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金屬背板!ROG MAXIMUS Z790 HERO 開箱測試 / 英雄依舊 5 M.2, 6 SATA, TB4
第 13 代 Intel Core i9-13900K 處理器再次制霸多核、遊戲效能雙冠王,而新一代 Z790 硬是要生,讓「ROG MAXIMUS Z790 HERO」主機板,能夠具備金屬背板、升級版 Q-Release 按鈕,以及 Teamed 20+1 相 90A 供電設計,雙 PCIe 5.0 插槽、至多 5 個 M.2、6 個 SATA、Thunderbolt 4、USB 20Gbps 與 PD/QC 60W 快充等旗艦規格,同樣無任何線路共用設計,小朋友才分通道英雄就是不用。
規格
尺寸:ATX(30.5cm x 24.4cm)
處理器支援:第 12、13 代 Intel Core、Pentium Gold 與 Celeron
處理器腳位:Intel LGA 1700
CPU 供電相:Teamed 20+1 相 90A Power Stage
晶片組:Intel Z790
BIOS:1 x 256Mb ROM、UEFI AMI
記憶體:4 x DIMM, MAX 128GB, DDR5 7200+(OC)/5600 MHz
顯示輸出:HDMI 2.1、2 x Thunderbolt 4 Type-C(DisplayPort 1.4 內顯輸出)
Thunderbolt:2 x Thunderbolt 4 Type-C(PCIe、USB)
擴充插槽:2 x PCIe 5.0 x16(x16, x8/x8)、1 x PCIe 4.0 x16(x4, x4/x4)
儲存埠:6 x SATA 6Gb/s、M.2_1 CPU PCIe 4.0 x4、M.2_2 PCIe 4.0 x4、M.2_3 PCIe 4.0 x4/SATA
ROG Hyper M.2 介面卡:
● 插在 PCIEX16(G5)_1,Hyper M.2_1 PCIe 4.0 x4、Hyper M.2_2 無法使用;
● 插在 PCIEX16(G5)_2,Hyper M.2_1 PCIe 5.0 x4、Hyper M.2_2 無法使用;
● 插在 PCIEX16(G4),Hyper M.2_1 與 Hyper M.2_2 都支援 PCIe 4.0 x4
網路:Intel I226-V 2.5GbE、ASUS LANGuard
無線:Intel 802.11ax Wi-Fi 6E 2×2、BT 5.2
音訊:ROG SupremeFX 7.1 ALC4082、ESS ES9218 QUAD DAC
USB埠:1 x USB 3.2 Gen 2×2 Type C(PD 3.0 / QC 4.0 / DC 5/9/15/20V/3A 60W 快充、前置擴充)、2 x Thunderbolt 4 Type C、6 x USB 3.2 Gen 2、8 x USB 3.2 Gen 1(4 個需擴充)4 x USB 2.0(4 個需擴充)
RGB:3 x ARGB 4-1pin、1 x RGB 4pin
FAN:1 x 4-pin CPU、1 x 4-pin CPU OPT、1 x 4-pin AIO Pump、4 x 4-pin Chassis、1 x W_PUMP+、1 x 2-pin Water In、1 x 2-pin Water Out、1 x 3-pin Water Flow
內容目錄
ROG MAXIMUS Z790 HERO 開箱 / 依舊豪邁 規格全滿
老實說上述規格表紅字處是 ROG MAXIMUS Z790 HERO 對比上一代 Z690 HERO 的差異之處,因此必須老實說真的不懂 Intel 硬是要出 700 系列晶片組的用意,但這也讓這代 ROG MAXIMUS Z790 HERO 能擁有「金屬背板」與升級版「Q-Release」按鈕。
ROG MAXIMUS Z790 HERO 與 Z690 都支援第 12、13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提供 4 DIMM DDR5 記憶體、最大 128GB 容量,並上調記憶體超頻時脈 DDR5 7200MHz 起;內顯輸出則有 1 個 HDMI 2.1(4K60Hz)與 2 個 Thunderbolt 4 Type C 支援 DisplayPort 1.4 影像輸出,以及 40Gbps 高速外接和相容 USB 等功能。
主機板有著 2 根 PCIe 5.0 x16 插槽,支援單卡 x16、雙卡 x8/x8 切換,更酷的是搭配 ROG Hyper M.2 介面卡時,安裝在第一根 PCIEX16(G5)_1 插槽可讓 Hyper M.2_1 支援 PCIe 4.0 x4 SSD;若是安裝在第二根 PCIEX16(G5)_2 時 Hyper M.2_1 則會支援到 PCIe 5.0 x4;至於安裝在第三根 PCIEX16(G4) 插槽時,卡上的 Hyper M.2_1 與 Hyper M.2_2 同時都支援 PCIe 4.0 x4 SSD。
而板子上的儲存則有 6 個 SATA 6Gb/s 與 3 個 M.2 分別是 M.2_1 使用 CPU 通道 PCIe 4.0 x4、M.2_2 PCIe 3.0 x4、M.2_3 PCIe 4.0 x4/SATA,最多共 5 個 M.2、6 個 SATA 儲存裝置都可同時使用;網路則是 1 個 Intel 2.5GbE、ASUS LANGuard 設計與 Intel 802.11ax Wi-Fi 6E 無線網路。
音效則是 ROG SupremeFX 7.1 ALC4082,並改用 ESS ES9218 QUAD DAC;主機板 USB 總共可達 21 個,包含 2 個 Thunderbolt 4 Type C 以及前置 USB 3.2 Gen 2×2 Type C,支持 PD 3.0 與 QC 4.0 快充功能,可輸出 DC 5/9/15/20V、3A、60W,讓機殼前面板也能替行動裝置進行快速充電。
↑ ROG MAXIMUS Z790 HERO 與搭配測試的 KINGSTON FURY DDR5 7200 記憶體。
ROG MAXIMUS Z790 HERO 外觀維持著一致的沈穩黑,搭配著鏡面的點綴與金屬線條化的 ROG Logo。同樣左上角的鏡面下藏有著點陣 Polymo RGB 燈效,讓主機板有著更鮮明的 RGB 色彩。
如今身價飆漲至 $19990 元的 ROG MAXIMUS Z790 HERO,在這代加入金屬背板,確保主機板不會因為大型 VRM 散熱片的重量導致下半端電路板微彎的狀況,而背板則是一樣沈穩的黑色搭配 ROG 招牌的斜切線與 Logo。
主機板的 4 DIMM DDR5 記憶體插槽,採用單邊固定的插槽,並標示以最外兩根為優先使用,這區也有著 Debug Code 與 Debug LED 燈號,以及 CPU_FAN / OPT、AIO_PUMP 與 ARGB 3pin 等連接插座。
同樣有著裸測用的電源開關、Retry 按鈕與 Flex Key:可通過 BIOS 指定 Flex Key 功能,預設為 Restart 也可切換成一鍵進 BIOS 的功能。
此外,這代還多加一個 CPU Over Voltage jumper 位在下圖 CPU_FAN 插座上方,預設跳線是 Disable,倘若有使用液態氮超頻將這跳線切成 Enable 後 BIOS 內才能設定更高的超頻電壓。
而在 ATX 24pin 的左手邊,則有設計給前置 USB 3.2 Gen 2×2 Type C 的額外 PCIe 6pin 供電插座,若沒有額外供電下前置 USB Type C 僅 27W 最高充電瓦數,而當接上 PCIe 6pin 供電後,可支援 PD 3.0 / QC 4.0 / DC 5/9/15/20V/3A 60W 的快充功能。
↑ 前置 USB 3.2 Gen 2×2 Type C 與擴充供電。
這代加入新版 Q-Release 按鈕,上代 Q-Release 按鈕是透過金屬繩拉動插槽的卡扣,而這代 ROG MAXIMUS Z790 HERO 的 Q-Release 改成彈簧滑軌式,按下釋放按鈕會讓卡扣往右移動,放開按鈕就會立刻回彈扣住 PCIe 裝置。
LGA 1700 腳位同時支援第 12、13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而周圍的 Teamed 20+1 相 90A 供電設計下,採用熱導管連接的 L 形 VRM 散熱器,更疊合金屬 I/O 外殼,大幅提昇 VRM 被動散熱的降溫能力;而 CPU 採用雙 ATX12V 8pin 供電。
主板右下角則有著 6 個 SATA 連接埠,以及 2 個前置 USB 3.2 Gen 1 內接擴充。
主板 PCIe 插槽的第一根與第二根 PCIEX16(G5)_1、PCIEX16(G5)_2 可支援單卡 PCIe 5.0 x16 或雙卡 PCIe 5.0 x8/x8;而第三根 PCIe 插槽則是 PCIe 4.0 x4,但是安裝 ROG Hyper M.2 介面卡後可在 BIOS 調為 x4/x4 頻寬,讓主板再多支援 2 個 Hyper M.2 PCIe 4.0 x4 擴充。
主機板下方左至右則有:Alternative PCIe Mode switch、前音源、RGB 4pin、ARGB 3pin、FAN、USB 2.0、水冷插座與前面板針腳。Alternative PCIe Mode switch 可手動切換 PCIe 模式,預設為 Auto Gen5、切到中間 1step 是 Gen4、切到右邊 2step 是 Gen3。
主機板上共有 3 個 M.2 插槽並全面採用 M.2 Q-Latch 快速安裝,第一根 M.2_1 支援到 22110 長度,使用 CPU 的 PCIe 4.0 x4 通道,第二根 M.2_2(下圖左上)使用 PCH 的 PCIe 4.0 x4,以及第三根 M.2_3(下圖左下)同樣是 PCH 提供 PCIe 4.0 x4 或 SATA 通道。
主機板採用一體式後 I/O 的整合設計,有著 Clear CMOS 與 BIOS FlahBack 的按鈕,內顯輸出則有 HDMI 2.1 與 2 個 Thunderbolt 4 Type C,以及6 個 USB 3.2 Gen 2(5C1A)、4 個 USB 3.2 Gen 1 以及 2.5GbE RJ-45、Wi-Fi 天線與 3.5mm 音效輸出。
ROG MAXIMUS Z790 HERO 主板用料 / 20+1 相 90A, 5 x M.2, TB4, PD 3.0 / QC 4.0
ROG MAXIMUS Z790 HERO 功能相當齊全,而且不需要任何的通道分切,也讓玩家在擴充上更加便利;而在金屬裝甲、金屬背板之下,這代也藏有不少新元件與設計上的小細節,這邊就將主機板拆解來跟大家分享。
↑ CPU 使用 Teamed 20+1 相 90A Power Stage 供電,每相使用 Renesas ISL99390 SPS。
↑ Intel JHL8540 Thunderbolt 4 控制晶片。
↑ Intel I226-V 2.5GbE 網路晶片,新版本比 I225 更省電。
↑ ASM1074 USB 3.0 HUB、AU6260 USB 2.0 HUB。
↑ ROG SupremeFX 7.1 ALC4082 音效晶片與 ESS ES9218 QUAD DAC。
↑ 背面 4 顆 JYS13008 PCIe 5.0 Redriver 切換器。
↑ Genesys GL9905 USB 3.2 Gen2 / 2×2 Redriver。
ROG MAXIMUS Z790 HERO 配件 / ROG Hyper M.2、VRM/DRAM 風扇支架
價位提高之下 HERO 也給予相齊全的配件,從基本的說明書、USB 驅動隨身碟、貼紙、感謝卡、ROG 鑰匙環、ROG Hyper M.2 卡、Wi-Fi 天線,以及 SATA 連接線、RGB 延長線材、M.2 螺絲等,還有新的 VRM / DRAM 風扇框架。
還有一張 ROG VIP 會員卡的邀請 QR-Code 掃描後可以加入 ROG community。
配件的 VRM 風扇支架,共用 ATX 的鎖孔固定支架,支架可安裝 40 x 40mm 的小型風扇。而 DRAM 風扇支架一樣共用 ATX 鎖孔,則可安裝 40 x 40mm / 50 x 50mm / 60 x 60mm 的風扇。
ROG Hyper M.2 卡依據安裝的 PCIe 位置不同可有不同的 M.2 擴充功能。安裝在第一根 PCIEX16(G5)_1 時卡上的 Hyper M.2_1 支援 PCIe 4.0 x4;接著安裝在第二跟 PCIEX16(G5)_2 時卡上的 Hyper M.2_1 支援 PCIe 5.0 x4;注意,不論安裝在 PCIEX16(G5)_1 或 PCIEX16(G5)_2,都只有 Hyper M.2_1 可使用,Hyper M.2_2 會自動關閉。(限制在於 CPU 不支援 x8/x4/x4 的分切。)
但是 ROG Hyper M.2 卡安裝在第 3 根 PCIEX16(G4) 時,卡上的 Hyper M.2_1 與 Hyper M.2_2 都支援 PCIe 4.0 x4 SSD 擴充,讓主機板最多擁有 5 M.2 擴充的能力。
ROG MAXIMUS Z790 HERO BIOS 功能 / AI 最佳化懶人超頻
ROG MAXIMUS Z790 HERO 0502 BIOS 當中,在 Extreme Tweaker 也提供華碩多核心增強,設定成 Enabled 即可解鎖處理器功耗限制,並讓玩家自行調整 P-core 與 E-core 倍頻,預設 Auto 也可調整為 Sync All Core、By Core Usage 與 AI 最佳化等超頻選項。
AI 最佳化可分別針對 P-Core 與 E-Core 進行自動超頻,由 AI 自動推測 CPU 各時脈的電壓值與散熱器的解熱能力後,給出自動超頻的建議設定功能。
DIGI+ VRM 內可調整電壓監測點、CPU 負載校正等功能。而在內建 CPU 電源管理,已經解鎖功耗限制,而預設 CPU Core Temperature 為 100°C。
AI 功能當中有更詳細的預測資訊,亦可調整溫度與 AI 學習的機制等功能。
進階系統代理設定中可以開啟 CPU 內顯功能,以及調整 PCIe 的 Link Speed。而在進階 PCI Subsystem 設定中預設已經開啟 Re-Size BAR 功能。
進階內接裝置則可設定板載的各式功能,以及上述提到 ROG Hyper M.2 卡安裝在 PCIEX16(G4) 時,要切換成 Dual M.2 SSD 才能獲得 2 個 M.2 的擴充功能。
ROG Armoury Crate 一統軟體 / Gamefirst VI、AI Suite 3
ROG MAXIMUS Z690 HERO 主機板燈效,主要是 I/O 外殼上的點陣 Polymo 燈效,玩家可通過 Armoury Crate 軟體來調整 Polymo 點陣圖的模式與燈效,以及藉由 AURA Sync 裝置同步顯卡、電競周邊等功能。
ROG Armoury Crate 在電腦剛安裝好系統會詢問是否自動安裝,包含網路驅動讓 Armoury Crate 可自動安裝並替電腦安裝所需的驅動功能。
Armoury Crate 新版的儀表版則會顯示電腦的基本資訊,以及可監控 CPU 時脈、電壓、溫度等功能,若有啟用主機板 AI Cooling 則提供靜音、標準、Turbo 與全速的風扇控制功能,並可調整主機的 AURA Sync 燈效。
至於 ROG MAXIMUS Z790 HERO 的裝置設定,可以指定關機後的燈效、ARGB 數量、RGB 接頭、音效則有 AI 降噪等功能。
↑ ROG MAXIMUS Z790 HERO 的裝置設定。
Gamefirst VI 則提供自動的網路優化功能,有著智能調控、遊戲優先、直播優先與影音優先等模式,程式會自動辨識應用,來調整連網優先權,例如遊戲模式時遊戲都可獲得極速的連線優先權;另一功能則是可自動分配應用使用不同的網路連線,妥善利用雙 LAN + Wi-Fi 的優勢。
AI Suite 3 則是軟體版的功能設定,包含 AI 超頻、簡易超頻,以及基本的時脈、電壓、溫度、風扇等資訊的監控功能。
ROG MAXIMUS Z790 HERO 主機板效能測試
效能測試方面,則使用常見的幾套 CPU 渲染、電腦效能測試與遊戲效能進行測試。處理器則使用 Intel Core i9-13900K,搭配 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7200 MT/s 16GBx2 記憶體與 NVIDIA GeForce RTX 4090,設定上採用主機板 AI 超頻、開啟 XMP 功能、散熱器使用 360mm AIO 水冷,以下分數提供給各位參考。
↑ 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7200 MT/s 16GBx2 測試記憶體。
↑ 帥氣 Kingston Fury Renegade 散熱片。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13900K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Z790 HERO
記憶體: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7200 MT/s 16GBx2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4090
系統碟:Samsung NVMe SSD 960 PRO M.2
散熱器:360mm AIO 水冷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RIME PX-1000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1H2
CPU-Z 檢視 Intel Core i9-13900K 處理器資訊,代號 Raptor Lake 的 Intel 7 10nm 製程 8+16 核心 32 執行緒處理器,搭配 ROG MAXIMUS Z790 HERO 主機板測試,BIOS 已更新至 0502,記憶體則是雙通道 DDR5 16GBx2 7200MHz。
CINEBENCH R20 與 R23 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繪圖性能。也是目前用來評比 CPU 運算性能常見的測試軟體。
i9-13900K 在 R20 版本測試可達到 CPU 15520 pts 的成績,而 R23 版本亦有著 CPU 40516 pts 的成績;單核性能則分別有著 890 pts、2325 pts 的效能。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記憶體使用 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7200 MT/s 16GBx2,搭配 ROG MAXIMUS Z790 HERO 有著記憶體讀取 108.85 GB/s、寫入 93374 MB/s、複製 98680 MB/s、延遲 62.8 ns 的表現。
電腦整體性能測試,則以 PCMark 10 Express 來進行,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
i9-13900K 搭配 RTX 4090 獲得了 7,819 分,電腦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著 12907 分,生產力則有 12943 分;記錄的資料顯示測試時 CPU 時脈最高達到 6.2GHz。
跨平台的電腦效能測試工具 CrossMark,則是由 BAPCo 所開發的免費測試工具,支援 Windows、iOS/iPadOS、macOS 與 Android 等平台,並針對電腦的生產力,如文字編輯、試算表、網頁瀏覽,以及創作類的相片編輯、整理與影片編輯等工作,再加上電腦反應速度進行測試。
i9-13900K 達到 2665 分的總成績,Productivity 生產力 2379 分、Creativity 創作 3109 分、Responsiveness 反應 2358 分的高效能。
3DMark CPU Profile 是針對處理器所設計的測試,主要測試 CPU 的物理運算與自訂模擬兩種工作,並分別測試處理器的 1、2、4、8、16 與最大執行緒下的效能,之所以會有不同的執行緒測試,那是因為不同應用、遊戲能效利用的執行緒數量不同。
例如 Max threads 測試下可展示 CPU 最大效能,但這不代表遊戲也能發揮出同樣的效能,反而是電影等級的渲染、模擬或科學分析應用才會使用到全執行緒的效能;同樣的道理下 16 threads 也是對於運算、數位內容創作有著較好的效能發揮,對於遊戲來說影響不大。
i9-13900K Max threads 可達到 17110 分的成績,滿足電影等級的渲染、模擬或科學分析應用所需,而遊戲主力則是在 8 threads 8884 分與 4 threads 4732 分。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使用 RTX 4090 顯示卡,其 CPU 物理 Physics 分數有著 57374 分;針對 DirectX 12 所設計的 Time Spy 測試,CPU 獲得了 24625 分的成績。
ROG M790H TB4、USB 3.2 Gen 2×2 與 USB PD 測試
ROG M790H 的 Thunderbolt 4 連接埠,在使用下搭配 Thunderbolt 3 SSD 進行測試,循序讀取可達 2874.80 MB/s 的效能,給予玩家最高速的外接介面;測試的 H800 Thunderbolt 3 SSD 年代久遠寫入效能較低。
前置 USB 3.2 Gen 2×2 Type C 連接埠,使用機殼的 USB Type E 轉 Type C 後,搭配使用 ASM3242 控制器的 ROG 外接盒,可達到循序讀寫 1458.96 MB/s、2008.12 MB/s 的 USB 20Gbps 效能。
同時前置 USB 3.2 Gen 2×2 Type C 連接埠,在連接 PCIe 6-pin 供電後,可提供 PD 3.0 / QC 4.0 / DC 5/9/15/20V/3A 60W 快充功能,測試使用 USB C 筆電當作充電裝置,可達到快充 19.6V / 2.13A . 41.9W 的快充能力。
讓玩家隨時都可透過主機前方 USB 替筆電、手機等裝置進行快充(電腦需開機狀態下才能提供快充功能。)
總結
ROG MAXIMUS Z790 HERO 依舊給予強悍的處理器效能與旗艦擴充功能,面對 Intel Core i9-13900K 通過 AI 超頻獲得更高的 P-Core 時脈提升單執行緒效能,同時也能有著更高的全核時脈,讓主機板的測試成績高於解禁測試的預設性能。
這代 Z790 HERO,維持著 5 個 M.2 擴充,包含板子 3 M.2 與 ROG Hyper M.2 的 2 M.2,還有著 6 個 SATA、Thunderbolt 4、21 個 USB 與 USB 3.2 Gen 2×2 PD/QC 60W 快充等功能,而且這些規格都可同時使用無須分切通道,僅有 ROG Hyper M.2 卡安裝時需於 BIOS 調整設定即可。
新一代 ROG MAXIMUS Z790 HERO 以台幣 $19990 元的價格居於 Extreme 旗艦之下,並升級金屬背板、PCIe Q-Release 按鈕,就看玩家想要一次攻頂擁有最新功能與規格,或者是搶收尾盤的 Z690 HERO 搭配出性價更高的第 13 代 Intel Core 新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