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

ASRock Z590 OC Formula 超頻專板開箱 / 勇於挑戰 有頻有據

ASRock超頻公式回歸,Z590 OC Formula 於末代 14nm、第 11 代處理器推出新板,由世界超頻冠軍 Nick Shih 所打造,具備 16 相 90A SPS 供電、2 DDR4 DIMM SMD 插槽、12 層伺服器級 Low-Loss PCB,以及提供給超頻玩家所使用的 OC Button 與 OLED 顯示器,並支援著 PCIe 4.0、3 個 M.2 與 8 個 SATA 擴充,讓喜愛超頻專板的玩家,能在末代感受 OC Formula 的魅力。

規格
尺寸:EATX(30.5cm x 26.7cm)
處理器支援:第 10 代、第 11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
處理器腳位:LGA 1200
CPU 供電相:16 相 90A SPS
12 Layer PCB
晶片組:Intel Z590
BIOS:2 x 256Mb AMI UEFI
記憶體:2 x DIMM, MAX 64GB, DDR4 6000(OC)/3200 MHz
擴充插槽:2 x PCIe 4.0 x16(x16, x8/x8)、1 x PCIe 3.0 x16(@x4)2 x PCIe 2.0 x1
儲存埠:6 x SATA 6Gb/s、2 x SATA 6Gbps(ASM1061)、1 x Hyper M.2(M2_1)PCIe 3.0/4.0 x4、2 x Ultra M.2(M2_2、M2_3)SATA / PCIe 3.0 x4
網路:Intel I225V 2.5GbE LAN、Intel I219V 1GbE LAN
無線:Intel 802.11ax Wi-Fi 6E、BT 5.2
音訊:Realtek ALC1220、ESS SABRE9218 DAC、WIMA 音效電容
USB埠:1 x USB 3.2 Gen 2×2 Type E(前置擴充)、4 x USB 3.2 Gen 2(3A1C)、8 x USB 3.2 Gen1(4 個需擴充)、4 x USB 2.0(4 個需擴充)

 

ASRock Z590 OC Formula 主機板開箱 / 超頻 Master Nick Shih

上一張 OC Formula 是在 Z170 時代時隔 6 年之久,也讓這張「Z590 OC Formula」格外特別,針對超頻玩家所打造的各式功能,以及全新的主機板造型與佈線,都為了讓超頻玩家能藉由 Z590 OC Formula 超至 i9-11900K 的極限。

Z590 OC Formula 支援著第 10、11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採用 EATX 尺寸、12 層伺服器級 Low-Loss PCB,記憶體則採 1 DIMM Per Channel 設計,並使用 SMD 製程記憶體模組,降低訊號衰減、提高記憶體穩定性,因此記憶體最大容量為 64GB。

主機板也配置 2 個 256Mb AMI UEFI BIOS 讓玩家放心超頻;擴充插槽則有著 2 根 PCIe 4.0 x16 插槽支援單卡 x16、雙卡 x8/x8 配置,並有著 PCIe 3.0 x4 與 2 個 PCIe 2.0 x1 擴充插槽。

儲存則提供 6 個 SATA 6Gb/s 外加 2 個 SATA 6Gbps(ASM1061),以及 1 根 Hyper M.2(M2_1)同時之源著 PCIe 3.0/4.0 x4 SSD,換句話說不論 10、11 代處理器這根 M.2 插槽都可使用,另外還有 2 個 Ultra M.2(M2_2、M2_3)則支援 SATA 與 PCIe 3.0 x4 SSD。

M.2 佔用線路共享
M.2_1
PCIe
N/A
M.2_2
SATA
SATA3_0、SATA3_1
PCIe
M.2_3
SATA
SATA3_4、SATA3_5
PCIe

 

網路方面則使用 Intel I225V 2.5GbE 與 I219V 1GbE 雙 LAN 配置,以及 Intel 802.11ax Wi-Fi 6E 無線網卡;音效則以 Realtek ALC1220 音效晶片,前音源搭配 ESS SABRE9218 DAC 與 WIMA 音效電容。

針對超頻玩家則保留著 PS/2 滑鼠 / 鍵盤介面、OC Button 與 OLED 顯示器;而 USB 則提供 1 個前置 USB 3.2 Gen 2×2 Type E、4 個 USB 3.2 Gen 2(3A1C),以及最多 8 個 USB 3.2 Gen1 與 4 個 USB 2.0。


↑ 主機板外盒。


↑ 內頁則有主機板的特色功能。


↑ 背面則是主機板規格。

 

Z590 OC Formula 主機板採用 EATX 尺寸,並在右上角切了一刀裝上透明的 OC Formula 面板,而這區也提供滿滿的 OC Button 與各式開關,而整體配色則以螢光黃帶青綠的特殊配色,並有著大型 VRM 散熱片、內建風扇主動散熱,主板中樣則有 OLED 顯示器,以及 3 個 M.2 散熱片,這次 I/O 外殼也採散熱片延伸,整體質感相當好。


↑ Z590 OC Formula 獨特的造型與配色。


↑ 金屬背版強化。

 

主機板右上角有著各式 OC Button,像是電源開關、Reset、Rapid OC + / -,以及 NickShih OC Profile 1 / 2 / 3 等按鈕,並提供 PCIe 指撥開關可直接控制 PCIe 插槽是否啟用、LN2 Mode 開關、Slow Mode 開關、Retry 按鈕、Safe Boost 按鈕等。

除此之外也有 FAN 插座、ARGB / RGB 擴充針角,以及前置 USB 3.2 Gen 2×2、USB 3.2 Gen 1 等擴充。


↑ 主機板右上超頻區域。


↑ 前置 USB 3.2 Gen 2×2、USB 3.2 Gen 1 等擴充。

 

超頻專板因此採用 1 DIMM Per Channel 設計,2 根 DDR4 插槽採用 SMD 製程模組,最高可安裝 DDR4 64GB。


↑ 雙通道 DDR4 1 DIMM Per Channel。

 

CPU 為 LGA 1200 腳位,周圍則有著 16 相 90A SPS 供電設計,並採用 VRM 散熱片,複合熱導管與散熱鰭片,並內建 3 顆風扇替供電模組主動散熱;而左側散熱片則延伸至 I/O 外殼,並有著 Nick Shih 簽名。


↑ CPU 與 VRM。


↑ CPU 使用雙 8-pin 供電。

 

主機板右下則有著 8 個 SATA 連接埠,其中 6 個採用晶片組原生,另外 2 個則是透過 ASM1061 晶片擴充。


↑ 8 SATA 連接埠。


↑ PCH 造型。

 

CPU 正下方有著 OLED 顯示器,可顯示各式監控資訊,接著則是 2 根 PCIe 4.0 x16 插槽,支援單卡 x16、雙卡 x8/x8 配置,而第三根 PCIe x16 插槽則支援 PCIe 3.0 x4,這三根插槽都有金屬裝甲強化,增加插槽的抗壓與耐扯性,此外還有 2 個 PCIe 2.0 x1 擴充。


↑ PCIe 擴充。

 

M.2 方面,位於 PCIe 插槽中間的分別是 Ultra M.2 M2_2 與 M2_3 插槽,兩者都支援著 PCIe 3.0 x4 與 SATA SSD,但這兩個插槽都與 SATA 埠共用通道;至於 CPU 直通的 Hyper M.2(M2_1),則為於 DRAM 插槽旁,並同時支援 PCIe 4.0/3.0 x4 SSD。


↑ Ultra M.2 M2_2 與 M2_3 插槽。


↑ Hyper M.2(M2_1) 插槽。

 

主機板後 I/O 則提供 CLR CMOS、BIOS Flashback 按鈕,以及雙 BIOS 切換開關,而為了超頻則給予 PS/2 滑鼠 / 鍵盤連接埠,USB 則有著 4 個 USB 3.2 Gen 1、4 個 USB 3.2 Gen 2,以及 2 個 RJ-45 網路一個 2.5GbE、另一個 1GbE,音效則是 3.5mm 輸出並自帶燈光。


↑ 主機板後 I/O。


↑ 音源孔自帶燈光。

 

Z590 OC Formula 主機板用料 / 16 相 90A,12 層 PCB, 雙 DIMM, 超頻按鈕

介紹完主機板的外觀、規格與功能後,其實還有一些主機板的設計細節、用料可與大家分享,接著就把主機板上的散熱片拆解,來檢視完整的電路板設計。

而在拆解背板時,也針對 VRM 背面處黏貼導熱墊,提升被動散熱效果;而 I/O 外殼下則藏著一顆下吹的散熱風扇。


↑ VRM 背面導熱墊。


↑ VRM 主動散熱風扇。


↑ 主機板完整外觀。


↑ 主機板背面。


↑ 記憶體 2 相供電。

 

CPU 使用 16 相 90A SPS 供電設計,以及高效電感、電容等,並使用 ISL69269 PWM 控制器;板子設計上不使用內顯,因此並沒有額外配置內顯供電相。


↑ CPU 使用 16 相 90A SPS 供電設計。


↑ ISL69269 PWM 控制器。


↑ ASM1074 USB 3.0 HUB。


↑ Intel I219V 1GbE LAN 網路晶片、GL9950 為 USB 3.2 Gen 2 ReDrive。


↑ Realtek ALC1220 音效晶片與前置 ESS SABRE9218 DAC、WIMA 音效電容。


↑ IDT6V4 時脈產生器。


↑ PCIe 4.0 通道切換器 P13EQX 16。


↑ ASM1184e 轉換 PCIe 擴充。


↑ NUVOTON NCT6686D 環控晶片。


↑ 前置 USB 3.2 Gen 2×2 使用的 P13EQX ReDriver、Realtek 5452E 處理 Type-C 邏輯控制。


↑ ASM1074 USB 3.0 HUB。


↑ Z590 晶片組。


↑ NUVOTON Super I/O 監控功能、ASM1061 SATA 擴充。


↑ Intel I225V 2.5GbE LAN 網路晶片。


↑ 金屬背版、VRM 散熱器、PCH / M.2 散熱片、OLED 顯示器。

 

ASRock Z590 OC Formula 主機板配件

主機板配件則是基本貼紙、說明書、驅動光碟、SATA 線、M.2 螺絲、銅柱與天線等,此外由於 M.2 散熱片採用六角螺絲,因此也提供了專用六角螺絲起子。


↑ 主機板配件。


↑ M.2 散熱片使用的六角螺絲起子。

 

ASRock Z590 OC Formula BIOS 功能

Z590 OC Formula 在 L1.25E 版的 BIOS 當中,提供著詳細的簡易模式,而在 OC Tweaker 頁面中,加入 Nick Shih OC Profile 提供 LN2 Preset 設定,以及 Intel Adaptive Boost 與 C.A.M. Clever Access Memory 功能。

而在 CPU 超頻設定中,則提供 CPU Ratio 以及 AVX2 / AVX-512 Offset 等功能設定;主機板預設上也將功耗限制設為關閉。


↑ 簡易模式。


↑ OC Tweaker。


↑ CPU 超頻設定。


↑ 功耗限制預設關閉。

 

記憶體超頻設定除支援 XMP 功能外,也提供 Samsung B Die 的調整 Preset,並支援著 Gear 1 / Gear 2 的記憶體模式。


↑ 記憶體超頻。


↑ Gear 1 / Gear 2。


↑ 超頻電壓設定。

 

而在進階 CPU 設定中,則提供 AVX2 / AVX-512 指令集的開關。


↑ AVX2 / AVX-512 On/Off。

 

BIOS 當中也提供簡易的 Polychrome RGB 調整工具,讓玩家在無軟體幫助下,直接控制主機板的燈光效果。


↑ Polychrome RGB。

 

針對 OLED 顯示功能,這僅能在 BIOS 當中調整,預設上 OLED 會在 30 分鐘後休眠,這則可透過軟體叫醒或者設定更長的顯示時間,而可監控的資訊包含 BCLK 頻率、CPU VCore / DRAM / VCCSA…等電壓,以及CPU / MB / MOS 溫度與風扇轉速等資訊。


↑ OLED 顯示功能。

 

超頻按鈕則可設定每次按壓 +/- 時的 BCLK 調整步階,以及 Nick Shih Profile 的 BCLK 與 Divider 參數。


↑ 超頻按鈕、Profile 設定。


↑ 溫度監控。


↑ 開機選單。

 

Formula Timing / Drive 超頻軟體與 Polychrome Sync

軟體方面除了 App Shop 提供驅動安裝外,也有著 Formula Drive 可調整電腦的運作模式,以及 OC Tweaker 軟體超頻,並提供風扇轉速控制等功能。而 Formula Timing 則讓玩家可直接調整 DRAM Timing 參數。


↑ App Shop。


↑ Formula Drive OC Tweaker。


↑ 風扇調整。


↑ Formula Timing。

 

燈效方面則有 Polychrome Sync 可調整主機板的燈光與模式。


↑ Polychrome Sync。


↑ 燈光模式。


↑ 主機板燈效。


↑ 主機板燈效。

 

預設上 OLED 顯示器會自動休眠,因此 ASRock 則提供 ASROLEDControl 軟體,可直接調整 OLED 休眠的時間也可喚醒 OLED 顯示器。


↑ ASROLEDControl。

 

ASRock Z590 OC Formula 主機板效能測試

效能測試方面,則使用常見的幾套 CPU 渲染、電腦效能測試與遊戲效能進行測試。處理器則使用 Intel Core i9-11900K、G.SKILL DDR4-3600 8G*2 與 NVIDIA Geforce RTX 3080,設定上採用主機板預設 Auto、散熱器使用 NZXT X62 280mm AIO 水冷,以下分數提供給各位參考。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11900K
主機板:ASRock Z590 OC Formula
記憶體:G.SKILL DDR4 8GB*2-3600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3080
系統碟:Samsung NVMe SSD 960 PRO M.2
電源供應器:Antec SP1000 Signature 10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20H2

 

CPU-Z 檢視 Intel Core i9-11900K 處理器資訊,代號 Rocket Lake 的 14nm 製程 8 核心 16 執行緒處理器,K 系列預設 125W TDP 熱功耗設定,搭配 ASRock Z590 OC Formula 主機板測試,BIOS 已更新至 L1.25E,記憶體則是雙通道 DDR4-3600 8GB*2。


↑ CPU-Z。

 

CINEBENCH R20 與 R23 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繪圖性能。也是目前用來評比 CPU 運算性能常見的測試軟體。

i9-11900K 在 R20 版本測試可達到 CPU 6234 cb 的成績,而 R23 版本亦有著 CPU 16247 pts 的成績;單核性能則分別有著 626 pts、1670 pts 的效能。

 
↑ CINEBENCH R20 與 R23。

 

Corona Benchmark 則是相當容易操作的測試工具,主要是透過 CPU 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i9-11900K 完成運算需花費 1:20 秒即可完成渲染。


↑ Corona Benchmark。

 

V-Ray Benchmark 是由 Chaos Group 所開發,V-Ray 是基於物理法則所設計的光線渲染軟體,而此工具可針對 CPU 進行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效能測試,CPU 評分以 vsamples 每秒計算數為單位。

i9-11900K 完成運算獲得 12165 vsamples 的效能。


↑ V-Ray Benchmark。

 

POV-Ray 則是另一套免費的光線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運算能力,來計算光影與 3D 影像的渲染。

i9-11900K 完成運算獲得 5043.27 PPS 的效能。


↑ POV-Ray。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記憶體使用 G.SKILL DDR4 8GB*2-3600,搭配 Z590 OC Formula 有著記憶體讀取 53709 MB/s、寫入 52790 MB/s、複製 53160 MB/s、延遲 45.8 ns 的表現。


↑ AIDA64。

 

常使用的 WinRAR 壓縮軟體,i9-11900K 有著 31,541 KB/s 的處理速度。


↑ WinRAR。

 

7-Zip 壓縮測試與之相對,就可用到多核心的性能,i9-11900K 壓縮評等為 70051 MIPS,解壓縮 104557 MIPS 的性能表現。


↑ 7-Zip。

 

電腦整體性能測試,則以 PCMark 10 來進行,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i9-11900K 搭配 RTX 3080 獲得了 7,726 分,電腦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著 11395 分,生產力則有 8032 分,在更需要 CPU 運算的數位內容創造獲得 13673 分的高成績;記錄的資料顯示測試時 CPU 時脈最高達到 5.3GHz。


↑ PCMark 10。

 

遊戲效能測試,搭配 RTX 3080 顯示卡進行測試,而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中,物理 Physics 分數有著 30155 分;針對 DirectX 12 所設計的 Time Spy 測試,CPU 獲得了 13624 分的成績。


↑ 3DMark Fire Strike。


↑ Time Spy。

 

總結

ASRock Z590 OC Formula 由超頻冠軍 Nick Shih 所打造,囊括各式高規特色,像是 CPU vCore 16 相 90A SPS 供電、2 DDR4 DIMM SMD 插槽與 12 層伺服器級 Low-Loss PCB 等用料,更提供超頻玩家所使用的 OC Button 與 OLED 顯示器。

此外,板子的第一根 M.2 相容 10、11 代 CPU,支援著 PCIe 3.0/4.0 x4 SSD;PCIe 插槽也支援單卡 PCIe 4.0 x16 與雙卡 x8/x8 配置,並給予 8 個 SATA 擴充,以及前置 USB 3.2 Gen 2×2、後 I/O 則有 4 個 USB 3.2 Gen 2 等連接埠。

喜愛超頻專板的玩家,這代 Z590 OC Formula 回歸,讓2 DIMM 大板有了新選擇。

延伸影片閱讀:  

喜不喜歡這篇文章?留言給我們

Previous post

新WiFi漏洞曝光:與WiFi工作原理有關,可追溯至初代WiFi設備

Next post

iPhone 13 傳聞彙整:相機突起更大、9月中旬發表(更新電池容量增大)

The Author

sinchen

sinchen

我是 Sinchen。