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評測頭條

ASUS TUF B450M PLUS GAMING / 五年保固可靠耐用、搭配 R3 3300X 的好選擇

近期 AMD 推出了 Ryzen 3 3300X 與 3100X 這兩顆 CPU,也正好讓 Zen2 微架構的產品線補齊了入門的 R3 系列,讓玩家們以低價輕鬆享受 Zen2 CPU 的優異效能。

當然,選擇一片適合的主機板搭配還是相當重要的,對於現階段而言,B550 的晶片組尚未正式上架,而 X570 系列則是在售價上相對昂貴一些,拿來搭配入門的 R3 系列自然不是一個划算的預算分配選擇,因此轉向選擇 B450 系列的主機板在現階段算是相對適合的。

華碩推出的 TUF 系列主機板在全系列皆擁有五年保固,定位方面更是相當平價,搭載著軍規用料,普通玩家需要的功能與規格應有盡有,也因此我們選擇了 ASUS TUF B450M PLUS GAMING 這張主機板來做為 R3 3300X 的好搭檔。

產品規格一覽:
尺寸:M-ATX (24.4 公分 x 24.4 公分)
支援處理器類型:AMD Ryzen 1st , 2nd , 3rd
處理器腳位:AM4
晶片組:AMD B450
記憶體:4 x DIMM, MAX 128GB
擴充插槽:1 x PCIe 3.0 x16、1 x PCIe 2.0 x16 (支援 x4)、1 x PCIe 2.0 x1
儲存埠:6 x SATA 6Gb/s、1 x M.2 Max Type 22110 (PCIe 3.0 x4 & SATA)
有線網路:Realtek RTL8111H With TUF LANGuard
音訊:Realtek ALC887-VD2
USB 埠:2 x USB 3.2 Gen 2 (1 x Type-C、2 x Type-A)、2 x USB 3.2 Gen 1、2 x USB 2.0、1 x USB 3.2 Gen 1 19 Pin 前置插座、2 x USB 2.0 9 Pin 前置插座

ASUS TUF B450M PLUS GAMING 開箱 : 五年保固、功能應有盡有,選擇 TUF 就對了

綜觀這張 TUF B450M PLUS GAMING,價格方面不到台幣 3000 元,四條記憶體插槽、USB Type-C、充足的 4+2 相供電設計,M-ATX 版型設計可以容納於大多數的機殼,以及具備多數在高階主機板上主打的用料與設計,包含 REALTEK ALC887-VD2 音效晶片與音效專屬電容、軍用等級認證的 TUF MOSFET、電感、電容組成最佳的 VRM 供電方案、SAFESLOT 顯卡插槽等等,可以說是 R3 系列 CPU 的最佳搭配選擇。

此外,由於早些前出廠的 B450 主機板在 BIOS 版本上並沒有更新到支援 Zen 2 微架構 CPU 的版本,在購買時建議確認出廠日期或請店家協助更新,如果架上的是 2019 年 8 月以後出廠的通常都可以直接支援 R3 3100X 與 3300X,當然裝上去後還是建議將 BIOS 更新至最新版本,以獲得最好的支援度與其餘裝置的相容性。

 

外包裝一覽,正面以黃黑識別色作為包裝顏色,右上角標註 ASUS Aura Sync 圖標,背面詳細的說明我們前述提及的相關特色與功能,以及產品規格。


↑ 外包裝正反一覽。

 

ASUS TUF B450M PLUS GAMING 主機板外觀一覽,具備一根 M.2 22100 插槽 (相容 SATA / PCI-E),以及 6 個 SATA 插槽,第一根 PCI-E x16 採用具備金屬防護裝甲插槽設計,第二根長度為 x16 的插槽則是由 FCH 拉出的頻寬所提供,實際頻寬為 x4。


↑ 主機板外觀。


↑ PCI-E、M.2 特寫。

 

散熱片特寫,主要覆蓋 VCore 的部分,同時也具備 TUF-GAMING 的上蓋為整體主機板增加信仰,6 個 SATA 插槽的部分,考慮到底下的 PCI-E 插槽僅有 x4 頻寬與該板定位,理論上較少人會在此插槽安裝顯卡,因此四個插槽採直立式設計,並且這四個是由 B450 FCH 所拉出,另外兩個則是位於 ATX 20+4 Pin 下方的位置,由 CPU 拉出,並且採用轉 90 度的設計。


↑ 散熱片、後 I/O 上蓋特寫。


↑ SATA 插槽、FCH 散熱片特寫,位於 FCH 散熱片旁邊還有 PCB LED 透光區。


↑ 主機板背後種有六顆 LED。

 

RGB Header 僅有搭載一個 +12V RGB 4-Pin,位於 CPU 插槽上方。


↑ RGB Header。

 

後 I/O 一覽,共計兩個 USB 2.0、兩個 USB 3.2 Gen 1、兩個 USB 3.2 Gen 2 (Type-C、Type-A 各一),此外還有鍵鼠的 PS/2,影像輸出包含 DVI-D、HDMI 這兩個介面、網路孔。


↑ 後 I/O 一覽。

 

配件部分,包含基本的說明書、光碟、M.2 螺絲、I/O 擋板、2 條 SATA 線材、信仰貼紙、以及一張 MIL-STD 的耐用度認證書。


↑ 配件一覽。

 

ASUS TUF B450M PLUS GAMING 用料一覽 : 4+2 相充分提供入門處理器所需電力

前面已講解 ASUS TUF B450M PLUS GAMING 大致上的規格、外觀等設計與特色,接著我們將散熱片移除,以進一步分析主機板上的用料與電路等細節。


↑ 散熱片移除後,主機板正反面一覽。

 

TUF B450M PLUS GAMING 在主要的供電配置上採用了 4+2 相供電的設計,這樣的設計算是可以提供相當充足的電力給予入門的 R3 系列 CPU 所使用,除了在 MOSFET 方面採用了 OnSemi 低 Rds(ON) 的用料以外,電容方面更是採用了鈺邦 MIL 的固態電容,料件均符合 MIL-STD 認證標準,提供給玩家最可靠、最充足的處理器供電。

配置方面,在 VCore 與 SoC 上各採用 4+2 相的設計,PWM IC 則是 RICHTEK 設計、為華碩客制化版本的 ASP1106GGQW,本體最高可支持 6 相供電,VCore 的部分採用 1H2L 的 MOSFET 配置,SoC 則是 2H2L,兩者的 PWM 信號皆由 ASP1106GGQW 負責。

詳細配置部分,兩者皆為上橋 OnSemi 4C10B、下橋 4C06B。Gate Driver 同樣也是採用 RICHTEK 方案,唯獨其 product code “4J=” 並未在公開的 datasheet 資料中可查到,筆者推測應該為 RT9624AZQW 或與其相似。

在電容方面,前後端輸出濾波皆採用鈺邦 APAQ MIL 的製品,帶給玩家最優質的壽命保障。


↑ 相關供電布局一覽。


↑ 供電元件特寫。

 

CPU EPS 一旁還具有電感做出初步的濾波,為後端供電提供更好供電品質。


↑ CPU EPS 與其 +12V 電感。

 

記憶體供電方面則是 1+1 相 (VDDQ+VPP),主要 VDDQ 採用 1 相供電,PWM 與 Driver 的部分採用 RICHTEK RT8125DGQW,MOSFET 則是皆採用 OnSemi 4C10B,1H2L 配置,電容一樣採用鈺邦 MIL 固態電容,VTT 則是採用 uPI uP8815P 獨立 LDO 方案,位於 ATX 20+4 Pin 旁,VPP 位於插槽下方處。


↑ DRAM VDDQ。


↑ DRAM VTT。


↑ DRAM VPP。

 

有線網路晶片採用 Realtek 8111H 1GbE LAN,並且在後方搭配 TUF 數據汞以避免突波造成後端晶片的嚴重損毀。


↑ 有線網路相關電路一覽。


↑ 環控晶片採用 ITE IT8655E。

 

音效方面,採用 Realtek ALC887-VD2 音效晶片,上方具有 TUF 專屬的遮罩蓋,並搭配日系 ELNA 音效專用電容。


↑ 音效布局 / 元件一覽。

 

RGB 同步方面採用 AURA41UA0 提供,由於並未搭載 +5V ARGB 的 Header,在這塊板子上也並沒有採用到專門用於 ARGB 定址控制的微控制器 (MCU)。


↑ AURA41UA0。

 

為了確保訊號可靠性,後方 USB 3.2 Gen 2 採用 Diodes PI3EQX1002B 做為 ReDriver IC。


↑ 兩枚用於後方 USB 3.2 Gen2 的 Diodes PI3EQX1002B ReDriver IC。

 

PCI-E 通道配置切換晶片採用一枚 ASMedia ASM1480。


↑ ASMedia ASM1480 PCI-E Lan Switch。

 

BIOS SPI Flash 採用 Winbond 25Q128FWSQ,單顆容量為 16 MB。


↑ Winbond 25Q128FWSQ。

 

AMD B450 FCH 晶片組與其供電電路,圖片中靠上的部分供給 FCH 的 +1.05V、靠下為 +2.5V 的相關電路。


↑ AMD B450 FCH 及其相關電路特寫。

 

ASUS TUF B450M PLUS GAMING BIOS 介紹 : 簡便操作、功能直覺

BIOS 的部分基本上就是與其餘華碩產品相似,像是超頻、電壓設定、RGB 燈效設定等等都具備。另外操作簡單的 EZ Mode 能夠對於不需要做太多超頻的入門玩家們提供簡單的設定選項。


↑ EZ Mode 一覽,可以簡單調整像是硬碟開機順序,風扇,D.O.C.P 等等地方。


↑ Q-FAN 控制。


↑ 按下 F7 可進入進階模式。

 

Ai Tweaker 頁面中,可針對 CPU、RAM 進行超頻並調節電壓,另外前述在 EZ Mode 下的 D.O.C.P. 選項也能針對更多細節進行調整,例如 Level 3 (OC) 等等。


↑ Ai Tweaker 基本設定。


↑ Ai Tweaker 電壓參數設定。


↑ Ai Tweaker PBO 設定。


↑ Ai Tweaker DIGI+VRM 詳細設定。

 

進階選單內除了針對內建裝置設定外,另外有著 AMD Overclocking 設定。


↑ 進階選單。


↑ AMD Overclocking 設定。


↑ 硬體監控。可以實時查看風扇轉速與電壓。


↑ 開機選單功能。


↑ 工具頁面中的 EZ Flash 3 可連上網路進行 BIOS 更新等等操作。

 

ASUS TUF B450M PLUS GAMING 軟體介紹 : Armoury Crate 全方位操作

附加軟體方面,華碩在這一代主機板上改採全新的 Armoury Crate (AC) 系統控制軟體,內部包含大家耳熟能詳的 AURA SYNC 燈光同步功能。並且可進行驅動、工具軟體進行更新等等操作。


↑ Armoury Crate AURA SYNC 軟體設定頁面一覽。


↑ Armoury 驅動、工具程式設定頁面一覽。

 

AI Suite3 軟體則集合超頻、監控、風扇調整等功能,玩家可透過軟體進行超頻與電壓設定,內建 Fan Xpert 4 更可控制風扇轉速等功能。


↑ AI Suite3 頁面一覽。

 

ASUS TUF B450M PLUS GAMING 效能測試 : 3300X 全核 4.5GHz 照樣沒問題

效能測試方面,處理器使用 AMD Ryzen 3 3300X,設定上採用記憶體內建的 XMP Profile : DDR4-3600 MHz CL16。另外我們也追加超頻測試項目,將全核心超頻至 4.5GHz、電壓 1.3875v,基本上這算是在入門處理器搭配空冷時多數可以達成的超頻門檻。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3 3300X
CPU 散熱器:AMD Wraith Prism
主機板:ASUS TUF B450M PLUS GAMING
記憶體:Crucial Ballistix RGB DDR4-3600 8Gx2 CL16
顯示卡:AMD Radeon RX 5700 XT
系統碟:華為 ES3500P V3 800GB NVMe U.2 SSD (轉 PCI-E AIC)
電源供應器:Antec HCP-850 PLATINUM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1909 64bit

 

CPU-Z 一覽,可一覽平台資訊,處理器為 AMD Ryzen 3 3300X,代號 Matisse,採用 7nm 製程,有著 4 核心 8 執行緒;主機板使用 ASUS TUF B450M PLUS GAMING;記憶體為雙通道 8GB x2 DDR4 3600MHz;顯示卡搭配 AMD Radeon RX 5700 XT,另外也有內建 CPU Benchmark。


↑ CPU-Z Benchmark,單核 525.7 分,多核 2850.4 分。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一覽,記憶體使用 Crucial Ballistix RGB DDR4-3600 8G 記憶體兩條,並且開啟 D.O.C.P。


↑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記憶體讀取 51294 MB/s、寫入 28743 MB/s、複製 47196 MB/s、延遲 67.2 ns 的表現。

 

CPUmark99 測試,主要測試處理器單執行續的運算能力,分數為 762 分。


↑ CPUmark99 單核效能。

 

CINEBENCH R15 與 R20 是基於以 CPU 進行圖像渲染,衡量 CPU 效能的測試項目,3300X 在 R15 版本測試可達到 1099 cb 的成績,而提升渲染複雜度的 R20 版本更有著 2550 pts 的成績;單核性能則分別為 203 cb、503 pts。


↑ CINEBENCH R15 與 R20 測試。

 

7-ZIP、WinRAR 以多核心進行壓縮與解壓縮性能測試,性能分別為 45354 MIPS 與 16263 KB/S。


↑ 7-ZIP 20.00 alpha 效能測試。


↑ WinRAR 效能測試。

 

Corona Benchmark、V-Ray Benchmark 兩者主要是透過 CPU 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並以完成時間、單位時間渲染量為評比指標。


↑ Corona Benchmark,總花費時間為 205 秒。


↑ V-Ray Benchmark,性能為 7321 ksamples。

 

影音轉檔方面分別採用 X264 與 X265 FHD Benchmark,3300X 於 X264 項目中有著 35.94 fps 的表現,而 X265 則有著 22.96 fps 的表現。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PCMark 10 Extended 主要以衡量整機整體的性能作為綜合評估標準的測試,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使用情境,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 LibreOffice 進行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進行測試,Gaming 方面就是以 3DMark 的內容進行。

3300X 搭配 AMD Radeon RX 5700 XT 獲得了總分 7983 分,電腦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著 10199 分,生產力則有 7861 分,在更需要 CPU 運算的數位內容創造項目獲得 8043 分,遊戲方面則是獲得了 17018 分。


↑ PCMark 10 Extended 詳細分數一覽。

 

遊戲效能方面以 3DMark 進行,搭配 AMD Radeon RX 5700 XT 顯示卡進行測試,在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中,物理 Physics 分數有著 14875 分;針對 DirectX 12 所設計的 Time Spy 測試,CPU 獲得了 5213 分的成績。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Time Spy。

 

此外這次我們特別將 R3 3300X 超頻至全核心 4.5GHz、1.3875 V 的電壓,藉此順便驗證這張主機板是否能夠應付超頻下的壓力,我們利用 Ryzen Master 進行超頻設定,並且利用 AIDA64 Stress FPU 進行測試 15 分鐘,確保超頻後的正常運作性。


↑ AMD Ryzen Master 設定。


↑ AIDA64 FPU 超頻燒機測試。

 

ASUS TUF B450M PLUS GAMING 心得結論 : 入門處理器的最佳搭配

從這回我們將 ASUS TUF B450M PLUS GAMING 搭配 AMD 在近期推出的 R3 3300X CPU 的測試結果來看,在日常使用當然是絕對沒有問題,縱使是我們將其超頻至 4.5 GHz,一樣也是能夠穩穩的通過測試。此外在超頻後的溫度方面,使用 AMD Wraith Prism 熱導管空冷散熱器一樣也是能夠有效的壓制住,證明玩家在這樣的搭配上僅需要加購售價大約 1000 元台幣左右的熱導管塔扇即可獲得不錯的整體表現。

此外對於日後升級 Zen3 方面的情況而言,好在 AMD 先前也聲明過將會提供 400 系列的晶片組主機板支援的相關 BIOS,購買這張 TUF B450M PLUS GAMING 也能夠為日後的升級彈性留下一定的空間。

並且這張板子在本體一樣有著不錯的用料與完善的功能性,像是經過 MIL-STD 認證的用料規格,並且具有五年保固,給予玩家最充分的使用保障,對於想要搭配入門的 R3 系列 CPU 來說,選擇華碩 TUF B450M PLUS GAMING 主機板就對了。

延伸影片閱讀:  

喜不喜歡這篇文章?留言給我們

Previous post

續航 19 小時的輕薄商務筆電!ASUS ExpertBook B9(B9450FA)

Next post

AMD Ryzen 3000XT系列時脈曝光 史無前例的12核心4.8GHz

The Author

William

Willi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