Intel Core 大小核 E core 與 P core 顯神威
代號 Alder Lake 的第 12 代 Intel Core 桌上型處理器,是 x86 PC 的首次混合運算架構處理器,在一個晶片當中同時採用「效能核心」P-core 與「效率核心」E-core 的大小核心,並採用 Intel 7 製程也就是 Intel 10nm SuperFin 增強版。
↑ Intel Core i9-12900K 與 i5-12600K 媒體測試版。
首先處理器的效能核心 P-core 代號 Golden Cove,設計上專注於單執行緒效能與較輕量多執行緒的工作,P-core 主力是在負責前端工作,像是遊戲與生產力工作負載;效率核心 E-core 代號 Gracemont,針對需要較多執行緒的工作負載優化,並盡可能的降低中斷操作的干擾。
P-core 能更有效能提升單核性能,在相同處理器時脈下 Alder Lake 比起上一代的核心,能有著 19% 的效能提升;而 4 個 E-core 效率核心 4C4T 就能比當年 Skylake 雙核心 2C4T,多出 80% 的效能,或是減少 80% 的功耗維持相同效能。
為了讓作業系統更有效的利用 P-core 與 E-core,Intel 設計 Thread Director 的硬體單元,能夠監控每個執行緒的即時指令分布、混合的狀況,並即時回報給系統讓其可更自動且智慧的調度工作。
同時 Intel 也與微軟合作最佳化 Thread Director,因此想要升級第 12 代處理器的玩家,使用 Windows 11 系統才能獲得最佳的整體效能。
此外,混合核心架構下要讓 P-core 與 E-core 能更好的分工處理,在這代快取架構設計也有所不同,P-core 每個核心有獨立的 L2 MLC 1.25MB 快取,而 E-core 則是 4 個核心共用 L2 MLC 2MB 快取,而 P-core、E-core 與內顯則共用 Intel Smart Cache 也就 30MB L3 快取。
11/4 號正式販售的第 12 代 Intel Core 桌上型處理器,i9-12900K、i7-12700K 與 i5-12600K 以及 KF 超頻無內顯的版本,今年會以這 6 顆超頻處理器為主,明年才會有非超頻的處理器推出。
新處理器同時支援 DDR5 4800 MT/s 與 DDR4 3200 MT/s 記憶體,就看玩家如何選擇對應的 Z690 主機板;而處理器內顯則是 Intel UHD Graphics 770;CPU 同樣提供 20 條 PCIe 通道,預計可分為 x16/x4、x8/x8/x4 等分配。
Intel Core i9-12900K 具備 8 個 P-core、8 個 E-core,共 16 核心、24 執行緒(E core 僅 1T)以及 30MB L3 快取,CPU 時脈則分為 P-core 3.2/5.1-5.2 GHz、E-core 2.4/3.9 GHz(基礎時脈/Turbo 時脈),基礎 TDP 訂在 125W、Turbo TDP 為 241W。
i7-12700K 具備 8 個 P-core、4 個 E-core,共 12 核心、20 執行緒(E core 僅 1T)以及 25MB L3 快取,CPU 時脈則分為 P-core 3.6/4.9-5.0.GHz、E-core 2.7/3.8GHz(基礎時脈/Turbo 時脈),基礎 TDP 訂在 125W、Turbo TDP 為 190W。
目前最入門的 i5-12600K 則有著 6 個 P-core、4 個 E-core,共 10 核心、16 執行緒(E core 僅 1T)以及 20MB L3 快取,CPU 時脈則分為 P-core 3.7/4.9 GHz、E-core 2.8/3.6 GHz(基礎時脈/Turbo 時脈),基礎 TDP 訂在 125W、Turbo TDP 為 150W。
首波 Intel Z690 專板 LGA-1700、DDR5、PCIe 5.0
今年 6 款 K 系列第 12 代處理器,採用 LGA 1700 腳位需搭配新一代 Z690 晶片組主機板,這代晶片組升級 PCIe 4.0,與 CPU 連接的 DMI 通道升級 Gen4 x8 頻寬,有著 12 條 PCIe 4.0、16 條 PCIe 3.0 通道,也支援 4 個 USB 3.2 Gen 2×2、10 個 USB 3.2 Gen 2、10 個 USB 3.2 Gen 1。
因此 Z690 主機板規格勢必更滿,而玩家挑選 Z690 主機板時,也要決定使用 DDR5 還是 DDR4 記憶體,其次則是 PCIe 5.0 x16 是否支援 x8/x8 雙卡,再來則是 M.2、SATA、USB 數量與 TB4、USB 3.2 Gen 2×2、Wi-Fi 6E、2.5GbE / 10GbE LAN 等規格。
雖說第 12 代 Intel Core 升級至 PCIe 5.0 通道,但最終只有主機板第一根 PCIe x16 插槽支援 PCIe 5.0 x16 規格,高階板子則會提供 2 根 PCIe x16 插槽支援 PCIe 5.0 x8/x8 通道分切;而 CPU 提供的直連 SSD 通道,則是為 PCIe 4.0 x4 規格。
因此 PCIe 5.0 目前來看還未有裝置支援,而且一般遊戲用的顯示卡也吃不滿 PCIe 4.0 x16 的頻寬下,目前挑選 PCIe 5.0 老實說還不是很重要。
DDR5 初登場 1 DIMM 雙子通、大容量、高時脈、高頻寬
Z690 主機板的挑選除了預算、規格之外,另一大重點則是 DDR5、DDR4 記憶體,由於這代 DDR5 主要在記憶體時脈、頻寬升級與更高的儲存密度,並改變 Pin 腳缺口設計,以免誤插至以往的主機板。
↑ CORSAIR DOMINATOR PLATINUM RGB DDR5 32GB 5200MHz 記憶體。
↑ 上 DDR5、下 DDR4,可見 Pin 腳與缺口有著不同。
另一個大改變是整合 PMIC,主機板僅提供記憶體 5V 電壓,PMIC 自行調整 VDD、VDDQ 所需的 1.1v 與 VPP 1.8v 工作電壓。
而 DDR5 記憶體採用雙 32-Bit 子通道,一根 DDR5 記憶體實際上有 2 組獨立定址的 32-Bit 子通道,這對於電腦多核心應用可有著更高的記憶體頻寬,有助於傳輸更多的資料;並內建 On Die ECC,針對顆粒內的資料進行錯誤校正功能。
由於這代記憶體的改變、引腳定義、供電大不同,也不能有主機板同時支援 DDR5 與 DDR4 記憶體的狀況,因此在挑選板子規格時會這麼建議玩家,若平時使用的軟體相當吃重記憶體頻寬,那勢必可挑選 DDR5 記憶體,倘若只是一般文書、遊戲使用下,DDR4 的版本可有較好的價格優勢。
畢竟初期 DDR5 記憶體的價格勢必遠貴於同容量的 DDR4 記憶體。
測試平台與設定 i9-12900K、i5-12600K 解鎖功耗限制
這代測試無疑要試試大小核心、混合運算的效能,Intel Core i9-12900K 與 i5-12600K,並與對手 Ryzen 5900X、5800X 與 5600X 等價位相當的競爭者比較,順勢也與上一代 i9-11900K 與 i5-11600K 相比,來驗證這代 Alder Lake 的效能增長。
Intel 放寬第 12 代 K 系列處理器功耗限制,預設上 i9 超頻處理器可達 241W Turbo 功耗,而 i7 超頻處理器則是 190W、i5 超頻處理器則是 150W 功耗;因此玩家不用再手動關閉功耗限制,主機板預設也是將功耗限制關閉,讓玩家擁有最完整的效能體驗。
測試上,使用主機板預設 Auto、套用 XMP 記憶體設定以及解鎖功耗限制;測試平台如下提供給各位參考,而 AMD 在 Windows 11 系統上,已更新 KB5006746 系統更新與 AMD Chipset Driver Software 3.10.08.506。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i5-12600K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Z690 HERO 0604
記憶體:CORSAIR DOMINATOR PLATINUM RGB DDR5 32GBx2 5200MHz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
系統碟:Samsung NVMe SSD 960 PRO M.2
散熱器:ASUS ROG STRIX LC II 280mm
電源供應器:Fractal Design ION Gold 8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1H2
處理器:AMD Ryzen 5900X、5800X、5600X
主機板:ASUS 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 3801
記憶體:Micron DDR4 32GBx2 3200MHz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1H2、已更新 KB5006746、AMD Chipset Driver Software 3.10.08.506
處理器:Intel Core i9-11900K、i5-11600K
主機板:ASRock Z590 OC Formula P1.40
記憶體:Micron DDR4 32GBx2 3200MHz
CPU-Z 處理器效能 Cinebench、VRay 渲染測試
CPU-Z 檢視 Intel Core i9-12900K 與 i5-12600K 處理器資訊,代號 Alder Lake 的 Intel 7 製程處理器;i9-12900K 為 8+8 核心 24 執行緒、i5-12600K 則是 6+4 核心 16 執行緒,搭配 ROG MAXIMUS Z690 HERO 主機板,BIOS 0604 版本,記憶體則是雙通道 64GB 5200MHz。
HWINFO64 則會明確標示處理器 Base 與 Turbo Max 規格,以及記憶體參數等資訊,提供給各位參考。
↑ HWINFO64 Intel Core i9-12900K。
↑ HWINFO64 Intel Core i5-12600K。
首先 CPU-Z 的 CPU 效能測試,多執行緒測試下 i9-12900K 獲得 11490 分、i5-12600K 獲得 7246 分,這成績也讓 i9-12900K 比起 5900X 多了 19.8% 的多核效能,而 i5-12600K 多核則比 5600X 快了 44%。
單執行緒效能上 i9-12900K 達到 816.5 分、i5-12600K 則有 785.1 分的成績,也是該項目中的第一、第二名,無疑是目前單執行緒、多執行緒的效能王。
CINEBENCH R20,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渲染性能,這也是目前可快速評比 CPU 多核心運算性能的可靠測試軟體。
過往是 Intel 不想面對的測試項目,現在 i9-12900K CPU 成績達 10565 分的超高成績、i5-12600K 也有著 6744 分的成績,效能上 i9-12900K 比起 5900X 快了 24%、比 i9-11900K 快75% 的效能,而 i5-12600K 則比 5600X 快 53%、比 i5-11600K 快 61% 的驚人成長。
單核心效能同樣 i9-12900K 以 770 分居冠,而 i5-12600K 也有著 726 分成績,同樣制霸著多核、單核心效能。
CINEBENCH R23 與 R20 測試情境相同,採用新的編譯器,並有著壓力測試功能,玩家可自訂 Minimum Test Duration 時間,例如 10 或 30 分鐘測試電腦的穩定性;不過 R23 的成績無法與 R20 一起比較。
i9-12900K CPU 獲得 27743 分的成績,i5-12600K 則獲得 17659 分;單核方面 i9-12900K 獲得 2018 分、i5-12600K 也有著 1912 分成績,同樣技壓所有比較的處理器。
i9-12900K 多核比起 5900X 快 28%、比 i9-11900K 快 78% 的效能;i5-12600K 多核比起 5600X 提升了 55%、比 i5-11600K 則提升 57% 的驚人增長;單核成績,i9-12900K 則有著 23%(5900X)、24%(i9-11900K)提升,而 i5-12600K 則有著 31%(5600X)、22%(i5-11600K) 的增長。
Corona Benchmark 則是相當容易操作的測試工具,採用 Corona Renderer 1.3 渲染器進行測試,比較處理器的渲染速度與 Rays/s 的效能,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i9-12900K 以 54 秒的速度奪冠、i5-12600K 也有著 1:26(分:秒)的成績;這項目 i9-12900K 比起 5900X 快了 4 秒,而 i5-12600K 則與 5800X、i9-11900K 成績相近。
V-Ray Benchmark 是由 Chaos Group 所開發,V-Ray 是基於物理法則所設計的光線渲染軟體,而此工具可針對 CPU 進行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效能測試,CPU 評分以 vsamples 每秒計算數為單位。
i9-12900K 以 18,584 的運算效能奪冠、i5-12600K 也有著 11789 的運算效能;i9-12900K 在多核效能上輕鬆營過 5900X,而 i5-12600K 則有著 5800X、i9-11900K 相當的效能。
POV-Ray 則是另一套免費的光線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運算能力,來計算光影與 3D 影像的渲染。
i9-12900K 以 9102 PPS 奪冠、i5-12600K 亦有著 5877.2 PPS 的效能,表現也與上述幾個 CPU 渲染測試相當。
Blender 是跨平台、開放源碼的 3D 創作工具,支援著各種 3D 作業:Modeling、Rigging、Animation、Simulation、Rendering、Compositing 與 Motion Tracking 等。而測試,則以 Blender Benchmark 2.92 進行 Demo 專案的渲染工作測試。
測試 3D 運算時所花費的時間,以時間(分:秒)為單位越短越好,這測試結果也是一樣 i9-12900K 有著最快的渲染效能同樣贏過 5900X,而 i5-12600K 則同樣接近 5800X 與 i9-11900K 的效能。
小結:i9-12900K 與 i5-12600K 以大小核心、混合運算架構下,無疑成為同級比較中的多核、單核效能王者,這代對於 CPU 運算效能突飛猛進,i9-12900K 甚至能與 5950X 一戰,而 i5-12600K 則是逆天比肩 5800X 與上一代 i9-11900K。
創作 PR 影像輸出、LR 與 PS 照片編修效能測試
針對 Adobe Premiere Pro 2020 的轉檔輸出測試,這次使用 UL Procyon Video Editing Benchmark 測試工具,測試情境為使用 2160p 30/60 FPS 的影片,分別輸出為 H.264 – YouTube 1080p Full HD 與 HEVC (H.265) – 4K UHD 格式,並且比較單純 CPU 輸出與加入 GPU 加速的輸出效能。
在使用相同 RTX 3080 Ti 顯示卡的情況下,這成績可明確反應出不同 CPU 對於影音轉檔輸出的效能。
性能上 i9-12900K 以 10600 分成績名列前茅、i5-12600K 有著 9659 分的成績,對比上 i9-12900K 比起 5900X 快了 19% 的效能、比上一代 i9-11900K 領先 21% 的效能;而 i5-12600K 則比 5600X 快了 22%、比上一代 i5-11600K 快 20%。
↑ UL Procyon Video Editing Benchmark,分數越高越好。
Adobe Photoshop 與 Lightroom Classic 則透過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 測試工具;測試的兩個工作情境,Image Retouching test 為使用 Photoshop 進行照片的邊修,並記錄每個步驟的時間,而 Batch Processing test 則是批次使用 Lightroom 進行大量照片的調整與輸出。
從總分來看,i9-12900K 以 11452 分奪冠、i5-12600K 則有著 10527 分的成績,同樣領先於所有比較的處理器,對比上 i9-12900K 比起 5900X 快了 16% 的效能、比上一代 i9-11900K 領先 23% 的效能;而 i5-12600K 則比 5600X 快了 18%、比上一代 i5-11600K 快 22%。
↑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分數越高越好。
AIDA64處理器記憶體、7-Zip 壓縮測試
記憶體測試則使用 AIDA64 進行,雖然目前 AIDA64 還未正式對第 12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優化,但 DDR5 的高時脈與雙 32-bit 子通道傳輸下,能達到相當驚人的記憶體頻寬。
i9-12900K 與 i5-12600K 使用 CORSAIR DOMINATOR PLATINUM RGB DDR5 32GBx2 5200MHz 記憶體,可達到讀取 82214 MB/s、寫入 77736 MB/s 的高效能;相對 DDR4 平台則使用 Micron DDR4 32GBx2 3200MHz 記憶體。
只不過,目前 DDR5 高時脈之下,相對記憶體時序則比 DDR4 還要寬鬆,測試的 CORSAIR DDR5 時序為 CL38,i9-12900K 記憶體延遲 71ns、i5-12600K 則是 75.8ns,這或許需要點時間讓 DDR5 記憶體慢慢優化。
7-Zip 壓縮測試則可有效利用多核心的性能,但整體表現上反而是 5900X 有著小優勢贏過 i9-12900K,而 5800X 同樣也贏過 i5-12600K;或許有可能需要更新軟體版本了。
PCMark 10、CrossMark 與 Office 電腦效能測試
電腦整體性能先以 PCMark 10 進行測試,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i9-12900K 達到 9000 分的高成績,更在影像內容創作上獲得 15830 的亮眼成績,而 i5-12600K 也有著 8714 分的總成績,整體效能也優於比較的處理器;比較上,i9-12900K 比 5900X 快了 6%、比 i9-11900K 快 7%,而 i5-12600K 則比 5600X 快10%、比 i5-11600K 快了 11%。
跨平台的電腦效能測試工具 CrossMark,則是由 BAPCo 所開發的免費測試工具,支援 Windows、iOS/iPadOS、macOS 與 Android 等平台,並針對電腦的生產力,如文字編輯、試算表、網頁瀏覽,以及創作類的相片編輯、整理與影片編輯等工作,再加上電腦反應速度進行測試。
i9-12900K 總分獲得 2245 分的成績、i5-12600K 則有著 2061 分的佳績,效能上 i9-12900K 與 i5-12600K 在創作與反應測試上有著較高的性能表現,整體來看也是輕鬆贏過比較的處理器。
UL Procyon 辦公室生產力基準測試使用微軟 Word、Excel、PowerPoint 和 Outlook 來測試 Windows 電腦在日常工作中的實用、真實性能,並以常見的文書工作來設計測試情境,從文書開檔、複製、輸入,試算表的計算、排序、匯出,簡報的添加文件、圖檔、影片與郵件收發等測試。
測試上 i9-12900K 獲得 8888 分的成績、i5-12600K 則有著 8439 分的成績,同樣輕鬆贏過所有比較的處理器。
3DMark CPU 效能與 FS、TS 跑分測試
電腦繪圖遊戲效能測試工具 3DMark,主流的 Direct X11 測試 Fire Strike 與 Direct X12 的 Time Spy 測試。
從跑分成績來看 i9-12900K 在 Fire Strike 奪下 41118 分的總成績,物理分數也高達 41879 分,而 i5-12600K 則是 34786 分;至於 Time Spy 測試上,i9-12900K 達到 19808 分的成績、i5-12600K 則有著 18773 分的性能。
3DMark CPU 測試,主要測試 CPU 的物理運算與自訂模擬兩種工作,並分別測試處理器的 1、2、4、8、16 與最大執行緒的效能,而 16 執行緒以上的效能會屬於 3D 渲染、影音輸出才會用到,一般 Direct X12 遊戲偏好 8T 執行緒,而以下的執行緒則是舊遊戲的偏好。
i9-12900K 一路從 1T 到 MAX 制霸著 CPU 效能;只不過 AMD 處理器,在 8T(以下)測試中表現較不好,不知是否 Windows 11 還未最佳化所致。
9+2 款 AAA 電競遊戲對處理器性能測試
9 款 AAA 遊戲效能測試,分別入門的《F1 2020》賽車遊戲、《古墓奇兵:暗影》、《全境封鎖 2》、《地平線:期待黎明》,以及吃重效能的《邊緣禁地 3》、《刺客教條:維京紀元》、《全軍破敵:三國》、《碧血狂殺 2》和《極地戰壕 6》等。
測試都以 1080p 解析度與遊戲最高預設設定進行 In Game Benchmark 測試。
這次測試的 9 款遊戲,i9-12900K 贏了 8 款,僅只有《地平線:期待黎明》輸給 Ryzen;i9-12900K 比起 5900X 多了 4.6% 的遊戲效能、比 i9-11900K 則有著 9.4% 效能成長,而 i5-12600K 則比 5600X 多增加 4.5% 的遊戲效能、比 i5-11600K 提升 11% 的效能增長。
而從平均 FPS 來看,i9-12900K 達到 177.7 FPS、i5-12600K 平均 173 FPS,紛紛贏過 5900X 平均 169.7 FPS 的遊戲效能,看樣子這代最強遊戲處理器非 i9-12900K 莫屬。
電子競技類的遊戲注重於玩家、團隊間的戰術與技術的較勁,因此對於遊戲的畫質要求不大,也讓這類遊戲在高階 CPU 與 GPU 有著相當高的平均 FPS 表現,尤其在 1080p 解析度下,對於 CPU 效能、時脈的提升更能增加遊戲 FPS 效能。
測試則使用《Counter-Strike: Global Offensive》(CS:GO)與《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R6)兩款遊戲,並以 1080p 解析度、遊戲最高設定下進行測試。
CS:GO 遊戲 i9-12900K 達到 749.76 FPS 的高效能,更比上一代處理器有著 13% 的效能成長,而 i5-12600K 也以平均 686.72 FPS 比上一代提升 15% 的效能;至於 R6 測試,雖然 i9-12900K 也以平均 547 FPS 奪冠,但 i5-12600K 則小輸 5600X。
i9-12900K 與 i5-12600K 處理器溫度與功耗測試
壓力測試方面,測試都使用 ROG STRIX LC II 280mm 水冷散熱器,分別比較 AIDA64 CPU 與 FPU 燒機;一般電腦使用,比較接近 AIDA64 CPU 測試的溫度表現,而 FPU 測試則是最高負載與較高的耗電狀況。
AIDA64 CPU 壓力測試,相對貼近一般電腦使用狀況,i9-12900K 在 P4.9GHz / E3.7GHz 下壓在 61°C、i5-12600K 則是 P4.5GHz / E3.6GHz、50°C,這段溫度也比起上一代處理器要好,也比 5900X 還要低的燒機溫度。
不過在 AIDA64 FPU 壓力測試下,i9-12900K 同時脈但溫度來到 90°C、i5-12600K 則是 65°C,整體溫度一樣是比上一代再低一些,不過還是比 5900X 與 5800X 的溫度較高,但兩者壓力測適時的時脈相差也有斷距離。
至於 CPU 功耗則以 CPU Package Power 為主,在 AIDA64 CPU 測試下,i9-12900K 134W 功耗、i5-12600K 73.2W,這與比較的 5900X、5600X 功耗相當;而 AIDA64 FPU 測試下 i9-12900K 達到最高 236W 功耗、i5-12600K 則是 120W,也就是 Intel 給的 Turbo 最高功耗值。
這代功耗表現確實比 11 代要好許多,但 FPU 壓力測試下維持高時脈相當為功耗也高,但這代功耗與效能表現可說是合情合理。
XTU 7.5 P-core, E-core 皆可超、XMP 3.0 自寫 Profile
Alder Lake 新架構下讓這代處理器有著更好的性能與溫度表現,處理器一樣採用較薄的裸晶與散熱介質,同樣以焊接的方式讓裸晶與 IHS 有更好的密合性,也讓這一代處理器在散熱、超頻上有更好的表現。
第 12 代 Intel Core 超頻處理器,可針對 P-core 與 E-core 個別超頻,並支援 DDR5 超頻、XMP 3.0 與 Dynamic Memory Boost 技術;只要是 12 代 K 系列處理器搭配 Z690 主機板,即可獲得完整的超頻能力。
而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7.5 版本,也支援 E-core、DDR5 超頻;並有一鍵超頻 Intel Speed Optimizer 的懶人超頻功能。
↑ 新平台支援 E-core、DDR5 超頻與 XMP 3.0。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7.5 超頻工具,已經支援 Alder Lake 處理器,有著詳細的電腦資訊、監控與超頻功能。
若是超頻新手也可先透過 Speed Optimizer 來進行懶人超頻,像是 i9-12900K 可以獲得 All Core 5.0GHz 的自動超頻時脈。
↑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7.5。
超頻玩家則可使用 Advanced Tuning 來針對 CPU 的核心電壓、AVX 超頻設定,以及針對 Active / Per-Core 來進行 P-core 與 E-core 的超頻,亦可用來調整 Intel TVB 超頻機制,與即時的記憶體超頻參數調整;新版的效能測試則與 HWBOT 整合,可將超頻成績上傳驗證。
手動超頻方面,Intel Core i9-12900K 再不調整溫度上限 100°C 的狀況下,可將 P-core 超頻至 5.2GHz、E-core 4.0GHz,通過 Cinebench R23 多核心 28286 pts、單核心 2032 pts 的成績;不過測試到後半段因為溫度頂到上限有降到 5.1GHz 的狀況。
而 i5-12600K 則是超頻 P-core 5.1GHz、E-core 4.0GHz,通過 Cinebench R23 多核心 19630 pts、單核心 1973 pts 的成績。
從超頻增加的效能來看,P-core 超頻對分數有較大的幫助,且 P-core 可達到全核 5.2GHz 的時脈,相對 E-core 超頻時脈則在 4.0-4.1GHz 幅度不大,對於跑分測試的成績變化不大。
↑ i9-12900K 手動超頻 P-core 5.2GHz、E-core 4.0GHz。
↑ i5-12600K 手動超頻 P-core 5.1GHz、E-core 4.0GHz。
總結
Intel 漂亮的一手,讓 i9-12900K 毫無懸念的成為「最強遊戲處理器」!P-core 與 E-core 的混合架構下,能讓遊戲有著更高的 FPS 與順暢度,9 款 AAA 遊戲可達到平均 177.7 FPS、i5-12600K 平均 173 FPS 的高效能,對於遊戲玩家來說這代 i5、i7 與 i9 肯定是遊戲的首選。
除了出色的遊戲效能,i9-12900K 更再次制霸多核心、單核心運算效能,以往不願面對的 Cinebench R20/R23 在這次測試中輕鬆奪冠;更一舉在 PCMark、CrossMark 與 UL Procyon 的電腦整體效能測試中技壓群雄。
遊戲、效能雙冠之下,i9-12900K 與 i5-12600K 的溫度與功耗也比上一代有更好的表現,只不過在最大 Turbo 功耗下相較於 Ryzen 還是高了些,但若各位願仔細比較壓力測試時的處理器時脈,我想這功耗表現還是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售價上,i9-12900K 定價 $589 美金、i7-12700K 定價 $564 美金、i5-12600K 定價 $289 美金,從目前的市場價格推敲下,i9 台幣售價可能在 17,000~19,000 元、i7 則可能在 17,000 元上下,至於 i5 有望在 1 萬元台幣左右(實際售價有待通路公布)。
倘若再加上新的 Z690 主機板、DDR5 記憶體,組裝第 12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平台,勢必會比 Ryzen 在貴一些,但在效能制霸的情況下,初期價格勢必會高了些,而這也帶來 Ryzen 降價的可能性。
↑ Intel Core i9-12900K 市售版特殊包裝,只有 i9 才有喔!
今年遊戲、效能王已成為定局,就要看明年初 Ryzen 的 Zen 3 小升級,以及同樣明年推出的 Zen 4 + DDR5 新架構能否再次超越 Intel;而 Intel 明年還有第 12 代 Core H 電競筆電更新,以及桌上型非 K 處理器,以及 H 與 B 系列主機板更新。
隨著 Intel 崛起,明年 PC、NB 市場肯定會更佳有趣,就讓我們持續關注 Intel 與 AMD 的處理器發展囉!明年 Intel 也還有獨顯呢!
追加 5950X 與 i7-12700K 測試:第 12 代 Intel Core 與 AMD Ryzen 5000 處理器測試報告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