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Rock Z390 Taichi 開箱測試 / 依然太極 性價我扛
每代高階版中性價比最高的「太極」,已成為 ASRock 的招牌之一,新一代「Z390 Taichi」,延續著滿規 3 M.2、8 SATA 的高擴充,搭上 Z390 原生 6 組 USB 3.1 Gen 2 之外,還有著 8 組 USB 3.1 Gen 1 可使用,再加上 2 LAN、1 Wi-Fi 的配置,讓玩家無須擔心擴充問題,太極給你最好的性價比。
規格
尺寸:ATX(30.5cm x 24.4cm)
處理器:Intel 8th / 9th Coffee Lake-S
處理器腳位:LGA 1151
晶片組:Intel Z390
記憶體:4 x DIMM, MAX 64GB, DDR4 4200+(OC)/2666 MHz
擴充插槽:3 x PCIe 3.0 x16(x16;x8,x8;x8,x4,x4)、2 x PCIe 3.0 x1
多顯卡:3-Way NVIDIA SLI / AMD CrossFire
顯示輸出:HDMI(4K2K 4096×2160 @30Hz)、DisplayPort 1.2(4K2K 4096×2304 @60Hz)
儲存埠:6 x SATA 6Gb/s、2 x SATA 6Gb/s(ASM1061)、3 x Ultra M.2(SATA3 /PCIe Gen3 x4)
網路:Intel I219V、Intel I211AT、Intel 802.11ac WiFi 2T2R MU-MIMO/ 5.0 BT
音訊:Realtek ALC1220、NE5532 Amplifier
USB埠:4 x USB 3.1 Gen 2 (Type A / C)、1 x USB 3.1 Gen 2 前置插座、8 x USB 3.1 Gen 1(4@板載擴充)、4 x USB 2.0(4 板載擴充)
其實 Z390 Taichi 與新系列的 Z390 Phantom Gaming 9 相似,但後者多了 2.5GbE LAN,因此兩張定價上有些差異,只不過目前家用還是 1GbE 當道,反而 Z390 Taichi 的雙 LAN 配置剛剛好。新板太極,設計上以齒輪堆疊的方式,展現出太極兩儀的圖案。
Z390 Taichi 支援 Intel 8th / 9th Coffee Lake-S 處理器,可提供 8 核 i9-9900K 足夠的 5GHz 超頻能力,伺候 i7-9700K 更是綽綽有餘;記憶體則是 4 DIMM、最高 64GB 容量與 DDR4 4200 記憶體超頻時脈;擴充插槽則是 3 組 PCIe 3.0 x16,支持單卡 x16、雙卡 x8, x8、三卡 x8, x4, x4 的模式,並有著 2 組 PCIe 3.0 x1。
儲存則給予 8 組 SATA 6Gb/s 連接埠,其中 6 組來自晶片組另外 2 組則使用 ASM1061 擴充;並具備 3 組 Ultra M.2 插槽, 支援 SATA3 與 PCIe Gen3 x4 通道,此外 PCH 下方這組還有著專屬 M.2 散熱片。
網路維持著 Intel I219V 與 Intel I211AT 的雙 GbE LAN 配置,若在算上 Intel 802.11ac WiFi 2T2R MU-MIMO 無線網路,板子足足提供 3 組網路晶片。
這代 Z390 另一特色,具備著 6 組 USB 3.1 Gen 2 連接埠,1 組 Type C 與 4 組 Type A 位於主機板後 I/O,並備有前置 USB 3.1 Gen 2 插座,此外還有 8 組 USB 3.1 Gen 1 與 4 組 USB 2.0 可使用。
↑ 背面則有產品規格與特色,像是 3 M.2、M.2 散熱片、Wi-Fi、雙 LAN 等等。
Z390 Taichi 主機板上有著碩大的齒輪圖騰,而 PCH 散熱片,更是立體設計刻畫出太極的圖示。而為了讓 8 核心處理器有更好的供電,這代散熱片以熱導管貫穿形成 L 形散熱片,並採用 8+4 pin CPU 供電。
主機板右上角,主要有著 ATX 24-pin 供電與 4 DIMM 記憶體插槽,此外供電下方有著 2 組 USB 3.1 Gen1 插座,一垂直、一水平的配法,另外還有 1 組 USB 3.1 Gen2 插座,滿足機殼前面多 USB 使用。
處理器供電則以 12 相配置,並有著大面的散熱鰭片,以熱導管貫穿 2 組鰭片,形成 L 形的大散熱片;CPU 供電亦採用 8+4 pin,確保 CPU 有足夠的電流。
右下角則有著 8 組 SATA III 連接埠,其中 6 組來自 Z390 晶片組,另 2 組則使用 ASM1061 晶片擴充。
Taichi 的立體 PCH 散熱片,以齒輪造型設計出不同的太極。而在 PCH 下方,則有一組 M.2 22110 長度的散熱片;並備有 Debug 燈號。
PCIe 與 M.2 擴充,共 3 組 Ultra M.2 與 PCIe 插槽比鄰,3 組都可通 SATA 或 PCIe x4 通道,而最下方這組則有專屬 M.2 散熱片。
3 組 PCIe x16 插槽,前 2 組來自 CPU 可做單卡 x16、雙 x8, x8 的分配,而第 3 組則來自 PCH,另有 2 組 PCIe x1 可擴充。
主機板後 I/O,有著 Clear CMOS 按鈕、天線、PS/2、HDMI 與 DisplayPort 等連接埠。而靠左邊的 4 組藍色 USB 接頭是 USB 3.1 Gen1,而靠右邊包含 Type C 的是 4 組 USB 3.1 Gen 2。
而 2 組 RJ-45 則是 1GbE LAN 連接埠,以及 7ch 音效輸出。
主機板上的功能、I/O 基本介紹的差不多,緊接著便來細看主機板上的 CPU、RAM VRM 與板載晶片等用料。
↑ 記憶體 2 相 uP1674P 供電控制器,搭配 7341EH MOSFET。
↑ ASRock 標示 12 相供電,為 CPU 實際 12 相(6*2)設計,每相使用 87350D MOSFET 而背面則有 IR3598 MOSFET DRIVER。另外還有額外 2 相給 iGPU 供電。
↑ Intel I211AT 與 Intel I219V GbE LAN 網路晶片。
↑ 前置 USB 3.1 Gen 1,使用到 ASM1074 USB 3.0 HUB 擴充晶片。
↑ NOVOTON NCT6791D 與 NCT5567D 環控晶片。
主機板配件,則有著詳細的板子說明書與 BIOS 軟體說明書,亦包含驅動光碟、明信片與 SLI 橋。以及 I/O 背板、SATA 線材、M.2 螺絲與 Wi-Fi 天線。
進入 BIOS 預設會先到簡易模式,這模式有著玩家基本對電腦的設定,包含 CPU、RAM 資訊、XMP 功能,以及所有連接的儲存裝置,包含 SATA 與 M.2;此外還有風扇、CPU 溫度等資訊,以及開機順序等調整。
若玩家想要進階設定按下 F6,則會進入進階首頁顯示電腦基本資訊。在 OC Tweaker 當中,可針對 CPU、DRAM 與電壓進行超頻設定,玩家可自行來挑整 CPU 倍頻、電壓與記憶體參數。
↑ CPU 超頻設定,可將 Multi Core Enhancement 啟用。
↑ Boot Performance Mode 亦可調整為 Turbo。
進階頁面中,則包含 CPU、Chipset、儲存、NVMe 等設定功能;Boot 選單中,則可調整開機順序。
ASRock POLYCHROME RGB LED 與 A-Tuing
燈光控制方面有著 ASRock Polychrome RGB 軟體,可控制主機板連接的燈條燈效,並可同步周邊 RGB 產品,並提供多種燈效,如:Static、Breathing、Strobe、Cycling、Random、Music、Wave 等不同模式的燈光效果。
A-Tuing 軟體提供簡易的運作模式設定,選擇效能模式可自動超頻提升電腦性能,此外在 OC Tweaker 頁面中,還可針對 CPU、電壓進行超頻設定,並提供 FAN-Tastic Tuning 設定,可自定風扇轉速曲線。
接著便透過各式評分軟體,來測試 ASRock Z390 Taichi 搭配 Intel Core i9-9900K 處理器,在預設狀況下,能夠有著多少的 CPU 運算效能,以及記憶體、儲存裝置、電腦效能、繪圖與遊戲等應用測試。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主機板:ASRock Z390 Taichi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 8GB*2-3200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系統碟: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電源供應器:Seasonic ss-1250XM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高效能)
CPU-Z 可檢視 Intel Core i9-9900K 完整資訊,處理器代號 Coffee Lake,為 14nm 製程的處理器,有著 8 核心 16 執行緒;主機板使用 ASRock Z390 Taichi,Z390 晶片組;記憶體為雙通道 DDR4 3200MHz。
CPUmark99 測試,單看處理器的單核心執行能力,單核心的 IPC、時脈高即可獲得相當高分。i9-9900K 有著 893 分的高單核性能。
wPrime 則用來衡量處理器多線程運算能力,透過計算平方根的方式來測量處理器性能,測試分為 32M 與 1024M 運算難度,就看誰的多核心運算能力較強,即可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計算。
i9-9900K 採用 16 執行緒進行運算,32M 花費 3.1 秒、1024M 花費 84.1 秒計算。
CINEBENCH R15 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繪圖性能。也是目前用來評比 CPU 運算性能常見的測試軟體。
Z390 Phantom Gaming 9 搭配 i9-9900K 可達到 CPU 2053 cb 的高成績,單核心亦有著 218 cb 的性能。
Corona Benchmark 則是相當容易操作的測試工具,主要是透過 CPU 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i9-9900K 花費 96 秒完成渲染。
V-Ray Benchmark 可測試電腦的 CPU 對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速度,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I9-9900K 僅需 63 秒就完成工作。
POV-Ray 是一套免費的光線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算力,來計算光影與 3D 影像的渲染。
i9-9900K 有著平均 4331.3 PPS 的計算速度,僅需 60.5 秒就可以完成 CPU 渲染。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使用 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 8GB*2-3200 記憶體。記憶體性能測試,讀取 47366 MB/s、寫入 45942 MB/s、複製 43284 MB/s、延遲 42.8 ns 的表現。
常使用的 WinRAR 壓縮軟體,此測試對於核心數要求不高,但對於高時脈的 i9-9900K 來說,有著 28,3244 KB/s 的處理速度。
7-Zip 壓縮測試與之相對,就可用到多核心的性能,i9-9900K 壓縮評等為 54844 MIPS,解壓縮 85001 MIPS。
影音轉檔方面,測試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進行,i9-9900K 於 X.264 編碼有著 61.3 fps 的運算性能,而 X.265 更有著 42.5 fps 的表現。
測試系統碟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的讀寫性能,循序讀取 3194 MB/s、寫入 2052 MB/s,4K 亦有著 444.8 MB/s、375.8 MB/s 的水準。
電腦整體性能測試,則以 PCMark 10 來進行,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試,最後 Gaming 測試則是分別計算電腦物理運算與繪圖分數。
i9-9900K 搭配 RTX 2080 Ti,在 Extended 測試中獲得了 9,578 分,電腦基準性能 Essentials 也有著 9510 分,生產力則有 9248 分,在更需要 CPU 運算的數位內容創造獲得 11804 分,遊戲亦有著 21909 分的成績。
繪圖效能測試,搭配 RTX 2080 Ti FE 顯示卡進行測試,而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中,物理 Physics 分數有著 24714 分;針對 DirectX 12 所設計的 Time Spy 測試,CPU 獲得了 12463 分的成績,當然 CPU + GPU 的總成績更是相當高。
ASRock Z390 Taichi 維持著高性價比,給予玩家強悍的 8 核性能與滿滿的擴充,不僅可讓 i9-9900K 全核超頻 5.0 GHz,更具備著 3 M.2、8 SATA、2 LAN 的配置,滿足效能、擴充的 9 代需求。
Z390 無疑會取代既往 Z370 系列,倘若玩家原先是 Z370 Taichi 的用戶,老實說過往高階 Z370 的供電相都能稱住 8 核的需求,是可以直接升級;但若是便宜的 Z370 或其他 H370 的用戶,若要衝一波 8 核,建議則是搭配 Z390 的板子,才能確保 8 核的超頻性能。
此外,Z390 還有更多的原生 USB 3.1 Gen 2,若需要高速 USB I/O,這介面亦是目前電腦最方便、最快的介面。
9代 8 核性價新板 ASRock Z390 Taichi 就這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