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

我有金屬背板!ROG MAXIMUS Z790 HERO 開箱測試 / 英雄依舊 5 M.2, 6 SATA, TB4

第 13 代 Intel Core i9-13900K 處理器再次制霸多核、遊戲效能雙冠王,而新一代 Z790 硬是要生,讓「ROG MAXIMUS Z790 HERO」主機板,能夠具備金屬背板、升級版 Q-Release 按鈕,以及 Teamed 20+1 相 90A 供電設計,雙 PCIe 5.0 插槽、至多 5 個 M.2、6 個 SATA、Thunderbolt 4、USB 20Gbps 與 PD/QC 60W 快充等旗艦規格,同樣無任何線路共用設計,小朋友才分通道英雄就是不用。

規格
尺寸:ATX(30.5cm x 24.4cm)
處理器支援:第 12、13 代 Intel Core、Pentium Gold 與 Celeron
處理器腳位:Intel LGA 1700
CPU 供電相:Teamed 20+1 相 90A Power Stage
晶片組:Intel Z790
BIOS:1 x 256Mb ROM、UEFI AMI
記憶體:4 x DIMM, MAX 128GB, DDR5 7200+(OC)/5600 MHz
顯示輸出:HDMI 2.1、2 x Thunderbolt 4 Type-C(DisplayPort 1.4 內顯輸出)
Thunderbolt:2 x Thunderbolt 4 Type-C(PCIe、USB)
擴充插槽:2 x PCIe 5.0 x16(x16, x8/x8)、1 x PCIe 4.0 x16(x4, x4/x4)
儲存埠:6 x SATA 6Gb/s、M.2_1 CPU PCIe 4.0 x4、M.2_2 PCIe 4.0 x4、M.2_3 PCIe 4.0 x4/SATA
ROG Hyper M.2 介面卡:
●        插在 PCIEX16(G5)_1,Hyper M.2_1 PCIe 4.0 x4、Hyper M.2_2 無法使用;
●        插在 PCIEX16(G5)_2,Hyper M.2_1 PCIe 5.0 x4、Hyper M.2_2 無法使用;
●        插在 PCIEX16(G4),Hyper M.2_1 與 Hyper M.2_2 都支援 PCIe 4.0 x4
網路:Intel I226-V 2.5GbE、ASUS LANGuard
無線:Intel 802.11ax Wi-Fi 6E 2×2、BT 5.2
音訊:ROG SupremeFX 7.1 ALC4082、ESS ES9218 QUAD DAC
USB埠:1 x USB 3.2 Gen 2×2 Type C(PD 3.0 / QC 4.0 / DC 5/9/15/20V/3A 60W 快充、前置擴充)、2 x Thunderbolt 4 Type C、6 x USB 3.2 Gen 2、8 x USB 3.2 Gen 1(4 個需擴充)4 x USB 2.0(4 個需擴充)
RGB:3 x ARGB 4-1pin、1 x RGB 4pin
FAN:1 x 4-pin CPU、1 x 4-pin CPU OPT、1 x 4-pin AIO Pump、4 x 4-pin Chassis、1 x W_PUMP+、1 x 2-pin Water In、1 x 2-pin Water Out、1 x 3-pin Water Flow

ROG MAXIMUS Z790 HERO 開箱 / 依舊豪邁 規格全滿

老實說上述規格表紅字處是 ROG MAXIMUS Z790 HERO 對比上一代 Z690 HERO 的差異之處,因此必須老實說真的不懂 Intel 硬是要出 700 系列晶片組的用意,但這也讓這代 ROG MAXIMUS Z790 HERO 能擁有「金屬背板」與升級版「Q-Release」按鈕。

ROG MAXIMUS Z790 HERO 與 Z690 都支援第 12、13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提供 4 DIMM DDR5 記憶體、最大 128GB 容量,並上調記憶體超頻時脈 DDR5 7200MHz 起;內顯輸出則有 1 個 HDMI 2.1(4K60Hz)與 2 個 Thunderbolt 4 Type C 支援 DisplayPort 1.4 影像輸出,以及 40Gbps 高速外接和相容 USB 等功能。

主機板有著 2 根 PCIe 5.0 x16 插槽,支援單卡 x16、雙卡 x8/x8 切換,更酷的是搭配 ROG Hyper M.2 介面卡時,安裝在第一根 PCIEX16(G5)_1 插槽可讓 Hyper M.2_1 支援 PCIe 4.0 x4 SSD;若是安裝在第二根 PCIEX16(G5)_2 時 Hyper M.2_1 則會支援到 PCIe 5.0 x4;至於安裝在第三根 PCIEX16(G4) 插槽時,卡上的 Hyper M.2_1 與 Hyper M.2_2 同時都支援 PCIe 4.0 x4 SSD。

而板子上的儲存則有 6 個 SATA 6Gb/s 與 3 個 M.2 分別是 M.2_1 使用 CPU 通道 PCIe 4.0 x4、M.2_2 PCIe 3.0 x4、M.2_3 PCIe 4.0 x4/SATA,最多共 5 個 M.2、6 個 SATA 儲存裝置都可同時使用;網路則是 1 個 Intel 2.5GbE、ASUS LANGuard 設計與 Intel 802.11ax Wi-Fi 6E 無線網路。

音效則是 ROG SupremeFX 7.1 ALC4082,並改用 ESS ES9218 QUAD DAC;主機板 USB 總共可達 21 個,包含 2 個 Thunderbolt 4 Type C 以及前置 USB 3.2 Gen 2×2 Type C,支持 PD 3.0 與 QC 4.0 快充功能,可輸出 DC 5/9/15/20V、3A、60W,讓機殼前面板也能替行動裝置進行快速充電。


↑ ROG MAXIMUS Z790 HERO 與搭配測試的 KINGSTON FURY DDR5 7200 記憶體。


↑ 彩盒背面則有這代的規格與特色。

 

ROG MAXIMUS Z790 HERO 外觀維持著一致的沈穩黑,搭配著鏡面的點綴與金屬線條化的 ROG Logo。同樣左上角的鏡面下藏有著點陣 Polymo RGB 燈效,讓主機板有著更鮮明的 RGB 色彩。


↑ ROG MAXIMUS Z790 HERO 主機板。

 

如今身價飆漲至 $19990 元的 ROG MAXIMUS Z790 HERO,在這代加入金屬背板,確保主機板不會因為大型 VRM 散熱片的重量導致下半端電路板微彎的狀況,而背板則是一樣沈穩的黑色搭配 ROG 招牌的斜切線與 Logo。


↑ 我有金屬背板。

 

主機板的 4 DIMM DDR5 記憶體插槽,採用單邊固定的插槽,並標示以最外兩根為優先使用,這區也有著 Debug Code 與 Debug LED 燈號,以及 CPU_FAN / OPT、AIO_PUMP 與 ARGB 3pin 等連接插座。

同樣有著裸測用的電源開關、Retry 按鈕與 Flex Key:可通過 BIOS 指定 Flex Key 功能,預設為 Restart 也可切換成一鍵進 BIOS 的功能。

此外,這代還多加一個 CPU Over Voltage jumper 位在下圖 CPU_FAN 插座上方,預設跳線是 Disable,倘若有使用液態氮超頻將這跳線切成 Enable 後 BIOS 內才能設定更高的超頻電壓。


↑ DDR5、ATX 24-Pin、CPU FAN。

 

而在 ATX 24pin 的左手邊,則有設計給前置 USB 3.2 Gen 2×2 Type C 的額外 PCIe 6pin 供電插座,若沒有額外供電下前置 USB Type C 僅 27W 最高充電瓦數,而當接上 PCIe 6pin 供電後,可支援 PD 3.0 / QC 4.0 / DC 5/9/15/20V/3A 60W 的快充功能。


↑ 前置 USB 3.2 Gen 2×2 Type C 與擴充供電。

 

這代加入新版 Q-Release 按鈕,上代 Q-Release 按鈕是透過金屬繩拉動插槽的卡扣,而這代 ROG MAXIMUS Z790 HERO 的 Q-Release 改成彈簧滑軌式,按下釋放按鈕會讓卡扣往右移動,放開按鈕就會立刻回彈扣住 PCIe 裝置。


↑ 新版 Q-Release 按鈕。

 

LGA 1700 腳位同時支援第 12、13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而周圍的 Teamed 20+1 相 90A 供電設計下,採用熱導管連接的 L 形 VRM 散熱器,更疊合金屬 I/O 外殼,大幅提昇 VRM 被動散熱的降溫能力;而 CPU 採用雙 ATX12V 8pin 供電。


↑ LGA 1700、VRM 散熱器。


↑ CPU 雙 ATX12V 8pin 供電。

 

主板右下角則有著 6 個 SATA 連接埠,以及 2 個前置 USB 3.2 Gen 1 內接擴充。


↑ SATA、USB 3.2 Gen 1。

 

主板 PCIe 插槽的第一根與第二根 PCIEX16(G5)_1、PCIEX16(G5)_2 可支援單卡 PCIe 5.0 x16 或雙卡 PCIe 5.0 x8/x8;而第三根 PCIe 插槽則是 PCIe 4.0 x4,但是安裝 ROG Hyper M.2 介面卡後可在 BIOS 調為 x4/x4 頻寬,讓主板再多支援 2 個 Hyper M.2 PCIe 4.0 x4 擴充。

主機板下方左至右則有:Alternative PCIe Mode switch、前音源、RGB 4pin、ARGB 3pin、FAN、USB 2.0、水冷插座與前面板針腳。Alternative PCIe Mode switch 可手動切換 PCIe 模式,預設為 Auto Gen5、切到中間 1step 是 Gen4、切到右邊 2step 是 Gen3。


↑ PCIe 與 M.2 散熱片。

 

主機板上共有 3 個 M.2 插槽並全面採用 M.2 Q-Latch 快速安裝,第一根 M.2_1 支援到 22110 長度,使用 CPU 的 PCIe 4.0 x4 通道,第二根 M.2_2(下圖左上)使用 PCH 的 PCIe 4.0 x4,以及第三根 M.2_3(下圖左下)同樣是 PCH 提供 PCIe 4.0 x4 或 SATA 通道。


↑ 主板的 3 M.2 插槽。


↑ 左 M.2_2、右 M.2_3。

 

主機板採用一體式後 I/O 的整合設計,有著 Clear CMOS 與 BIOS FlahBack 的按鈕,內顯輸出則有  HDMI 2.1 與 2 個 Thunderbolt 4 Type C,以及6 個 USB 3.2 Gen 2(5C1A)、4 個 USB 3.2 Gen 1 以及 2.5GbE RJ-45、Wi-Fi 天線與 3.5mm 音效輸出。


↑ 主機板後 I/O。

 

ROG MAXIMUS Z790 HERO 主板用料 / 20+1 相 90A, 5 x M.2, TB4, PD 3.0 / QC 4.0

ROG MAXIMUS Z790 HERO 功能相當齊全,而且不需要任何的通道分切,也讓玩家在擴充上更加便利;而在金屬裝甲、金屬背板之下,這代也藏有不少新元件與設計上的小細節,這邊就將主機板拆解來跟大家分享。


↑ 金屬背板亦可替 VRM 背面增加被動散熱效果。


↑ 主機板外觀。


↑ 主機板背面。


↑ CPU 使用 Teamed 20+1 相 90A Power Stage 供電,每相使用 Renesas ISL99390 SPS。


↑ CPU PWM 控制器 RAA229131。


↑ Intel JHL8540 Thunderbolt 4 控制晶片。


↑ Intel I226-V 2.5GbE 網路晶片,新版本比 I225 更省電。


↑ ASM1074 USB 3.0 HUB、AU6260 USB 2.0 HUB。


↑ ROG SupremeFX 7.1 ALC4082 音效晶片與 ESS ES9218 QUAD DAC。


↑ G5 Pro Clock 時脈產生器。


↑ ROG TPU 晶片。


↑ ROG AURA 晶片。


↑ NUVOTON NCT6798D 環控晶片。


↑ 前置 ASM1074 USB 3.0 HUB。


↑ Intel Z790 晶片組。


↑ ASM1061 PCIe 轉 SATA 晶片。


↑ 背面 4 顆 JYS13008 PCIe 5.0 Redriver 切換器。


↑ Genesys GL9905 USB 3.2 Gen2 / 2×2 Redriver。


↑ 主機板散熱器與裝甲。

 

ROG MAXIMUS Z790 HERO 配件 / ROG Hyper M.2、VRM/DRAM 風扇支架

價位提高之下 HERO 也給予相齊全的配件,從基本的說明書、USB 驅動隨身碟、貼紙、感謝卡、ROG 鑰匙環、ROG Hyper M.2 卡、Wi-Fi 天線,以及 SATA 連接線、RGB 延長線材、M.2 螺絲等,還有新的 VRM / DRAM 風扇框架。


↑ 主機板配件。


↑ ROG 鑰匙環、USB 驅動隨身碟。

 

還有一張 ROG VIP 會員卡的邀請 QR-Code 掃描後可以加入 ROG community。


↑ ROG VIP 邀請。

 

配件的 VRM 風扇支架,共用 ATX 的鎖孔固定支架,支架可安裝 40 x 40mm 的小型風扇。而 DRAM 風扇支架一樣共用 ATX 鎖孔,則可安裝 40 x 40mm / 50 x 50mm / 60 x 60mm 的風扇。


↑ VRM 風扇支架。


↑ DRAM 風扇支架。

 

ROG Hyper M.2 卡依據安裝的 PCIe 位置不同可有不同的 M.2 擴充功能。安裝在第一根 PCIEX16(G5)_1 時卡上的 Hyper M.2_1 支援 PCIe 4.0 x4;接著安裝在第二跟 PCIEX16(G5)_2 時卡上的 Hyper M.2_1 支援 PCIe 5.0 x4;注意,不論安裝在 PCIEX16(G5)_1 或 PCIEX16(G5)_2,都只有 Hyper M.2_1 可使用,Hyper M.2_2 會自動關閉。(限制在於 CPU 不支援 x8/x4/x4 的分切。)

但是 ROG Hyper M.2 卡安裝在第 3 根 PCIEX16(G4) 時,卡上的 Hyper M.2_1 與 Hyper M.2_2 都支援 PCIe 4.0 x4 SSD 擴充,讓主機板最多擁有 5 M.2 擴充的能力。


↑ ROG Hyper M.2 卡。


↑ 側面造型。


↑ 內部則是上下層都有導熱墊設計。


↑ Wi-Fi 天線。

 

ROG MAXIMUS Z790 HERO BIOS 功能 / AI 最佳化懶人超頻

ROG MAXIMUS Z790 HERO 0502 BIOS 當中,在 Extreme Tweaker 也提供華碩多核心增強,設定成 Enabled 即可解鎖處理器功耗限制,並讓玩家自行調整 P-core 與 E-core 倍頻,預設 Auto 也可調整為 Sync All Core、By Core Usage 與 AI 最佳化等超頻選項。

AI 最佳化可分別針對 P-Core 與 E-Core 進行自動超頻,由 AI 自動推測 CPU 各時脈的電壓值與散熱器的解熱能力後,給出自動超頻的建議設定功能。


↑ BIOS 摘要。


↑ Extreme Tweaker、XMP。


↑ AI 最佳化。


↑ AVX 指令相關的時脈調整功能。

 

DIGI+ VRM 內可調整電壓監測點、CPU 負載校正等功能。而在內建 CPU 電源管理,已經解鎖功耗限制,而預設 CPU Core Temperature 為 100°C。


↑ DIGI+ VRM。


↑ 內建 CPU 電源管理。

 

AI 功能當中有更詳細的預測資訊,亦可調整溫度與 AI 學習的機制等功能。


↑ AI 功能。


↑ AI 功能。


↑ 超頻電壓設定。

 

進階系統代理設定中可以開啟 CPU 內顯功能,以及調整 PCIe 的 Link Speed。而在進階 PCI Subsystem 設定中預設已經開啟 Re-Size BAR 功能。

進階內接裝置則可設定板載的各式功能,以及上述提到 ROG Hyper M.2 卡安裝在 PCIEX16(G4) 時,要切換成 Dual M.2 SSD 才能獲得 2 個 M.2 的擴充功能。


↑ CPU 內顯功能。


↑ PCIe Link Speed。


↑ Re-Size BAR。


↑ 內接裝置設定。


↑ PCIEX16(G4) 功能設定。


↑ 溫度監控。


↑ 風扇監控。


↑ 電壓監控。


↑ Q-Fan 設定。


↑ 啟動功能。


↑ 工具選單,可以調整 FlexKey。

 

ROG Armoury Crate 一統軟體 / Gamefirst VI、AI Suite 3

ROG MAXIMUS Z690 HERO 主機板燈效,主要是 I/O 外殼上的點陣 Polymo 燈效,玩家可通過 Armoury Crate 軟體來調整 Polymo 點陣圖的模式與燈效,以及藉由 AURA Sync 裝置同步顯卡、電競周邊等功能。


↑ 主板燈效。


↑ 主板燈效。


↑ 主板燈效。


↑ 主板燈效。

 

ROG Armoury Crate 在電腦剛安裝好系統會詢問是否自動安裝,包含網路驅動讓 Armoury Crate 可自動安裝並替電腦安裝所需的驅動功能。

Armoury Crate 新版的儀表版則會顯示電腦的基本資訊,以及可監控 CPU 時脈、電壓、溫度等功能,若有啟用主機板 AI Cooling 則提供靜音、標準、Turbo 與全速的風扇控制功能,並可調整主機的 AURA Sync 燈效。


↑ 詢問是否安裝 Armoury Crate。


↑ ROG Armoury Crate。


↑ AURA Sync 同步的裝置。


↑ AURA Sync 燈效。

 

至於 ROG MAXIMUS Z790 HERO 的裝置設定,可以指定關機後的燈效、ARGB 數量、RGB 接頭、音效則有 AI 降噪等功能。


↑ ROG MAXIMUS Z790 HERO 的裝置設定。


↑ 驅動安裝功能。

 

Gamefirst VI 則提供自動的網路優化功能,有著智能調控、遊戲優先、直播優先與影音優先等模式,程式會自動辨識應用,來調整連網優先權,例如遊戲模式時遊戲都可獲得極速的連線優先權;另一功能則是可自動分配應用使用不同的網路連線,妥善利用雙 LAN + Wi-Fi 的優勢。


↑ Gamefirst VI。

 

AI Suite 3 則是軟體版的功能設定,包含 AI 超頻、簡易超頻,以及基本的時脈、電壓、溫度、風扇等資訊的監控功能。


↑ AI Suite 3。

 

ROG MAXIMUS Z790 HERO 主機板效能測試

效能測試方面,則使用常見的幾套 CPU 渲染、電腦效能測試與遊戲效能進行測試。處理器則使用 Intel Core i9-13900K,搭配 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7200 MT/s 16GBx2 記憶體與 NVIDIA GeForce RTX 4090,設定上採用主機板 AI 超頻、開啟 XMP 功能、散熱器使用 360mm AIO 水冷,以下分數提供給各位參考。


↑ 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7200 MT/s 16GBx2 測試記憶體。


↑ 帥氣 Kingston Fury Renegade 散熱片。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13900K
主機板:ASUS ROG MAXIMUS Z790 HERO
記憶體: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7200 MT/s 16GBx2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4090
系統碟:Samsung NVMe SSD 960 PRO M.2
散熱器:360mm AIO 水冷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PRIME PX-1000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1H2

 

CPU-Z 檢視 Intel Core i9-13900K 處理器資訊,代號 Raptor Lake 的 Intel 7 10nm 製程 8+16 核心 32 執行緒處理器,搭配 ROG MAXIMUS Z790 HERO 主機板測試,BIOS 已更新至 0502,記憶體則是雙通道 DDR5 16GBx2 7200MHz。


↑ CPU-Z。

 

CINEBENCH R20 與 R23 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繪圖性能。也是目前用來評比 CPU 運算性能常見的測試軟體。

i9-13900K 在 R20 版本測試可達到 CPU 15520 pts 的成績,而 R23 版本亦有著 CPU 40516 pts 的成績;單核性能則分別有著 890 pts、2325 pts 的效能。

 
↑ CINEBENCH R20 與 R23。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記憶體使用 Kingston Fury Renegade DDR5 7200 MT/s 16GBx2,搭配 ROG MAXIMUS Z790 HERO 有著記憶體讀取 108.85 GB/s、寫入 93374 MB/s、複製 98680 MB/s、延遲 62.8 ns 的表現。


↑ AIDA64 記憶體。

 

電腦整體性能測試,則以 PCMark 10 Express 來進行,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

i9-13900K 搭配 RTX 4090 獲得了 7,819 分,電腦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著 12907 分,生產力則有 12943 分;記錄的資料顯示測試時 CPU 時脈最高達到 6.2GHz。


↑ PCMark 10 Express。

 

跨平台的電腦效能測試工具 CrossMark,則是由 BAPCo 所開發的免費測試工具,支援 Windows、iOS/iPadOS、macOS 與 Android 等平台,並針對電腦的生產力,如文字編輯、試算表、網頁瀏覽,以及創作類的相片編輯、整理與影片編輯等工作,再加上電腦反應速度進行測試。

i9-13900K 達到 2665 分的總成績,Productivity 生產力 2379 分、Creativity 創作 3109 分、Responsiveness 反應 2358 分的高效能。


↑ CrossMark。

 

3DMark CPU Profile 是針對處理器所設計的測試,主要測試 CPU 的物理運算與自訂模擬兩種工作,並分別測試處理器的 1、2、4、8、16 與最大執行緒下的效能,之所以會有不同的執行緒測試,那是因為不同應用、遊戲能效利用的執行緒數量不同。

例如 Max threads 測試下可展示 CPU 最大效能,但這不代表遊戲也能發揮出同樣的效能,反而是電影等級的渲染、模擬或科學分析應用才會使用到全執行緒的效能;同樣的道理下 16 threads 也是對於運算、數位內容創作有著較好的效能發揮,對於遊戲來說影響不大。

i9-13900K Max threads 可達到 17110 分的成績,滿足電影等級的渲染、模擬或科學分析應用所需,而遊戲主力則是在 8 threads 8884 分與 4 threads 4732 分。


↑ 3DMark CPU Profile。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使用 RTX 4090 顯示卡,其 CPU 物理 Physics 分數有著 57374 分;針對 DirectX 12 所設計的 Time Spy 測試,CPU 獲得了 24625 分的成績。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Time Spy。

 

ROG M790H TB4、USB 3.2 Gen 2×2 與 USB PD 測試

ROG M790H 的 Thunderbolt 4 連接埠,在使用下搭配 Thunderbolt 3 SSD 進行測試,循序讀取可達 2874.80 MB/s 的效能,給予玩家最高速的外接介面;測試的 H800 Thunderbolt 3 SSD 年代久遠寫入效能較低。


↑ Thunderbolt 裝置。


↑ Thunderbolt 3 SSD 測試。

 

前置 USB 3.2 Gen 2×2 Type C 連接埠,使用機殼的 USB Type E 轉 Type C 後,搭配使用 ASM3242 控制器的 ROG 外接盒,可達到循序讀寫 1458.96 MB/s、2008.12 MB/s 的 USB 20Gbps 效能。


↑ USB 3.2 Gen 2×2 SSD 測試。

 

同時前置 USB 3.2 Gen 2×2 Type C 連接埠,在連接 PCIe 6-pin 供電後,可提供 PD 3.0 / QC 4.0 / DC 5/9/15/20V/3A 60W 快充功能,測試使用 USB C 筆電當作充電裝置,可達到快充 19.6V / 2.13A . 41.9W 的快充能力。

讓玩家隨時都可透過主機前方 USB 替筆電、手機等裝置進行快充(電腦需開機狀態下才能提供快充功能。)


↑ 前置 USB Type C 快充測試。

 

總結

ROG MAXIMUS Z790 HERO 依舊給予強悍的處理器效能與旗艦擴充功能,面對 Intel Core i9-13900K 通過 AI 超頻獲得更高的 P-Core 時脈提升單執行緒效能,同時也能有著更高的全核時脈,讓主機板的測試成績高於解禁測試的預設性能。

這代 Z790 HERO,維持著 5 個 M.2 擴充,包含板子 3 M.2 與 ROG Hyper M.2 的 2 M.2,還有著 6 個 SATA、Thunderbolt 4、21 個 USB 與 USB 3.2 Gen 2×2 PD/QC 60W 快充等功能,而且這些規格都可同時使用無須分切通道,僅有 ROG Hyper M.2 卡安裝時需於 BIOS 調整設定即可。

新一代 ROG MAXIMUS Z790 HERO 以台幣 $19990 元的價格居於 Extreme 旗艦之下,並升級金屬背板、PCIe Q-Release 按鈕,就看玩家想要一次攻頂擁有最新功能與規格,或者是搶收尾盤的 Z690 HERO 搭配出性價更高的第 13 代 Intel Core 新電腦。

延伸影片閱讀:  

喜不喜歡這篇文章?留言給我們

Previous post

Biostar Z790 VALKYRIE 主機板 / 18+2 相 105A、DDR5 記憶體、5 個 M.2 插槽

Next post

20 週年!ASRock Z790 Taichi Carrara 開箱測試 / 24 相 105A, 4 M.2, TB4 與 USB PD 快充

The Author

sinchen

sinchen

我是 Sin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