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器

再次碾壓!Intel Core i9-13900K, i7-13700K, i5-13600K 測試報告 / 加爆 E-core 拉爆時脈

宿命對決,Intel 再次向 AMD 喊出:「You shall not pass!」,第 13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維持著混合核心架構,並全系列加倍 E-Core 核心數量、提升 P-Core 時脈至最高 5.8GHz、配置更大的 L2 快取,讓 i9-13900K 再次制霸多核心與遊戲效能的雙冠王,此次測試以 i9-13900K、i7-13700K 與 i5-13600K 對決 Ryzen 7000 系列,讓玩家一次瞭解新一代處理器之間的愛恨情仇。

首發三款第 13 代 Intel Core K 系列超頻處理器:i9-13900K、i7-13700K、i5-13600K

第 13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代號「Raptor Lake」,主要採用升級版 Intel 7 製程、3rd gen Intel SuperFin 電晶體,以及更高時脈的 Raptor Cove 核心架構,能帶來更高的 Turbo 時脈,再加上每核心 2MB L2 快取的大容量,讓第 13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能有著更出色的多核心與遊戲效能。


↑ 更快的 P-Core、雙倍 E-Core、更大的 L2 快取。

 

首波推出的三款第 13 代 Intel Core K 系列超頻處理器,有著旗艦 i9-13900K 有著 24(8+16)核心 32 執行緒、高階 i7-13700K 則是 16(8+8)核心 24 執行緒與主流 i5-13600K 的 14(6+8)核心 20 執行緒,換句話說全系列 E-Core 都比上一代多了 2x 倍,換句話說這代 i7-13700K 就能有著超越上代 i9-12900K 的效能。

i9-13900K 除了 8P+6E、32 執行緒之外,共有著 32+36MB 的超大 L2+L3 快取容量,以及最高 P-Core Turbo 5.8GHz、E-Core 4.3GHz 的高時脈,但也讓最高功耗來到 253W,而美金定價一樣是 $589 元。

至於 i7-13700K 則是 8P+8E、24 執行緒、24+30MB 快取、最高 P-Core Turbo 5.4GHz、E-Core 4.2GHz,以及最高 253W 的 Turbo 功耗,美金定價一樣 $409 元。

不過 i5-13600K 有著 6P+8E、20 執行緒、20+24MB 快取、最高 P-Core Turbo 5.1GHz、E-Core 3.9GHz,以及最高 181W 的 Turbo 功耗,美金定價則是漲了一些 $319 元。


↑ 第 13、12 代 Intel Core K 系列處理器規格比較。


↑ 第 13 代 Intel Core K 系列處理器規格。

 

第 13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的升級重點在於:時脈提升、加倍 E-Core、加大 L2 快取,因此處理器提供的 PCIe 數量還是 PCIe 5.0 x16 與 PCIe 4.0 x4,而記憶體時脈則提升至 DDR5-5600,同樣支援著 DDR4 記憶體。

相對的處理器 I/O 規格不變之下,Z790 晶片組也難有太大的改變,各家板廠主要都是針對 Z790 小改升級,因此若想省預算的玩家一樣可挑選上一代 Z690 或 B660 的主機板來搭配第 13 代處理器。


↑ PCIe、I/O 規格不變。

 

新的 Intel Core i9-13900K 一樣有著漂亮的銀色晶圓外盒,但整體包裝尺寸縮小方便運送,而 i7-13700K 與 i5-13600K 的包裝還是依舊。

Intel 給出的結語是 i9-13900K 最高 5.8GHz、單核心 15% 與多核心 41% 提升,遊戲則有著 24% 的效能領先以及 34% 創作效能的優勢。


↑ 第 13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包裝。


↑ i9-13900K 效能升級重點。

 

升級版 Intel 7 製程、3rd gen Intel SuperFin、Raptor Cove +600MHz

Intel 混合核心架構的策略,以效能核心 P-Core 混合效率核心 E-Core,藉由高時脈的 P-Core 負責高效能的前端工作,而 E-Core 則是在後端幫忙外也能大幅提升平行運算多執行緒的運算效能,並藉由 Thread Director 的硬體單元,讓作業系統能即時的監控每個執行緒的指令分布、混合狀況,並自動且智慧的調度工作。

第 13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 Raptor Lake,採用升級版 Intel 7 製程、3rd gen Intel SuperFin 電晶體,以及更高時脈的 Raptor Cove(P-Core)核心架構,而且每個核心都有著 2MB L2 快取的大容量,並採用新的動態預取演算法「L2P」。

也就是說第 13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每個 P-Core 有著 2MB L2 快取、每 4 個 E-Core 共用 4MB L2 快取,因此 i9-13900K 的 L2 快取增加至 32MB,而原本的 36MB L3 共用快取的容量則維持不變。


↑ Raptor Lake 升級重點。

 

這代升級一大重點就是加倍效能核心 E-Core,最高 16 E-Core、4MB L2 快取,以及大幅增加這代 E-Core 時脈至最高 4.3GHz,並針對核心的預取演算法進行優化。


↑ 加倍 E-Core。

 

Raptor Lake 共用 36MB L3 快取,讓處理器有著更低的記憶體延遲與頻寬,DDR5 支援到 1DPC 5600MT/s、2DPC 4400MT/s。並有著更快的 Fabric 時脈與 Turbo 性能。


↑ 更低的記憶體延遲與高頻寬。

 

Raptor Lake 的效能領先,在單核心 15% 的提升中,主要由時脈、記憶體、快取的升級所堆疊起來的效能提升,而多核心 41% 的性能提升,則要再加上更多的 E-Core 所堆疊的效能。

此外,i9-13900K 在 65W 功耗下即可達到 i9-12900K 241W 的效能,在這代最高 253W 的狀況下則可提升 41% 的多執行緒效能。


↑ Raptor Lake 效能領先。


↑ Raptor Lake 對比上代 Alder Lake 同瓦性能提升。

 

而 Raptor Lake 再與系統的優化中,針對 Intel Thread Director 主要更新藉由機器學習的 Thread Class Boundaries,並在 Windows 11 22H2 更新中優化處理背景程式 vs. 使用者啟動的背景程式,並針對行動平台有著 Dynamic Tuning Technology 將等到第 13 代行動處理器推出時更新。


↑ Raptor Lake 軟體優化。

 

媒體版 Intel Core i9-13900K 與 i5-13600K 開箱

Intel 一樣提供第 13 代旗艦 i9-13900K 與主流的 i5-13600K 處理器,媒體版有著禮盒般的包裝,內裡則是精美印刷的 Raptor Lake 的 Die Shot 影像,可見 P-Core、E-Core、繪圖核心、記憶體周邊等區塊。

禮盒內則有著正式版的 Intel Core i9-13900K、i5-13600K,以及紀念用的 Raptor Lake Die Shot 壓克力版。


↑ 媒體版禮盒。


↑ 內裡是 Raptor Lake 的 Die Shot 影像。


↑ 測試的 Intel Core i9-13900K 與 i5-13600K。

 

測試平台與設定

第 13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加倍 E-Core、加大 L2 快取,並大幅提升 Turbo 時脈,i9-13900K 最高 Turbo 5.8GHz 技壓 Ryzen 9 7950X 的 5.7GHz Boost。因此這次測試除了 i9-13900K、i7-13700K 與 i5-13600K,也加入 Ryzen 7950X、7900X、7700X 與 7600X 的比較,以及上一代 i9-12900K、i7-12700K 與 i5-12600K,給予玩家全面的效能比較依據。

測試上,使用主機板預設 Auto、套用 DDR5-6000 EXPO 記憶體設定;測試平台如下提供給各位參考。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13900K、i7-13700K、i5-13600K
主機板:ASUS ROG ROG MAXIMUS Z790 HERO 0502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NEO DDR5-6000 16GBx2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
系統碟:Solidigm P41 Plus 1TB PCIe 4.0 SSD
散熱器:ASUS ROG STRIX LC II 280mm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RIME PX-1000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1H2

處理器:AMD Ryzen 9 7950X、7600X
主機板:ASUS ROG CROSSHAIR X670E HERO 0604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NEO DDR5-6000 16GBx2

處理器:Intel Core i9-12900K、i7-12700K、i5-12600K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Z690 HERO 2004 / ASRock Z690 Tiachi 11.01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NEO DDR5-6000 16GBx2


↑ CPU-Z i9-13900K。


↑ CPU-Z i7-13700K。


↑ CPU-Z i5-13600K。

 

處理器運算效能 Cinebench、VRay 渲染測試

CINEBENCH R20,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渲染性能,這也是目前可快速評比 CPU 多核心運算性能的可靠測試軟體。

i9-13900K 多執行緒 nT 15589 分居冠、i7-13700K nT 11681 分、i5-13600K nT 9340 分。而單執行緒 1T 分數則是,i9-13900K 1T 880 分、i7-13700K 1T 815分、i5-13600K 1T 775 分。

相比之下 i9-13900K 比起 7950X 在 nT 多了 5% 的效能,比起上代 i9-12900K 則多了 nT 47% 的效能;而 i7-13700K 的 nT 則比 7900X 多 8% 也比 i9-12900K 多 10%;i5-13600K 分別贏過 7700X nT 20% 與 7600X nT 57% 的多核效能。

至於 1T 性能提升,則是 i9-13900K 比起 7950X 提升 11%、比起上代 i9-12900K 則多了 13%;而 i7-13700K 的 1T 則比 7900X 與 i9-12900K 多 4%;而 i5-13600K 的 1T 性能則與 7700X 與 7600X 相當。


↑ CINEBENCH R20,分數越高越好。

 

CINEBENCH R23 與 R20 測試情境相同,採用新的編譯器,並有著壓力測試功能,玩家可自訂 Minimum Test Duration 時間,例如 10 或 30 分鐘測試電腦的穩定性;不過 R23 的成績無法與 R20 一起比較。

i9-13900K 多執行緒 nT 達到 40774 分的成績、i7-13700K nT 30679分、i5-13600K nT 24413 分。而單執行緒 1T 分數則是,i9-13900K 1T 2284 分、i7-13700K 1T 2134分、i5-13600K 1T 2021 分。

相比之下 i9-13900K 比起 7950X 在 nT 多了 7% 的效能,比起上代 i9-12900K 則多了 nT 47% 的效能;而 i7-13700K 的 nT 則比 7900X 多 5% 也比 i9-12900K 多 11%;i5-13600K 分別贏過 7700X nT 22% 與 7600X nT 60% 的多核效能。

至於 1T 性能提升,則是 i9-13900K 比起 7950X 提升 13%、比起上代 i9-12900K 則多了 12%;而 i7-13700K 的 1T 則比 7900X 多了 6%、i9-12900K 則是多 4%;而 i5-13600K 的 1T 性能則與 7700X 與 7600X 相當。


↑ CINEBENCH R23,分數越高越好。

 

Corona Benchmark 則是相當容易操作的測試工具,採用 Corona Renderer 1.3 渲染器進行測試,比較處理器的渲染速度與 Rays/s 的效能,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i9-13900K 僅需 35 秒、i7-13700K 47 秒、i5-13600K 則需要 1 分鐘。只不過這測試 i9-13900K 與 7950X 平手、i7-13700K 與 7900X 平手,而 i5-13600K 則比 7700X 與 7600X 還要快。


↑ Corona Benchmark,時間越快越好。

 

V-Ray Benchmark 是由 Chaos Group 所開發,V-Ray 是基於物理法則所設計的光線渲染軟體,而此工具可針對 CPU 進行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效能測試,CPU 評分以 vsamples 每秒計算數為單位。

i9-13900K 達到 27798 vsamples、i7-13700K 21288 vsamples、i5-13600K 16628 vsamples。但是這項目 i9-13900K 小輸 7950X -7%、i7-13700K 小輸 7900X -5%,而 i5-13600K 還是比 7700X 與 7600X 還要強。


↑ V-Ray Benchmark,分數越高越好。

 

POV-Ray 則是另一套免費的光線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運算能力,來計算光影與 3D 影像的渲染。

i9-13900K 達到 13381.52 PPS、i7-13700K 9808.6 PPS、i5-13600K 8158.85 PPS。i9-13900K 比起 7950X 多了 6% 效能、i7-13700K 則與 7900X 接近持平,至於 i5-13600K 還是比 7700X 多 19%、比 7600X 多 53%。


↑ POV-Ray,分數越高越好。

 

Blender 是跨平台、開放源碼的 3D 創作工具,支援著 CPU 與 GPU 的渲染加速功能,以及各種 3D 作業:Modeling、Rigging、Animation、Simulation、Rendering、Compositing 與 Motion Tracking 等。測試使用 Blender Benchmark 3.3.0。

這項目測試結果是 7950X 效能以 1% 領先 i9-13900K,同樣 7900X 小贏 i7-13700K,不過 i5-13600K 依舊贏過 7700X 與 7600X。


↑ Blender,分數越高越好。

 

小結:從 CPU 多核心渲染效能來看,Intel Core i9-13900K 無疑是多核心的效能冠軍,但 7950X 與 7900X 的實力不容小覷。而 i7-13700K 則可直接超車上一代 i9-12900K,至於 i5-13600K 則是繼續欺負 7700X 與 7600X。

 

創作 PR 影像輸出、LR 與 PS 照片編修效能測試

針對 Adobe Premiere Pro 2022 的轉檔輸出測試,使用 UL Procyon Video Editing Benchmark 測試工具,測試情境為使用 2160p 30/60 FPS 的影片,分別輸出為 H.264 – YouTube 1080p Full HD 與 HEVC (H.265) – 4K UHD 格式,並且比較單純 CPU 輸出與加入 GPU 加速的輸出效能。測試使用 RTX 3080 Ti 顯示卡。

性能上 i9-13900K 以 9731 分成績奪冠、i7-13700K 9216 分、i5-13600K 9022 分。但這效能差距相對小的狀況,也說明如今影音輸出工作,主力都是靠著 GPU 加速來縮短輸出時間。但是若影像的特效有非 CPU 運算不可的狀況下,還是需要高核心的處理器來運算。


↑ UL Procyon Video Editing Benchmark,分數越高越好。

 

Adobe Photoshop 與 Lightroom Classic 則透過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 測試工具;測試的兩個工作情境,Image Retouching test 為使用 Photoshop 進行照片的邊修,並記錄每個步驟的時間,而 Batch Processing test 則是批次使用 Lightroom 進行大量照片的調整與輸出。

從總分來看,i9-13900K 12838 分、i7-13700K 12477 分、i5-13600K 11749 分。只不過這項目反而是 Ryzen 性能較有優勢,照片編修、批次輸出的測試相對依靠 CPU 核心與時脈。


↑ UL Procyon Photo Editing Benchmark,分數越高越好。

 

AIDA64處理器記憶體、7-Zip 壓縮測試

記憶體測試則使用 AIDA64 進行,但目前 AIDA64 還未正式對 Ryzen 7000 處理器優化,因此測試的記憶體讀寫效能應該還有改進的空間。

記憶體效能上第 13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測試的記憶體頻寬與上一代相當,但整體還是比 Ryzen 好上一些。


↑ 記憶體效能測試。


↑ 記憶體延遲測試。

 

WinRAR 最常用壓縮工具,效能上 i9-13900K 可達到 57568 KB/s 的效能與 7950X 相當、i7-13700K 則是 47246 KB/s、i5-13600K 則是 37571 KB/s。


↑ WinRAR,效能越高越好。

 

7-Zip 另一款也相當知名且免費的壓縮工具,能夠有效利用多核心的性能,在壓縮與解壓縮的 GIPS 效能上,這項目還是 7950X 奪冠,但 i9-13900K 也追回不少壓縮、解壓縮性能。


↑ 7-Zip,效能越高越好。

 

PCMark 10、CrossMark 與 Office 電腦效能測試

電腦整體性能先以 PCMark 10 Express 進行測試,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

i9-13900K 獲得 7161 分、i7-13700K 獲得 7319 分、i5-13600K 獲得 7047 分。只不過這測試,並沒有測出第 13 代的效能提升,而 7950X 還是這項目的冠軍。


↑ PCMark 10 Express,分數越高越好。

 

跨平台的電腦效能測試工具 CrossMark,則是由 BAPCo 所開發的免費測試工具,支援 Windows、iOS/iPadOS、macOS 與 Android 等平台,並針對電腦的生產力,如文字編輯、試算表、網頁瀏覽,以及創作類的相片編輯、整理與影片編輯等工作,再加上電腦反應速度進行測試。

i9-13900K 獲得 2652 分、i7-13700K 獲得 2517 分、i5-13600K 獲得 2366 分。這項目就是 Intel 本家的測試,第 13 代處理器整體電腦性能都有著小提升。


↑ CrossMark,分數越高越好。

 

UL Procyon 辦公室生產力基準測試使用微軟 Word、Excel、PowerPoint 和 Outlook 來測試 Windows 電腦在日常工作中的實用、真實性能,並以常見的文書工作來設計測試情境,從文書開檔、複製、輸入,試算表的計算、排序、匯出,簡報的添加文件、圖檔、影片與郵件收發等測試。

測試上 i9-13900K 達到 8898 分、i7-13700K 8883 分、i5-13600K 8680 分。整體成績看來是 Ryzen 7950X 成績較高,而這代升級最多的肯定是 i5-13600K,但是測試的這幾顆處理器在處理日常的 Office 工作上肯定是遊刃有餘。


↑ UL Procyon Office,分數越高越好。

 

3DMark CPU 效能與 FS、TS 跑分測試

電腦繪圖遊戲效能測試工具 3DMark,主流的 Direct X11 測試 Fire Strike 與 Direct X12 的 Time Spy 測試。

首先 DX11 的 Fire Strike 物理成績有點像是大亂鬥,i9-13900K 達到 56991 分的成績,而各家的性能階梯也相對明確。

不過 DX12 的 Time Spy CPU 測試則顯得較有比較價值,i9-13900K CPU 23903 分、i7-13700K CPU 22024 分、i5-13600K CPU 18734 分。性能上,

Time Spy CPU 性能比較,則是 i9-13900K 比起 7950X 提升 22%、比起上代 i9-12900K 則多了 17%;而 i7-13700K 比 7900X 多了 35%、比 i9-12900K 則是多 8%;而 i5-13600K 則比 7700X 多 30% 也比 7600X 多 79%。


↑ 3DMark,分數越高越好。

 

3DMark CPU 測試,主要測試 CPU 的物理運算與自訂模擬兩種工作,並分別測試處理器的 1、2、4、8、16 與最大執行緒的效能,而 16 執行緒以上的效能會屬於 3D 渲染、影音輸出才會用到,一般 Direct X12 遊戲偏好 8T 執行緒,而以下的執行緒則是舊遊戲的偏好。

1T-4T 的測試上處理器效能相當接近,但在 8T 時 i9-13900K 有著 8701 分、i7-13700K 以 8541 分相當接近,而 i5-13600K 則是 7301 分。不過有趣的是 7950X 在 16T 有更出色的性能,不過在 MAX 時還是被 i9-13900K 壓制。


↑ 3DMark CPU,分數越高越好。

 

9+2 款 AAA 電競遊戲對處理器性能測試

9 款 AAA 遊戲效能測試,分別入門的《F1 2020》賽車遊戲、冒險類的《古墓奇兵:暗影》、《地平線:期待黎明》,以及吃重效能的《邊緣禁地 3》、《碧血狂殺 2》、《刺客教條:維京紀元》,以及支援光追的《極地戰壕 6》、《漫威星際異攻隊》與《電馭叛客 2077》等遊戲。

測試都以 1080p 解析度與遊戲最高預設設定進行 In Game Benchmark 測試,僅《電馭叛客 2077》與《漫威星際異攻隊》開啟 DLSS 加速外,其餘遊戲皆未使用 DLSS 或 FSR 加速。

9 款遊戲中 i9-13900K 平均 164.9 FPS、i7-13700K 平均 164.8 FPS、i5-13600K 平均 163.5 FPS,整體比起 Ryzen 最高的 7950X 平均 159.1 FPS 還要高出許多。

相比之下 i9-13900K 對 7950X 約提升 4% 遊戲效能,這差距可以說相當接近,但這代的 i7-13700K 與 i5-13600K 整體平均效能也緊追在 i9 之後。但老實說,不論第 13、12 代與 Ryzen 7000 遊戲效能都已相當不錯,就看各位如何在多核、電腦、遊戲效能與價位中選擇。


↑ 9 款遊戲平均 FPS 越高越好。


↑ 遊戲測試,平均 FPS 越高越好。

 

電子競技遊戲注重於玩家、團隊間的戰術與技術的較勁,因此對於遊戲的畫質要求不大,也讓這類遊戲在高階 CPU 與 GPU 有著相當高的平均 FPS 表現,尤其在 1080p 解析度下,對於 CPU 效能、時脈的提升更能增加遊戲 FPS 效能。

測試則使用《Counter-Strike: Global Offensive》(CS:GO)與《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R6)兩款遊戲,並以 1080p 解析度、遊戲最高設定下進行測試。

CS:GO 遊戲 i9-13900K 平均 782.6 FPS、i7-13700K 平均 761.46 FPS、i5-13600K 平均 753.3 FPS;而 R6 則是 i9-13900K 平均 669 FPS、i7-13700K 平均 664 FPS、i5-13600K 平均 625 FPS,全數贏過比較的 Ryzen 處理器。


↑ 電競遊戲測試,平均 FPS 越高越好。

 

i9-13900K、i7-13700K、i5-13600K 處理器溫度與功耗測試 / 超級熱情!

壓力測試方面,測試都使用 ROG STRIX LC II 280mm 水冷散熱器、風扇水泵全速設定,分別比較 AIDA64 CPU 與 FPU 燒機;一般電腦使用,比較接近 AIDA64 CPU 測試的溫度表現,而 FPU 測試則是最高負載與較高的耗電狀況。

AIDA64 CPU 壓力測試,相對貼近一般電腦使用狀況,i9-13900K P5.5/E4.3GHz 壓在 77°C、i7-13700K P5.3/E4.2GHz 一樣是 77°C、i5-13600K P5.1/E3.9GHz 壓在 62°C,對比上一代溫度確實提升不少。

接著在 AIDA64 FPU 壓力測試下,i9-13900K 與 i7-13700K 兩者都頂到 100°C 開始降頻,i9-13900K 降到 P5.3/E4.2GHz、i7-13700K 則是 P5.1/E4.1GHz,至於 i5-13600K 還頂的住 P5.1/E3.9GHz 壓在 81°C,這溫度已經不是 280mm AIO 水冷可以壓制的了。

而 Cinebench R23 同樣測試下溫度表現也與上述 FPU 相同,i9-13900K 與 i7-13700K 頂到預設上限 100°C 降頻,而 i5-13600K 的散熱還有餘力因此溫度降低至 78°C。當然各位肯定會想 360mm AIO 總壓的住吧!試過了,BIOS 預設電壓下 i9-13900K 與 i7-13700K 都是降頻的命。


↑ CPU 溫度測試。

 

至於 CPU 功耗則以 CPU Package Power 為主,在 AIDA64 CPU 測試下,i9-13900K 194.4W、i7-13700K 145.4W、i5-13600K 93.4W;FPU 功耗 i9-13900K 273.6W、i7-13700K 218.3W、i5-13600K 148.6W,更不用說 Cinebench R23 功耗 i9-13900K 跑在 289W、i7-13700K 227.2W、i5-13600K 149.6W。

這比較下可見 Ryzen 7000 帶來的性能與功耗比還是較第 13 代 Intel Core 還要出色,或許哪天 Intel 願意給 TSMC 代工這功耗結果才有轉變的一天。


↑ CPU 功耗測試。

 

TjMAX 100°C 難解、Offset 電壓讓溫度更出色

雖說預設下的 i9-13900K 與 i7-13700K 即便換到 360mm AIO 水冷散熱器也是頂到 100°C 降頻的命運,但改用手動超頻 i9-13900K 全核 P-Core 5.6GHz / E-Core 4.4GHz、電壓 1.475V 的設定下依舊可通過 Cinebench R23 測試,且單次測試下不會達到降頻的溫度上限。

至於 i7-13700K 則是建議全核 P-Core 5.5GHz / E-Core 4.3GHz、i5-13600K 建議 P-Core 5.5GHz / E-Core 4.2GHz 的全核超頻建議值。但超頻設定上建議玩家還是以 By Core Usage 的方式來超頻,例如全核 5.6GHz、5 核 5.7GHz、3 核心 5.9GHz 的超頻建議起手。

但若不想超至極限,其實可以搭配 Vcore 電壓 Offset -0.1 左右的設定,讓處理器在一般使用時有更好的溫度表現。


↑ i9-13900K 全核 P-Core 5.6GHz / E-Core 4.4GHz,Cinebench R23 測試下可順利通過。


↑ XTU 也提供一鍵 Speed Optimizer 超頻,以及 Per-Core 調整的功能。

 

總結

第 13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以更高得Turbo、全核時脈,以及加倍 E-Core 核心、加大 L2 快取後,再次制霸多核心與遊戲效能的雙冠王,這代 i9-13900K 比起上一代 i9-12900K,有著近 47% 多核效能與 12% 單核效能升級,而創作、文書、電腦效能等日常工作測試約在 7-10% 之間,至於遊戲效能則是相近,但還是贏過對手 7950X。

至於 i7-13700K 無疑就是上一代 i9-12900K,相比之下多核提升 11%、單核 4% 的效能,其餘測試皆有 2-7% 的效能提升。當然從上述測試來看,i9-13900K 無疑能贏過 7950X,而 i7-13700K 亦同壓制著 7900X。


↑ i9-13900K、i7-13700K 性能升級(基準為 i9-12900K)。

 

接著主流入門的 Intel 僅需靠 i5-13600K 即可,若以上一代 i5-12600K 相比,有著近 41% 多核效能與 5% 單核效能升級,而創作、文書、電腦效能等日常工作測試約在 5-11% 之間,至於遊戲效能則是相近,但在電競遊戲有著 13% 提升。

重點則是一顆 i5-13600K 即可擊敗 7700X 與 7600X,而且這顆預設時脈較低的狀況下,更需要手動 By Core Usage 超頻,即可獲得更出色的效能。這也讓 AMD 在面對主流、高階的 6 核心、8 核心市場有點難敵 Intel 混合架構的多核心優勢。


↑ i5-13600K 性能升級(基準為 i5-13600K)。

 

但是,第 13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相較於上代則是更熱,主機板預設下 i9-13900K、i7-13700K 雙雙頂到 TjMax 100°C 降頻,因此建議玩家除了使用 360mm AIO 水冷外,也可嘗試 Offset -0.1 左右的 Vcore 電壓設定,讓整體溫度獲得較好的控制;想當然功耗這段 Intel 也當仁不讓的拿下第一,這也是這代必須扛的必要之惡。

不過,首波原價屋公布的首波預購價格較高,i9-13900K 台幣 $22690 元、i7-13700K 台幣 $15690 元、i5-13600K 台幣 $11290 元,確實比起美金定價高了不少,但現在台彎市場還是有著第 12 代處理器在販售,因此第 13 代價格較高可與對手新的 Ryzen 7000 勢均力敵,而想要更划算的裝機玩家則可挑選第 12 代處理器。

今年多核大戰、最強遊戲處理器無非是 Intel Core i9-13900K 莫屬,明年 Intel 更計畫推出 6GHz 的 i9-13900KS 處理器,就看 AMD 要如何用策略反擊了。

延伸影片閱讀:  

喜不喜歡這篇文章?留言給我們

Previous post

新款Apple TV和第十代iPad均提供4GB記憶體

Next post

Biostar Z790 VALKYRIE 主機板 / 18+2 相 105A、DDR5 記憶體、5 個 M.2 插槽

The Author

sinchen

sinchen

我是 Si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